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張氏清河堂佔張姓總人口的一半左右

2021-02-07 張姓文化傳播

尋古覓籍 正本清源

河北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河北民俗學會副會長秦進才對張氏祖源多有研究。他說,歷史上,張氏祖源郡望存在諸多說法,其中流傳最廣的清河、張城、太原三地說,都與揮公有著不可分解的淵源。雖然近些年又出現了源於河南濮陽、源於甘肅天水等說法,但大多數張氏族人一般都稱自己是出自清河望族。

作為長期從事張氏歷史文化研究的專家,趙傑則告訴記者,為梳理清河張姓祖源這段歷史,從1998年開始,他和多位同事,幾乎訪遍了全國各地的圖書館、史料館和紀念地,尋古覓籍,多方求證。趙傑說,眾多古籍中,除了《張氏統宗世譜》,我們還查閱了卷帙浩繁的圖書資料。如湖南省圖書館收藏的《張氏南軒族譜》,其中記述:「吾族本黃帝後裔,始祖為弓正,封清河,賜姓張,此郡所自治也」。類似的史料記載,在各地不勝枚舉。趙傑欣慰地告訴記者,近年來,清河張氏研究群賢畢至,全面開花。中科院華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義達等近年出版的《張氏源潭》一書,對張氏源流的解讀可謂權威翔實,其中明確表述張氏出清河:「清河是歷代張氏譜牒所共認的得姓郡望」,「數千年來,清河一直作為天下張氏族人們心中的聖地而供奉」。

不僅是官方史料記載,在民間,更珍藏著不計其數的張氏家譜,儘管有的經過歲月侵蝕,斑駁陸離,但也為張氏家族的起源留下剪影。

僅清河華夏張氏祖庭,就收集、保存了數以千計的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張氏家譜譜牒。記者翻閱其中卷宗,看到大多寫有「清河堂」字樣,從中可見,清河張曾遍布南方九省及海外各地,約佔張姓總人口的一半左右。據介紹,清河堂是張姓歷史上最大的堂號。清河張氏宗親聯誼會會長張銀豪告訴記者,1997年最早來清河尋根的香港張氏宗親會及馬來西亞分會譜書中就標有「清河堂」字樣。清河之外的海內外張姓人士,其家乘譜書中標有「清河堂」,顯然,一是說明他們的先祖居住在清河;二是說明他們這一支族是從清河遷出的。他說,海內外有這麼多張氏支族由清河遷出,這不僅可以說明張氏的根在清河,而且可以說明清河一度是張姓人口最多的聚集地。這一點,湖南省《張氏宗譜卷首(清河堂)》有很好的說明:「閱先代著籍江西豐城,來自明初,堂號『清河』。因思天下之姓張者,共出清河一脈,而清河堂者為最,而茲何異焉!」

近年來,伴隨尋根熱,諸多專家對張姓起源進行了審慎考證、研究,世界張氏總會尊重諸多張氏譜牒的記載、大多數張氏後裔意願,認同歷史上的清河故郡就是張氏得姓發祥郡望的說法。

起源於清河的張氏族人世代繁衍生息,不斷擴展壯大,遷徙四方,至漢已成巨族大姓,唐代列為十大國柱之一,明代覆蓋全國93%的土地,迄今張姓人口逾億,位居全國三大姓之一。數千年來,張姓族人扛著滲透英武之氣的旗幟,與華夏兒女一道,在五湖四海書寫著一個又一個創業與奮進的傳奇,留下了一篇篇厚重而又輝煌的華章。


掃一掃,關注張姓更多文化研究

張姓文化傳播微信公眾號:

zhangxingwh

相關焦點

  • 虎門「清河堂」張氏宗祠
    點上面"張氏在線"加入張氏家族!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張氏在線」,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和世界各地張氏宗親交流!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張氏文化,共建文明家族!
  • 中國第三大姓:張姓的歷史來龍去脈
    一、張姓:中國第三大姓 2020年初,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公布「2019年百家姓」,其中張姓位列第3名,排在王、李之後,劉、陳之前。目前,大陸張姓人口約0.848億,佔全國總人口的7.07%左右,不過在海外仍有2000萬張姓人口。
  • 「混淆概念」——有關「清河堂」「百忍堂」的謬說
    我沒見過這個「奇文」,也沒有研究過張公藝原居地「濮州壽張」的變遷情況,因此沒有發言權。但是,張滿飈先生是點我的名說這些話的,他有關「百忍堂」的荒謬觀點,則不能置之不理。本來,說「張姓祖根在濮陽」,就應當用與「祖根」相關的事實來論證此問題。但是,有關文章,包括張滿飈先生的文章,用今天的行政區劃濮陽市所轄地區出了張姓名人誰誰誰來襯託「濮陽縣的張揮」。
  • 《正本清源,明晰宗旨,團結一心,共謀發展——告天下張姓同胞書》 連載之五
    「一問:濮陽何時成為張姓祖根之地?」如前所述,濮陽為張姓祖根地,這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一直被史學權威專家學者認定;2004年又被國家認同,而後一直認同;從2002年世界張氏總會籌建起就一直被世界張氏總會認同。再說,慶信會長是代表世界張氏總會題的詞,確認「濮陽張氏祖根地」是代表總會的一貫看法,你們這幾個人又不是世界張氏總會的成員,關你等何事?
  • 張姓圖騰起源——張氏文化
    據《三國志·魏志》所載,三國時,曹魏名將張遼,改聶姓為張姓。另有韓、姬等姓人士和鮮卑、匈奴、契丹等眾多少數民族改姓張姓。張姓 - 得姓始祖張揮。張姓的誕生很古老,約有五千年歷史。在人文初祖黃帝時代,黃帝有一子叫少昊清陽氏,少昊之子揮自幼聰明過人,愛動腦筋。一次,他觀看夜空,從星星的組合中得到啟發,經過研究,發明了弓。
  • 漫談張氏祖根與祖庭
    在唐代清河縣的張氏確實是張氏家族中影響最大、聲望最高的一支。到了宋代,有人編寫《百家姓》,為尊國姓,故以「趙」居首。明代又有人編寫《皇明千家姓》,改以「朱」姓居首。清代康熙年間又有《御製百家姓》問世,又以「孔」居首位。但世人不媚皇權,而是從實際出發,總結說「張王李趙陳,天下一半人」,還有的說「張王李趙遍地劉」,這些說法被大家認可,並很快流行起來。
  • 張氏清河堂興洲少宗祠上梁慶典活動
    點上面「天下張家人「 加入張氏家族!
  • 張氏起源
    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山東、河南兩省,大約佔張姓總人口的27.7%,其次分布於四川、河北、陝西、湖南、湖北、山西、甘肅、江西八省,又集中了54.5%。全國形成了華北、西北和中原地區張姓人口聚集中心。張姓人口分布明朝時期,張姓大約有56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6%,為明朝第二大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江蘇、浙江、江西三省,大約佔全國張姓人口的36%,江蘇省成為張姓第一大省。
  • 中華姓氏譜·張姓卷(摘)四——張氏文化
    該書記載了秦、齊、楚、趙、韓、魏、中山等國中出現的張氏,共人,他們是:張孟談、張丐、張儀、張登、張醜、張旄、張倚、張勤、張相國、張翠、張平、張唐。在這個人中有魏5人:儀、醜、旄、倚、相國;趙2人:孟談、勤;韓2人:翠、平。魏、趙、韓三國共計9人,佔人總數的四分之三。魏、趙、韓張姓之所以多,是由於「三分——摘自《中華姓氏譜·張姓卷》286晉室」而來的。
  • 張姓幾個重要堂號清河堂、報本堂、百忍堂、蓴鱸堂的由來——張氏文化
    清河堂張姓得姓始祖張揮,字玉爵,號天祿,為黃帝之子或孫,「觀弧制矢,賜姓張氏」,或「始制弓矢,官為弓正
  • 你知道張氏的來歷麼?
    宋朝時期,張姓大約有49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6.3%,排在王、李之後,為宋朝第三大姓。張姓第一大省是山東省。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山東、河南兩省,大約佔張姓總人口的27.7%,其次分布於四川、河北、陝西、湖南、湖北、山西、甘肅、江西八省,又集中了54.5%。全國形成了華北、西北和中原地區張姓人口聚集中心。
  • 我的家族發展史—張氏
    [2]人口分布宋朝時期,張姓大約有49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6.3%,為宋朝第三大姓。張姓第一大省是山東省。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山東、河南兩省,大約佔張姓總人口的27.7%,其次分布於四川、河北、陝西、湖南、湖北、山西、甘肅、江西八省,又集中了54.5%。全國形成了華北、西北和中原地區張姓人口聚集中心。
  • 張姓入閩——張氏文化
    後其子陳元光(人稱開漳聖王)開闢漳州,隨陳政父子開漳的張姓多人,後居 住在漳州地區。雲霄《西林張氏家譜》記載,先祖張凌「同陳元光來鎮漳州」,其子孫分派各地,有的遷居粵東的饒平、潮州,成為客系。張伯紀,河南祥符人,從 唐高宗總章其中有分營將張虎(伯紀)、張龍,醫士張光達,隊正張來(採)、張本儀等隨同。
  • 回族中的張姓——張氏文化
    張 回族中的張姓,主要源自賜姓。
  • 張氏族譜字輩大全
    就張姓的家乘、譜牒而言,它記錄了張姓諸家族的氏族來源、世代系統、人物傳記、遷徙居住、婚姻嫁娶、子孫繁衍和與此相關的政治、經濟、文化狀況,不失為研究家族史、社會史的重要原始資料。在修撰譜牒之風相當興盛的魏晉南北朝時期,作為張姓這樣的大姓氏,也應該有家乘、譜牒的修撰,只是因為時間久遠,沒有能夠保留下來。
  • 尋根 ▋百家姓之--張氏 家族起源族譜
    [2]進入魏晉南北朝之後,由於北方戰亂和少數民族的大批進入中原的原因,張姓人群向南方和東南遷移,同時繼續向西北發展。西晉末,張姓人群涉足東北,渤海灣地區成為張姓人群重要的聚集中心。唐宋時期,張姓開始向湖廣和雲貴地區移民。明朝永樂年間由廣東始入臺灣地區。[2]人口分布宋朝時期,張姓大約有49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6.3%,為宋朝第三大姓。
  • 張姓的始祖是誰葬在何處?張氏無皇帝為何人口那麼多?
    張姓始祖--揮公像讚:伊誰作弓維我始祖利賴萬世強暴是取採食於張後裔遷繁以邑為姓敢忘本源揮公為少昊青陽氏第五子,任主管制造弓矢的長官(弓正),遂賜姓張氏。這是最早的張之姓氏的來源,出自黃帝之後,揮為始祖。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黃帝子少昊青陽氏第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
  • 南陽張氏宗親總會代表團參加2018中華張姓拜祖大典紀實
    活動從4月26日至28日共計安排三天時間,活動包括《根在龍鄉》歡迎晚宴、世張總會七屆二次理事會議和海峽兩岸張氏宗親聯誼活動、世張之夜水秀晚會、揮公精神論壇、2018中華張姓拜祖大典暨世界張氏大宗祠落成剪彩儀式、情在濮陽歡送宴會等內容。
  • 為什麼張姓不出皇帝,卻出了非常多的道士?姓張的也不全知道
    文化是,或者說應該是,對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與智為主要品質。 張姓是我國的一個大姓,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全國總人口為十三億七千萬,其中除了第一大姓李姓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94%和佔全國漢族人口7.65%的王姓之外,張姓位列第三大姓
  • 張氏族譜大全!張家人必看!
    邢臺市南宮市垂楊鎮範家寨村張氏字輩:始祖張林(排行老五)從山西洪洞縣(老槐樹)遷徙而至。現字輩為宏潤天昌澤 修德萬世程 志嘉建偉業 忠義士書博(寓意前程錦繡)。  清河堂張氏原派:木火土金水,仁義禮智信,恭從明聰睿,肅又哲謀聖。三修續派:明孝友作則,存忠厚為良,裕德才宏顯,培基澤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