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士統一德國後,奧地利是如何自救的

2020-12-11 船長趣談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長,歡迎乘坐鸚鵡螺號,尼摩船長帶你遨遊知識的海洋。

1866年奧地利在普奧戰爭中失敗,被普魯士逐出德意志。奧地利境內的各個民族趁機要求獨立,奧地利面臨四分五裂的危機,為了避免分裂,奧地利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對匈牙利貴族妥協,建立了奧匈二元帝國。那麼奧匈帝國是如何成立的,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一,民族主義興起

1815年的歐洲

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及其後拿破崙帝國的崛起使得民族主義在歐洲廣泛傳播,1815年歐洲各民族的民族主義紛紛覺醒。德意志人民紛紛要求統一,建立一個統一的德國。面對德意志人的統一訴求普魯士十分積極而奧地利卻不怎麼積極。

德意志邦聯

19世紀前期的奧地利是德意志境內的第一大邦國而普魯士位居第二,許多德意志人把統一的希望寄托在奧利地身上。當時的奧地利境內德意志人並不佔據絕對優勢、只佔五分之一的比例,並且奧地利境內的非德意志領土也高達五分之四,經濟發達。奧地利擔心統一德意志後會喪失這些經濟發達地區,所以對統一併不積極。

二,1848年歐洲革命

1848年革命

1848年3月米蘭、威尼斯地區爆發反奧利地的革命,當地的義大利人反對奧地利的統治,要求與其他地區的義大利人組成一個統一的義大利。薩丁王國更是要將奧地利逐出義大利,趁機對奧地利宣戰,第一次義大利獨立戰爭爆發。1849年奧地利雖然擊敗撒丁王國,但對米蘭、威尼斯等地的統治已不穩固。

梅特涅

3月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也爆發了反君主專制的革命,群眾要求首相梅特涅下臺,實行民主改革。在民眾的壓力下,奧地利皇帝斐迪南一世被迫讓步,將梅特涅免職,實行君主立憲。3月匈牙利等地也爆發了反君主專制的革命,要求廢除貴族特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實行君主立憲。後來在俄國的幫助下,奧地利將匈牙利革命鎮壓,恢復了對匈牙利等地的統治。

3月德意志各邦也爆發了革命,德意志人紛紛要求統一,德意志邦聯議會將德意志皇帝的頭銜授予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但他因擔心奧地利不滿而拒絕。雖然腓特烈·威廉四世拒絕了德意志皇帝的頭銜,但不包含奧地利的「小德意志方案」成為德意志人的主流思想。

1848年革命沉重打擊了奧地利的君主專制統治,奧地利首相梅特涅被迫下臺,奧地利皇帝斐迪南一世也被迫退位、將皇位讓於侄子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對民眾讓步,實行君主立憲,提升地方自治權利,實行各族平等,維持了奧地利帝國的統一。但奧地利在德意志邦聯的威信下降,普魯士崛起為德意志第一大邦。

三,對戰薩普

普魯士統一德意志

1859年撒丁王國在薩奧邊境進行軍事挑釁,奧地利對薩宣戰,第二次義大利獨立戰爭爆發。在法國的幫助下,薩丁擊敗了奧地利,奧地利將倫巴第-威尼斯地區的大部分割讓於薩丁。

1866年普魯士為了奪取統一德意志的主導權,將奧地利趕出德意志,發動了普奧戰爭,義大利也趁機對奧地利宣戰。最後奧地利失敗,被普魯士趕出德意志,將威尼西亞割讓給義大利。奧地利主導德意志的夢想灰飛煙滅,

四,奧地利-匈牙利折衷方案

弗朗茨·約瑟夫一世

1866年匈牙利人及其他民族見奧地利敗於普魯士,要求奧地利實行聯邦制,甚至獨立。奧地利因為薩奧、普奧戰爭的失敗,使得國債高漲,經濟遭到沉重打擊,面臨崩潰的邊緣。弗朗茨·約瑟夫一世決定拉攏匈牙利貴族,對匈牙利妥協,維護帝國的統一。

奧匈帝國

1867年弗朗茨·約瑟夫一世與匈牙利貴族達成妥協:奧地利帝國與匈牙利王國地位平等,雙方組成聯合國家,奧地利皇帝兼任匈牙利國王,奧地利與匈牙利有各自的議會和政府,雙方擁有共同的外交部、國防部、財政部。至此奧地利帝國轉變為奧匈帝國。

五,評價

奧匈帝國解體

總的來說1867的奧地利-匈牙利折衷方案,緩和了奧地利與匈牙利的矛盾,維護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但是該方案忽視了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斯洛維尼亞人、克羅埃西亞人等民族的利益,使得這些民族對奧匈帝國心存不滿,使得一戰後的奧匈帝國土崩瓦解。

相關焦點

  • 為何統一德國的是普魯士,不是奧地利?
    1871年,普魯士擊敗法國並在凡爾賽宮鏡廳宣布成立德意志帝國,至此德國才以統一的面目出現在世人面前,而在此之前德意志只是一個地理名詞。回顧德國走向統一的歷程,很多人會對普魯士依仗武力強行揉合各邦的做法大加讚賞,但卻少有人會了解到本來有三套德國統一方案。
  • 為何普魯士統一德國時沒有包括奧地利
    1871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加冕為德意志皇帝,德意志帝國成立,德意志完成了統一。但德意志帝國的疆域不包括奧利地,作為德意志地區稱霸最久的諸侯,奧地利為何被排除在外,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德國的起源德國最早源於東法蘭克王國。
  • 偏居一隅的普魯士,如何統一德國?
    原因挺簡單,1871年德國統一是普魯士王國主導完成的。統一後的德國連著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使「普魯士」幾乎成了窮兵黷武、侵略成性的軍國主義代名詞。二戰結束後,經盟國一致同意,軍國主義的發源地——普魯士被徹底剷除。
  • 普魯士:本非德意志,為什麼卻統一了德國?
    1866年,普魯士擊敗德意志民族內部的主要競爭對手奧地利。1870年,又擊敗了企圖阻撓德意志統一的法國。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終於在1871年加冕為德意志帝國的皇帝。跟英、法等老牌歐洲強國相比,德意志的統一顯得姍姍來遲,可誰也沒想到,此後的70年裡,這個年輕的帝國連續發動兩次世界大戰,深刻改變人類的歷史進程。
  • 普魯士擠走奧地利獨吞德意志,若干年後一個奧地利人肢解對手報仇
    對德國統一,歷史書上大多這麼些:普魯士通過戰爭將奧地利排除在德意志以外。按照我們中國人的理解,既然普魯士兵強馬壯,且有志於統一國家,為什麼不把同宗兄弟奧地利一起納入進來,組成德國大聯盟,復興神聖羅馬帝國呢?
  • 普魯士領導北德意志邦聯——德國的統一
    對於當時主要問題—統一德國的道路問題,拉薩爾贊成在普魯士領導下建立統一的德意志國家。他從虛構的「鐵的工資規律」出發,進而否認無產階級舉行罷工、組織工會和進行群眾性革命鬥的必要性。在他看來,最重要的是工人用和平方式取得議會選舉的勝利,從而取得政權。根據拉薩爾的想法,工人階級可以利用奪得的政權來建立工人生產協作社。
  • 奧地利向左 ┘,普魯士向右 ┐
    德意志人則是查理曼帝國分裂、法蘭西人逐漸形成後,大部分處在神聖羅馬帝國境內說德語的日耳曼人,是現在德國和奧地利這兩個國家的主體民族。而德國則一般指在19世紀實現統一之後的德意志人政權,包括德意志帝國、魏瑪共和國、納粹德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等這些政權。現在因為德國的強勢,日耳曼、德意志已經幾乎要成為德國的專屬詞彙了。日耳曼人、德意志人、德國人的概念範圍▼
  • 顛覆維也納體系,俾斯麥如何利用外交手段助力普魯士統一德意志?
    在拿破崙戰爭結束後風雲詭譎的歐洲19世紀,維也納體系的建立徹底固化了歐洲的政治局勢。這讓一心想要統一的德意志在國際政治環境上陷入了泥潭,面對這種桎梏,普魯士的「鐵血宰相」俾斯麥卻通過巧妙的外交手段顛覆了維也納體系的固化,為普魯士統一德意志提供了強大的助力。
  • 同是四面迎敵,為何普魯士能統一德國,而魏國卻不能統一六國?
    19世紀西歐的普魯士也面臨著一個類似的情況,當時普魯士也就相當於是德意志帝國的一個諸侯國,可是後來普魯士卻成功的統一了德國北部,多次發動普法戰爭侵佔法國比利時的國家的土地。兩個國家的性質相同,為什麼差別會這麼大呢?這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要問題。一、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魏國。
  • 從普魯士到德意志,德國是如何攪動全球的?
    俾斯麥第一個犧牲品是丹麥。戰爭勝利後,普奧兩國都想獨自吞併這一地區,雙方發生了爭執,這為普魯士後來的軍事行動提供了藉口。普魯士的第二個目標就是剛才的同盟奧地利。1866年他打著收回兩個公國的旗號,向奧地利發起了進攻。作為奧地利競爭對手的義大利也加入到了普魯士的陣營。戰爭發起時,奧地利擁有27.5萬的常備軍和近20萬的後備兵力。普魯士則僅有21.4萬常備軍和16萬後備力量。
  • 從1848革命到普魯士統一三部曲,德意志帝國鐵與血的統一
    奧地利皇帝被迫離開維也納,匈牙利的人民將皇帝的雕像推倒豎起新的旗幟,義大利人民發出了想要一個統一國家的呼聲,比利時,俄羅斯,還有德國也投入到了這場轟轟烈烈的歐洲革命中。德國人民想要擁有一個統一的,自由的德意志,並要求自己的權益和憲法。
  • 德國與奧地利
    神聖羅馬帝國時期,德國和奧地利是同一個國家的組成部分,兩者的關係密切,無需多提。神聖羅馬帝國解體後,國家變成了無數個小國。
  • 俾斯麥是如何完成德國的統一的?智慧與鐵血缺一不可
    同時,他還拉著奧地利一起行動,這樣既掩飾了普魯士想要吞併兩公國的野心,又能使奧地利跟隨普魯士的政策,從而使普魯士掌握了德國統一的領導權,真可謂是一舉兩得。二、適可而止的「普奧戰爭」,普魯士統一德國的時機進一步成熟得丹戰爭之後,普奧兩國籤訂了《加斯坦因協定》,規定什勒斯維希歸普魯士管理,荷爾斯坦因歸奧地利管理,勞恩堡公國則被奧地利以250萬塔勒的價格賣給了普魯士。
  • 巴伐利亞王國:僅次於奧地利、普魯士的德意志第三大邦國
    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奧利地、普魯士成為唯二有希望統一德意志的邦國。巴伐利亞雖然沒有能力統一德意志,但卻是德意志各邦中僅次於奧、普的第三大邦國。那麼巴伐利亞王國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王國成立
  • 奧地利統一德意志失敗後,為什麼卻和匈牙利走到了一起?
    1866年,普魯士王國與奧地利帝國之間爆發了一場戰爭。這場戰爭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爭奪統一德意志的領導權。結果奧地利戰敗,普魯士走上了統一德意志的道路,打敗了法國後,在凡爾賽宮宣布成立。 奧地利統一德意志失敗後,為什麼卻和匈牙利走到了一起?
  • 普魯士人生來就會打仗,德國的名將幾乎是普魯士人
    在1871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伊始在法國巴黎正式登基,成為皇帝,德意志帝國強大的德意志帝國建立。普魯士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國家,這國家生下來就會打仗,幾乎德國的所有的名將都是普魯士,普魯士有職業精神傳統,而且尊重軍人到了那種特別光榮的程度。
  • 普魯士與其他邦國相比強在哪,為何能統一四分五裂的德意志?
    普魯士還重點創辦了一批新型高校,專注培養高素質人才。柏林大學就是在1809年創辦的。這間學校實行「學術自由」、「教學與科硏相結合」、「科學硏究領先」等等原則,並廣泛網羅人才,聘請大批學術名流任教。後來,這些以柏林大學為代表的普魯士高校,最終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爆發於德國做出不可磨滅的科學貢獻,也客觀上加速了普魯士統一德國的進程。
  • 在1871年普魯士統一德國之前,德意志就是一個地理概念
    (希特勒是一個奧地人,卻帶領德國發動了二戰) 德國在哪裡?在1871年普魯士統一德國之前是一個長期困擾德意志人的歷史大課題。 如果我們在柏林這樣問,答案是:這裡是普魯士!」 同時代的奧地利首相梅特涅也說有一個德意志民族的說法,「純系一個神話」,「德意志」不過是一個地理概念。
  • 容克貴族的普魯士在夾縫中崛起並成功統一德意志的來龍去脈
    說起德國,人們一定會想起普魯士、容克貴族和俾斯麥等關鍵詞,因為他們是德意志第二帝國中央集權制度和軍國主義的來源,也是近代德國精神和文化的代名詞。在二戰後期美英蘇三巨頭相聚德黑蘭時,就商定要剷除普魯士這個萬惡之源,清除容克貴族根基。可見普魯士、容克貴族在德國影響力。那麼,容克貴族主導普魯士後又是如何統一的德意志?
  • 奧地利軍樂與普魯士軍樂的血脈關係
    確實,在奧地利「世界音樂之國」的大廈裡,找到奧地利軍樂的身影確實不容易。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對奧地利軍樂的探討與研究,畢竟在普魯士王國時期的奧地利,普魯士軍樂的影響也是深遠的。在探討奧地利軍樂的時候,我們有必要對奧地利的歷史做一個簡短的回顧,這對我們了解奧地利軍樂的發展是十分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