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阿里巴巴集團已於12月11日發布了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的信息。此次調整主要針對核心電商業務,目前多個職位進行了調整,涉及多個高P高管。
其中有一項人事調整值得大家關注,劉博(家洛)將全面負責平臺商業化體系的建設和發展,阿里媽媽事業群、天貓商家營銷中心(含原天貓品牌營銷中心和部分商業化團隊)向家洛匯報。
在此輪調整後,天貓將著重發力海外業務。而本地生活領域也將有較大的調整,原新零售總裁(範禹) 將出任本地生活CTO,本地生活的其他職位也將進行一輪調整。
從這波調整,我們得出了2個信號,那就是阿里要構建電商的優勢和加強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競爭力!
阿里為何在這時候做出調整?
2020年即將收尾,雖然阿里系電商依然是國內最大的龍頭,但從今年電商的整體發展態勢來看,大環境已經變了,阿里也不得不做出改變!
電商是阿里的基本盤,但現在阿里的「基本盤」並不如外面看到的那麼穩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點;
1、在電商的高端市場,京東這些年依靠正品運營和快速的物流,在一二線積累了大批的優質用戶,同時今年京東推出「京喜」,開始深耕下沉市場,阿里和京東打了這麼多年,在某些領域,並沒有取得決定性的優勢。
2、在電商的下沉市場,拼多多通過社交電商的模式成功斬獲了7個億的用戶,在此之前,阿里壓根沒看得上過下沉市場,等阿里回過神來,拼多多已在下沉市場構建了根基。
3、阿里做的是流量生意,過往快手和阿里合作,快手還得給阿里輸送流量,可現在快手也不願意了,要自己搞電商,高度依賴外部流量的阿里系電商,大有被抖快熱門內容平臺「斷流」之虞。
除了基本盤不穩的問題外,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要面臨美團的強大攻勢,這一點,從阿里CEO張勇把美團放入「緊急清單」就可以看出來了!
阿里必須守住「基本盤」?
眾所周知,阿里早就不是一家單純的電子商務公司,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可以把阿里看作是一家投資公司。
阿里這些年大大小小投資了幾百家公司,但你不管怎麼說,阿里巴巴能夠涉足這麼多行業,關鍵還是建立在阿里系電商的利潤之上。
當然了,阿里除了電商,還有阿里雲和釘釘、菜鳥網絡、新零售等多條業務線,但阿里能擴張的根本,當前還是依靠阿里系的電商。
所以,如果阿里一旦在電商領域失守,那麼阿里所有的戰線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畢竟阿里這些年投資收購大部分是虧錢,阿里的發展之路,必須依靠電商輸血!
如何看待阿里電商架構調整?
按常理來說,一家公司在年底做出架構調整,這是很正常的操作,但我隱約覺得蔣凡的地位不穩了。
蔣凡事件不多說了吧,雖說對公司的整體運作沒什麼太大的影響,畢竟這個是屬於私事嗎,但蔣凡主導淘寶和天貓,這些年並沒有阻止拼多多的崛起。
而之前也有網友爆料,說蔣凡大概率會被換掉,之所以現在遲遲沒有被換,是因為阿里內部正在培養全面的能取代蔣凡的人!
寫在最後:阿里離「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初心越來越遠了。阿里是時候回歸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的本質而不是流量批發,不過話又說回來,巨頭想要革自己的命,恐怕沒那麼簡單,大家看好阿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