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影片」的解讀與反思

2020-12-23 中國社會科學網

2020年初,美國總統川普下令「刺殺」了伊朗將領蘇萊馬尼,使得美伊關係陷入1979年人質事件後最嚴重的危機。對於40年前的那場伊朗人質事件,人們記憶猶新,奧斯卡獲獎影片《逃離德黑蘭》(Argo,2012)正是根據這一事件改編而成。

 拍假電影比真電影還難  

2007年,美國《連線》(Wired)刊登了一篇名為《中情局如何依靠一部假冒的電影將美國人帶離德黑蘭》的文章,引起了好萊塢導演新秀、演員本·阿弗萊克的注意。5年後,小本自導自演的影片《逃離德黑蘭》在北美熱映。

整個故事發生的背景是伊朗人質危機。由於美國收留了在伊朗革命中被推翻、流亡海外的巴列維國王,被激怒的伊朗領導人霍梅尼將美國政府稱作「撒旦」和「伊斯蘭的敵人」。1979年11月4日,伊朗革命軍衝進美國在德黑蘭的大使館,將使館幾十名工作人員劫為人質長達 444 天。其間, 有6人成功逃脫,躲在加拿大駐伊朗大使肯·泰勒的家裡。CIA(中央情報局)高層採納了特工託尼·門德茲(本·阿弗萊克飾)的營救方案:通過假拍一部影片的方式,由他前往伊朗解救6 名美國外交官。在營救過程中,門德茲自己偽裝成一個電影製片人,6 名外交官則謊稱是和他一個劇組的工作人員,而他們正在拍攝的電影叫《阿爾戈號》(Argo,這個詞來自於希臘神話,阿爾戈號是一條船的名字,由伊阿宋等希臘英雄在雅典娜幫助下建成,眾英雄乘此船取得金羊毛)。實際上,運作這樣一部無中生有的假電影,比拍一部真正的電影還要難上千倍。《逃離德黑蘭》像其他頗具好萊塢式英雄情結的電影一樣,情節總是有驚無險。喬裝成劇組成員的6名美國外交官用中情局偽造的加拿大護照,成功混過了三道檢查關卡,還遭遇了飛機票失而復得,甚至被革命武裝分子飛車追逐的波折,但最終順利出逃。

由於影片拍攝和製作期間發生了一系列美國使館在中東的遇襲事件,以及美伊關係的惡化,讓《逃離德黑蘭》的上映顯得是那樣的恰逢其時。該片自2012年10月公映後即奪北美票房冠軍,在多倫多電影節的首映式上,還獲得了全場起立致敬的禮遇。之後,在短短 4 個月的時間裡,更是拿獎拿到手軟——先後獲美國導演工會獎、製片人工會獎、編劇工會獎、演員工會獎,金球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英國電影學院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並獲奧斯卡 7 項提名,最終捧回三座小金人(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最佳電影剪輯)。其中分量最重的最佳影片獎,由時任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親自宣布。

在真實與虛構之間 

有網友認為,《逃離德黑蘭》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準確地把握到「似與不似之間」的尺度:在增強影片戲劇性方面對歷史事件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動,但同時在政治倫理和時代背景方面又真實還原了歷史的味道。

影片不斷在美國、加拿大駐伊朗大使館、好萊塢、CIA及白宮數個場景之間切換,其間還穿插了很多真實的歷史鏡頭,讓人身臨其境。片中,解救專家來到好萊塢,找到了業內老手,煞有介事地搭建起了一個電影草臺班子。劇組人員開始宣傳造勢,甚至還招聘演員、招募劇本,讓一個並不存在的電影公司「第六工作室」看起來很像那麼一回事。而在現實生活中,這個「第六工作室」也成功地蒙蔽了世人之眼。據中情局的表述,「直到成功逃離伊朗、第六工作室關閉數周后,門德茲還收到了 26 個電影劇本,其中一個竟然來自著名導演史匹柏」。

作為好萊塢特色的電影,《逃離德黑蘭》可以說是有聲有色、張弛有度。整個營救行動險象環生。如:加拿大人發現,中情局偽造伊朗籤證日期弄錯了,伊朗的曆法和西曆不一樣;在最終逃離的那天凌晨,門德茲本來調到凌晨 2 時 15 分的鬧鐘沒響,他睡過頭了;在電影結尾部分,6 名美國人逃離德黑蘭的過程更是驚險而富有戲劇性,讓觀眾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而據中情局透露的實際情況是:在伊朗德黑蘭梅赫拉巴德國際機場,海關人員很輕易地就在他們偽造的護照和出境籤證上蓋了章,只是飛機在起飛前因短暫的機械故障而有所延誤。 此外,影片還將 CIA 特工門德茲設定為一個身陷家庭破裂泥潭、遭遇「中年危機」的男人,而遠赴德黑蘭的解救之旅,也成了他個人生活危機的解救之旅。最終,6 名人質順利回國,他也順利回歸了家庭。這些橋段的設計都是典型的好萊塢手法。

隨著《逃離德黑蘭》的熱映,關於伊朗人質危機中6位美國使館人員如何成功「逃離」的這段歷史也被不斷掀開。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在2013年的一次採訪中表示,他看了這部電影,也很喜歡,但電影與歷史真實不符。影片中的那位來自中情局的英雄,其實在伊朗只停留了一天半。6 位美國使館人員獲救是由加拿大政府主導,經加拿大駐伊朗大使斡旋而成。  

美國電影的政治性

電影與政治,從來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作為一種論述載體的電影,早已超越娛樂,展現了一個國家或城市的軟實力。在這方面,美國人似乎更懂得如何將政治宣傳拿捏得恰到好處。他們深知,宣揚美國人偉大人性的真實故事更能激起美國人的興趣和愛國情懷。所以,從《拆彈部隊》(The Hurt Locker,2009)到《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2010),從《國土安全》(Homeland,2011)到《逃離德黑蘭》,從《美國狙擊手》(American Sniper,2014)到《綠皮書》(Green Book,2018),政治和歷史題材一直備受美國學院派評委們的青睞。《逃離德黑蘭》可以說是一部美國的「主旋律」片,美國人的博愛、勇敢在片中得到宣揚,其個人英雄主義的價值觀也表現得淋漓盡致。不過,雖然影片也在力求「客觀」,在還原真實的歷史場景上做了不少努力,但還是巧妙地掩蓋了美國為覬覦伊朗的石油資源、鞏固自己在中東的戰略地位,以及暗中協助巴列維推翻伊朗民主政權而激發的民憤,從而把美國完完全全塑造成了這次暴力事件的受害者。當然,影片也表現了加拿大駐伊使館中伊朗女傭的慈悲,甚至還表現了伊朗人對電影的興趣。但是,當鏡頭多次對準憤怒的伊朗人時,那一臉大鬍子的伊朗革命分子在西方觀眾的眼裡,和極端恐怖主義分子又有多大區別呢?不過是進一步加深了觀眾對中東世界的偏見而已。

伊朗方面曾抨擊《逃離德黑蘭》是好萊塢編制出來的一個謊言,是一則「美國中央情報局廣告」。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曾表示, 該片得獎是「政治化行為,甚至白宮也參與其中,由美國總統夫人米歇爾宣布該片得獎」。 值得人們思索的是,小本拍攝這樣一部用電影來拯救人質的故事片,其意義何在?當卡特政府也拯救不了人質,當 CIA 高層也無計可施,門德茲卻通過拍電影的手段最終解救了 6 位外交官。 這或許是在說,唯有電影可以拯救一切——即使電影與政治聯姻,它仍然在煥發出頑強的生命力。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午荷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相關焦點

  • 2018電影類型研究:國產影片強勢崛起抗衡進口影片
    原標題:2018電影類型研究:國產影片強勢崛起抗衡進口影片   新華網北京12月26日電(楊瑩瑩)截至2018年12月24日,2018年全國電影票房達593億元,其中,國產影片票房331.796億,國產電影票房佔比55.9%。在票房過億元的78部影片中,國產影片39部 ,與進口片勢均力敵。
  • 從情感變化、人物形象、鏡頭語言解讀反思戰爭經典《紫日》的魅力
    對於《紫日》這部反思戰爭的經典之作,不少人都從故事內容來解讀,未免過於局限。要想深入剖析影片的經典之處,還必須從多角度進行解讀。 @影影曰曰《紫日》上映於2001年,由「第五代導演」馮小寧執導,富大龍、前田知惠、安娜·捷尼拉洛娃聯合主演的戰爭劇情片。
  • 《小丑》多角度解讀這部現象及影片的魅力與獨特之處
    關於這部低成本佳作的解讀有不少,但是從多角度來解讀該電影魅力及深刻內涵的幾乎沒有。今天我就帶著大家多角度來看看。觀影后我看了很多影評,發現大多人是從「故事內容」和「影片深度」兩個方面進行解讀,然而這部影片最大的魅力獨特之處並不凸顯在此處。
  • 《瘋狂的外星人》:喜劇的背後是對現實社會的反思
    科幻只是外衣,對現實的深刻自省與反思才是主題。本文就將從多角度來解讀。@亦涵本片的導演是寧浩,他執導過《一齣好戲》和《我不是藥神》。他採用現實荒誕的敘事手法來講述電影中的故事,通過曲折的布局,來展現背後所探討的命題。電影講述的是外星人來到地球想和C國文明建平,卻在來地球的路上從大氣層墜落。
  • 定檔影片票房預測、復盤及解讀(更新至10月1日)
    定檔影片票房預測、復盤及解讀(更新至10月1日) 時間:2020.09.01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犀牛娛樂
  • 解讀《約尼爾·邦納》:一部反映出美國真實生活片段的生動影片
    導語:解讀《約尼爾·邦納》:一部能夠反映出美國真實生活片段的生動影片影片中史蒂夫·麥奎恩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約尼爾·邦納,影射出了生活在西部那種即將消亡的古老環境中的風土人情,雖然這些人繼續依靠著老套的生活方式倔強的生存著,但他們的這種方式已經日薄西山,處於滅絕之中。
  • 《孫子從美國來》:從三大隱喻解讀影片的「親情」主題及觀影方式
    看過影片的觀眾在解讀它時,認為影片之所以打動觀眾,是因為只是將「孫子」換成了外國孫子,製造更大的矛盾,從而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親情則顯得更加彌足珍貴。舊瓶裝新酒,還裝不滿,爺爺與孫子矛盾的老套路罷了。單從故事情節來看,確實有些老生常談,但在我看來,影片之所以能以「小眾影片感動大眾」,更在於影片中高超的隱喻技術,本文將從三大隱喻剖析影片的主題思想。
  • 類型豐富助推票房!12月電影市場30多部影片扎堆上映
    年底快到了,最近很多新片紛紛定檔,使得12月份的檔期非常熱鬧,有30多部影片扎堆上映,而今年春節賀歲檔也已經有8部影片亮相,影片類型非常豐富,可以滿足不同觀眾的觀影需求。幸福藍海荔枝廣場店市場主管陳雨葉說:「這部影片講的是古裝奇幻的故事。相對來說,在影院上映的這種類型當中是非常特別的,主演的話都是一些比較有流量的明星,可能會帶動一些粉絲來觀影。」喜劇片是國產電影的熱門類型,由彭昱暢、喬杉領銜主演的喜劇電影《沐浴之王》將於12月11日上映。
  • 豆瓣9.6高分的《控方證人》:從四個方面解讀這部經典影片的魅力
    這部影片拍攝至今已經半個多世紀了,如今在豆瓣還獲得了9.6分的高分,它的魅力可見一斑,當然,精彩的劇本,演員出神入化的表演,以及絕妙經綸、無可挑剔的臺詞構成了這部經典電影無可撼動的地位,今天我將從敘事結構、劇情設計、細節和輔助人物的參與及意義三方面來解讀該片的魅力。
  • 另類解讀電影《機械姬》:人工智慧未來究竟會造福還是毀滅人類?
    關於單純從故事內容或者視覺效果角度對這部電影的解讀已經很多了,所以,我今天會根據劇本創作的角度,從該片的敘事結構與主題隱喻兩個方面,來進一步解讀這部電影的內涵和精彩之處。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結合這部電影,談談如何更好的欣賞這類科幻電影的魅力與價值。
  • 《22英裡》|他終於在好萊塢影片中被打敗了
    在這類「當代冷戰」以及諜報特種任務的影片類型中,以失敗畫上結尾的影片實屬罕見,一般而言,這些特殊的情報組織在電影中都會是國家意志的象徵,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國家的力量展示,所以大團圓結局在這裡更加重要,決不允許失敗,一旦失敗,其實便映射著美國政府、國家機器的總體失敗。
  • 面相:下巴類型解讀
    下巴類型解讀 相學上常以「天庭飽滿、地閣方圓」來形容一個人的面相如何之好,這其中的「天庭」指的就是上額,而
  • 50餘部影片定檔,類型豐富多樣,電影賀歲檔有了往年熱鬧勁兒
    12月開始,賀歲檔有了往年的熱鬧勁兒,50餘部影片將在短短一個月內扎堆上映,發起2020年最後的衝刺,競爭激烈。12月4日,賀歲檔迎來了第一個小高潮,《赤狐書生》《如果聲音不記得》《怪物獵人》《寶可夢:超夢的逆襲進化》《隱形人》等12部影片同天上映。
  • 《霸王別姬》:用戲劇的象徵意義解讀影片的深刻內涵
    影片一經上演,便獲得了無數好評和榮譽。1993年該片榮獲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這是首次獲此殊榮的中國影片,同時也是中國影片首次獲得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此外還獲得了國際影評人聯盟大獎等多項國際大獎,1994年張國榮憑藉此片獲得第4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特別貢獻獎。現今電影上映已經27年了,但是該影片在豆瓣依然是9.6高分。
  • 史上頂級狙擊手的七部影片
    2014年12月17日,影片入選2014年美國「國寶影片」名單。影評: 影片在戰爭場面的表現非常逼真,幾乎是真實再現了當時的戰場血腥景象,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逼真的戰爭片之一, 美國電影協會 將其定為「極度渲染戰爭的暴力片」。不過許多二戰老兵對影片卻給予了極高的評價,稱它是「最真實反映二戰的影片」。
  • 夏季猥褻事件頻發 色狼類型分析及變態心理解讀
    夏季猥褻事件頻發 色狼類型分析及變態心理解讀 晨報特邀廈門美麗心靈心理諮詢中心主任、心理專家戴仕梅解讀「狼」的變態心理。    【色狼類型分析】  [猥褻]是一種心理疾病  戴仕梅稱,猥褻行為,在心理學上都被稱作性變態。
  • 檢討或反思該怎麼寫?
    十分鐘後,我從主臥出來去客廳拿充電器時,發現她的門縫裡依然透著光,我以為她貪玩的老毛病又犯,忙不迭地推門進去準備教育一番,卻發現她正在寫「反思」,我當時也是愣住了,一番詢問之後,才知道這「反思」是檢討的意思。這是孩子第一次被老師要求寫「反思」,她也很頭痛,無從下筆。
  • 《歲月的童話》|童年之殤與田園生活的反思
    影片中選取了27歲的職場女性妙子作為主人公,將她此次回到鄉下放鬆身心的經歷與兒時的成長回憶編織到一起,向觀眾展示了昭和年代日本人民特殊的情感記憶。影片主要通過兩部分情節的建構來完成對於昭和時代社會圖景的展現,分別是以妙子為主的學生時代記憶的回溯以及在此社會背景下農村面臨的人口外遷問題。
  • 以《跳出我天地》為例,解讀多情感交織影片的魅力及主題呈現方式
    這部影片乍一看是一部勵志片,因為比利從戰勝自己內心,初次嘗試芭蕾舞,到瞞著家人偷偷練習舞蹈,最後改變家人對芭蕾舞的認知,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夢想。但僅僅從勵志這個角度不足以將這部電影的魅力解讀出來。今天,我將從影片結構、影片多種情感交織入手,進一步解讀這部影片的魅力之處。在文章第三部分,我將結合自己的觀影心得,分享電影中常用的三個主題呈現手法。
  • 以《重慶森林》為例,解讀影片中王家衛獨特的電影美學風格
    1994年上映的《重慶森林》是王家衛電影的代表作,影片充分表達王家衛風格的獨特性,今天我就通過這部電影來解讀「王家衛式」電影美學的獨特魅力。王家衛是香港電影圈旗幟式的人物,以獨特的影像風格傳達著香港這個繁華都市的喧囂與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