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詩的字節裡陶醉,在宋詞的平仄中跌宕,心靈沐浴過唐風宋雨,目光觸及到華採絕章,曾為李白的金樽清酒迷醉,亦讓杜甫的半生潦倒感傷。
我們喜愛唐詩宋詞,因為每一次吟誦那些文字,焦灼不安的靈魂總能得到一種安頓,我們更喜愛詩詞歌者,因為是他們為後世留下不朽的文章。
不管是李太白、杜子美,還是蘇東坡、李易安,之所以能夠銘記他們的名字,無不是因為他們有精美絕倫的詩詞存世。所以說,詩詞並不在多,而在於精,哪怕僅有一首精品詩詞存世,那也足以讓一個詩人千古留名。比如,在唐朝詩壇上,就有這樣一個詩人,他一生僅有一首20字的小詩存世,但卻憑藉這首小詩名動天下。
他叫金昌緒,現存資料記載他是唐朝詩人,身世以及生卒年均已不詳。或許金昌緒一生曾寫過不少詩,但留存於世的只有這一首《春怨》,詩中表達的是一位女子懷遠思人的閨怨之情,文字活潑而又十分感人。
《春怨》 (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那麼,這首小詩到底好在哪裡?為何能夠流傳至今,甚至還成功入選《唐詩三百首》呢?
其實,這首20字的小詩並不簡單。它的高妙之處在於:詩的每一句都設有懸念,引起讀者興趣,讓人跟隨詩中女子的思路,不斷往下閱讀,直至讀到最後一句才能恍然大悟,明白詩中的意思,可謂層層遞進,使全篇渾然一體,用一個形象的比喻就像是「剝洋蔥」,剝開一層,又顯一層。
首句,「打起黃鶯兒」,敲打著樹枝,趕走了黃鶯兒。眾所周知,黃鶯兒自古以來就是一種很討人喜歡的小鳥,為何女子卻要趕走它們呢?
接著,「莫教枝上啼」,原來,趕走黃鶯兒的原因,是不想讓它們在枝頭上,不停地啼叫。但是,黃鶯鳥的啼叫聲,從來都是清脆婉轉,十分悅耳的,而詩中的女子卻為何討厭它們的叫聲呢?此處詩人又設了一層懸念。
「啼時驚妾夢」,噢!原來黃鶯兒在啼叫的時候,清脆的聲音會驚醒女子的一場好夢。那麼,又是什麼好夢,竟然讓女子如此沉迷其中,甚至不願醒來?懸念再次出現。
「不得到遼西」,因為在夢中驚醒,就不能讓我在夢鄉裡到達遼西,與戍邊的丈夫相見。最後一句,使人恍然大悟,詩的春怨主題,也就在此時大白。
只有一首詩存世的金昌緒,卻用獨特的筆觸,給我留下一首經典好詩,相比較直接抒發閨怨之情的詩作,這首《春怨》因為層層設置懸念,讓全詩充滿新奇的意味,且又在層層遞進中,更加加深了讀者對女子閨怨之情的印象,可謂匠心獨具,難怪這首僅有20字小詩,會被入選進《唐詩三百首》!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