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墓園發現五處大清水兵的墓葬,其中的故事讓人感動

2020-12-16 漫談歷史中

那是只是一座失修英國公墓,位於英國港口城市紐卡斯爾市,乍一看可能會覺得是很平常的一座英國公墓,但是不同的是這座公墓當中長眠著五名中國人,而且是清朝人。為什麼五名清朝人會長眠在英國那?在這其中還有很長的一段故事。

墓碑上書寫著中文,但是因為沒有人照管,墓碑年久失修已經殘破不堪。某一年,一名在當地留學的中國學生發現了此處墓地,一邊驚訝於英國居然有中國人的墓碑,在了解墓碑上的文字之後就立馬聯繫了中國大使館,因為這座墓中長眠著的是五名中國北洋水師士兵,其中兩座墓碑上的文字還依稀可見:大清故勇福建福州府閩縣陳成魁之墓、大清故勇福建福州府候官縣陳受富之墓。其餘三座碑文已經不能辨認,但是能確認的這是五個中國人的墓葬,而且五人都是共同前往英國的大清水軍。

為什麼英國公墓會出現清朝水兵的墓葬呢?這就要從洋務運動開始說起了。當年清政府開啟洋務運動,開始廣泛與西方文化交流並且引進西方先進的軍艦,而這些軍艦都需要北洋水師的人前往英國訂貨和取貨。

1881年春天,200多名北洋水軍的官兵來到了英國紐卡斯爾市的阿姆斯特朗造船廠接收4艘巡洋艦,分別為致遠艦、靖遠艦、超勇艦和揚威艦,這四艘戰艦在日後都成為了大清水軍的主力戰艦。當年從中國前往英國路途十分遙遠,海洋上的長期顛簸再加上水土不服,很多水兵都病倒了,最後有五個水兵也沒有挺過來,長眠在了異國他鄉。中國與英國相隔萬裡,遺體運回中國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無奈之下這五位中國士兵只能夠長眠於英國紐卡斯爾市。

而隨著清政府的滅亡,這五位士兵的墓葬早已被人們所遺忘,直到被留學生發現。中國大使館在了解到情況之後,對此事十分地重視,連忙派人修繕了墓碑,原本殘破不堪的墓園被整修得煥然一新。而我們也了解到了那五位中國海軍先驅的名字,分別是:袁培福、顧世忠、陳受富、陳成魁、連金源。

讓人感動是,在消息傳出之後不斷有人前來祭拜,並且墓碑前還壓著一張照片,那是剛剛下水不久的國產航母。中國再也不是那弱小的中國,我們也有了自己的航母,再也不需要跨越萬裡去購買軍艦,家祭無忘告乃翁,這些兵勇泉下有知的話也應該很欣慰吧。

相關焦點

  • 北洋水師5座水兵墓孤懸英國百年,中方出資啟動修繕
    1881年和1887年,清政府分別派員到英國接收在此訂購的軍艦,陳受富等5位年輕水兵因病客死他鄉,埋葬在英國紐卡斯爾市聖約翰墓園。2016年11月30日,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首個海外公募項目——英國北洋水師水兵墓修繕項目在京啟動。
  •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啟動修繕在英北洋水師水兵墓
    人民網北京12月1日電 歷經百年風霜,位於英國聖約翰墓園的五座北洋水師故勇墓已經斑駁陸離、殘損嚴重。昨起,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宣布對墓地修繕啟動公募。 十九世紀末,清王朝風雨飄搖、國勢衰微。
  • 英國有處古墓,五座墓穴全部朝向東方,為何中國說要修葺一下
    事情是這樣:處於英國的東北部港口城市紐卡斯爾,有一個聖約翰墓園,墓園上的絕大部分墓碑都是向西而立的,卻有五塊大異其趣,齊刷刷地向東而立,讓人訝異。但誰也沒有過多關注過它們,誰也沒有去探究過為什麼是這樣。
  • 湯顯祖及其家族墓園沉浮始末
    經過3個多月的辛勤努力和科學發掘,埋藏在地下整整400年的湯氏家族墓園終於露出了真容,考古工作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湯顯祖家族墓園考古,源於2016年11月撫州市對文昌裡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和修復工程。2017年5月至今,考古工作者在文昌裡靈芝園內共發現明清時期墓葬42座,出土了墓志銘6方,從墓志銘及蓋棺石銘文分析,靈芝園即為湯顯祖家族墓園。
  • 客家人墓葬樣式多樣,風俗文化蘊含其中
    在國內,尤以廣東、廣西、江西、福建的客家人最多,梅州、贛州、汀州是其中重要的聚居城市,被稱為「客家三州」。高度的聚居讓客家人的文化習俗不僅沒有消失,反而不斷發展,由此產生的墓葬文化也是多種多樣,不僅是受傳統文化的影響,也深受少數民族山區文化的影響。客家人在墓葬擇址中,歷來是選擇將逝去的人葬在山上。一個是因為傳統喪葬文化的影響。
  • 陝西藍田北宋呂氏家族墓園 (2010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七)
    墓葬群分布於墓園北部,家廟置於墓園南部入口內,神道位居墓園中軸線上、北端直達主墓葬、南端與家廟主殿北門相接,將墓葬群與家廟連為一體。  二、墓園兆溝  通過考古發掘證實、原兆溝開口寬約5~8米、現存最深處1.7米,有水流衝擊及細沙沉積遺存。
  • 圖坦卡蒙死後,墓葬3000年未被盜,打開墓葬的人為何離奇死亡
    ,讓人一目了然,因此,幾乎埃及所有的金字塔都被盜過,大量的文物遭到流失,這也是埃及文物史上的悲劇,但是有一位法老的墳墓卻沒有被盜墓賊盜掘,並且因為他墳墓被發現,使得埃及的考古學達到了巔峰,這個人就是圖坦卡蒙。
  • 「2018血渭一號墓」考古新發現 「五神殿」墓室結構 印證史料記載
    央視網消息:位於青海省海西州都蘭縣熱水鄉的熱水墓群,於1982年發現,是公元6至8世紀的重要墓葬群,其中編號為「血渭一號墓」是規模較大的一座墓葬。2018年,熱水墓群發生被盜事件,涉案文物達到646件。
  • 河北發現北齊高洋墓葬,出土巨幅壁畫,其中「人面鳥身」代表什麼
    20世紀80年代,河北省考古隊在邯鄲市灣漳村發掘出北齊皇陵墓;在已確認的神武帝高歡墓西北2km處,有一座大墓,它遭到盜墓賊嚴重的破壞;專家學者根據該墓葬的規格和形制,以及相應的葬俗進行推斷認為,它是北齊文宣帝高洋的陵寢;雖然被盜過,但是所幸,墓室內的壁畫完好地保留了下來;這些巨幅壁畫生動形象
  • 遙遠的英格蘭有五座古墓,它們均面朝東方,原來那是對故土的思念
    於是,在李鴻章的爭取下,清政府先後向英國和德國拋出了橄欖枝,而英、德兩國面對其中的巨額利潤自然也是欣然接受了一筆又一筆的買賣。可以說北洋艦隊的所有艦船幾乎全部來自於英、德兩國的造船廠,而這其中英國阿姆斯特朗造船廠是給清政府建造鐵甲艦的主要造船廠,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廠之一。
  • 2014年,三門峽發現831座墓葬,是殘酷的人殉,還是沉睡的軍團
    故事發生在河北省三門峽市,2014年3月,市郊區的大唐火電廠三期工程被勒令停工,已經建好的工程也必須拆除。原因就是在這片區域的地下發現了一處墓葬群,事後統計共有墓葬831座。如此大規模的墓葬群實屬罕見,那麼它的主人都是哪些人呢?
  • 最新考古:西安發現迄今規模最大十六國時期高等級墓葬
    在墓道上方,發現洞頂土雕建築模型三處。土雕建築均面朝南,由南至北依次排列。第一土雕建築位於第一過洞上方,呈單體房屋狀,面闊三間,中間雕板門,左右兩側各雕對稱直欞窗,屋頂部分無存。建築表面塗彩繪,底部臺廊上有彩繪裝飾。第二土雕建築位於第二過洞上方,其樣式、高度、大小與第一土雕建築基本一致。第三土雕建築位於第一生土臺階最北端,建築僅存建築南側部分。
  • 一座盎格魯-撒克遜人墓葬被發現,裡面竟然埋著傳說中的「戰神」
    蘇·華盛頓最初和她的搭檔發現了這個地點事實證明,華盛頓偶然發現了一座有1400年歷史的墓葬。據稱,這是在泰晤士河中部盆地發現的第一個同類墓葬,這一發現可能會改變歷史學家對該地區早期英國歷史的理解。與大多數同時代的人在墓地裡安葬不同,「馬洛戰神」是單獨被埋葬的,呈南北走向,俯瞰泰晤士河。換句話說,「他被安排在一個刻意的位置,去觀察這片領土。」
  • 天津發現古代墓葬近900處且年代跨度大意味著什麼 運河文化是什麼...
    天津發現古代墓葬近900處且年代跨度大意味著什麼 運河文化是什麼有何意義時間:2020-10-23 01:03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天津發現古代墓葬近900處且年代跨度大意味著什麼 運河文化是什麼有何意義 古代遺蹟對我們來說有著重要的作用,發掘這些古墓不但能夠做佐證那些逝去的歷史
  • 三星堆新發現的「祭祀坑」今年開始發掘
    ……通過這些考古新發現,使得我們對這片土地曾經的發生的故事有更加清晰的認知,也讓我們對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發布充滿期待。秦鹹陽城遺址北區布局逐漸明朗2020年1月13日,中國新聞網記者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秦鹹陽城遺址發掘取得重要收穫,秦鹹陽城遺址北區的整體布局面貌逐漸明朗,其宮、署、郭分列。
  • 劉銘傳墓園參照清朝一品官規格
    這座2008年、由肥西縣投資興建用於安葬劉銘傳先生遺骨的墓園,巍峨而又莊重。  劉銘傳墓園是由政府部門會同文史專家、劉氏後裔共同選定,位於大潛山北,依自然山勢而建,面水靠山、環境非常優美。劉銘傳墓園的總體布局,是遵照清朝官員墓葬制度——一品官員的墓葬規格修建,總佔地3.34公頃,垂直高差146米,設有壁照、三省橋、一道門、神道、牌樓、碑亭、華表、石像生、享堂、祭祀廣場等,墓室就坐落於祭祀廣場的中間。  因為墓室在安放劉銘傳遺骨後將被封閉,因此此前曾有設計者建議在墓室安放閉路攝像探頭,以便供後人憑弔時瞻仰。但是因為一些傳統因素的原因,這一方案最終被取消。
  • 唐昭陵陪葬墓「為冢象山」型墓葬—李勣墓
    唐昭陵陪葬墓(五)「為冢象山」型墓葬~李勣墓李勣,本姓徐,名世勣,字,懋功,隋末瓦崗軍創始人之一。武德元年(618年),李勣歸唐,高祖李淵賜以皇姓。唐高宗永徽年間,避太宗李世民諱,遂單名勣。李勣在唐歷三代皇帝而榮寵不衰。
  • 國博館刊|看點分享:從王處直墓看中國古代墓葬中「門神」形象的流變
    【引子】河北曲陽王處直墓是五代考古上的一項重要發現。墓室修建在一塊三面環山的風水寶地之中,為前後兩室的雙室墓。整個墓室繪滿了精美的壁畫,尤其18 塊用曲陽漢白玉浮雕出的散樂、奉侍、生肖、武士等石刻,為罕見的五代藝術珍品。其中兩塊「彩繪武士石刻」因被盜,不見於考古報告。
  • 陝西發現兩座墓葬,主人系唐代「馬政官員」!
    記者1月8日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2020年12月,省考古研究院在西鹹新區空港新城發掘了兩座唐代紀年墓葬。這兩座墓葬形制完整,紀年明確,壁畫精美,具有重要的藝術和考古價值。其中一座墓葬中墓道壁畫題材稀有。
  • 四川清代墓葬建築雕刻裝飾中的戲曲圖像
    從這一時期開始,戲曲題材的雕刻逐漸在墓葬建築裝飾中流行,並且雕刻工藝有所提升,雕刻技法更為多元。 及至明清,四川地區的墓葬建築開始由地下轉向地上。在田野考察時發現,有很多明代和清代的墓葬建築相鄰而建,其中最直觀的一個區別在於明代墓碑沒有清代修建得高,並且還保留有半開放的地下墓室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