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凝式其人其書:閒靜狂縱隨我意

2021-02-19 中國書法網

楊凝式是五代時期影響最大、成就最高的書法家,其書法藝術在書法衰微的五代堪作中流砥柱,在書法史上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和研究意義。

楊凝式崇尚自然、心遊天外的心境,使他的書法迥出塵表,不染時習,頗具魏晉風骨,並直接影響到宋代幾大書家。清人吳德旋《初月樓論書隨筆》云:「十年前見楊少師書,了不知其佳處何在。近習《步虛詞》數十過,乃知後來蘇、黃、米、董諸公,無不仿佛其氣度者。」[5]整個北宋書壇,如李建中、王安石、蘇軾、黃庭堅、米芾等,不但都對楊凝式有很高的評價,而且還直言書學楊凝式。如李建中《題楊少師大字壁後》記道:「我亦生來有書癖,一回入寺一回看。」[6]黃山谷論東坡學書時說:「中歲喜學顏魯公、楊風子書,其合處不減李北海。」[7]山谷談到自己學書時說:「少師此詩草,餘二五年前嘗得之,日臨數紙,未嘗不嘆其妙。」[8]山谷在論及王安石書法時稱:「王荊公書字得古人法,出於楊虛白。」[9]米元章也看出王安石書學淵源:「文公學楊凝式書,人鮮知之,餘語其故,公大賞其見鑑。」[10]楊凝式直驅二王堂奧,覓得了二王傳統書風的精神與意蘊,用筆奔放奇逸,無論布白還是結體,都令人耳目一新。有如《韭花帖》,以其獨特的結字、章法和布局,給人以簡靜、空靈之感,雖具真書形體,卻表現出行書的筆勢和意趣。

楊凝式《盧鴻草堂十志圖跋》 紙本行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右覽前晉留書記左郎中家舊傳盧浩然隱君嵩山十志。盧本名鴻。高士也。能八分書。善制山水樹木。隱於嵩山。唐開元初徵為諫議大夫。不受。此畫可珍重也。丁未歲前七月十八日。老少傳弘農人題。

《盧鴻草堂十志圖跋》,行書,為楊凝式為唐人繪畫所題的一段跋,用筆、結體極類顏真卿的《爭座位帖》、《祭侄稿》,筆力沉練,曠達有度。此為圖跋,一般受制於圖之框架,故楊之法書盡在法度規矩之內。清劉熙載《書概》云:「景度書機括本出於顏,而加以不衫不履,遂自成家」。

又如意趣獨特、風格突兀的《盧鴻草堂十志圖跋》,比之前賢,遠不似二王之飄逸和雋永,近不似唐賢之平正與開闊。其用筆方圓並重,用墨燥潤相接;結字忽大忽小,忽正忽欹;布白似不經心卻見功力,若有意安排卻得其自然,可謂巧奪天工、出神入化。在這裡,楊凝式突破了「尚法」的束縛,動搖了唐法的基礎,傳譯出「尚意」之音。宋代幾大書家從楊凝式處問得消息,並通過他這個跳板,避開了唐「法」的困擾,再於二王等前賢那裡各取所需,從而樹立起宋代尚意書風的大旗,將書法推向了又一個歷史高峰。蘇軾正是在隨意落筆、任情揮灑間,才不期然而然地創作出《黃州寒食帖》這樣精彩傑出、動人心魄的千古佳作。亂世出英雄。動蕩混亂的五代給楊凝式提供了一個無拘無束的舞臺,狂顛無常給了他藝術的全新動力和膽量。近人李瑞清臨《韭花帖》的題跋中有這樣的話:「楊景度為由唐入宋一大樞紐。此書用筆斂鋒入紙,蘭亭法也。」[11]他認為楊凝式是唐宋書法史上的樞紐,是唐書「尚法」與宋書「尚意」的轉折點,此評可謂一語中的!楊凝式無疑是一位大智慧者,在他的啟迪下預示著新的藝術天地的到來。

蘇軾《黃州寒食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楊凝式在書法空間上的探索,即《韭花帖》的蕭疏散落、《盧鴻草堂十志圖跋》的茂密參差及《夏熱帖》前半段的筆法形態上的對比與錯落,衝破了刻碑與經書千篇一律的習慣格式,為後人提供了足資借鑑的樣式。宋人蘇、黃、米對楊凝式的高度評價表明了他們創作上對楊凝式書風的學習與吸收。如黃山谷詩云:「世人但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誰知洛陽楊風子,下筆便到烏絲欄。」[12]又如蘇軾所稱:「自顏柳氏後,筆法衰絕,加以唐末喪亂,人物凋落,文採風流掃地盡矣。獨楊公凝式,筆跡雄傑,有二王、顏、柳之餘緒。」[13]還有米元章所說:「唐末書畫甚卑。惟楊景度行書與顏魯公壁坼屋漏同意。」還說:「楊凝式……書天真爛漫,縱逸類顏魯公《爭坐位帖》」等等。[14]黃庭堅還提到:「(蘇東坡)中歲喜學顏魯公、楊風子書,其合處不減李北海。」並說:「少師此詩草,餘二十五年前得之。日臨數紙,未嘗不嘆其妙。」[15]米芾也說「王安石少嘗學之(楊凝式),人不知也。元豐六年,餘始識荊公於鐘山。語及此,公大賞嘆曰,無人知之。其後與餘書簡,皆此等字。」[16]我們從蘇東坡的行楷、黃庭堅的行書與草書確可見出《韭花帖》及《夏熱帖》的痕跡,尤其是楊書參差錯落的章法安排,應該對山谷行草書的空間表現方法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黃庭堅 跋《黃州寒食帖》

楊凝式是五代之書仙,在中國書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楊凝式仕任五代,是五代之季最為傑出的書法家,是我們研究五代書法史、風格史的最好例證。其二,楊凝式書法很好地繼承了晉唐意韻,上承晉唐下開宋代尚意之風,具有承上啟下的歷史作用。其三,楊凝式書法具有多元化的審美內涵和風格特徵。他亦儒亦釋亦道,具有三重文化品格,這可在他的傳世墨跡《韭花帖》、《夏熱帖》、《神仙起居法》中真切地感受到。楊凝式頗有晉賢風骨,喜歡自然快適的生活,崇尚道家的自然淡泊和遠遊天外的心境,這自然也對他的書法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的書法不染時習,風度高邁,絕少塵俗之氣。清人吳德旋《初月樓論書隨筆》中曰:「學楊少師書,如讀周、秦諸子,乍看若散漫無紀,細玩卻自有條理可尋。於詩則陶靖節也。」[17]由此看來,楊凝式的一生中實現了三重文化品格的轉換,不知是不是歷史的巧合安排,這三重文化品格都在他傳世的三件墨寶中有真切的表現。一個書家,能憑此三件作品而流芳百世足矣。由於人生閱歷、社會和時代背景的不同,多數書家只具備三種品格之一或二,而楊氏則獨得三門,儒、釋、道三門都被他極力推崇,並以或閒靜或狂縱的筆墨形式流露出來,堪稱是書法史上的一個奇蹟。

相關焦點

  • 高清經典|楊凝式《神仙起居法》
    延伸閱讀:閒靜狂縱隨我意——五代書家楊凝式研究徐江山在中國書法歷史長河中, 多少書家都湮沒無聞, 而書道衰微的五代, 楊 凝式則足以稱得上是這個過渡時代能在中國書法史上佔一席之地的一位所以,作為書家的楊凝式,與作為生活中人的楊凝式, 都是極其痛苦的——其書法必定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他的病態人格,如此才可讓人對他的 「佯狂」 有所相信。我們說,懷素的矛盾心態致使其晚年書風走向平淡, 而楊凝式一輩子都處在本性與非本性的若即若離的狀態之中———即使在《韭花帖》 這樣閒適的楷書中,也自然流露出一種 「異態」。
  • 楊凝式《韭花帖》:蕭散簡遠,疏密有致,直追晉唐氣韻
    一、楊凝式其人及《韭花帖》的主要內容楊凝式(873年-954年),字景度,號虛白、希維居士、癸巳人、關西老農、楊風子,華州華陰(今陝西華陰)人。唐昭宗時進士,官秘書郎,後歷仕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代,官至太子太保,世稱「楊少師」。
  • 楊凝式:夠風雅,才叫生活!
    文 / 諸明月  音 / 蘇雅  楊凝式在書法歷史上歷來被視為承唐啟宋之重要書家,其書風澤被宋四家。
  • 奇葩楊凝式,人「瘋」字不瘋!
    楊凝式有不少優秀的學生,李建中寫詩盛讚恩師的書法:「枯杉倒檜霜天老,松煙麝煤陰雨寒。我亦生來有書癖,一回入寺一回看。」馮道的兒子對楊凝式的評價是最高的:「少卿真跡滿僧居,只恐鍾玉也不如。為報遠公須愛惜,此書書後更無書。」楊凝式因為一次偶然的裝瘋躲過災禍,從此便以「瘋」為處世之法,經歷了五代,得以善終。
  • 「瘋子」楊凝式唯一的傳世草書作品《夏熱帖》
    後周世宗顯德元年(954年),楊凝式去世,年八十二,追贈太子太傅。楊凝式長於歌詩,富有文藻,尤工書法,並工顛草,大為時輩所推,在書法歷史上歷來被視為承唐啟宋的重要人物。「宋四家」都深受其影響。代表作品有《韭花帖》、《盧鴻草堂十志圖跋》、《神仙起居法》。晉時,以禮部尚書致仕,閒居伊洛之間,恣其狂逸,多所抗忤。人高其才,莫之責也漢時,歷少傳少師。周顯德初,為太子太保,卒於洛陽,贈太子太傅。
  • 誰知洛陽楊風子,下筆便到烏絲欄——楊凝式的傳奇人生
    《神仙起居法》與《夏熱帖》均為行草書而非純草書,對這種行草書體夾雜的選擇,可說明其本性並非為了真正追求狂逸的書風。《神仙起居法》在某種程度上接近懷素的《小草千字文》,而《夏熱帖》則類顏真卿,這也正好說明了這一點。 所以,作為書家的楊凝式,與作為生活中人的楊凝式,都是極其痛苦的——其書法必定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他的病態人格,如此才可讓人對他的「佯狂」有所相信。
  • 五代書法——楊凝式的韭花記憶
    但是,在衰陋之氣的籠罩下,卻出現了一位具有革新思想和創造才能的大書家——楊凝式。被視若瘋子的楊凝式,在五代技巧的粗率和藝術趣味的貧乏下,卻以一手精凝超然的書法,成就了他在五代時期書法的領袖地位。  楊凝式書法從歐陽詢、顏真卿入手,後以「二王」書法為師,同時加入自己對書法的理解,遂自成一格,簡遠而縱逸,黃庭堅喻其書若散僧入聖,其微妙可知也。
  • 楊凝式《韭花帖》,越放大越美!
    《楊凝式韭花帖》羅振玉藏本 【釋文】晝寢乍興, 輖飢正甚 忽蒙簡翰 猥賜盤飧 當一葉報秋之初 乃韭花逞味之始 助其肥羜 實謂珍羞 充腹之餘
  • 漫談古代著名書法家及其作品之八-楊凝式
    楊凝式性格本就狂放不羈,再加上處於亂世,為了避禍幾次裝瘋賣傻,世人送其外號「楊風子」。楊凝式才華橫溢,擅長寫詩歌,喜歡書法。雖然楊凝式的詩成就很高,但和他的書法比起來,差距還是相當大的。他擅長顛草地書寫。
  • 楊凝式款行草巨作《賢護經》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辦
    楊凝式款行草巨作《賢護經》司法鑑定為古代書法真跡2020年11月19日上午,由東方華夏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民藏辦主辦的「楊凝式款行草巨作《賢護經》學術研討會」,在北京明正司法鑑定中心成功舉辦。一幅「楊凝式」落款、長達19.62米、高度1.67米的古代麻絹行草朱書巨作,被司法鑑定為中國古代書法作品真跡。來自中國司法界、藝術界、收藏界、媒體界和慈善基金會等,各界20餘位嘉賓們濟濟一堂,共同見證了這個以物證司法鑑定方式,鑑定中國古代藝術品的重要歷史時刻。
  • 心懷玲瓏,大隱於朝——「瘋才」楊凝式
    黃巢在簇擁之下進入含元殿,倨傲的黃巢令適時朝廷宰相楊涉將唐天子的印璽交出,面對父親的諂媚,年輕的楊凝式站在父親的身後只是無言卻心如明鏡。自回府邸,楊凝式常勸父親不可交出天子印信,多次相勸並未說服楊涉,而楊涉唯恐楊凝式禍從口出,招致禍患,無奈之下,楊凝式為了避免家門遭戮的災禍,只得開始了自己的「瘋癲人生」。
  • 楊凝式所寫《韭花帖》,只有63個字,被稱為行書的典範之作!
    我亦生來有書癖,回入寺一回看。」但他當年所題寫的牆壁早已不復存在,他的其墨跡僅存有《韭花帖》《盧鴻草堂圖題跋》《神仙起居帖》《夏熱帖》數種。還有傳世刻本有《雲駛月暈帖》《步虛詞》。韭花帖 五代 楊凝式行楷書《韭花帖》最早收錄於《宣和畫譜》第十九卷。
  • 天下十大行書第五|楊凝式《韭花帖》賞析
    楊凝式(873年-954年),字景度,號虛白,華州華陰(今陝西華陰)人。唐末五代時期宰相、書法家,門下侍郎楊涉之子。唐昭宗時進士,官秘書郎,後歷仕後梁、唐、晉、漢、周五代,官至太子太保,世稱「楊少師」。
  • 《拋棄、追求、收穫》一一記高立人先生其人其書
    我與立人兄有幾十年的交情。二十多年前,時立人兄擔任沅江市書協主席的時候,我們交往就多。
  • 讀碑帖 | 楊凝式 《韭花帖》
    當一葉報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實謂珍羞,充腹之餘。銘肌載切,謹修狀陳謝伏惟鑑察。謹狀。七月十一日,狀。《韭花帖》是唐末五代書法家楊凝式創作的行書書法作品。宣和書譜載,楊凝式正書韭花帖,商旅般渡,紹興以厚價購得之,故傳之於江南。可與參政涮(浙)西回,攜來相惠。大德八年,歲在甲辰三月初十日,集賢學士嘉議大夫兼樞密院判張宴敬書。後鈐朱文印「張宴私印」。乾隆帝跋文:名翰留傳謝韭花,軒軒舉欲擬飛霞。馳情詎為盤餐計,乞米流風本一家。甲戌早春重展因題御筆。後鈐白文印「幾暇怡情」和「退佳趣」兩方。
  • 【文言文閱讀】《舊五代史》楊凝式
    楊凝式,字景度,華陰人也,父涉為唐宰相。唐昭宗朝,登進士第,解褐授度支巡官,再遷秘書郎,直史館。
  •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回歸成語之原汁原味的意義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在現實中已然成為懲治別人、一報還一報的常用成語。大家知道,在流傳下來的中華傳統文化瑰寶中,成語就是其一。每個成語都是特定文化體系中提綱挈領之論說,富有價值觀和方法論的涵義。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有的成語已然背離其原初的宗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就是其中之一。
  • 德國超級盃的進球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德國超級盃總共打進了5粒進球,而這5粒進球的其中4粒,拜仁和多特蒙德都是運用對方最擅長的進攻方式打進的,可謂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 湖人苦練三分,與開拓者第二戰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首場失利開拓者的湖人即將於北京時間2020年8月21日9時迎來系列賽的第二場比賽,首場比賽利拉德超遠三分成為比賽勝負的關鍵,從湖人G2賽備註畫面中可以看出,球隊在詹姆斯和戴維斯的帶領下也苦練起了3分,這是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 臺靜農:被遺忘的「臺灣第一書家」!
    他一方面從臨摹王覺斯改學倪元璐,這是受到了沈尹默的影響,因沈氏認為「王書『爛熟傷雅』」,而臺靜農在得見張大千所贈倪元璐書雙鉤本及真跡之後,「也翫其格調生新,為之心折」;另一方面開始其書學研究,在《梁啓超學術簡表》中設「任公字學」節,引蔣百裡言,評論梁氏書法為「我國楷法線美之極軌」、「字為心畫」、「書道不能磨滅於天地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