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凝式:夠風雅,才叫生活!

2021-02-19 書法頻道

文 / 諸明月  音 / 蘇雅

  楊凝式在書法歷史上歷來被視為承唐啟宋之重要書家,其書風澤被宋四家。《宣和書譜》等典籍稱楊凝式喜題壁,居洛陽十幾年,兩百多寺院均有其壁書,風靡一時。

  如無楊凝式墨跡的寺院,往往會先粉飾其壁,擺放好筆墨、酒餚,專門等楊凝式來題詠。其「若入院,見壁上光潔可愛,即箕距顧視,似若發狂,行筆揮灑,且吟且書,筆與神會。書其壁盡方罷,略無倦意之色。」楊風子的題壁書如同當代藝術界的行為藝術,讓人不禁莞爾一笑。

《韭花帖》

  楊凝式的父親楊涉為宰相,可見楊家之背景顯赫,作為士大夫貴族的生活也必然講究得很。《韭花帖》就是為了朋友贈送韭花醬而特意致謝的一件信札作品,所述的是一件微事,偏成就了中國書法史上的一件千古佳作。

  《韭花帖》為楊凝式的行楷書尺牘佳作,其實書寫的內容也極有意思,在晝寢乍起,腹中甚飢之時,朋友送來韭花,配以珍饈充腹之後,為答謝友人饋贈美味韭花而寫下的感言。

《盧鴻草堂十志圖跋》

  韭花古人稱為「菁」,八月收韭菁作搗齏。用韭花做醬,涮羊肉必不可少。元朝詩人許有壬《韭花詩》中大誇贊野韭花,說濃香超過薑桂,餘味勝過葷蔬。「助其肥羜」的羜是出生五個月的小羊,楊凝式所吃未必是五個月大的羊羔子,因為詩經《詩·小雅·伐木》中有「既有肥羜」,也有可能借用而已。

  美食家汪曾祺先生說「過去有錢人家自己醃韭菜花,以韭菜沙果、京白梨一同治為粉齏,那就很講究了。有錢人家的過活與常人家當然不一樣,可惜的是沒有史料證明這信是回給他哪位好友的?我猜必定是與楊凝式情投意合,懂得生活的貴族士大夫吧。

《神仙起居法》

  在資訊時代,通訊如此發達,隨手打開電腦、手機,登錄QQ、微信,充斥著太多的無聊內容,感覺如皇上看奏章般心煩意亂。尤其智慧型手機的普及,QQ和微信的強大功能,將幾千人的交際圈構建得牢固之極。

  人生如旅行,有的人從你的一段人生下車,本來可以相忘於江湖了;但是現在因為強大的通訊手段,本來可以淡忘的人卻會時時出現在你的生活中。一開微信朋友圈,好友、泛泛之交、電商、陌生人的各種無聊狀態閃入手機屏幕,讓人覺得不堪忍受。遙想古時友朋間的交往和情誼就感嘆不已、風雅難覓了。(有刪節,標題為編者擬)


  諸明月,1976生於南京, 齋號仰山草堂,南京藝術學院書法碩士,又畢業於北京大學名家工作室高研班、美術報吳冠南大寫意花鳥畫高研班、千竹書院國畫高研班,現為劉海粟美術館專職書法家、《藝術中國》特約編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書法報》《書法導報》《美術報》《書畫世界》《藝術中國》《大美術》等媒體雜誌作專題報導並發表作品及文章,2014年10月,赴韓國參加第二回韓中藝術交流展並赴日本考察。2015年4月參加鳳凰江蘇提名-江蘇青年書法十家巡迴展,先後在江蘇省美術館、常州劉海粟美術館、鹽城市書法家協會美術館展出。20學院風骨當代書法專業博士作品巡迴展總策展人,書法作品多次入選國內大展。


相關焦點

  • 高清經典|楊凝式《神仙起居法》
    一、 楊凝式生平楊凝式 (公元873—954年), 王玉池先生1983年曾於美術史論第一期發表《筆跡雄傑, 淋漓快目—楊凝式的書法藝術》。文中曾有卒於公元957年之說, 1986年撰文又改為954年 (82歲)。目前, 多數研究者從後說。楊凝式為五代著名書法家。
  • 風雅,是一種生活態度
    ,那麼風雅,便是一種生活態度。 風雅是古鼎焚香,素麈揮塵,意思小倦,暫休竹榻,是帶雨種竹,無事鋤花的生活。 風雅,對古人而言,是一種精神,一種生活態度。好讀書乃是風雅之基礎。讀書則有文氣,有文氣則有文心。中國文人最擅以讀書來滋養性靈,愉悅自己。
  • 風雅,是生活方式的回歸
    風雅是古鼎焚香,素麈揮塵,意思小倦,暫休竹榻,是帶雨種竹,無事鋤花的生活。 風雅是山之光,水之聲,月之色,花之香,文人之韻致,美人之姿態,皆無可名狀,無可執著,卻足以攝夢召魂。
  • 心懷玲瓏,大隱於朝——「瘋才」楊凝式
    黃巢在簇擁之下進入含元殿,倨傲的黃巢令適時朝廷宰相楊涉將唐天子的印璽交出,面對父親的諂媚,年輕的楊凝式站在父親的身後只是無言卻心如明鏡。自回府邸,楊凝式常勸父親不可交出天子印信,多次相勸並未說服楊涉,而楊涉唯恐楊凝式禍從口出,招致禍患,無奈之下,楊凝式為了避免家門遭戮的災禍,只得開始了自己的「瘋癲人生」。
  • 楊凝式其人其書:閒靜狂縱隨我意
    楊凝式是五代時期影響最大、成就最高的書法家,其書法藝術在書法衰微的五代堪作中流砥柱,在書法史上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和研究意義。楊凝式崇尚自然、心遊天外的心境,使他的書法迥出塵表,不染時習,頗具魏晉風骨,並直接影響到宋代幾大書家。清人吳德旋《初月樓論書隨筆》云:「十年前見楊少師書,了不知其佳處何在。
  • 誰知洛陽楊風子,下筆便到烏絲欄——楊凝式的傳奇人生
    一、楊凝式生平 楊凝式(公元873—954年),王玉池先生1983年曾於美術史論第一期發表《筆跡雄傑,淋漓快目——楊凝式的書法藝術》。文中曾有卒於公元957年之說,1986年撰文又改為954年(82歲)。目前,多數研究者從後說。 楊凝式為五代著名書法家。
  • 五代書法——楊凝式的韭花記憶
    但是,在衰陋之氣的籠罩下,卻出現了一位具有革新思想和創造才能的大書家——楊凝式。被視若瘋子的楊凝式,在五代技巧的粗率和藝術趣味的貧乏下,卻以一手精凝超然的書法,成就了他在五代時期書法的領袖地位。  楊凝式書法從歐陽詢、顏真卿入手,後以「二王」書法為師,同時加入自己對書法的理解,遂自成一格,簡遠而縱逸,黃庭堅喻其書若散僧入聖,其微妙可知也。
  • 楊凝式《韭花帖》,越放大越美!
    清乾隆內府藏本 無錫博物館藏 《韭花帖》行楷書,墨跡麻紙本,高26釐米,寬28釐米,為楊凝式的代表作。是楊凝式在晝寢乍起,腹中甚飢之時,得以珍饈充腹之後,為答謝友人饋贈美味韭花而信筆寫下的幾行字。凡七行,六十三字。通篇文字洋溢著作者輕鬆愉悅而又高昂的熱情,蕭散閒適的心境溢於言表。其書法更是令人稱絕。楊凝式「長於歌詩,善於筆札」。這信手隨筆的書札便成了書法史上不可多得的千古佳作。
  • 奇葩楊凝式,人「瘋」字不瘋!
    楊凝式有不少優秀的學生,李建中寫詩盛讚恩師的書法:「枯杉倒檜霜天老,松煙麝煤陰雨寒。我亦生來有書癖,一回入寺一回看。」馮道的兒子對楊凝式的評價是最高的:「少卿真跡滿僧居,只恐鍾玉也不如。為報遠公須愛惜,此書書後更無書。」楊凝式因為一次偶然的裝瘋躲過災禍,從此便以「瘋」為處世之法,經歷了五代,得以善終。
  • 「瘋子」楊凝式唯一的傳世草書作品《夏熱帖》
    後周世宗顯德元年(954年),楊凝式去世,年八十二,追贈太子太傅。楊凝式長於歌詩,富有文藻,尤工書法,並工顛草,大為時輩所推,在書法歷史上歷來被視為承唐啟宋的重要人物。「宋四家」都深受其影響。代表作品有《韭花帖》、《盧鴻草堂十志圖跋》、《神仙起居法》。晉時,以禮部尚書致仕,閒居伊洛之間,恣其狂逸,多所抗忤。人高其才,莫之責也漢時,歷少傳少師。周顯德初,為太子太保,卒於洛陽,贈太子太傅。
  • 漫談古代著名書法家及其作品之八-楊凝式
    今天要介紹的著名書法家是五代書法代表楊凝式。楊凝式(873-954),字景度,號老農、虛白、癸巳人、希維居士,生於現在的陝西省華陰市。他於晚唐昭宗時考中進士,先後經歷了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周顯德元年去世,終年82歲,這在古代已經是相當高壽了。
  • 讀碑帖 | 楊凝式 《韭花帖》
    唐朝滅亡後,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頻繁更替,楊凝式這個出身官宦之家的才子,亦「大為時輩所推」。他文才風流,文章為世人喜愛,在詩作上,亦有佳名傳世,如「院似禪心靜,心如覺性圓」,清麗而脫俗。手卷的引首處有乾隆帝八字行楷:「楊少師韭花帖妙跡」,中間正上方鈐蓋「乾隆御筆」朱文印一方。
  • 楊凝式款行草巨作《賢護經》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辦
    楊凝式款行草巨作《賢護經》司法鑑定為古代書法真跡2020年11月19日上午,由東方華夏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民藏辦主辦的「楊凝式款行草巨作《賢護經》學術研討會」,在北京明正司法鑑定中心成功舉辦。一幅「楊凝式」落款、長達19.62米、高度1.67米的古代麻絹行草朱書巨作,被司法鑑定為中國古代書法作品真跡。來自中國司法界、藝術界、收藏界、媒體界和慈善基金會等,各界20餘位嘉賓們濟濟一堂,共同見證了這個以物證司法鑑定方式,鑑定中國古代藝術品的重要歷史時刻。
  • 楊凝式《韭花帖》:蕭散簡遠,疏密有致,直追晉唐氣韻
    楊凝式《韭花帖》此帖存世墨跡有多本,其一為清內府藏本,今藏無錫博物館;其二為臺灣蘭千山館藏本;其三為羅振玉百爵齋舊藏本(後佚),一般認為羅振玉藏本為真跡。一、楊凝式其人及《韭花帖》的主要內容楊凝式(873年-954年),字景度,號虛白、希維居士、癸巳人、關西老農、楊風子,華州華陰(今陝西華陰)人。唐昭宗時進士,官秘書郎,後歷仕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代,官至太子太保,世稱「楊少師」。
  • 天下十大行書第五|楊凝式《韭花帖》賞析
    楊凝式(873年-954年),字景度,號虛白,華州華陰(今陝西華陰)人。唐末五代時期宰相、書法家,門下侍郎楊涉之子。唐昭宗時進士,官秘書郎,後歷仕後梁、唐、晉、漢、周五代,官至太子太保,世稱「楊少師」。
  • 天生驕傲,一見江南如故|榮成·江南裡生活美學館風雅盛放
    12月20日,江南裡生活美學館暨示範區&樣板間風雅盛放,現場數十家媒體、上百位客戶齊聚江南裡,共鑑一場詩意江南與美好生活的美學邂逅。仙姿玉色的古裝禮儀,雅逸恢弘的舞蹈表演、詩意傾心的園林景色……當中式情懷與江南風雅相遇,心之所向的江南理想生活正由此徐徐展開。
  • 楊凝式所寫《韭花帖》,只有63個字,被稱為行書的典範之作!
    楊凝式(873954),字景度,號老農、虛白、癸已人、希維居士,華陰(今陝西華陰)人。於晚唐昭宗時登進士第歷經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任少傅、少師,被世人稱之為「楊少師」。周顯德元年卒,終年82歲,世人稱他為「楊風子」。
  • 林宋瑜:風雅·附會風雅·山寨風雅
    那本書的名字叫《格調——社會等級與生活品味》,英文原名為《Class》。自從中譯本於上世紀末在中國大陸出版後,就一版再版。許多都市讀者(主要是時尚的白領、小資階層)以此作為生活方式的指南、時尚的哲學導師以及自我期待的社會等級定位。這是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因為《格調》在美國是以冒犯大眾、剖析並辛辣諷刺美國人數最多階層(中產階級)而聞名的一本書,它所要戳穿的正是這個階層虛弱而焦慮的心態。
  • 關於附庸風雅
    「可以選擇安時處順、知足常樂或者風雅至誠之類的麼?」「不行哦,二選一。」要求仍然很嚴苛。「那我選附庸風雅吧。」當然這個詞兒也不是什麼褒義,但至少比「隨波逐流」好歹離「風雅」近一點,雖然態度動機上不那麼誠懇。其實「風雅」到底是什麼?見仁見智。
  • 【文言文閱讀】《舊五代史》楊凝式
    楊凝式,字景度,華陰人也,父涉為唐宰相。唐昭宗朝,登進士第,解褐授度支巡官,再遷秘書郎,直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