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第一個近代化制材工廠 嘉義制材所見證了臺灣的發展歷程

2020-12-18 有客祁祁

打開地圖,想像自己從空中俯瞰嘉義市區,大概很難不注意到在這個規矩方正棋盤狀都市北邊,有塊由縱貫鐵路與阿里山鐵路交會的三角地帶。那是今日的森林之歌、阿里山林業村、嘉義市文化局。在日治時期,這個三角形範圍,是「嘉義制材所」的基地。




在成為制材所工廠之前,這裡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呢?位於阿里山鐵路旁的制材所,與鐵路和森林是什麼關係?他在嘉義市的城市發展中又扮演什麼角色?




嘉義北門外的賊墳、叛產與陂塘

這塊區域,清代時期在嘉義城北門外,距離城門約 500 公尺處,距離嘉義縣衙門,也就是今天的嘉義市政府大約 600 公尺。(當然,日治時期制材所落成時,清代舊城早就已經不在了,但我們可以想像它與清代縣城是多麼鄰近。)




當時,這裡是縣城北邊埤仔頭、番社厝、臺鬥坑、雲霄厝等聚落之間的一片田園。這些聚落早在 17 世紀就已成莊,西側老地名「番社口」,通往的諸羅山社,正是嘉義古名「諸羅」的由來。臺鬥坑更因清代林爽文事件而出名:位於進城要道旁的臺鬥坑、埤仔頭的「賊人」與城內「反民」裡應外合,打得官兵落花流水,這一帶因而被視為「賊莊」。事件中的要角莊大田,由於父親生前就住在臺鬥坑,死後也葬於此地,乾隆皇帝「平亂」後,下令挖出莊大田的父墳鞭屍,莊民的財產則被充公。這座官兵辛苦守下的諸羅城,從此改名「嘉義」。




這裡地勢低洼,有牛稠溪於北側流過,早期還有一些水塘散布其間,其中最大的陂塘莫過於北香湖。早在康熙時期,諸羅山社番人就與漢人合作,修築了這裡最早的水利設施「番仔陂」,陂中生滿荷花,《諸羅縣誌》的作者陳夢林遂賦予其「北香湖」這個美麗的名字。兩百多年來,陂塘灌溉了城外的廣大農田,供應城內的糧食。後來嘉義制材所擇地於此,想必跟貯木池所需的低地與水文條件有關。


深山密林中的番地,變成伐木錚錚的阿里山林場

這片城郊聚落間的農田,在東邊的阿里山開設林場之後,有了不同的命運。


阿里山地區在清代位處番界以東,雖有部分生番歸化,仍有許多未知的番社活躍於深山密林間。日本人來臺沒多久,一方面亟於殖產興業之成果,讓臺灣財政自主,一方面也因縱貫鐵路、官廳、電信等大型公共建設需要大量木材,1900年前後,日本人即深入阿里山進行調查,確認開發森林的可行性。調查測量之後,官員發現此地林相優良、材質良好,適合開發伐木事業。


不過在開發之前,需要先解決一個關鍵的問題:運輸。在踏查評估過多種水陸運路線後,決定以獨立山鐵道線為最終方案,在森林開發前期,投入大量資本建設森林鐵路,也就是阿里山林鐵。




最初森林鐵路的開發並不順利。雖然臺灣總督府想以官營的方式開發阿里山森林,但是未能成功向日本帝國議會爭取到預算經費,1906-1908 年間曾一度委託民間企業,大阪的藤田組來經營阿里山森林。然而藤田組在投入鐵路測量與建設後,以不敷成本為由,退出經營。1910 年總督府官員修改阿里山經營計劃後,終於獲得帝國議會通過預算,成立阿里山作業所,以官營的面貌重新出發。


1912 年 12 月,阿里山森林鐵路終於大致上完工,從阿里山往西走,在市區與縱貫鐵路交會。這片被夾在縱貫鐵路與阿里山林鐵間的三角地帶上,嘉義制材所也於隔年建設完成,除了有以最新的鋼筋混凝土技術建造的制材工廠外,還有阿里山作業所的辦公室與官舍。


阿里山林鐵完工後,阿里山上的木頭終於可以載運下山,送往制材所進行初步的裁切、貯藏、溼度控制,供應嘉義本地及全臺所需。阿里山伐木事業的成功,也帶動了臺中八仙山、宜蘭太平山地區的森林調查,兩地隨後陸續開辦林場,與阿里山並稱日治時期臺灣三大林場。


臺灣第一個近代化制材工廠,帶領嘉義市找到新生命

讓我們再回到市區──阿里山林場為什麼改變了這塊三角地帶的命運呢?


因阿里山林場而成立的嘉義制材所,是當時臺灣第一個近代化的制材工廠。總督府引進當時歐美最新的原動機(發電設備)、傳動系統、制材機械與技術,將木材的生產過程進行細緻的分工(泰勒化)、以機器取代人力,大幅提高生產效率;在廠房的設計上,延續了日本領臺以來,鋼筋混凝土建築結構的嘗試。




制材所的設置,使南側的林森西路成為木材商店雲集的木材街,西側的埤仔頭亦成為民間鋸木廠、制材廠與儲木場的集中地。繁榮的木材產業,造就了富裕的木材商,帶動嘉義市街夜生活的繁華。阿里山在伐木之外,其美景也吸引無數遊客,使吳鳳北路成為旅社集中的街道。




1919 年,後來以嘉農(KANO)棒球隊著稱的公立嘉義農林學校設立,這是臺灣第一所林業實業學校,之所以於嘉義設校,顯然與阿里山森林事業密切有關。嘉農為日治及戰後初期的臺灣培育無數本土社會精英,不僅在實業上發揮長處,也活躍於政壇。


1920 年日本實施全臺地方行政區劃,於臺南州下設嘉義市,嘉義市街計劃,規範出近代城市棋盤格狀的街廓道路,北界大約落在嘉義制材所與阿里山鐵路的北門驛北側。也就是說,制材所與北門驛當時被納入了新市街計劃的範圍。這並非偶然,新設的阿里山鐵路與制材所,伴隨而來的興盛林業與木材業,確實成為嘉義市在20世紀經濟、文化與教育發展的火車頭。


循著森林鐵路,見證臺灣近代化的旅程

嘉義制材所誕生於 1913 年,乃臺灣總督府為因應 1910 年展開的阿里山官營伐木事業,與阿里山森林鐵路一同建設完成的林業附屬設施。阿里山林業、林鐵與制材所的成立,為傳統農業地帶的嘉義縣城找到了新生命。嘉義這個傳統的地方行政中心,在日治時期由一個面積 0.35 平方公裡的小小縣城,擴張為大約 3.35 平方公裡的市街地,成為產業重鎮、林業之都,鐵路與制材所實功不可沒。




嘉義制材所更是將嘉義市區與阿里山連接起來的關鍵設施,它讓自然資源木材真正成為一種產業,圍繞著嘉義制材所周圍,開始孕育出各種相關的行業,如木材行、木雕師傅、家具工廠、木工藝品、木材製品的零售等等,嘉義市豐富的木材行業活動,使這個地方被賦予「木都」的印象,更帶動其他城市經濟活動的同步發展。


當我們循著木頭的旅程,一步步探尋嘉義制材所的歷史,同時也可以思考,是什麼樣的技術背景和產業歷史,支持了這些工人與居民的生活,進而撐起這座城市的運作?認識這座 1913 年落成、在阿里山腳下的嘉義制材所,了解它曾經與世界木材業接軌的歷史,也一併見證了嘉義的近代化,甚至是臺灣近代化發展的歷程。




嘉義制材所已被評為嘉義市歷史建築、進行整修,2019 年開始對外開放參觀。



相關焦點

  • 臺灣嘉義全民一起來再造木都新風景
    華夏經緯網12月1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嘉義市執行再造歷史現場計劃,28日發表舊屋力計劃、嘉義舊監宿舍群、老屋卸妝等搶救老屋、再造木都的成果,追尋及登錄木藝師,設計「全民在線木屋地圖」,提供民眾上網登錄老屋信息,希望集眾人之力再創木都新風景。
  • 走進臺灣,臺灣嘉義美食
    特色美食之臺灣嘉義嘉義是臺灣開發最早的地方之一,「吃」的文化發祥較早。嘉義的小吃種類繁多,如新港鄉的生炒鴨肉羹、碗粿,東石港與布袋鎮的海鮮,阿里山的竹筒飯和野菜等,都非常具有地方特色。另外,香酥鬆脆的方塊酥和用鮮美火雞肉製作而成的噴水雞肉飯,也都是到嘉義旅遊不可錯過的美食。噴水雞肉飯嘉義是臺灣名吃—雞肉飯的發源地,以嘉義東門圓環邊的「噴水雞肉飯」味道最香,名氣最響亮。將雞油、特製醬汁、雞肉絲、油蔥搭配在白米飯上,口感極好。雞肉飯廣受好評,成為嘉義的代表美食,現已逐漸發展到臺灣各地。
  • 功比左宗棠,臺灣近代化第一人
    他不僅帶領中國大陸走向近代化,還帶領臺灣走向近代化。大清帝國江河日下,四海風起雲湧之際,一位被歷史嚴重低估的治世之才走到了時勢的風口浪尖之上。他是林則徐的女婿,左宗棠以三顧茅廬之禮邀請他建設船政,他才答應出山相助。他用了七年的時間,將福建船政學堂打造成了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同時使我國擁有了獨立建造軍艦的能力。
  • 黃興國率團在臺灣嘉義彰化臺中新竹等地參訪
    http://www.enorth.com.cn  2012-07-12 08:09內容提要:天津北方網訊:10日至11日,市長黃興國率天津市參訪團在臺灣嘉義、彰化、臺中、新竹等地參觀訪問,進一步深化兩岸親情,推動與臺灣在文化旅遊、醫療衛生、城市規劃等領域的務實合作。
  • 臺灣男子刺死鐵路警察被判無罪,嘉義檢方將上訴
    原標題:臺灣男子刺死鐵路警察被判無罪,嘉義檢方將上訴[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持刀殺死鐵路警察李承翰的鄭姓嫌犯今日(30日)被判無罪,嘉義地檢署表示,嘉義地方法院僅以鑑定報告判定鄭姓嫌犯無罪,忽略其他證據,深感遺憾,檢方將提起上訴。
  • 臺灣行-濃味嘉義2
    ,繼續在嘉義市內遊走。嘉義高級商務學校這所學校主樓的建築風格也沿襲了日據時代建築設計的一貫特點,加了一些儀式感的裝飾,使得建築有了幾分莊重的內涵和藝術氣息。嘉義市立棒球場棒球之所以能成為嘉義的象徵和驕傲,主要源於嘉義農林學校棒球隊的驕人成績。臺灣的棒球源於日本,而日本的棒球源於美國。
  • 第18次臺灣旅行,原來你是這樣的臺灣.溪頭.嘉義.阿里山 - 旅行紅茶館
    你喜歡什麼樣的臺灣?精彩紛呈的臺北?風景秀麗的花蓮?發展迅速的臺中?有文化內涵的臺南?還是在南部陽光照耀下的高雄?在第18次遊臺灣的尾聲,我從臺北去了南投的溪頭和嘉義阿里山,圓了我這十幾次旅行都沒能實現的夢想。--- 南投溪頭篇 ---之前去南投,不是去清境,就是去日月潭,當原先的小眾景點都開始變得大眾,我又開始尋找新的小眾景點,比如溪頭。這裡看不到漫山遍野的遊客,大多是周邊居民假期過來散心,以長青族居多,年紀大了過來爬爬山,呼吸一下新鮮空氣,真挺好的,這裡的空氣比邊上霧霾略重的臺中要好太多了!
  • 黃興國率團在臺灣嘉義彰化臺中新竹等地參觀訪問
    10日至11日,天津市長黃興國率天津市參訪團在臺灣嘉義、彰化、臺中、新竹等地參觀訪問,進一步深化兩岸親情,推動與臺灣在文化旅遊、醫療衛生、城市規劃等領域的務實合作。10日下午,參訪團冒著高溫來到嘉義縣身心障礙者聯合會及殘障人庇護工廠,受到熱烈歡迎。黃興國等高興地和著音樂節拍與殘障人和志工們唱起了《阿里山的姑娘》。
  • 臺灣嘉義高中師生到安徽淮南市開展交流活動
    臺灣嘉義高中師生到安徽淮南市開展交流活動 2017年09月06日 15:51: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9月6日淮南訊 8月23日至27日,臺灣嘉義高中25名師生來淮南市開展訪學之旅
  • 臺灣嘉義,山高水長風景美
    歡迎大家來看小編介紹的旅遊景點,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臺灣嘉義。不同於臺北基隆的萬商雲集, 也不同於臺中臺南的繁華熱鬧, 嘉義只是一處小城。在臺灣眾多繁華都市中,它更像是一處世外桃源,幽靜而美麗。眾多的高山流水,奇石深泉,加之便利的交通,使得嘉義市的旅遊業十分發達。
  • 找尋山海之歌,探索阿里山之美——臺灣嘉義
    交趾陶源於漢綠釉,受清代外銷貿易陶的影響及低溫釉的盛行影響更具深遠,從早期的單彩、三彩、五彩發展至今日的多彩交趾陶,交趾陶屬於低溫多彩陶,日本稱之為「嘉義燒」;因當今的交趾陶藝師大部份皆在嘉義學藝,所以嘉義被稱為交趾陶的故鄉,並於86年辦理第一屆交趾陶藝術節。
  • 淮南二中舉辦晚會歡迎臺灣嘉義高中師生
    淮南二中舉辦晚會歡迎臺灣嘉義高中師生 2017年08月24日 16:21: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8月24日淮南訊  淮南市第二中學舉辦「天涯同此時、共話兩岸情」主題文藝晚會隆重歡迎臺灣嘉義高中師生
  • 京腔京韻「驚」嘉義 臺灣觀眾爆笑全場直喊贊(圖)
    京腔京韻「驚」嘉義 臺灣觀眾爆笑全場直喊贊(圖) 2011年05月18日 04:34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繁星點點 臺灣嘉義浪漫螢火蟲之旅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時序剛過驚蟄,臺灣嘉義瑞裡風景區已傳出螢火蟲現蹤,預計3月中旬至4月間可望進入高峰期,屆時遊客即可欣賞萬點螢光點綴山區美麗的夜空。臺灣嘉義瑞裡風景區觀賞螢火蟲 來源:中新網「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 怎麼不選擇來臺灣嘉義旅遊呢?
    以下七個嘉義一定要玩的景區,直接填滿空檔不無聊! 大壩最大的水庫 曾文水庫是大壩最大水庫,提供大嘉南地區居民的用水,集灌溉、旅遊、居民用水於一體的功能,也是臺灣出名的水庫釣場,曾文水庫全臺還是屬於本鄉公園,有親水境內、鳥宮花園、兒童遊樂設施,大壩區及洩洪道特別壯觀,十分適合旅遊者一遊。
  • 京腔京韻「驚」嘉義 臺灣觀眾爆笑全場直喊贊
    昨天晚上,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迎來了「第十一屆京味文化——臺灣嘉義親情之旅」一行的表演藝術家、工藝美術大師們。  這是本次「京味文化之旅」在赴臺後的第六場演出。嘉義縣附近居民早早地就來到了表演藝術中心現場,大家就像過年逛廟會一樣舉家出動,饒有興致地觀看藝術家們的精湛表演。
  • 臺灣高鐵直達車不停嘉義 臺南人笑了、嘉義人哭了
    華夏經緯網5月2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南人笑了,嘉義人卻哭了!」高鐵7月大改點,「2」字頭直達車不再停靠嘉義,臺北到臺南將從95分鐘大幅縮短為87分鐘,不再「比到左營還慢」,但嘉義每周將大減30班次。高鐵表示,「6」字頭半直達車將增班,改點依據旅客特性與實際需求,希望兼顧臺南與嘉義。
  • 臺灣嘉義高中到浙江海鹽縣訪問交流
    6月15日,臺灣嘉義高中師生訪問團一行38人在嘉興市委統戰部、海鹽縣委統戰部、縣教育局相關領導的陪同下來到海鹽訪問交流。本次交流訪問活動是第七屆「學子情深」嘉興臺灣兩地中學生夏令營的重要組成部分,臺灣學子和海鹽學子在交流聯誼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在海鹽高級中學,臺灣師生的來訪,受到了鹽高師生的熱情接待。
  • 中央民族樂團經典曲目在臺灣嘉義演出 反響熱烈
    中央民族樂團經典曲目在臺灣嘉義演出 反響熱烈 2013年01月09日 08:00 來源:中新社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嘉義暴雨傾盆成汪洋 民眾馬路上遊泳(組圖)
    臺灣嘉義暴雨傾盆成汪洋 民眾馬路上遊泳(組圖) 2014-06-04 09:06:01來源:人民網作者:責任編輯:溫雅瓊 嘉義下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