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總覺得自己文筆不好,寫不好文章。文筆又是什麼?
文筆也可稱之為筆力,是一種證明情感真實性的力度。筆力強勁,能達到力透紙背,入木三分的效果。
這裡不得不提到一種句式——三比句,如:
小時候,思念是一張信紙;長大後,思念是一通電話;而現在,思念是一條視頻。
哦,這就是排比、對比、比喻修辭手法的綜合應用,從而產生一種別樣的情愫。
雖然沒有過多的華麗辭藻,卻正是「絢麗之極,歸於平淡」的體現,——平平淡淡才是真。
為什麼三比句的筆力如此之強?我們還是來分析一下排比、對比、比喻修辭手法之間的關係吧。
01排比句
排比也包含重複,重複就是渲染,極力證明情感的真實,就如戈培爾說:「謊言重複一千遍,也會成為真理。」舉例:
讀書,可以活躍文思,啟人心智;可以積澱學養,指點迷津;還可以潤澤心靈,構築精彩人生。
哇,說的有道理,讀書好處就是多,盡顯排比造勢之威力。
可實際生活中,讀到一本壞書,猶如遭遇時間強盜,浪費青春,浪費生命,有種「盡信書,不如無書」之感。
所以,排比句的造勢,主要在於渲染說服,顧不上什麼美感,如何產生美呢?那還得加入對比之法。
02對比句
什麼才會美?神韻,對比才能產生空間,留存氣韻。舉例:
十年之前,我不認識你,你不屬於我;十年之後,我們是朋友,還可以問候。街道也很有趣,一邊欣欣向榮,門庭若市;一邊冷冷清清,門可羅雀。對人類來說,地球是龐然大物,但對宇宙來說,地球只是一粒沙子。瞧,對比句能產生時空美,距離美,這也正是「張力思維」的運用。
但仔細一看,總還覺得缺點什麼?對,缺少細節,少了生氣。這時,比喻句上場了。
03比喻句
比喻句,其實是以細節為基礎,融入想像,使排比、對比的作用來得更加猛烈。比如余光中的《鄉愁》: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寫作中,比喻句正是利用了其獨特、陌生化的方法來表達細節,從而證明了情感的真實性,因此感染力爆棚。
寫作時,可先通過渲染豐滿,或化無形之意為有形之物,再運用張力思維,對比產生美。總之,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離不開三個關鍵詞:渲染、空間、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