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諸明月 音 / 蘇雅
楊凝式在書法歷史上歷來被視為承唐啟宋之重要書家,其書風澤被宋四家。《宣和書譜》等典籍稱楊凝式喜題壁,居洛陽十幾年,兩百多寺院均有其壁書,風靡一時。
如無楊凝式墨跡的寺院,往往會先粉飾其壁,擺放好筆墨、酒餚,專門等楊凝式來題詠。其「若入院,見壁上光潔可愛,即箕距顧視,似若發狂,行筆揮灑,且吟且書,筆與神會。書其壁盡方罷,略無倦意之色。」楊風子的題壁書如同當代藝術界的行為藝術,讓人不禁莞爾一笑。
《韭花帖》
楊凝式的父親楊涉為宰相,可見楊家之背景顯赫,作為士大夫貴族的生活也必然講究得很。《韭花帖》就是為了朋友贈送韭花醬而特意致謝的一件信札作品,所述的是一件微事,偏成就了中國書法史上的一件千古佳作。
《韭花帖》為楊凝式的行楷書尺牘佳作,其實書寫的內容也極有意思,在晝寢乍起,腹中甚飢之時,朋友送來韭花,配以珍饈充腹之後,為答謝友人饋贈美味韭花而寫下的感言。
《盧鴻草堂十志圖跋》
韭花古人稱為「菁」,八月收韭菁作搗齏。用韭花做醬,涮羊肉必不可少。元朝詩人許有壬《韭花詩》中大誇贊野韭花,說濃香超過薑桂,餘味勝過葷蔬。「助其肥羜」的羜是出生五個月的小羊,楊凝式所吃未必是五個月大的羊羔子,因為詩經《詩·小雅·伐木》中有「既有肥羜」,也有可能借用而已。
美食家汪曾祺先生說「過去有錢人家自己醃韭菜花,以韭菜沙果、京白梨一同治為粉齏,那就很講究了。有錢人家的過活與常人家當然不一樣,可惜的是沒有史料證明這信是回給他哪位好友的?我猜必定是與楊凝式情投意合,懂得生活的貴族士大夫吧。
《神仙起居法》
在資訊時代,通訊如此發達,隨手打開電腦、手機,登錄QQ、微信,充斥著太多的無聊內容,感覺如皇上看奏章般心煩意亂。尤其智慧型手機的普及,QQ和微信的強大功能,將幾千人的交際圈構建得牢固之極。
人生如旅行,有的人從你的一段人生下車,本來可以相忘於江湖了;但是現在因為強大的通訊手段,本來可以淡忘的人卻會時時出現在你的生活中。一開微信朋友圈,好友、泛泛之交、電商、陌生人的各種無聊狀態閃入手機屏幕,讓人覺得不堪忍受。遙想古時友朋間的交往和情誼就感嘆不已、風雅難覓了。(有刪節,標題為編者擬)
諸明月,1976生於南京, 齋號仰山草堂,南京藝術學院書法碩士,又畢業於北京大學名家工作室高研班、美術報吳冠南大寫意花鳥畫高研班、千竹書院國畫高研班,現為劉海粟美術館專職書法家、《藝術中國》特約編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書法報》《書法導報》《美術報》《書畫世界》《藝術中國》《大美術》等媒體雜誌作專題報導並發表作品及文章,2014年10月,赴韓國參加第二回韓中藝術交流展並赴日本考察。2015年4月參加鳳凰江蘇提名-江蘇青年書法十家巡迴展,先後在江蘇省美術館、常州劉海粟美術館、鹽城市書法家協會美術館展出。20學院風骨當代書法專業博士作品巡迴展總策展人,書法作品多次入選國內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