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西江千戶苗寨這樣的景區,如果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充分考慮原住居民的共同致富、不考慮原住居民的生活便利、不能讓原住居民有獲得感、不能讓原住居民共享景區發展的果實,就得不到他們的擁護和支持,景區的發展就絕對不會成功。一旦做好了以上幾點,就會極大的激發當地苗族居民投入旅遊開發的熱情,就會極大地提升他們作為西江千戶苗寨主人翁的自豪感和責任感。景區管理人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2008年旅遊正式開發不久,西江苗寨就開始探索民族文化利益的共享機制。創立這一利益共享機制的初衷,一是保護民族文化,二是共享旅遊發展利益。自2011年起,這一利益共享機制就開始走向制度化和規範化,並且實現了西江苗寨景區農戶家庭的全覆蓋。西江苗寨民族文化保護發展的共享機制有以下三點特徵:一是將景區每年門票收入的18%作為民族文化保護經費。二是「人人有份,戶戶受益」。按照《西江千戶苗寨民族文化保護評級獎勵辦法》的規定,民族文化保護經費的發放以戶為單位,受益多少取決於吊腳樓保護的程度和家庭人口數。三是文化保護獎勵費發放有嚴格的流程,且多主體參與。每年上下半年各發放一次,每次發放過程都有明確的規定,全程都有村民代表參與和監督。現在,每年18%的門票收入約為3000萬元,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呀!西江千戶苗寨的原住居民從景區的發展中深深體會到了獲得感,他們也就更加支持景區的建設和發展。
設置村民專用通道,如果村民有省外親戚來做客,首先得提前報備管理局,有效杜絕了部份居民謀取私利的私心和部份想佔便宜的遊客的貪心,從制度上杜絕了「小惡」的發生。
設立免費的景區內村民專用停車場和免費的景區內村民服務車,有效解決村民的停車及出行問題,深得民心,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可能產生的本地居民和外來遊客在交通等各方面的矛盾和問題。
景區的工作人員儘量從當地居民中招聘,既解決了本地居民的就業問題,又能夠通過他們有效地與本地居民進行溝通協調,遇上問題可有效及時解決。
每天在景區入口的廣場進行苗家迎賓的各種傳統習俗及文藝表演,既讓慕名前來的國內外遊客領略到地道的苗族傳統文化,又能提高當地苗族人民對自己傳統文化的自信。只要你願意穿上苗族傳統的盛裝,每天參與迎賓及表演活動,你就可以領到工分單,憑工分單就可以到景區領取適當的報酬,至少解決了許多居民的零花錢問題。真是用心良苦呀!
景區為遊客提供專業的景區導遊服務,景區管理公司有幾十名景區導遊,景區導遊有3000左右的底薪,再加上每次服務的提成,導遊的小日子也過得不錯呀,景區還在嘎歌古巷裡設立了專門的「導遊之家「,景區的導遊們可以經常在這時聚會,茶呀啤酒呀都是免費的,導遊還有什麼理由不珍惜自己的工作而去坑遊客呢?雲南的導遊為何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難道是他們天生就是那樣嗎?都是被逼的!
在西江期間,我專門去體驗了景區管理公司的職工餐廳。景區約有員工700人,凡是上班的員工包括周末均可到公司職工餐廳享用早、中、晚三餐,員工自己承擔的金額我就不公開了,反正是非常地實惠。公司為員工的工作和生活考慮得如此周到,員工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工作呢?公司的許多人都是我大象的朋友,我從他們身上感受到了他們對景區的熱愛,感受到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也許是他們景區走向成功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