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只是一座失修英國公墓,位於英國港口城市紐卡斯爾市,乍一看可能會覺得是很平常的一座英國公墓,但是不同的是這座公墓當中長眠著五名中國人,而且是清朝人。為什麼五名清朝人會長眠在英國那?在這其中還有很長的一段故事。
墓碑上書寫著中文,但是因為沒有人照管,墓碑年久失修已經殘破不堪。某一年,一名在當地留學的中國學生發現了此處墓地,一邊驚訝於英國居然有中國人的墓碑,在了解墓碑上的文字之後就立馬聯繫了中國大使館,因為這座墓中長眠著的是五名中國北洋水師士兵,其中兩座墓碑上的文字還依稀可見:大清故勇福建福州府閩縣陳成魁之墓、大清故勇福建福州府候官縣陳受富之墓。其餘三座碑文已經不能辨認,但是能確認的這是五個中國人的墓葬,而且五人都是共同前往英國的大清水軍。
為什麼英國公墓會出現清朝水兵的墓葬呢?這就要從洋務運動開始說起了。當年清政府開啟洋務運動,開始廣泛與西方文化交流並且引進西方先進的軍艦,而這些軍艦都需要北洋水師的人前往英國訂貨和取貨。
1881年春天,200多名北洋水軍的官兵來到了英國紐卡斯爾市的阿姆斯特朗造船廠接收4艘巡洋艦,分別為致遠艦、靖遠艦、超勇艦和揚威艦,這四艘戰艦在日後都成為了大清水軍的主力戰艦。當年從中國前往英國路途十分遙遠,海洋上的長期顛簸再加上水土不服,很多水兵都病倒了,最後有五個水兵也沒有挺過來,長眠在了異國他鄉。中國與英國相隔萬裡,遺體運回中國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無奈之下這五位中國士兵只能夠長眠於英國紐卡斯爾市。
而隨著清政府的滅亡,這五位士兵的墓葬早已被人們所遺忘,直到被留學生發現。中國大使館在了解到情況之後,對此事十分地重視,連忙派人修繕了墓碑,原本殘破不堪的墓園被整修得煥然一新。而我們也了解到了那五位中國海軍先驅的名字,分別是:袁培福、顧世忠、陳受富、陳成魁、連金源。
讓人感動是,在消息傳出之後不斷有人前來祭拜,並且墓碑前還壓著一張照片,那是剛剛下水不久的國產航母。中國再也不是那弱小的中國,我們也有了自己的航母,再也不需要跨越萬裡去購買軍艦,家祭無忘告乃翁,這些兵勇泉下有知的話也應該很欣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