韓國成世界首個「零生育率」國家:年輕人為何不願結婚?

2021-01-10 澎湃新聞
攝影師Nina Ahn關注韓國年輕人現狀

聚焦「孤獨」的韓國青年男女

2018年,韓國的總和生育率0.98,全球最低,

成為世界上首個、也是唯一一個

生育率進入「零時代」的國家,

平均一名適育年齡女性生產不足一名子女。

「韓國的孩子不夠了!」CNN如此驚呼。

韓國年輕人當中,

不結婚運動成為潮流,

戀愛大國逐漸向單身大國轉變,

催生了新的「三不一代」(Sampo Generation)

——不生子、不結婚,甚至不戀愛。

我們想聽聽這是韓國年輕人的主動選擇,

還是社會壓力的產物。

若生育率按照這個趨勢發展,

預計在2031年後,韓國的總人口會開始下降。

有人大膽地問:這個國家,會消失嗎?

撰文 | 譚伊白

「非婚主義」的誕生,揭露了整個韓國社會 ©Ninaahn

近幾年,韓國男女青年中流行著這樣一個抗議運動,他們抵制的是一個詞——未婚。因為在做人口調查時,人們常常會被問到婚姻狀況,「請問你是已婚還是未婚?」這引發了韓國年輕人的強烈不滿。

他們認為,「未婚」暗示著一種過渡狀態,意味著雖然還沒有結婚,但這一天遲早要來,「結婚」才是必須達到的終極目標,而人生並非只有這兩種選項。

就這樣,一個新造詞橫空出世——非婚(비혼bihun,類似中文裡的不婚)。「非婚」只意味著沒有結婚的狀態,這對於時間上的可能性毫不討論,與「未婚」有明顯的差異。

韓國博主、「非婚生活」倡導者鄭世英和貝克哈娜

韓國女孩鄭世英(Jung Se-young)和貝克哈娜(Baeck Ha-na)在今年初開通了自己的YouTube頻道,通過視頻講述自己的「非婚生活」,帶頭呼籲韓國婦女不再結婚,三個月內擁有了兩萬八千名訂閱者。

韓國曾經流行一句話:「25歲以上的女人就像聖誕節後打半折的蛋糕,」鄭世英和貝克哈娜大聲反駁,因為年齡或其他因素而急著把自己嫁出去,這種想法早該被淘汰了。

英國品牌Lush在韓國的分公司從2017年6月開始,為非婚主義職員每年舉行一次非婚典禮。工齡滿年以上的高層職員中誰想宣布非婚都可以申請,公司會以禮金、花環、紀念品等形式向他們表示祝賀。民主和平黨議員黃柱弘在今年4月也提議在《健康家庭基本法》裡添加對「非婚」的註解。

僅僅一個詞,就讓人看到水面之下韓國社會在發生著波濤洶湧的變化。韓國年輕人逐漸遠離人生三大裡程碑,成為了「三不一代」(Sampo Generation,字面意思是「放棄三件事」)——放棄約會、結婚、生子。

孤獨的男女青年 ©Ninaahn

今年9月3日,《朝鮮日報》發布了一份委託首爾國立大學開展的人口研究,報告表明2018 年韓國總和生育率再創新低,為0.98,成為了全球總和生育率最低的國家,也是世界首個且唯一一個生育率進入"零時代"的國家。

總和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是指人口中的女性在適育年齡內(一般指15-49歲)會生下孩子的平均數,0.98說明韓國一名女性平均生育的子女數量不到1人。

而女性生育的年齡也越來越晚,2017年,韓國女性生育第一個孩子的平均年齡推遲到了31.6歲,為全世界最高齡,沒有之一。

今年35歲的首爾男青年樸正浩(化名),在摩根斯坦利擁有一份高薪工作,父親是鐵路公司的二把手,他半年前與女友分手,「因為她想結婚,但我還沒準備好」。他說並不是自己眼光太高,反而是因為社會給他的壓力,覺得自己還沒有達到能結婚的水平。

《朝鮮日報》稱,就業、房子、教育是韓國年輕人的三大壓力源。據統計,2018年4月,20歲至29歲的韓國年輕人失業率高達11.2%,高失業率引發一系列連鎖效應——

找不到工作,意味著沒有收入;沒有收入,就沒錢買房結婚;不結婚又談何生子。

韓國男青年崔炫容

五萬人搶10個職位

「我在一個需要結婚的年齡邊緣線上了,但我想再等五年。」崔炫容(化名)2016年從美國大學留學回來後,花了近兩年找到他口中「還算滿意」的工作,今年28歲,說到結婚,他說還沒來得及想。他178的個子,厚劉海,有著典型「韓國歐巴」的溫暖形象。

現在他是韓國現代集團旗下物流公司的項目副經理,月薪400萬韓元(約2.5萬人民幣),「這個工資水平算得上前10%了」。

能得到這份看起來還算體面的工作,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業回國後,他一年半內投了90家公司,不算多,韓國應屆畢業生平均會海投200家。男大學生會花一至兩年找工作,女大學生的時間可能更長。他們似乎很願意承擔畢業後「間隔年」的時間成本,去找一個更滿意的工作,從更高的起點開始。

「在韓國,『從底層做起』是一件很難的事。」一畢業就想進大公司,幾乎是每個應屆畢業生的願望。「因為對你之後的職業發展有幫助,比如下一個公司看你上一份工作在LG,就認定你是個聰明人。」

知名的大公司像是LG、三星、現代等等,都有嚴格且繁瑣的招聘流程,面試前有一項「人格測試」,考察兩方面——個性和才能。只有成績達標了,才踏入了兩輪面試環節的門檻。

第一輪面試再刷下一半的人。面試課題在現場公布,應聘者有20-30分鐘準備,然後帶著幻燈片,直接進行掐表10分鐘的演講。

大公司每年開放兩次招聘,但每個崗位只提供10個名額。2018年現代汽車集團旗下的現代鋼鐵,只開放了10個銷售崗位,而求職者有五萬名。「我各大公司都試過,做過幾場測試都不太記得清了,可能是我不走運吧。」

崔炫容領著不低的工資,對未來卻依舊很迷茫

租房先交一半房價的定金

找工作的這一年半裡,崔炫容寄住在首爾的姨母家,最近才剛剛搬出來,住進了一室戶的出租屋。

韓國有一種獨有的租房方式——「全租式」。房客先繳一筆佔房屋總價50%-70%的金額給房東,讓房東去投資,賺取銀行利息或是炒股等。租約期間(通常是兩年)房客不用再繳納除了水電煤、管理費之外的費用。期滿退房時,房客可以拿回當初交給房東的全部金額。

但年輕人哪裡能一下拿出這麼多錢?這也就導致了多數韓國年輕人在工作後仍無法獨立,選擇當繼續住在父母家裡的「袋鼠一族」,沒法走上結婚生子的道路,而崔炫容的選擇是找銀行貸款。

首爾江南區房價約16萬人民幣/㎡

「我算了一筆帳,15年後可能出得起一間兩室戶的首付。」他現在每個月存下月薪的50%,留著買房用。

至於談戀愛,他說上一個女朋友談了一個月就崩了,因為對方年紀太小。一部分原因是韓國社會不再像以前那樣覺得買房子都是男人的事,也希望女方有經濟能力能共同承擔,導致自己對結婚對象的標準提高了,「這就是個死循環啊,等我32歲可能才能碰到合適的人吧,」他悻悻地說。

韓國健康與社會事務研究所的數據顯示,2018年,在韓國20歲至44歲的人群中,大多數人「單著」。在那些沒有約會對象的人中,51%的男性和64%的女性表示他們自願選擇單身。

由此,韓國家庭也在逐漸向「一人獨居」模式邁進,佔總數的26%。也就是說,每四個家庭裡就有一個家庭存在只有一個人的現象。除了獨居老人的情況,74%的「一人家庭」都是單身的、沒有結婚的韓國年輕人。

©Ninaahn

青年中近一半「貧困」

崔炫容已經是韓國年輕人裡的精英分子,更慘的或許是以安貞愛為典型的「貧困青年」,一批最容易被科技替代的底層勞動力。

每晚九點,都是貞愛父母賣炒年糕的路邊小攤最忙碌的時候,她下了班後一定會過來幫忙。

28歲的安貞愛已經工作八年,卻依然只有月薪130萬韓元(約人民幣7700元),幾乎與最低工資標準持平。

從韓國保健社會研究院的一份報告書來看,收入低於中間收入50%水平的人口定義為「勞動貧困層」,而韓國19~34歲青年中推測約有47.4%屬於「勞動貧困危機階層」,隨時會淪為貧困階層。貞愛的收入雖然沒有低於中位收入的50%,但一旦出現失業或生病等預料之外的情況,隨時都可能淪為貧困階層。

安貞愛下班後幫著父母賣炒年糕 ©韓民族日報

八年裡她先後換了四份工作,分別是課後輔導老師(月薪4200元人民幣)、百貨商店辦卡員(月薪7700元人民幣)、公共機關諮詢臺員工(月薪7200元人民幣)、蟑螂藥生產工廠工人(時薪33元人民幣)。

在百貨公司做辦卡的工作人員時她最開心了,不僅工資在幾份工作裡最高,「而且還會發5萬韓元夏季休假費,過節也會發禮物,不像現在的公司,中秋節連一份紫菜或金槍魚套裝都不發。」

但以不穩定的勞動作為第一份工作踏入社會後,從此便難以擺脫這一身份。貞愛也發現,在韓國,工資並不一定會隨著時間逐漸增長。

問到為什麼不把百貨公司那份工作做下去呢?因為根據法律規定,百貨商店必須僱傭工作滿兩年的勞務派遣員工為正式職工。但從未有人做滿過兩年時間,因為這是百貨商店的「潛規則」,工作期間她從未聽說有誰做滿過兩年成為正式工的先例。一年零八個月後,貞愛辭去了工作。

貞愛說:「真希望一個月能賺到170萬韓元(約一萬元人民幣)」。她的夢想是出國旅行,但至今連護照都沒辦過。

而那些或穩定或不穩定工作著的人,還被韓國盛行的「加班文化」所困。在經合組織追蹤的37個國家中,韓國的工作時長排名第三。

經合組織各國每年最長工作時間

2017 年韓國人均工作時間為每年2024小時,即每周38.9小時(墨西哥43.4小時排名第一,哥斯大黎加每周41.9小時排名第二)。德國和丹麥的工作時間最少,為每周工作26和27小時。

2018年7月,韓國政府通過了一項法律,將每周最長工作時間從68小時減少到52小時,希望韓國人下班後還能有一些私人時間。該法律首先要求超過300名僱員的公司執行,中小企業必須在2021年內達到這一標準。

工作、房子壓得韓國年輕人喘不過氣,而「先立業,再成家」逐漸變成這一代年輕人願意遵循的模式,沒有了經濟基礎,他們不得不暫緩結婚和生子。

拒絕長期戀愛的韓國女生鄭藝琳

婚姻 —— 不想再當奴隸的韓國女人

經濟壓力等客觀因素之外,低生育率的另一重要原因,來自人們內心觀念的改變。畢竟生育能力是一項女性獨享的權利,韓國女性希望能「自己說了算」。

對於她們來說,婚姻不再是一個那麼有吸引力的選擇了,或者起碼不是個必選項。

1994年的鄭藝琳(化名)現在是電影行業的藝術指導,她把自己歸為「三不一代」的一員,從拒絕長期戀愛開始。

「我談過四段戀愛,每段都不超過5個月,我不明白為什麼每個人都想擁有一個長期的戀愛對象。不是每段關係都要以婚姻結尾,這明顯就是一個老掉牙的制度。」

顯然韓國社會還無法把婚姻只看做簡單的個人選擇。傳統的亞洲家庭中,許多內部的角色是捆綁在一起的,特別是對女性而言。一般來說,婚姻、生育、育兒和照顧老人需要一步步打通關,你的遊戲人生才算完整。然而,西方的個人主義思想正日漸影響著韓國的年輕女性,她們不想再背負這些沉重的「包袱」。

「我並不想在婚後被歸屬在另一個家庭裡,做別人家的媳婦,我只愛我的愛人,並不愛他家的七大姑八大姨啊。」鄭藝琳對於生孩子,也是同樣的態度,她不願意捨棄掉自身的一些價值,去成為「xxx的妻子」或「xxx的媽媽」,做別人人生裡的後綴詞。

鄭藝琳和朋友們在首爾漢江邊曬太陽

她是個古靈精怪的女生,喜歡戶外活動,喜歡曬太陽,一次她和幾個朋友跑到漢江邊的草坪換上泳衣做日光浴,遭受了不少眼光。「在歐美女生身上再正常不過的事,怎麼亞洲女生一做就成了蕩婦?」

但是「男尊女卑」思想已經是滲透到韓國社會血管裡的毒液。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助理教授錢嶽的研究顯示,2006年,韓國25歲至54歲的已婚女性中,46%是全職家庭主婦。而已婚婦女(其中許多人擁有工作)承擔了80%以上的家務,但她們的丈夫只承擔不到20% 。

家庭暴力問題更是遲遲不能解決,韓國犯罪學研究所去年公布了一項調查的結果,其中80%的韓國男性承認曾言語或身體侵犯過親密關係中的伴侶。

©Ninaahn

24歲的漫畫家張雲華(化名)在對BBC的採訪中說:「在這個國家,女人被期待成為男人的啦啦隊長」,當問到韓國男人是如何看待女人的,她的回答只有一個詞:「奴隸。」

對韓國婦女來說,婚姻是生存的問題,與人結婚「縮小了女性的地位」,懷孕和生育則是「女性的巨大風險」。」她從未想過結婚和生子,「我的父親家暴了我的母親,這在韓國比我想像中還要普遍——我很高興我和媽媽沒有死」。

因此,對許多女性來說,結婚不再是一個有吸引力的選擇。尤其對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來說,她們擁有相較以前更多的工作機會,家庭外的價值被一步步體現出來,而在性別不平等的婚姻中能獲得的收益越來越少。

「女性已經走出家庭了,但男性還沒能走進家庭。」錢嶽教授給出了這樣的解釋。

她們選擇攥緊主動權,推遲或放棄婚姻。

韓劇《浪漫的體質》

講述30多歲的女性在工作和生活上的挑戰

生子 —— 高壓是最有效的避孕藥

崔文貞(化名)住在首爾西郊,當她告訴老闆她懷孕了,她被他的反應震驚了。「我老闆說,『一旦你有了孩子,你的孩子將是你的首選,公司會排在第二位,所以你還能工作嗎?』」 文貞說。「他一直在重複這個問題。」

當時文貞是稅務會計師。一年中最忙的時候,她的老闆給她布置了更多的工作。當她抱怨時,他說她缺乏奉獻精神。「他對我大喊大叫。我的身體開始抽搐,眼睛睜不開。」她那張長滿雀斑的臉皺了皺眉頭說。

她被送進了醫院,在醫院,醫生告訴她壓力帶來了流產跡象。住院一個星期後,文貞回來上班,她的孩子保住了,但老闆正在盡一切可能迫使她辭職。

她說這種經歷並不少見。韓國在過去50年中從發展中國家轉變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之一,其文化是努力工作、長時間和專心致志地工作。韓國的經濟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賴於低工資的工廠工人,這些工人大多是女性。

首爾的年輕女性

首爾市市長樸元淳在發言中說:「『低出生率社會』這個名詞,代表的是一種現象,其本質卻是女性一有孩子就要犧牲未來人生的問題。首爾必須要開始改變她們的人生。」

而養孩子的觀念也有變化,以前認為數量很重要,現在是質量,投入的教育成本也更高。特別在東亞社會,對教育的投入很大,增加了家長和社會對養孩子的期待。

當被問到如果她和她同時代的人沒有孩子,她的國家的文化將會死去,她說,是時候讓男性主導的文化滅亡了。「Must die」,她突然用英語說,「must die!」

韓國的「一人餐廳」

單身是門好生意

「歡迎一個人來獨自小酌。」首爾弘大區的一間酒吧,門口燈牌這麼寫著。近幾年,首爾的一人餐廳、一人酒吧、一人KTV越來越多。

Honjok(獨身族)是一個韓國年輕人中時髦的詞彙,指那些樂意獨自活動的人。這是一個結合了「hon」(獨身)和「jok」(族群)兩個詞的新造詞。它在2017 年流行開來,Honjok的生活方式被認為是韓國傳統群體社會的重大改變。

Honjok可以被分為Hon-bap、Hon-sul和Hon-nol,可簡單粗暴地翻譯成獨食、獨飲和獨耍。年輕人在這些行為中不感到孤獨,不在意他人眼光,享受只屬於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單身香蕉

單身變成了一門好生意。商場裡賣的電器越來越小,「一人煮」電飯煲、半身高的一人冰箱、迷你洗衣機。便利店裡上架很多一人份包裝的食物、水果。單身香蕉上寫著「一天一根小香蕉」,按照成熟度的順序吃,從黃色到綠色。

一條記者在三年前初次去韓國旅遊時,最強烈的感受是:「年輕人都很享受談戀愛!」街上的情侶明顯比落單的多。但今年四月再去首爾,竟然真實地感受到情侶數量變少了。

在親密議題上,韓國從來都是一個「很喜歡談戀愛」的國家,甜到發膩的韓劇領域不缺題材,永不劇慌。但近幾年能看出變化,電視劇開始不少拍「女強男弱」的組合,告訴觀眾,輕熟女也要勇敢追愛,也能找到春天。

韓版《心動的信號》海報

若以綜藝節目為例,《心動的信號》把三對陌生男女放進一間小屋,期待他們擦出火花;《曖昧生存戰》甚至讓素人和藝人組CP,不求有什麼實際的結果,你們只要搞搞曖昧也好,讓我們看看愛情最初心動的感覺。

這多多少少都是韓國社會現象的映射,你們不願意主動談戀愛了,那我們就把戀愛最美的一面拍出來,把不同戀愛方式的可能性擺到你面前,讓你重新相信愛情。

韓國總和生育率60年發展趨勢

政府很努力,國民不買帳

從2000年到2015年,韓國總和生育率一直徘徊在1.2左右,2017年降至1.05,如今又成世界上唯一一個總和生育率低於1的國家。

相比之下,中國在2016年的生育率約為1.7,日本約為1.4,與韓國同樣處在1左右的有新加坡、中國香港等,非洲很多國家則可以超過4。

一般來說,為保持人口長期穩定,總生育率需要達到2.1的更替水平,就是一對夫妻要生至少兩個孩子。若是長期低於2.1的水平,將會面臨總人口數持續下降的危險。按照這個趨勢,韓國將以比日本更快的速度老齡化,總人數將在2031年後開始下降。

實際上早在2006年,牛津大學人口學教授大衛·科爾曼就曾撰文,將韓國列為頭一個因人口減少而從地球上消失的國家。

面對這情況,韓國政府可沒少想辦法,在過去10年,他們為解決低生育率問題已經投入超過100萬億韓元資金(約6000億人民幣),卻始終看不到任何好轉的跡象。

樸槿惠政府曾經積極鼓勵生育,為此發布過一份「生育地圖」,標出生育率高的「模範地區」,希望激勵其他地區效仿,結果招來強烈反感,因為人們認為這是把人當作牲口。

比如開頭提到的網紅短視頻博主鄭世英,她在視頻裡討論政府干預,想引發人們對婚姻的期望的轉變,對政府政策不買單,「只想讓婦女結婚生子,把婦女當作生殖機器的政策不會走得太遠。」

「我的地區背景決定了我的決定,」鄭世英說。「我出生在慶尚道,這是韓國最保守的地區。我親眼看到已婚婦女如何受到殘忍對待和歧視,因此我認為婚姻和生小孩對婦女毫無益處。」

儘管政府應該擔心韓國的低出生率,但他們更需要考慮為什麼有更多男女青年拒絕結婚。

兩名母親帶著嬰兒參加首爾舉行的母嬰展覽

©Chung SungJun

文在寅政府改變了方式,試圖走一條溫柔體恤的道路,來增進大家的生育意願:

1. 增加81萬個公共部門職位,為了降低目前高達11.2%的年輕人失業率;

2. 縮短每周最長工作時間至52小時;

3. 允許撫養8歲以下兒童的父母每天少工作一小時,以便騰出時間來照顧孩子;

4. 提供看護兒童的補貼,比如首爾每月為養育5歲以下兒童的父母提供約88美元的補貼;

5. 針對單身人士開展各種職業培訓;

6. 增加帶薪「父親假」(陪產假)等等。

有部分政策略顯成效,比如現在有更多的韓國男性開始休「父親假」了:2018 上半年韓國有8000 名男性休了父親假,比上年增加了66%。而2010年全年,也只有800人使用過這個假期。

但是有壓制就有反抗,有政策就有對策,韓國年輕人在生育率上的「叛逆」火種還暫時滅不掉。

這條下降的曲線想要把它拎回來,任重道遠。

題圖為攝影師Nina Ahn作品,已獲得授權。

部分信息來源:《朝鮮日報》、《韓民族日報》、《紐約時報》、BBC、CNN

原標題:《世界首個「零生育率」國家誕生了,人們不禁擔心它會走向滅亡》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韓國總和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為何還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如今隨著社會壓力的增大以及消費水平的提高,很多一線城市的年輕人都不敢生孩子,他們認為孩子的出生會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為了提高自身的生活質量,很多年輕人都自願放棄生孩子。韓國作為一個發展很不錯的國家,這裡的人思想也是非常的前衛,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公布的《2020年世界人口狀況報告》,韓國的總和生育率在世界198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倒數第一,數值為1.1,甚至還不到世界平均水平2.4的一半。
  • 我國生育率出現「3連跌」,年輕人為何不願生娃?國家出手催生
    我國生育率出現「3連跌」,年輕人為何不願生娃?國家出手催生推薦語: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物質方面也有了極大地改善。按理來說,大家生活越來越好,在生育方面應該是「能生則多生」,但是沒想到現實卻恰恰相反。
  • 韓國出生率0.98%,生育率破警戒線的背後,為何生娃成了女性難題
    其實生育率偏低的現象不僅是「個別現象」,而是具有普遍性,韓國就是其中之一,韓國相關數據表明,他們2018年的生育率已經跌到了0.98%,換個說法就是,一個女性平均生不了一個孩子。 為何生娃成了女性的難題呢?
  • 韓國美女如雲,多半不想生孩子,成首個「零出生率」的國家
    文/可馨育兒說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說到哪個國家的美女最多,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韓國了,就是大家熟悉喜歡的秋瓷炫和全智賢等都是韓國一等一大美女。韓國的生活狀態還是非常精緻的,前一段時間韓國女生上街都要化妝衝上了熱搜。
  • 中國人口生育率破警戒線,送房子、開放三胎能讓年輕人為國生娃嗎
    當前我國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經演變成為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和年輕人不願意生娃之間的矛盾。現在很多年輕人陷入低欲望狀況,不想談戀愛,也不願意結婚,更別說生小孩了。
  • 生育率倒數第一,生個娃每月能領30萬,為啥韓國媽媽仍不願懷孕?
    其實不僅僅是我們國家,韓國為了解決自己國家低生育率的問題,也出臺了一定的政策。從2022年起,韓國政府將對有零歲到一歲的嬰兒的家庭每月提供30萬韓元的育兒補助,並在2025年逐步上調到50萬韓元左右。其實韓國政府之所以會推出如此大力度的政策,就是因為韓國的出生率,在2017年的時候就已經降到了歷史最低。
  • 生育率跌破1,韓媒自嘲「世界首創」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金惠真】韓國《中央日報》2月28日稱,韓國統計部門27日發布「2018人口動向調查結果」顯示,去年韓國生育率(1名女子一生所產孩子數)為0.98,創下1970年開始統計以來的最低值。韓媒自嘲稱,在沒有受到外部環境影響的情況下,生育率跌破1,韓國是「世界首創」。1971年,韓國生育率曾達到峰值——4.54。
  • 年輕人不願生小孩,生育率破警戒線
    最近民政部表示我國的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總和生育率是指該國家或地區的婦女在育齡期間,每個婦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數。其實還是因為當代年輕人不願生小孩導致的。那麼為什麼年輕人不願生小孩的,跟這個時代有著莫大的關係。在父母那一輩的時候,生小孩是傳宗接代的傳統,也是在響應著國家的號召,那個時候養育一個小孩的問題是小孩子的溫飽問題。
  • 生育率全球最低,韓國是怎麼走到這一步的?
    為了提高本國生育率,韓國政府最近頒布了一項鼓勵生育的措施:從2022年起,政府對1歲以下嬰兒的家庭每月發放3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800元)的補助,同時還推出了「3+3育兒假」制度,即父母雙方都為未滿12個月的子女申請3個月的育兒假,每人每月最高可獲300萬韓元的育兒津貼,以此鼓勵「夫妻雙方共同育兒
  • 韓國總和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三成人傾向婚後不生娃
    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公布的《2020年世界人口狀況報告》,韓國的總和生育率在世界198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倒數第一,數值為1.1,不到世界平均水平2.4的一半。總和生育率,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婦女在育齡期間平均的生育子女數。如果韓國這一趨勢不變,人口減少、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不可避免。
  • 韓國2019年總和生育率創新低
    韓國政府2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該國2019年總和生育率、即每個育齡婦女平均生育子女數為0.92,創有記錄以來最低水平,意味著人口將繼續下降。  韓國統計局一名官員說:「總和生育率不足1是極低,意味著人口可能以非常快的速度下降。」
  • 東亞人口危局:不願結婚、沒有孩子,中產夢成為泡影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世界人口的出生率逐年下降,如今人口出生率普遍較低已經成為了國際社會的公共危機,而這一危機在東亞地區尤為顯著。人們不願結婚、沒有孩子,無數人的中產夢也成為了泡影。
  • 全球最不願生孩子的國家出大招:給我生,不但放長假還直接發錢
    而根據韓國人口保健福祉協會和聯合國人口基金髮布的韓文版《2020年世界人口情況報告》,2020年韓國總和生育率預計為1.1,遠低於全球平均值2.4,在198個國家和地區中處於最低水平。自2006年起,韓國政府每五年發布一次《低生育及老齡社會基本規劃》,並陸續投入185萬億韓元(約合1550億美元)鼓勵生育,但新生兒人數仍逐年下降。為什麼韓國年輕人認為結婚生育「沒必要」?
  • 每月給30萬韓元 為解決低生育率問題韓國重獎生孩子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韓聞】韓聯社報導稱,韓國政府15日敲定「第4次低生育率和老齡化社會基本計劃」。為解決低生育率問題,韓國政府將從2022年起,向有0歲-1歲嬰兒的家庭每月提供3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800元)的育兒補助,並在2025年逐步上調至50萬韓元。此外,韓國政府還將一次性發放200萬韓元的生育補貼。新政還推出了「3+3育兒假」制度,即父母雙方都為未滿12個月的子女申請3個月的育兒假,每人每月最高可獲300萬韓元的育兒津貼,以此鼓勵「夫妻雙方共同育兒」。
  • 韓國每月30萬韓元重獎生孩子!韓國生育率現在多少了 砸錢鼓勵生娃...
    韓國每月30萬韓元重獎生孩子:   韓美聯社報導,韓政府15日敲定了《老齡化"低生育第四個基本社會計劃》。為解決低生育率問題,韓政府將從2022年起每月向0 -1歲嬰兒家庭提供3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800元),並在2025年逐步提高到50萬韓元。此外,韓國政府還將一次性發放200萬韓元的產婦津貼。
  • 我國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 這屆年輕人不想生孩子
    來源:《財經》新媒體這屆年輕人不想生孩子目前,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如何防止「跌跌不休」、如何提高生育率,已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人口問題,常說常新。我國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到底是什麼讓現在的年輕人不再想生孩子?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民政部部長李紀恆近日撰文表示,我國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
  • 房價5年大漲83%,生育率卻跌破警戒線!這屆年輕人到底怎麼了?
    總和生育率跌破警戒線,年輕人為何不願生娃?近日,民政部有關負責人在《十四五規劃建議輔導讀本》撰文表示:我國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根據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我國出生人口數量為1465萬人,比2018年減少了58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比2018年下降了0.46個千分點,出生率為近20年的最低值;而總和生育率為1.5%,已經跌破了警戒線。所謂的總和生育率,指的是每個婦女一生平均生育子女數。
  • 歐洲國家生育率排名靠前的,集中在西北歐,為何德國排名倒數?
    而如今,世界上還是有許多國家存在人口負增長狀況,對於歐洲來說,根據2015年統計數據,出生率最高的前三位是土耳其(被算作歐洲國家進行統計)、冰島、愛爾蘭;此外,法國、英國、瑞典
  • 國家包分配對象!日本砸20億用AI幫相親:求求大家趕緊結婚
    然而,現在10個月過去了,事實證明:真正帶來嬰兒潮的,是本就不缺生育率的地方。 根據2017年的統計,生育率高的國家,基本都是最不發達的國家,位於非洲,或者南亞。
  • 韓國總出生係數已處世界末位 如何擺脫生育率低窘境
    據美國健康數據與評估研究所(IHME)預測,韓國人口將縮減一倍,因此,到2100年前,GDP將下降到世界第20位。根據2019年結果,韓國總出生係數,已處於世界末位,成為婦女平均生育少於一個孩子的唯一國家。政府很早前已在試圖刺激生育,但還是無法扭轉負面趨勢。14歲以下人口比例,在世界上僅略好於日本和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