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經典國學賞析--國風·周南·樛木

2021-02-17 灤州宇凰幼少兒國學館


文章內容引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會讀                          樛木

                                佚名 〔先秦〕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
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我知道

譯文

南方地區有很多生長茂盛的樹木,這些樹木中有下垂的樹枝,葛藟爬上這根樹枝,並在這根樹枝上快樂的生長蔓延。一位快樂的君子,他能夠用善心或善行去安撫人或使人安定。
南方地區有很多生長茂盛的樹木,這些樹木中有下垂的樹枝,葛藟爬上這根樹枝,在這根樹枝上快樂的生長蔓延,並且這根樛木都被葛藟覆蓋了。一位快樂的君子,能夠用善心或善行去扶助他人。
南方地區有很多生長茂盛的樹木,這些樹木中有下垂的樹枝,好幾根葛藟爬上這根樹枝,纏繞在這根樹枝上快樂的生長蔓延。一位快樂的君子,能夠用善心或善行去成就他人。

注釋
這是一首祝賀新婚的民歌。詩人先以葛藟纏繞樛木,比喻女子嫁給丈夫。然後為新郎祝福,希望他能有幸福、美滿的生活。詩凡三章,每章只改易二字,句式整飭,以群歌疊唱的形式表達出喜慶祝頌之情。
樛(jiū):下曲而高的樹。
葛(gě)藟(lěi):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紅色,莖可做繩,纖維可織葛布。藟似葛,野葡萄之類。
累:攀緣,纏繞。此處又作纍。
只:語氣助詞。
君子:此處指結婚的新郎。
福履:福祿,幸福。后妃能逮下而無嫉妒之心,故眾妾樂其德而稱願之曰:南有樛木,則葛藟累之矣,樂只君子,則福履綏之矣。
綏:安定,安撫人心的意思。
荒:覆蓋。
將:扶助;或釋為「大」。朱熹:《詩經集注》將,猶扶助也。
縈(yíng ):迴旋纏繞。《康熙字典》:玉篇縈,旋也。廣韻 繞也。
成:就;到來。我賞析

     從「祝賀新婚」方面的鑑賞

  《詩經》中的「興」語往往兼有「比」義,《樛木》就是如此。「興」者起也,「先詠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朱熹《詩集傳》)。從這一解說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二句,乃是首章所詠之本體;「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二句,則是引起所詠之詞的「興」體。後二章每章只改動二字,大體意思與首章相近,運用的是「國風」常用的「疊章」形式。以反覆詠唱逐層推進,在迴環往復中造成濃濃的感情。故從「興」之引起的「所詠之詞」看,這乃是一首為「君子」祝「福」的歌,當無可疑。

  而這三章中的「興」語,同時又帶有「比」義。「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詩中的「彼物」即「樛木」和「葛藟」,「此物」則是「君子」和「福」——以樛木的得到葛藟纏繞,比君子的常得福祿相隨,也實在非常形象。故從各章之「比」義看,這也是一首形象動人的祝福歌。

  所以透過詩經比興的手法,從中可以還原在三千多年前一場婚禮宴席上:秋日的黃昏賓客畢集,轆轆的車音自遠而近。性急的孩童早從村口奔來,嚷叫著:「接新娘的車子到啦!」歡樂的鼓吹由此壓過喜悅的喧聲齊鳴。當幸福的「君子」攙扶新娘下車的時候,迎接他們的,便是青年男女們一遍又一遍的熱烈歌唱:「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於是,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荒之、縈之)」來比擬、形容新郎新娘的喜悅和美滿以及當時的情景,是十分貼切的,也體現了《詩經》表達感情克制而平和的優雅。數次的疊唱將在眾賓客心間的祝福之情宣洩的興奮和濃烈,而《樛木》,正以如此興奮和濃烈的激情,表現了我們民族淳樸、古老的婚禮祝福習俗。

  樂只君子,福履綏之,此處的「福」究竟在讚頌什麼,詩中的比興之物給了我們判斷的方向。「國風」比興,常以花草、藤蔓、雌鳥、牝獸喻女子,而以高木、日月、雄狐之類喻男子。其中尤以樹木喻男、花草喻女更為常見。如《邶風·簡兮》的「山有榛,隰有苓。雲誰之思?西方美人」;又如《鄭風·山有扶蘇》的「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都是如比。至於《唐風·葛生》敘妻子對亡夫的哀戀,更有「葛生蒙楚(荊樹),蘞蔓於野。予美亡此,誰與獨處」之語,以葛藤與荊木的相互依存,抒寫了女主人公失去夫君的悽傷之情。通過對這一特點的掌握,則《樛木》進一層的比興之義亦可迎刃而解:倘若此詩中的「樛木」,喻的是青年男子的話,那麼纏繞樛木的翠綠「葛藟」,即比喻著他的美麗新娘。故《毛詩序》舊說:以為此乃歌詠「后妃」「能逮下而無嫉妒之心焉」之作,為對詩歌原意的誤讀;而方玉潤《詩經原始》、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推測此詩「似於夫婦為近」、「喻婦人之託夫家也」,才真正猜著了這首祝福詩的旨意。


創作背景

相傳中國周代設有採詩之官,每年春天,搖著木鐸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後交給太師(負責音樂之官)譜曲,演唱給天子聽,作為施政的參考。這一篇《樛木》很好的表現了西周當時的社會狀況和純樸的民風


免責聲明

文章版權/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無商業用途。部分文章已作修改或刪減,如涉版權/著作權事宜,請隨時聯繫更正刪除。

灤州宇凰幼少兒國學館

唐山市灤縣新城通衢西道54號

(火車站對面西200米)

電話:0315-7268687

手機:15133922999

相關焦點

  • 每天一首詩經—《國風·周南·樛木》
    《國風·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樛(jiū)木:彎曲的樹枝。葛藟(lěi):葛類蔓生植物,野葡萄之類,莖繞樹。累(léi):攀緣,纏繞。綏,降臨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荒:遮掩,覆蓋將:扶助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 注音版《詩經》|國風·周南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現存305篇(此外有目無詩的6篇,共311篇),分《風》《雅》《頌》三部分。由於年代久遠,大部分讀者對古音古字缺乏了解,讀起來都很費勁,更別說去理解了。為了解決大家的閱讀障礙,我們決定為《詩經》注音並簡單解釋其含義,以便大家更方便地去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風》,也成「國風」,是《詩經》的第一部分,包括15個地方(多為黃河流域)的民歌,共165篇。我們今天先來看其中的《周南》。
  • 《詩經》解讀《國風·周南》十一篇,我的總結和看法
    從三月十號開始,我每天都寫一篇《詩經》解讀,到今天為止《詩經》《國風·周南》裡的十一篇已經全部寫完。《詩經》系列沒有特殊情況仍然會繼續寫下去,但以後的題目也許會稍加改變。今天對《國風·周南》十一篇做一個總結。
  • 詩經: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國風·周南·樛木》
  • 詩經·周南·卷耳_注音、朗讀、翻譯及賞析
    詩經·卷耳詩經·國風·周南·卷耳原文採採[1]卷耳[2],不盈頃筐[3]。卷耳賞析《卷耳》是一首抒發「懷人」之情的經典名作。「懷人」是這個世間永恆的情感主題,因為它可以跨越具體的人、事、境,甚至可以跨越時空而將其情傳遞給千百年之後的人們。
  • 每天一首詩經—《國風·周南·芣苢》:採採芣苡
    《國風·周南·芣苢》採採芣苢,薄言採之。採採芣苢,薄言有之。採採:茂盛,眾多貌。芣苢(fú yǐ ),亦作「芣苡」,即車前草。薄言,均為發語詞,無意義。有,取。每天一首詩經—《國風·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 【品讀詩經】詩經名句賞析
    《詩經·國風·周南·關雎》 譯:水鳥應和聲聲唱,成雙成河灘。美麗賢德的好姑娘,正是我的好伴侶。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詩經·國風·王風·黍離》 譯:知道我的人,說我心煩憂;不知道的,問我有何求。
  • 詩經·周南·芣苢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芣苢詩經·國風·周南·芣苢原文採採[1]芣苢[2],薄言[3]採之。芣苢賞析芣苢,就是俗稱的車前草,這種植物春夏生長,遍布於荒野路邊,其嫩葉可食,全草又可入藥,可以說是一種易得又多用的植物。這首詩作,就是先秦時代的農人在田野間採摘車前草時所唱的歌謠,展現了農人勞作忙碌而歡快的場景。
  • 古詩詞文賞析之典籍《詩經·國風·周南·兔罝》
    詩經·國風·周南·兔罝 【先秦】:佚名 肅肅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幹城。 肅肅兔罝,施於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肅肅兔罝,施於中林。
  • 詩經《國風·曹風》四 下泉
    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 《詩經》裡最美的一十二句,字字生香,百讀不厭!
    《詩經》中最美的句子·第一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處:詩經·周南·關雎賞析:一對雎鳩鳥,在河中央的小沙洲上,交互合唱。美麗窈窕的翩翩淑女,是我心中的理想對象。《詩經》中最美的句子·第二句「綠兮衣兮,綠衣黃裡,心之憂矣,曷維其已。」
  • 詩經·周南·麟之趾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國風·周南·麟之趾原文麟[1]之趾[2],振振[3]公子[4],於嗟[5]麟兮。麟之定[6],振振公姓[7],於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於嗟麟兮。麟之趾賞析麒麟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與鳳、龜、龍並稱為「四靈」。古人認為麒麟有蹄不踏,有額不抵,有角不觸,壽命有兩千年,且其出沒之處必有祥瑞。後世亦常用麒麟比喻英傑超群、才德兼備之人。《麟之趾》一詩,表達了對公侯子孫以仁厚之德傳家治國的讚美和祝福。
  • 胡姓詩經楚辭起名女孩有寓意的國學經典名字唐詩宋詞
    胡姓詩經楚辭起名女孩有寓意的國學經典名字唐詩宋詞(上) (胡詩敏) 「胡詩敏」一名出自唐詩宋詞楚辭詩經《贈詩僧道通》中「安州僧仲殊詩敏捷立成,而工妙絕人遠甚。」
  • 霍姓詩經楚辭起名國學經典適合男孩的名字唐詩宋詞
    霍姓詩經楚辭起名國學經典適合男孩的名字唐詩宋詞(上) (霍星承) 「霍星承」一名出自唐詩宋詞楚辭詩經《德宗皇帝輓歌詞四首》中「前星承帝座,不使北辰空。」
  • 【詩經賞析】國風·周南 麟之趾
    按朱熹《詩集傳》「文王后妃德修於身,而子孫宗族皆化於善,故詩人以『麟之趾』興公之子」的解說看,似指周文王的「子孫」而言;但《毛詩序》則有「《關雎》之化行則天下無犯非禮,雖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時也」之說。既為「衰世」,就非必定為文王或周公之子了。  讚美貴族公子,而以「麟」起興,這在今天的讀者,或許會感到奇怪,但在古代卻是一樁異常莊重和動情的事。
  • 先秦民歌 | 詩經國風之美
    《詩三百》以《周南》《召南》起始,而被孔子尊崇的周天子腳下的《王風》卻排第六,這引起文人學士的好奇與各種研究。這個排序或許是受《左傳》中「季札觀樂」的影響。秦始皇焚書之後,《詩三百》散佚,而《左傳》尚存,《左傳》記載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季札出使魯國,在欣賞周代傳統的音樂詩歌時加以分析,藉以說明周朝和諸侯的盛衰大勢,「吳公子札來聘。請觀於周樂。
  • 《詩經》經典國學賞析--國風·召南·採蘩
    我賞析     此詩主人公採蘩者的身份,歷來有很多說法。《毛詩序》曰:「採蘩,夫人不失職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則不失職矣。」是以為此乃貴族夫人自詠之辭,說的是盡職「奉祭祀」之事。《周禮·春官宗伯》稱:「世婦,掌女宮之宿戒,及祭祀,比其具。」賈公彥疏謂「女宮」乃指有罪「從坐」、「沒入縣官」而供「役使」之女,又稱「刑女」。凡宮中祭祀涉及的「濯摡及粢盛之爨」,均由「女宮」擔任。而此詩中的主人公,既稱「夙夜在公」,又直指其所忙碌的地方為「公侯之宮」,則其口吻顯示的身份,自是供「役使」的「女宮」之類無疑。因此,把這首詩定為是一首反映宮女們為祭祀而勞作的詩,更為合理。
  • 香氣悅讀 《詩經》中的「那些花兒」
    《詩經·國風·周南·芣苡》 採採芣苡,薄言採之。採採芣苡,薄言有之。 《詩經·周南·漢廣》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于歸,言秣其駒。《國風·周南·卷耳》 採採卷耳,不盈頃筐。《國風•周南•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 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福履:福祿。
  • 從《詩經·國風》之篇目看西周與春秋主要諸侯國之傳承嬗變
    尤其是十五國風,原本就大都是採自民間的詩歌,本就不是孔子「樂正」工作的重心,其音樂屬性更是早早失傳。但正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撕掉音樂的標籤之後,我們單純地把《詩經》當做一種詩歌文學來研究,才發現,原來《詩經》中皆是文辭古雅、意境高遠、感情真摯的經典名篇。 關於《詩經》的研究著作,可謂汗牛充棟,其中屢有千古流芳之作,本文之中筆者就不再獻醜了。
  • 讀文學經典《詩經》之國風篇-芣苢
    國風 周南 關雎 葛覃 卷耳 樛木 螽斯 桃夭 兔罝 芣苢 漢廣 汝墳 麟之趾國風 召南雀巢 採蘩 草蟲 採蘋 甘棠 行露 羔羊 殷其靁 摽有梅 小星 江有汜 野有死麇 何彼穠矣 騶虞周南周,國名;南,南方諸侯之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