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德州」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

2021-01-08 德州市人民政府

主持人、各位媒體記者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很高興能在這個承前啟後的時間節點,向大家介紹德州人社事業「十三五」期間的發展情況。藉此機會,我謹代表市人社局,向各位記者朋友及社會各界多年來對人社工作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謝!

「十三五」以來,全市人社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著力惠民生、促發展、構和諧,統籌推進就業創業、社會保障、人事人才、勞動關係、便民服務等各項工作,不斷提升廣大群眾的獲得感,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民生保障和人才支撐。市人社局先後榮獲全國人社系統先進集體、全國人社系統優質服務窗口、全國內部審計先進集體等國字號榮譽。

一、堅持就業優先,穩住全市就業「基本盤」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居於「六穩」「六保」之首,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強力推進。「十三五」期間,我們始終把就業作為優先目標,堅持促就業舉措應出盡出,拓崗位辦法能用盡用,千方百計促對接、強培訓、穩就業。

一是就業規模更大。五年來,全市新增城鎮就業每年都保持在6萬人左右,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1.75萬人,超額完成既定目標;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2.7%以內,遠低於3.5%的規劃目標。特別是2020年,為應對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國際貿易摩擦加劇、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等不利因素,我市出臺援企紓困一攬子舉措,直接發放各類惠企補貼超過2.9億元,其中為3700多家企業返還穩崗補貼8179萬元,穩定崗位17.56萬個,確保了全市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守住了民生之本、財富之源。

二是重點群體更穩。五年來,全市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始終穩定在88%以上,特別是2020年,在德州生源畢業生總量創歷史新高(3.03萬人,較2019年增加7000人)、求職就業受到疫情較大影響的情況下,多措並舉,實現了大學生總體就業率不降反升。農民工轉移就業順暢開展,創出德州電子、德州數控、德州裝配等特色勞務品牌。大力開展困難群體就業援助,每年組織開展「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等招聘活動110場以上,五年來,累計幫扶失業人員再就業8.92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49萬人,保持了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在就業扶貧實踐中,我們針對部分貧困人員由於各種原因無法外出就業,同時部分貧困人員無法得到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問題,探索出「公崗互助扶貧」新模式,先後有1600多名貧困人員上崗,幫扶貧困家庭2100多戶,得到了上級的充分肯定並在全省推廣,新華社進行了專題報導,入選了全國黨員幹部遠程教育典型案例。

三是就業質量更高。創造性推出「企業下訂單、勞動者選單、培訓機構列單、政府補貼買單」的「四單式」培訓模式,在全省得到推廣實施。從失業保險基金結餘中拿出2億元專項用於全市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五年來累計組織就業技能培訓23.97萬人次,廣大勞動者通過提高技能水平獲得了更好的崗位、更高的收入。

四是創業環境更優。每年安排不少於5000萬元的市級創業扶持資金,五年來,共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6.84億元,扶持市場主體1.1萬家。先後創建省市級創業孵化示範基地(園區)、創業型街道(社區)等220多家,通過稅費減免、貼息貸款、創業補貼、輔導培訓等措施,為創業者實現「創業夢」提供全方位支持。

二、堅持民生為本,兜牢社會保障「安全網」

社會保障是民生之基,我們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努力提升人民群眾老有所養、失有所助、傷有所保的安全感。

一是參保群眾越來越多。以農民工、個體靈活就業人員、新業態從業人員為重點,全力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努力實現應保盡保,加快社會保障法定人群全覆蓋進程。全市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406.84萬人、45.63萬人和64.57萬人,比「十二五」期末分別增長23.2萬人、9.6萬人和4.7萬人,社保卡累計持卡人數超過510萬人,籤發電子社保卡170餘萬張,將更多職工群眾納入了社會保障「安全網」。

二是待遇水平越來越高。堅持發展成果由人民群眾共享,待遇保障水平不斷躍上新臺階。五年來,每年都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全市月人均養老金由2015年的2107元增加到目前的2793元,提高了686元,增長32.5%,受益退休職工17.5萬人。先後三次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由2015年的每人每月85元提高到目前的142元,受益城鄉居民97.6萬人。失業金標準由每人每月850元提高至1395元,增長64.1%。工傷職工定期待遇也連續上調。2020年在大幅減免企業繳費、基金收入受到較大影響的情況下,克服困難,盡最大努力上調了養老金、失業金、工傷待遇等多項待遇,共發放社保待遇102.8億元,受益總人口超過123萬人,確保了待遇保障水平只升不降,實現了各項待遇按時足額發放,守牢了特殊之年的民生底線。

三是制度建設越來越完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打破了養老保險「雙軌制」,先後四次在全省會議介紹經驗。企業養老保險省級統收統支順利實施,2020年歸集、上解、撥付基金總量超過108億元。落實社保降費減負政策,參保單位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由20%降到16%,工傷保險費率降低50%,失業保險繳費比例由3%降到1%。特別是2020年,出臺「減免緩返補」政策大禮包,共為全市1.2萬家用人單位減免社保費超過18億元,助力企業渡過難關、健康發展。

三、堅持人才引領,增強事業發展「源動力」

人才是第一資源,是創新發展的第一動力。市委、市政府先後出臺人才政策「黃金30條」及其升級版、「人才改革25條」「鄉村人才振興20條」等政策措施,通過精準施策,引育並舉,目前全市入選市級以上重點工程的高層次人才達到2937人次,較2016年初增長107%,創造了欠發達地區人才工作跨越發展的「德州經驗」。

一是人才招引成效凸顯。突出做好活動聚才、柔性引才、市場招才文章,2016年成功承辦山東省第九屆「海洽會」,連續參與舉辦五屆「智匯德州」人才創新創業周,累計籤訂合作項目837個,帶來直接經濟效益14.84億元,德州人才工作知名度、影響力顯著提升。除舉辦重點活動外,還採取「小快靈」的方式,組織開展「百企校園行」「名校人才直通車」「大學生歸巢計劃」等引才活動,先後組織1931家(次)重點企業赴省內外高校開展人才招聘,推介德州良好環境,宣傳德州人才政策,吸引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才選擇德州、回到德州、紮根德州。5年來,全市集聚各類大學生人才10萬餘人。

二是人才平臺載體建設成效顯著。成功創建全國第4家國家級引智試驗區、全省第4家省級人才改革試驗區。市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獲批省級產業園,成為魯北唯一一家省級產業園。先後建成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7家、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及備案單位41家,總量居全省前列。建成省市級技師工作站75家、省市級專家服務基地25家,各類人才創新創業的舞臺更加寬闊。

三是人才總量持續擴大。五年來,先後有4.5萬人取得專業技術職稱,其中高級職稱人才超過7800人。培育高技能人才2.5萬人,其中技師2260人、高級技師964人,全市技能人才總量達到55萬人。目前,全市現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6人、省市級首席技師283人、省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22人,為全市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撐。

四是鄉村人才振興全面起勢。發揮專班牽頭作用,先後培育省市級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基地36家,實現了各縣市區全覆蓋。實施人才「三回」工程,建成返鄉創業服務站4家,開展農村勞動力專項培訓9.5萬人,招募「三支一扶」大學生1104人,加快推進基層職稱、農民職稱、直評直聘三項制度改革,為鄉村人才拓寬發展空間。

五是人才服務走在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建立人才綜合服務中心,開發建設人才服務「一網一庫一平臺」,服務事項全部線上辦理、無紙化運行。出臺《德州市高層次人才服務專員管理辦法》,配備人才服務專員648人,開通「12345人才服務專線」,發放「德州惠才卡」295張,暢通23項人才服務綠色通道,一站式、定製化的服務受到廣大人才歡迎,先後有省內外70多家單位來德州考察學習。

四、堅持和諧為要,當好勞動者權益「守護者」

勞動關係和諧穩定是社會穩定的基石,五年來,我們把構建和諧勞動關係作為重要使命,全力防風險、促和諧、保穩定,切實維護廣大勞動者合法權益。

一是協調機制不斷健全。實施和諧勞動關係創建計劃,評選「市級勞動關係和諧單位」157家。勞動合同籤訂率持續保持在95%以上。2020年創新開展「千家企業巡迴大講堂」活動,深入基層用工一線為企業和職工宣講法規、答疑解惑,妥善應對疫情對勞動關係帶來的影響。

二是監察執法成效明顯。五年來,主動監察2.1萬家企業勞動用工情況,涉及職工46.8萬人次,督促用人單位補發職工工資1.87億元,絕不讓勞動者流汗又流淚。持續開展根治欠薪行動,推進農民工工資支付監管平臺全覆蓋,累計納入工程建設項目880個,向31.56萬人次農民工代發工資17.5億元,為農民工追回欠薪6870餘萬元,堅決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三是調解仲裁依法開展。堅持以「和」為貴,以「調」為主,建立大中型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1367個、鄉鎮街道調解組織134個,實現鄉鎮街道全覆蓋。五年來,共受理勞動爭議案件10284件,結案率保持在93%以上,調解成功率達到61%,為當事人挽回經濟損失2.5億元。

五、堅持優化服務,跑出便民利民「加速度」

把優化人社領域營商環境作為「一號改革工程」,深入推進行風建設,努力打造標準化、信息化、一體化服務模式,讓群眾「不進人社門」也能「辦好人社事」。

一是力爭「辦得快」。深化「一次辦好、流程再造」改革,大力度開展減事項、減材料、減環節、減時間、提升服務水平「四減一提」行動,全面推行分類綜合櫃員制改革,相比2018年,共取消各類證明38項,精簡各類申報材料470個,精簡率達61.3%,社保業務中有58項實現即時辦理。

二是推動「辦得好」。編制公布了覆蓋150個服務事項、全市統一的服務指南和工作手冊,將140項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納入「市域通辦」,方便企業群眾就近辦、異地辦。「網上申領失業保險金」「申領社保卡」「辦理高校畢業生手續」等高頻辦事事項,實現「一鏈辦理」。廣泛設立自助服務專區,最大限度方便群眾辦事。

三是提高網辦率。堅持「不跑腿」「零見面」為常態,推進人社業務「網上辦」「掌上辦」,讓廣大企業和職工群眾足不出戶就能辦理人社業務。目前,社保增減員、勞動合同備案、人事考試報名、職業資格證書和職稱信息查詢等業務支持全程網辦,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網辦率達到100%。推廣以「靜默認證為主,遠程自助認證為輔」的新型認證方式,使120多萬老年人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養老金信息查詢、自助認證等服務,為群眾搭建不打烊、不停歇的服務平臺,人社服務更高效、更便捷、也更溫馨。

立足新徵程,揚帆再遠航。邁入「十四五」,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搶抓機遇,奮力攻堅,不斷開創全市人社事業發展新局面,為建設「富強、活力、幸福、美麗」的新時代現代化新德州作出新貢獻。

謝謝大家。

 

主持人,各位媒體朋友:

上午好。「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經濟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作為民生領域的重要內容,全市民政事業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民政事業的發展成效,是新時代現代化新德州建設成就的重要體現。去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對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民政工作關係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要求各級民政部門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近年來,市民政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扣「三聚焦」「三基」開展工作,努力打造了全國、全省民政工作德州經驗,連年獲得全省民政系統考核優秀等級、市綜合考核一等獎,發展成就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民政基層基礎更加牢固,為民服務能力水平全面提升。堅持把重視基層、加強基層、傾斜基層作為抓好民政工作的基本原則,不斷加強基層基礎工作。2018年,時任民政部黨組書記、部長黃樹賢對德州加強民政工作提高為民服務能力水平的成效作出專門批示。一是強化工作力量配備。全市各鄉鎮(街道)專職民政工作人員達到450人,村級民政專職協理員配備8118人,增設社會工作崗位434個,基層服務力量全面加強。二是強化工作經費投入。累計支出民政事業費88.26億元,地方配套39.81億元。社會福利中心、社會救助服務窗口、社區服務中心、養老服務中心等一批民政便民服務設施相繼建成投入使用。縣市區普遍建立了穩定的基層民政工作經費籌措和保障機制。三是強化民政為民服務場所建設。13個縣市區均已建立縣級民政為民綜合服務中心,或依託便民綜合服務大廳設立了專門民政服務窗口。建立了鄉鎮(街道)為民服務中心或依託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設立了專門民政服務窗口127個。村(居)設立為民服務站5262個。四是強化信息化平臺構建。建立了市、縣、鄉三級銜接互通的民生民政綜合服務平臺,城鄉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臺納入國務院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應用試點。

二、基本民生保障網密實牢靠,社會救助兜底功能顯著增強。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守住低保扶貧底線、突出社會救助重點、改革完善救助制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路上,不讓一個困難群眾掉隊。一是兜底保障基礎日益堅實。制定出臺《德州市社會救助辦法》,建立社會救助聯席會議制度,創新開展「三加一減」精準扶貧、臨時救助、「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救急難」綜合試點等工作,打造核對信息平臺、社會救助平臺、一站式結算平臺等救助平臺,13個縣市區全部建立鄉鎮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人均救助水平達到2100元。二是助力脫貧攻堅作用充分發揮。將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及時納入低保範圍,確保農村低保標準始終高於省定扶貧線。十八大以來,城市低保標準由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不低於684元,農村低保標準由每人每月166元提高到不低於511元,分別增長128%、208%。城市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全市統一調整為每人每月不低於1026元;農村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全市統一調整為每人每月不低於738元。特困人員照料護理標準,按照自理、半自理和不能自理人員每人每年600元、1800元、6000元執行。三是社會大救助體系全面建成。在全市開展以「1335」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大救助體系建設,即堅持「構建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一個目標,建立「相對貧困人口主動發現機制、政府和社會力量相結合的救助保障提升機制、適應相對貧困人口多層次需要的動力提升」三大機制,立足「統籌完善社會政策、統籌銜接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險政策、統籌組織社會力量」三個統籌,打造「政策、平臺、網點、隊伍、保障」五大體系,全面建成了以「救助領航、送愛到家」為主旨,以構建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為目標的新型社會救助保障體制機制,實現了對困難群眾的主動發現和主動救助,群眾申請救助實現了「網上辦」「掌上辦」「電話辦」「口述辦」,並做到了「全域申請、居家辦理」。全國政協副主席、致公黨中央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和省民生廳廳長劉炳國同志先後對德州社會大救助工作作出批示。這些兜底保障政

策的實施,使廣大貧困家庭實現了「不愁吃、不愁穿」,發展成果由全民共享得到了很好體現。

三、基本社會服務持續優化,回應群眾關心關切及時有力。堅持把解決好與群眾息息相關的民生實事作為重中之重,在增強群眾「獲得感」最現實、最直觀、最迫切的領域狠下功夫。一是創新推動養老產業發展。編制了《德州市養老設施建設和養老產業發展規劃》,2019年在全省率先開展養老立法工作,《德州市養老服務條例》於今年1月1日正式施行。構建了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全市共運營養老機構130處,建成日間照料中心75處、農村幸福院332處。建設示範性社區養老服務中心20處,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80處。全市養老總床位4.1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38張,建成市民大食堂4處。積極推進市級養老示範城項目,投資8億元,建設床位2000張,目前已完成主體工程。深入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和全市鄉鎮敬老院及農村幸福院整改提升工作,養老院服務質量邁入長效機制建設新階段。二是深入推進殯葬改革。成立市委書記、市長任組長的工作專班,出臺免除居民四項基本喪葬費用全民普惠政策文件,火化率保持在98%以上。把殯葬改革納入我市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率先突破工作規劃,擬定《德州市殯葬管理暫行辦法》,編制《德州市綠色殯葬建設規劃》,全市共建成縣級公益性骨灰安葬設施11處,鄉、村級495處。三是加強兒童關愛保護。構建了市、縣、鄉、村四級聯動、縱向到底、橫向到邊、覆蓋城鄉的未成年人保護網絡。紮實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合力監護,相伴成長」專項行動,共籤訂《農村留守兒童委託監護責任確認書》8400份。社會散居孤兒生活費按照每人每月1400元發放,集中供養孤兒按照每人每月1760元發放,困境兒童按照每人每月980元發放。明確鄉鎮兒童督導員135名,兒童主任8100名。四是做好殘疾人生活補貼發放工作。創新對殘疾人兩項補貼發放工作,實行「免申秒辦」。自2020年1月1日起,享有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的一、二級殘疾人,補貼標準由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140元,其他等級的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標準由每人每月80元提高到113元。享有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的一級殘疾人,補貼標準由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125元,二級的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由每人每月80元提高到109元。五是紮實做好婚姻登記和流浪乞討救助管理工作。我市11處婚姻登記機關均成立婚姻家庭輔導中心,離婚率降低20個百分點。婚姻登記管理服務實現信息化管理,全市有2個國家4A級婚姻登記機關,其他全部達到3A級標準。建立了由政府分管領導牽頭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小組,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3.2萬人次,收養登記合格率達100%。

四、基礎社會治理體系更有活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效能不斷顯現。堅持以村民自治、社區建設、完善社區服務為主線,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和為民服務效能,形成了和諧宜居、富有活力、特色明顯的現代基層社會治理和服務體系。一是基層政權全面穩固。結合「兩區同建」工作全面開展農村社區建設,實現了由「鄉—村」式農村管理體制向「街—居」式城市管理體制的轉變。印發了社區減負增效相關制度文件,建立城鄉社區多層次協商制度,聘請第三方機構開展村務公開督導檢查工作。二是創新開展社區治理。優選18個試點開展「和諧幸福社區」創建活動,構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機制。制定市級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縣市區分別制定出臺社區工作者薪酬體系辦法,建立「四社聯動」社區試點30個,總計培育發展扶持專業社工組織38個,培育社區社會組織200餘個,帶動全市實名註冊志願者86萬人。三是加強鄉鎮服務能力建設。以臨邑縣為試點,推進鄉鎮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臨邑縣經驗做法入選全國第一批十個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典型經驗。四是社會組織管理改革深入推進。穩妥開展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改革,紮實開展行業協會商會涉企收費工作,引導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積極開展對口支援和扶貧協作工作,德州市慈善總會向秀山縣慈善會捐贈款物共計80萬元用於秀山本地脫貧攻堅。全市依法登記社會組織1888個。

五、專項行政管理科學規範,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資源配置能力全面加強。圓滿完成陵縣改縣設區工作,撤鄉設鎮17個,新增街道辦事處5個。積極穩妥推進經濟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工作。目前,我市共轄2區2市7縣134個鄉鎮(街道)。完成高鐵新區新建成的31條道路命名,設立道路標誌2萬餘個。對老城區道路標牌進行升級改造,共設置道路標牌1200多塊。對全市區30條道路進行命名、更名,對德城區、運河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村莊、街道設立村碑164塊,指導德城區對主城區內136個街巷、胡同進行了命名論證和路牌安裝,實現了主城區地名標誌全覆蓋。成功拍攝地名文化宣傳片《古縣神韻-臨邑縣》。開展全國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代表山東省地名普查成果驗收率先上報至民政部進行全面驗收。

同時,針對各類民政服務對象,我們持續繃緊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這根弦,嚴格落實常態化防控措施,確保了全市敬老院、養老院、福利院、救助站等機構所有服務對象和工作人員未出現一例疑似、確診病例。五年來全市民政系統未出現1起重大安全事故,沒有1起衝擊社會道德底線的事件發生,確保了各類特殊困難群體與全市人民一道同步邁進全面小康。

朋友們,以上介紹的是「十三五」時期全市民政事業發展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面對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我們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的重要批示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的新要求,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力推進各項民政事業全面進步,為加快新時代現代化新德州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各位媒體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全市教育體育事業的關心和支持。現在我介紹 「十三五」以來全市教育體育事業發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三五」以來,全市教育體育系統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統籌推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基本完成 「十三五」規劃主要指標,全市教育體育面貌發生根本性變化。全市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從2015年的84%提高到2020年的90.68%,普惠率達到85.77%;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從2015年的97.34%提高到2020年的98.88%。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從2015年的97.01%提高到2020年的98.7%。

一、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立德樹人機制不斷完善

一是持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全面提升大中小學黨建工作質量,使教育領域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二是加強思想政治和意識形態工作。狠抓全國全省思政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全面深化中小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進」工作,開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實踐活動。三是在全省率先出臺《德州市深化新時代全市思政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建立「德州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指導中心」。紮實推進黨的創新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四是組織思政課教師全員大培訓、思政課教學比賽等活動,廣大黨員及師生思想政治基礎進一步牢固。

二、普及普惠、平等全納,基礎教育群眾獲得感不斷提升

堅持從人民群眾最關切的問題入手,著力補齊教育的短板。一是擴大資源供給,讓幼兒入園不再「難」。五年來,新建、改擴建幼兒園367所,整治完成城鎮居住區配套幼兒園154所,新增學位10.86萬個,為適齡兒童提供了更多入園機會。二是狠抓辦學條件改善,讓城鎮中小學不再「擠」,農村中小學不再「弱」。五年來投資150多億元實施解決大班額項目建設、全面改薄和薄弱環節改造工程,建設校舍522萬平方米,新建、改擴建學校1061所;標準化塑膠操場由2015年初的41塊增加到1272塊,56人以上大班額比例由2015年的35%到全部化解。我市中小學辦學條件基本達到省定標準,所有縣(市、區)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驗收。三是兜住公平底線,讓弱勢群體不再「弱」。3676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全部在校在讀,殘疾兒童、特困家庭兒童15年教育全免費,305個貧困村留守兒童關愛室全覆蓋,具備受教育能力的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8%,進城務工人員子女100%平等接受義務教育,保障「弱有所教、弱有所助」。四是開展託管服務,讓家長課後不再「等」。全面推行小學生課後服務,有需求的學校覆蓋率達到100%,參與教師2.2萬人,惠及小學生24萬名,有效解決了群眾關注的「放學早、無人看」難題。

三、問題導向,緊盯重點,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全面推進

一是深入推進德育改革,落實全員育人導師制。設立德州冀魯邊區革命教育基地等80餘處紅色文化、優秀傳統文化、地域文化等研學教育基地。建立和完善家庭教育工作體系,評選80所市級家庭教育示範基地。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7所學校被認定為省級心理健康特色學校,24所學校被認定為市級心理健康特色學校,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縣域全覆蓋。3所學校獲全國文明校園,36所學校獲評省級文明校園。二是穩妥實施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啟動實施「分數加等級」的普通高中招生考試改革,擴大普通高中學校的招生自主權。在全市實施中小學網上報名和電腦分班派位,促進教育公平。三是創新辦學模式,大力引進省內外優質教育資源,吸引社會力量投資教育。山大、山師、北京八中等均在德州設立分校。德州學院與經濟技術開發區校城融合合作實施,成立學院附屬第一實驗小學。引進中北大學在德州設立研究生分院,搭建了招才引智和政產學研長期合作的平臺,目前已與我市企業學校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26個。

四、提質培優、增值賦能,職業教育發展質量實現突破

一是深入推進省級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試驗區和職教高地建設。在全省率先開展了中職教育與技工教育「雙證互通」、普通高中和中職「學分互認、學籍互轉」、中職與本科院校「3+4」對口貫通分段培養試點,實現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上下貫通」。2020年,中職教育招生錄取2.13萬人,同比增長4.4%。二是圍繞全市「十大產業集群」和職業院校主要專業,建設德州市職業教育公共實訓中心主中心,構建了「一主多輔」的實訓體系。三是狠抓重點項目建設。創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校3所,省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2所,省規範化中等職業學校10所,省中等職業教育品牌專業建設項目12個。

五、固本培元、強師惠師,新時代教師隊伍改革走向深入

一是堅持把師德師風建設擺在首位,持續開展師德師風專項治理。我市「德能雙修」教師成長模式作為教育部30個教師隊伍建設典型案例之一,在全國推廣。二是大力優化隊伍結構。2015年以來,全市招聘教師1.5萬人,佔到中小學教師總數的30%;30歲以下教師的比例提升到21.2%,50歲以上教師的比例下降到23.6%;本科以上學歷教師的比例提升到57.76%,研究生以上學歷教師的比例達到2.4%。首屆畢業的198名省屬公費師範生全部充實到鄉村學校,城鄉師資配置進一步均衡。三是大力開展「名師、名校、名校長培養」工程。四是穩妥推進了校長職級制、教師「縣管校聘」改革,落實鄉村教師享受鄉鎮工作人員補貼政策,讓教師群體更有獲得感。

六、強化供給,深化融合,體育事業高速發展

一是群眾體育發展達到新水平。2020年我市共有體育場地1.95萬個,體育場地面積1260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19平方米,經常參加鍛鍊的人數達到218.7萬人,較2015年增加近20萬人。二是教體融合取得新突破。全市共有國家級足球特色學校111所,足球特色幼兒園20所,全市學校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的學校已達95所。三是競技體育成績有了長足進步。2019年我市運動員獲得全國比賽獎牌總數10枚,較2015年翻了一番。四是體育產業規模和質量不斷提升。2020年全市體育產業總規模達400億元,比2015年增加210億元;體育產業年均增加值近50億元;體育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0.8%提高到1.45%。體育企業由2015年的230家增加到2020年的1969家。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十九屆五中全會繪製的宏偉藍圖,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體育事業為目標,不斷深化教育體育改革,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關注的教育體育難點問題,以實際行動,踐行好黨和政府對人民的莊嚴承諾,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德州」第四場新聞發布會舉行繪就幸福生活新圖景
    □本報記者董天力  1月7日,「輝煌十三五奮進新德州」主題系列第四場新聞發布會舉行,市政府新聞辦邀請市人社局局長胡志強、市民政局局長李淑華、市教育和體育局一級調研員史冠武出席發布會,介紹「十三五」以來我市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民政事業、教育和體育事業3個方面取得的進步和成就
  • 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德州丨全市招聘教師1.5萬人 本科以上學歷教師...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7日訊 1月7日上午,德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德州」主題系列第四場新聞發布會,邀請了德州市教育和體育局黨組成員、一級調研員史冠武出席,介紹了「十三五」以來全市教育體育事業發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 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德州|5年來全市集聚各類大學生人才10萬餘人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7日訊 1月7日上午,德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德州」主題系列第四場新聞發布會,邀請了德州市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胡志強出席,介紹了德州人社事業「十三五」期間的發展情況。人才是第一資源,是創新發展的第一動力。
  • 【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德州】樂陵市:打造鄉村振興核心區 鄉村振興...
    1月13日,我市召開「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德州」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八場,邀請樂陵市委常委、副市長趙之達出席發布會,向大家介紹「十三五」時期樂陵市經濟發展情況。
  • 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德州|平原:桃園鄉村振興示範區被評為省級鄉村...
    1月14日,我市召開「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德州」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一場,發布會上,平原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魏凱章介紹了平原縣實施全域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十三五」期間,平原縣大力實施全域鄉村振興戰略,暢通體制機制,推動改革創新,五大振興全面起勢、互促共進,為德州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率先突破貢獻了平原力量。在2019年山東省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中,平原縣獲「一等」縣(市區)。成功入選全省第二批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示範創建縣,桃園鄉村振興示範區被評為省級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範區。
  • 輝煌十三五|德州市向社會開放體育設施學校已達141所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宋春曉 德州報導  1月7日,德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德州」主題系列第四場新聞發布會。
  • 濟南市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時代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七場(市人力...
    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處處長王若峰主持新聞發布會王若峰: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今天是「輝煌『十三五』奮進新時代」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七場,也是2020年度的第100場新聞發布會,這是我市自2014年開展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以來,年度首次突破100場。在此,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濟南新聞發布工作的各有關單位和媒體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 濟南市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時代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九場(市交通...
    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處處長王若峰主持新聞發布會王若峰: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今天是「輝煌『十三五』奮進新時代」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九場,我們邀請到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賈玉良,請他圍繞「交通先行『城』就未來」,介紹「十三五」時期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十四五」規劃的有關情況。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姚福林,市交通運輸局總工程師、一級調研員劉鴻順,他們將回答大家關心的提問。
  • 濟南市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時代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市教育局...
    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劉勤主持新聞發布會劉勤: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今天是「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時代」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二場,我們邀請到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品木,請他圍繞「辦好有溫度有品質的濟南教育」,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市教育高質量發展和「十四五」規劃的有關情況。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方輝,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紘,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紹輝,他們將回答大家關心的提問。首先,有請王品木局長做介紹。
  • 輝煌十三五|德州市7101臺柴油貨車安裝OBD監控裝置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宋春曉 德州報導12月30日,德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德州」主題系列第二場新聞發布會。德州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新聞發言人趙華介紹「十三五」以來德州市生態環境有關工作情況。
  • 濟南市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時代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六場(市財政局...
    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處處長王若峰主持新聞發布會王若峰: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今天是「輝煌『十三五』奮進新時代」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六場,我們邀請到市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勤光,請他圍繞「以厚民生為本 打造有溫度的財政」,介紹「十三五」時期財政民生保障、「十四五」規劃的展望和重點舉措等相關情況。
  • 濟南市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時代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八場(市住建局...
    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處處長王若峰主持新聞發布會王若峰: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今天是「輝煌『十三五』奮進新時代」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八場,我們邀請到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勇,請他圍繞「濟南住建奮力打造『安居濟南』」,介紹「十三五」時期居民住房城鄉建設和「十四五」規劃的有關情況。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吳力,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武兆軍,他們將回答大家關心的提問。首先,有請陳勇局長做介紹。
  • 雲南舉行「回眸『十三五』奮進彩雲南」系列發布會
    原標題:11月27日雲南舉行「回眸『十三五』奮進彩雲南」 系列發布會·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專題  11月27日,雲南舉行雲南省「回眸『十三五』奮進彩雲南」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專題新聞發布會,請中共雲南省委統戰部副部長,雲南省民族宗教委黨組書記、主任拉瑪·
  • ...奮進新德州】寧津縣:堅持項目立縣 2020年累計新開工招商項目28...
    1月13日,我市召開「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德州」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九場,邀請寧津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縣委新聞發言人範淑香出席發布會,向大家介紹「十三五」時期寧津縣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 輝煌十三五 奮進自貿港丨海南經濟高質量發展,好多指標讓人眼前一亮
    「十三五」期間,海南經濟運行情況如何?投資、消費、外貿、外資等領域具體表現又如何?1月13日,海南「十三五」建設發展輝煌成就系列之第三場新聞發布會在海口舉行,主題是「經濟結構調整成效凸顯」,就「十三五」期間海南經濟運行亮點和投資、消費、外貿、外資等領域發展特點作了介紹。
  • 「『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煙臺累計投入教育資金...
    發布會現場  發布會現場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苑菲菲 通訊員 盧鵬 煙臺報導  22日上午,「『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舉辦第十場發布會,公布了「十三五」「十三五」期間,煙臺市委、市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先後實施消除大班額工程、高中階段普及攻堅計劃、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提升工程等民生工程,累計投入資金101.84億元,新增學位16.5萬個,辦學條件持續改善。
  • 「輝煌十三五·奮進新宿遷」線上系列新聞發布會(第6期)
    為深入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充分展示「十三五」以來我市經濟社會改革發展成就,營造「十四五」開局濃厚輿論氛圍,宿遷市委宣傳部、宿遷市政府新聞辦組織開展「輝煌十三五·奮進新宿遷」線上系列新聞發布活動。
  • 「『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產學研深度融合 創新...
    12月21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十三五」科技事業發展情況暨2020年改革攻堅重點工作新聞發布會。市科技局相關負責同志參加發布會,介紹我市在「十三五」科技事業發展及2020年改革攻堅重點工作方面的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輝煌十三五·奮進新宿遷」線上系列新聞發布會(第11期)
    為深入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充分展示「十三五」以來我市經濟社會改革發展成就,營造「十四五」開局濃厚輿論氛圍,宿遷市委宣傳部、宿遷市政府新聞辦組織開展「輝煌十三五·奮進新宿遷」線上系列新聞發布活動。
  • 雲南舉行「回眸『十三五』奮進彩雲南」首場發布會
    原標題:11月25日雲南舉行「 回眸『十三五』 奮進彩雲南」 系列新聞發布會·綜合主題  11月25日,雲南舉行雲南省「回眸『十三五』奮進彩雲南」系列新聞發布會·綜合主題新聞發布會,請雲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新聞發言人趙修春,雲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王宜國,雲南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