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源於北大一個特別善於思維啟發的劉老師,他出的這個小學生作文題是:「講一個你取得進步的例子,並且提煉一下進步是怎麼取得的。」這相當於讓小學生寫一下春遊及感想。
但是他收到提交的作文裡,基本沒有幾個他認為合格的,只有極少數他認為可以得70分的,絕大部分是50分的,而剛到及格線的60分他認為也沒幾個。
這是他精選的一個60分答覆:
劉老師,我近期取得進步是表達能力得到明顯提升。原因是公司因為疫情推行培訓,我自願做講師,自己做報告然後給同事培訓,多次培訓後,熟能生巧,教學相長,之前聽過很多技巧也慢慢領悟,運用到培訓中,得到雙贏。
老師的點評是這樣的:
有春遊,也就是例子(自願做講師),有感想,也就是提煉(熟能生巧),兩個要求都滿足了,但是沒有什麼精彩之處。60分。
大量60分以下的回覆是這樣的:
本富蘭克林曾說過:「通過自我提升,世界也會變得更美好,但是別擔心進步太慢,只要別原地踏步就行。忘記自己的錯誤,記住得到的教訓。」 那你怎樣才能不斷進步呢?答案就在於抓住今日提升自己。成功的秘訣就在你的日程表裡,為了不斷進步就要學習,實踐,總結復盤。我覺得進步是經過思考,實踐,總結,復盤來獲得的。
以及這樣的:
進步是怎麼取得的:其一,對事物有強烈的欲望,渴求成功。成功包括廣義的和具體某個小目標。這時候去學習相關知識,學習勁頭足,屬於主動學習,記憶深刻,學的暢快,邊學邊在工作中應用實踐,得心應手,成就感滿滿,激發出更高的學習熱情。如此循環,認知提升。其二,閒散時光,出自本心的愛好消遣。興趣所致,歲月磨礪,光芒自出。比如當年明月其三,豐富生活內容,學習技能。從小白到專業,可甜可鹽,自娛自樂。比如摩西奶奶。
而作文的要求只有兩個,其一也是最重要的一條是,講一個你取得進步的例子。其二,感想。結果最基本的第一條在答覆中卻都被視若不見。
劉老師為此就此事進行了繼續的原因調查,就為什麼這麼多成年人,寫不出一篇60分的小學生作文進行做問。
對於做問中的原因回復我覺得很有意思,而且反映了當前很多人很普遍存在的傾聽問題,包括我自己,為此我特意選摘出來給大家看看。
精選原因回復一:恕我直言,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諸公太驕傲了。小學作文有什麼好寫的,春遊有什麼可寫的?要寫就寫成功嘛,要寫就寫創業嘛,要寫就寫帶團隊的經驗嘛。這才符合我得到大神的身份。
精選原因回復二:
1.成年人很多時候不是空杯心態,缺乏傾聽能力。
2.沒有邏輯性,自己接收到的信息後聯想到其他問題,和自己相關的話題聽不到看不到。
3.成年人有太多自己的固有的思維習慣和慣有的行為,看到一個信息後,就會下意識把信息加工成自己深信的一套東西。
4.太過逞強和自負:想逞強自己的內容和觀點更有價值,想拔高。
我自己也會經常有聽不到別人信息的情況,有時候是因為我的習慣養成了,知道對方說得對,但是不想改,所以就去辯護或轉移話題;還有時候是沒有聽到問題背後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沒有追問對方到底想了解什麼;最讓自己難受的一種情況就是因為邏輯不好,很難把一件事情前因後果組織好,很好的跟對方呈現自己的對於這個問題的見解。
精選原因回復三:成年人講套路,喜歡結論先行,總分總、相互獨立、完全窮盡,寫個故事都喜歡用SCQA的模式,寫出來千篇一律;小學生還沒被結構化,想像力也夠豐富,所以人家還是用感情在寫文。
精選原因回復四:我們習慣告訴別人,我們想說的,而不是別人想要的,我們不願意去耐心傾聽。
精選原因回復五:我的答案是『和我一樣,這些成年人一直以來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寫的作文不及格,只是在這一次,被老師發現並提出來了』,而這一次發現自己作文不及格的人,會不會去反思呢?下次會不會就達到60分了呢?
精選原因回復六:成年人生活及工作經驗豐富,沒有空杯心態了,帶著滿滿的自以為是來寫作,造成了答非所問。
精選原因回復七:成年人寫作目的性強,同時希望能體現自己的學識和能力,容易「炫技」。而小學生白紙一張,是從「零」開始學習寫的,就會老老實實按照題目和老師要求寫。
寫一篇60分的小學生作文,不過是我手寫我心,把自己真實的經歷和想法寫出來就行了。但是為什麼很多人寫不出來?這個問題還在繼續,精彩答覆很多。
答覆裡面還有一個教孩子寫作文的方法,確實不錯。不是寫作技巧而是實在的寫作做法:一個爸爸帶著六七歲的孩子春遊,回來讓孩子寫日記,孩子說不會寫,於是爸爸拿著筆和紙告訴孩子,你說我寫。孩子說了一堆,爸爸寫了一堆。然後拿著紙給孩子看,這就是你的春遊日記,你再自己把它整理一遍。到了學校這篇日記獲得了老師的好評,從此這個孩子就是班裡的作文高手了,長大了也是。
真正的好作文應該都是這樣,寫自己的真實經歷和想法,敢於表達真實的自我,真正的做到我手寫我心。
這篇文章沒想解決什麼,也不解決什麼,但在這問答過程中卻能給人啟發。現在的人不愛喝雞湯,但是這種有點哲學意味的問答卻能讓人悟到自己比較深層次的問題。
本文由都學一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