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最經典的一首詩,其中一句妙絕千古,卻落選《唐詩三百首》

2020-12-23 解憂詩詞

唐朝的詩人都是天才。

駱賓王在七歲那年便寫出了《詠鵝》,「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杜甫同樣是七歲的時候,吟出了鳳凰詩,雖然詩已失傳,但是「神童」之名卻不是虛的;還有王勃,他在九歲的時候便將顏師古注的《漢書》通讀了一遍,還寫了本《《指瑕》》,指出顏師古的錯漏之處……

在這些天才中,最令人惋惜的當屬「詩鬼」李賀。

他和王勃一樣都是年少成名,卻英年早逝,留下了無限的遺憾。

王勃一生坎坷,先是因為寫了一篇《檄英王雞》,被皇帝逐出長安;後來又因為殺害官奴,蹲了大獄,還連累了父親。

王勃是個「坑爹」的,而李賀卻是「被爹坑」。

1.李賀其人

李賀的祖先是唐高祖李淵的叔父,所以他一直自稱唐朝宗室子弟。

可現實是,李家在他前幾代就已經衰落了,所以他一直以振興家族為己任。

他很早的時候便詩名遠播,原本有希望通過科舉,躋身官場。

可惜在他17歲那年,他的父親去世了,古人至孝,至少要服喪三年。

一直到21歲的時候,李賀才進京趕考。

然而因為他鋒芒畢露,遭到小人的嫉妒,他們以李賀的父親「李晉肅」和「進士」諧音,要求考官取消李賀的考試資格。

儘管當時韓愈等人極力反對,為他辯解,李賀還是被逐出了考場。

後來因為韓愈的再三推薦,再加上他宗室後裔的身份,勉強混了個奉禮郎(從九品)的官職。

在為官的那三年裡,李賀親眼目睹了官場的黑暗,又一直得不到升遷,無法施展心中的抱負,再加上他的妻子因病去世,他便辭去了官位。

在返回洛陽的途中,他有感而發,寫下了生平最經典的一首詩,其中一句妙絕千古,卻落選《唐詩三百首》。

這首詩名為《金銅仙人辭漢歌》。

2.《金銅仙人辭漢歌》

在這首詩前有個序言,交代了金銅仙人的來歷。

金銅仙人最早是漢武帝為求長生不老所造,被供奉在建章宮。

魏明帝曹叡命宦官將這仙人遷至洛陽,宮人拆盤時突然發現這銅鑄的仙人竟然流淚了。

後來人們常用這「金銅仙人」指代朝代的興亡更迭,李賀的這首詩便是基於這一歷史背景。

當時的唐朝經歷了「安史之亂」後每況愈下,而李賀作為宗室後裔,面對家族和王朝的日益衰微,心中自是不平。

他渴望建功立業,「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可惜的是卻屢遭挫折,多年奔走也不過是混了個九品的奉禮郎,他的心中怎能不悲憤?

歷史背景加上唐朝時局,以及李賀自身的遭遇,便有了這首交織著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的《金銅仙人辭漢歌》,字裡行間洋溢著詩人濃濃的悲憤和哀愁之情,讀來令人淚目。

這首詩大概可以分為三部分,前四句為第一層,主要是感嘆人生的短暫和世事的變遷。

首句中的「劉郎」指的就是漢武帝,他去世後被葬在茂陵,而他生前曾作《秋風辭》,「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所以李賀這裡稱呼他為「茂陵劉郎秋風客」

前面我們說過漢武帝造金銅仙人是為求長生不老,可是最後的他還是像秋風中的落葉一樣化為塵土,留給後世的也不過是一座荒冢罷了。

即使有人在夜裡聽到他策馬嘶鳴,巡遊漢宮的聲音,可是天亮後一切又都化為烏有。

他固然是雄才大略的一代偉帝,但是在歷史的長河中,也不過是一朵浪花而已。

而他當時所居漢三十六宮,早已布滿了苔蘚,一片荒蕪。

這開頭四句寫盡了世事滄桑,歲月無常,令人感慨萬千。

接著的四句是詩歌的第二層,以金銅仙人的角度,描寫其離宮時的悽婉情態,令人不忍卒讀。

金銅仙人見證了漢朝由盛到衰的歷史,它的心中本就愁苦不已,而如今它又要離開這承載它大半生記憶的宮殿,亡國之痛和移徙之悲便盈滿了心間。

所以便有了「東關酸風射眸子」和「憶君清淚如鉛水」這一幕。

表面看來是撲面而來的悲風,刺激了它的雙眼,令它酸澀以致流下了淚水,實際是因為想起昔日的君王,不忍離開這漢宮,才會忍不住潸然淚下。

這四句將金銅仙人擬人化,既賦予了它浪漫傳奇的色彩,又蒙上了一層悲傷的面紗,可謂是一箭雙鵰。

最後的四句是詩歌的第三層,寫的是金銅仙人離開漢宮,前往洛陽途中的情景,悽涼悲憤,也是詩人自身的寫照。

「衰蘭送客鹹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千古流傳的名句,營造了一種蕭瑟荒涼的意境,字裡行間溢滿了離愁別恨,尤其是「衰蘭」這一意象,為金銅仙人的「愁」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而「天若有情」這一句設想新奇,意境高高遠,歷來為人所稱道。

如果上蒼也有情,那麼它一定也會因為這離愁悲苦而衰老。

而這「愁」是金銅仙人的,也是李賀自身的,足見當時李賀心中的愁苦該有多深了。

最後的「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給人一種言已盡而意未絕之感,突出了金銅仙人不願卻又不得不離開長安的無奈和悲憤之情。

而這映照了當時李賀報國無門,不得不辭官離開長安的心境,委婉而深沉,令人也不住掬一把淚。

3.後世影響

這首詩是李賀的代表作,後世評價很高,方扶南的《李長吉詩集批註》贊其實「仙筆」,周珽的《唐詩選脈會通評林》說它是「古今奇語」

可就是這樣經典的千古名作,卻落選《唐詩三百首》,令很多人迷惑不解。

其實不僅是這首詩,李賀的詩作,沒有一首入選《唐詩三百首》,這大概是和李賀的詩風有關吧。

眾所周知,《唐詩三百首》是儒家經典,而且是兒童的啟蒙讀物,而李賀的是是出了名的詭譎奇險。

不是說他的詩歌不好,而是不合適,如此看來李賀倒也不冤。

不過即使落選《唐詩三百首》,這首詩依然千年傳唱不衰,尤其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曾被後世很多文人引用,最出名的就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而且此句一出,唐朝很多人都曾嘗試續上一句,可是一直到了宋朝,才有人對上。

此人名為石延年,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同時也是一個「酒鬼」,他當時對的是「月如無恨月常圓」,時人皆以為絕對。

也有搞笑網友對「地若無情地會裂」、「人如無心人自衰」、「人若有情死的早」……

不知你們有何高見?歡迎一起來討論。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李賀水平最高的三首詩,首首都是絕唱,卻落選《唐詩三百首》
    在唐代詩人中有一個神奇的存在,就是有「詩鬼」之稱的李賀,李賀筆下的詩歌名篇數不勝數,隨便說一句都膾炙人口,而且被後世的詩人不斷引用改編
  • 舉國皆知的大詩人,《唐詩三百首》卻沒有他的名字
    ▲《唐詩三百首》是流傳最廣的唐詩選本 圖源/攝圖網01. 最經典的唐詩讀本《唐詩三百首》是目前最經典、傳播最廣泛的一個唐詩選本,甚至上升到中國文化的代表。比如入選其中的唐詩,會變得耳熟能詳,像李商隱的多首《無題》詩,詩意朦朧難解,但卻因入選《唐詩三百首》,化雅為俗,隨便一個人都能張嘴背幾句;比如一個唐朝詩人是否入選其中,成為衡量其重要性的關鍵指標,杜甫、李白、王維穩坐唐朝三大詩人寶座,跟他們入選《唐詩三百首》的詩歌總量排名前三有很大的關係;比如某個詩人會因為一首詩被選中,從此名垂千古,像《唐詩三百首》的「壓卷
  • 許渾很經典的一首詩,每一句都很深刻,但無緣入選《唐詩三百首》
    《唐詩三百首》裡面收錄的作品,那都是唐詩裡面的精華,大部分都是膾炙人口,雖然收錄的很豐富,各種不同的題材,以及不同的流派,但是很顯然,還是遺落了一些經典之作,例如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高適的《別董大二首》、許渾的《鹹陽城東樓》等等,這些深入人心的作品,卻是並沒有收錄,
  • 賀知章最經典的一首詩,成功擊敗《詠柳》,入選《唐詩三百首》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見《唐詩三百首》在歷代唐詩選本中的經典地位和傳播之廣。《唐詩三百首》是清代文人蘅塘退士孫洙所選編的唐詩讀本。孫洙曾當過教喻之職,也就是負責一縣教化教育工作的「教育局長」。
  • 被《唐詩三百首》拋棄的四大著名詩人,個個才華橫溢,驚豔了詩壇上...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固然是這個道理,但要真正品出唐詩的味道,讀懂千年前那些詩人們的心事,三百首還真不夠呢!如果要評選影響中國人最大的書,《唐詩三百首》也是有力競爭者之一,無數學生捧著它吟誦唐詩,在心靈中點燃了熱愛傳統文學的第一束火焰。
  • 大唐寫得最好的一首皇帝詩,短短40字,卻入選《唐詩三百首》
    從漢代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孔子的儒家思想就成了中國古代封建統治者最推崇的正統思想,也成了兩千多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歷朝歷代的許多皇帝,都曾經去山東祭奠孔子,以示對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尊崇,而唐玄宗李隆基還曾寫過一首關於孔子的詩歌:《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這首詩也成了唯一一首入選《唐詩三百首》的皇帝詩。
  • 此人只一首詩存世,全篇僅20字,卻為何成功入選《唐詩三百首》
    所以說,詩詞並不在多,而在於精,哪怕僅有一首精品詩詞存世,那也足以讓一個詩人千古留名。比如,在唐朝詩壇上,就有這樣一個詩人,他一生僅有一首20字的小詩存世,但卻憑藉這首小詩名動天下。
  • 杜甫在草堂寫的一首詩,只有20字卻妙絕千古,詩聖寫詩已入化境
    在浣花草堂的那段日子成了杜甫後半生最安逸閒適的時光。他很多美如畫卷的詩歌都是寫於這個時期,諸如「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其中最為經典的當屬那首絕句,只有20字卻妙絕千古,讓人不得不感慨一句「詩聖寫詩已入化境」。
  • 李賀最有氣勢的一首詩,只有短短的28個字,但是通篇寫得氣勢磅礴
    李賀,字長吉,中唐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也被後世稱為「詩鬼」,他的詩氣勢磅礴,每一首都是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而且他還與李白,以及晚唐的李商隱齊名,三人並稱為「三李」。我個人是很喜歡李賀的詩,尤其是他的那首《金銅仙人辭漢歌》,可以說是唐詩裡最具有影響力的一首作品,通篇句句都是經典,特別是裡面的那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更是被無數人模仿。那麼除了《金銅仙人辭漢歌》之外,還有這首《南園十三首.其五》,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通篇氣勢磅礴,讀來也是讓人熱血沸騰,這樣的作品最是值得我們去細細品讀。
  • 李賀最有氣勢的一首詩,開篇第一句就氣勢磅礴,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等等,那都是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在為了唐詩裡的經典名句。我個人是很喜歡李賀的作品,每次讀他的詩,都令人感動的淚流滿面,他的詩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無論是什麼樣的題材,他都能夠寫出新意,從而帶給人們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譬如這首《雁門太守行》,寫得就很氣勢。
  • 3首經典的《將進酒》,李白和李賀的膾炙人口,只有他的鮮為人知
    古詩詞裡有很多同名的作品,這些詩由於名字一樣,往往一些名氣更小的作品,會被一些名氣更大的所掩蓋,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李白的《將進酒》,這首詩一出,無論是前人的作品,還是後人模仿的都被掩蓋了,以至於人們只要提起這首詩,立馬是會第一時間想到李白的詩,反而是忽略了其他人的作品。
  • 《唐詩三百首》中誰的詩最多?李白屈居第三,第一名獨佔38首
    若問中國流傳最廣的詩詞選集是哪一本?答案無疑就是《唐詩三百首》。民間有句著名諺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由此便不難看出,《唐詩三百首》的影響之大。那麼,《唐詩三百首》是誰編的?為什麼而編?選錄標準是什麼?收錄誰的詩歌最多?本文,筆者將為大家一一揭曉答案。
  • 這首詩被人譽為《唐詩三百首》的壓卷之作,看看是否名副其實?
    唐詩,中華文化的璀璨星空;唐詩三百首,是璀璨星空中最耀眼的明珠;唐詩三百詩的壓卷之作,更是顆顆明珠中最為閃亮的一顆。都說壓軸出場的才是重頭好戲,那麼唐詩三百首壓卷之作,會超越其他唐詩出色作品嗎?然而,被一些人譽為唐詩三百首的壓卷之作,卻並非我們心中所想的那樣。
  • 「詩鬼」李賀最經典的一首詠馬詩,短短20字,驚豔無比
    有詩鬼之稱的李賀曾作《馬詩二十三首》,通過詠馬來明志,通過描寫駿馬的遭遇來感嘆自己的懷才不遇,這一組詩歷來評價極高,方扶南(清代詩論家)給《李長吉詩集》作評時對這一組詩做了如此評價:「此二十三首,乃聚精會神,伐毛洗髓而出之,造意撰辭,猶有老杜(詩聖杜甫)諸作之未至者。」
  • 白居易唯一一首被選入《唐詩三百首》的七言律詩
    白居易有很多成名作,其中一些句子我們是耳熟能詳,比如「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又如「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還有「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還有「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都非常經典,朗朗上口。
  • 這首五言絕句是首豔詩,居然入選唐詩三百首,俗中含雅,樂而不淫
    詩有俗雅之分,庸俗的作品沒有生命力。同時也有很多作品,由於表達了男女之間的深情厚誼,其中的款款深情頗受讀者喜愛。如果有一首詩能夠入選《唐詩三百首》,這首詩一定是一首高雅的作品,那是經過了編撰者反覆的斟酌和篩選。
  • 《唐詩三百首》中一首經典山水詩,意境如畫,值得一讀再讀
    李白曾說,「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杜甫又說,「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而白居易也說,「垂釣坐磐石,水清心亦閒」,這一切如詩如畫的意境,彰顯了詩詞歌者對山水的熱愛。王維,亦是寫山水詩的一大高手,與眾不同的是,山水美景在他的筆下,總是那麼別具一格,最恰當的說法,莫過於「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 李賀這首詩一開篇就是經典,通篇寫得很有氣勢,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中唐詩人李賀這一句詩被後世無數的詩人化用,但是從來沒有被人超越過,一位年輕的詩人,卻是能夠寫出如此經典的詩句,當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儘管唐朝從來都不缺少天才,但李賀身上的那種天才氣質無人能及。試想他一生只活了短短的二十六歲,卻留下了無數流芳百世的名篇佳作,其中有大部分的作品都是膾炙人口。
  • 唐代無名詩人在除夕夜,寫下一首高水平的詩,入選《唐詩三百首》
    看人兒女大,為客歲年長、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望家思獻壽,算甲恨長年……今天要給大家講的是《唐詩三百首》裡的一首詩,道盡了獨在異鄉的孤苦。這首詩名為《巴山道中除夜抒懷》。這首詩的作者名為崔塗,是晚唐詩人。史書中關於他的資料並不多,只知他大約在888年前後在世。在唐僖宗年間,他曾高中進士,但是仕途卻十分坎坷。很長一段時間,他都在外漂泊,足跡遍布巴蜀、吳楚、秦隴等地。
  • 【唐詩三百首新解】40 李頎 聽安萬善吹觱篥歌
    【可抒評詩】上一篇《古意》中提到:「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為什麼異域的樂器卻能打動漢地之人呢?本詩又進行了拓展的解釋:因為「流傳漢地曲轉奇」,所以「遠客思鄉皆淚垂」。觱篥雖然出自西域龜茲,卻是唐宋教坊樂的重要樂器,流行一時。唐詩中頗有些對觱篥的描寫。描寫樂器,無非是觀其形、聽其聲,然後品其妙、狀其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