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24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歐科技合作「龍計劃」五期啟動會近日以視頻會議方式舉行。在前四期合作基礎上,「龍計劃」五期涵蓋氣候變化、大數據分析等10個研究領域的55個合作項目,進一步拓展中歐科技合作研究領域,豐富衛星數據共享資源並擴大參研科學家規模。
中國科技部24日通過官方微信發布消息說,為全面開啟中歐科技合作「龍計劃」五期項目實施,在中歐雙方共同推動下,「龍計劃」五期視頻啟動會於21日召開。中國科技部副部長王曦與歐洲空間局(歐空局)局長揚·沃納出席會議,共同宣布「龍計劃」五期啟動。
王曦致辭表示,中歐科技合作一直是中歐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科技部與歐空局長期致力於推動包括「龍計劃」在內的中歐空間技術領域的科技合作,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希望「龍計劃」作為中歐在地球觀測領域國際科技合作的旗幟,不斷拓展合作領域,加強青年人才培養,攜手推動中歐科技合作再上新臺階。
揚·沃納盛讚「龍計劃」是歐中科技合作的典範,引導歐中地球觀測領域研究人員進行廣泛的科學交流和創新,推動人類在局地、區域和全球尺度更好地了解我們的星球和環境,期待未來雙方繼續加強合作,探索更多合作模式。
「龍計劃」五期視頻啟動會由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主任王琦安和歐空局對地觀測部部門負責人莫裡斯·伯傑共同主持,中歐雙方近160人在線參會。中歐雙方首席科學家李增元和伊夫—路易·德斯諾對「龍計劃」五期合作情況進行詳細介紹;作為參與「龍計劃」的資深科學家代表,武漢大學李德仁院士和米蘭理工大學法比奧·羅卡教授分別介紹在「龍計劃」框架下取得的研究成果。
據了解,「龍計劃」是2004年由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與歐空局對地觀測部在地球觀測領域啟動的大型科技合作研究計劃,每4年為一期,歷經16年發展,中歐雙方逐步探索出一套「政府搭建平臺,科學家自主參與,共享地球觀測數據」的科技合作機制,並取得一大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