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黨建引領風帆勁——平涼市「十三五...

2020-12-17 澎湃新聞

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民生工程碩果纍纍,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百姓幸福指數節節攀升……在全市人民共同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設中,有一面旗幟指引著方向,鼓舞著士氣,這就是飄揚的黨旗。

「十三五」以來,全市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牢記初心使命、強化擔當作為,築建起一座座堅強的戰鬥堡壘,樹立起一面面高揚的黨員旗幟,鐫刻出我市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的堅實足跡。

探索「黨建+」新模式

今年4月14日,崆峒區東關街道東郊社區10多名志願者手拿鐵鍬、掃帚,來到馬家莊廉租樓東門口清理消防通道排洪渠垃圾。看到社區人員前來,附近居民紛紛稱讚,有的圍觀群眾也自發拿起了工具加入到志願者隊伍中來。

原來,馬家莊小區東門口常年堆積生活垃圾,惡臭難聞,嚴重影響附近居民生活。社區工作人員在走訪過程中了解到群眾心願,第一時間銜接馬莊村、小區物業站對接區環衛局,清理垃圾、硬化覆蓋排洪渠,改善了轄區整體環境。

這是崆峒區東郊街道東郊社區服務群眾的一個小事例。近年來,東郊社區堅持深度融合推進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和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以「四抓兩整治」工作為抓手,挖掘「便民動車1+N」黨建品牌潛力,通過「紅色動力」工程和「黨建+五彩車廂」創意組織生活,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

我市分領域制定黨組織創新模式融合發展推進計劃,實行臺帳式、清單化、項目化管理。

在城市,探索推行社區黨組織「一核多元」引領基層治理黨建模式,建立「縣(市、區)黨委+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樓院黨小組+黨員網格員」網格管理體系,將黨支部建在網格上,社區黨員幹部下沉到網格,相關職能部門基層工作力量編入網格,全市建立網格黨支部153個,聘用網格員905名;全面推行「小區議事廳」、「十分鐘」服務圈、「慈善義工超市」等特色做法,整合駐區單位、社區義工和各類志願者等力量,有針對性地開展志願服務活動。機關重點推行「6+X」黨建模式,推動黨建工作與部門業務有機融合,促進黨內組織生活規範化、制度化。國有企業重點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積極推動黨組織全覆蓋。事業單位重點圍繞責任落實、黨建與業務融合,不斷深化「雙培雙促」模式,有效提升黨建工作水平。「兩新」組織重點推行「三崗聯創」黨建模式,規範黨支部建設標準化體系,加大各類園區、商務樓宇、商圈市場、網際網路等新興領域黨組織組建力度,促進了覆蓋率穩步提升。

在農村,圍繞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全面推廣「黨建+」模式和「四鏈」模式,建立產業型黨組織297個,產業鏈黨組織405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黨組織361個;持續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在縣(市、區)實施中、省投資村級集體經濟項目133個;公開招考村專職黨組織書記438名、村文書985名;實現村支書、村主任「一肩挑」的村1373個,達到94.3%;培養村級黨組織帶頭人、黨員致富帶頭人、群眾致富帶頭人1.8萬人,幫帶貧困群眾8.7萬人。

建強脫貧攻堅「戰鬥堡壘」

紮實開展精細精確精微的「繡花式」扶貧,一步一腳印踏實脫貧路。全市貧困人口由2014年底的40.6萬人減少到2019年底的0.99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0.87%下降至0.52%,7個縣市區全部脫貧摘帽。

脫貧攻堅,平涼在行動。脫貧攻堅,黨旗在飄揚。

修葺一新的文化牆,整齊排列的太陽能路燈,平整的水泥硬化路,文娛設施配齊的廣場,功能室齊全的村部……如今靜寧縣原安鎮各個村莊換新顏、展新貌。

原安鎮位於靜寧縣最北端,境內溝壑縱橫,交通不便,自然災害頻發,是一個典型的高寒乾旱的貧困山區,也是全省40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

近年來,原安鎮黨委按照「黨建+」思路,深入推進產業黨建工作,2019年10月成立中共原安鎮產業扶貧開發有限公司委員會,同步組建紅牛、土蜂、食用菌和果業4個黨支部,將黨的建設工作延伸到產業鏈條上,探索走出「產業鏈上建支部,黨員示範帶民富」的新路子。

我市堅持把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作為組織路線服務政治路線最重要的體現和最緊迫的任務,把幹部、組織、人才資源聚集到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主戰場,大力推行「四鏈」建設模式和「黨組織+」的莊浪模式、靜寧模式、靈臺模式,為深入實施「九大衝刺行動」「3+3衝刺清零行動」和「十查十看十補課」行動、打好脫貧攻堅戰、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強組織保障。

把能帶對路子、帶好發展、帶正風氣的「領頭羊」充實到基層黨組織之中,如一粒粒火種,點燃群眾脫貧致富的激情。全市選派年輕幹部到鄉鎮掛職幫扶,集中骨幹力量,全面開展拉網式排查,逐戶查找弱項短板和工作漏洞,全力打通「最後一公裡」,徹底解決「差一點」問題,進一步壓實幫扶責任,確保深度貧困縣如期順利脫貧摘帽;去年,立足脫貧攻堅進入最後衝刺階段這一關鍵節點,將聯繫已經脫貧摘帽的東部5個縣(市、區)的市級領導幹部,全部集中到莊浪、靜寧兩縣,包抓幫扶脫貧任務重、工作相對薄弱的27個鄉鎮;加大從致富帶頭人、產業組織負責人中選拔村黨組織書記力度,注重培育政治素質強、發展能力強,有帶頭致富能力和帶領群眾致富能力的「雙強雙帶」黨員典型,聚集各方面群眾致富帶頭人,探索建立「三個帶頭人」評選表彰、扶持壯大和聯繫幫帶機制,充分發揮各類帶頭人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的示範帶動作用,打造了一支永不離開的幫扶工作隊。

組織實施脫貧攻堅人才保障工程、百名高級專家助力脫貧攻堅行動和鄉村振興人才支撐計劃,建立人才聯繫服務貧困村長效機制,先後在蘋果、紅牛等主導產業領域建立院士工作站,柔性引進高端人才,舉辦全市蘋果、畜牧、蔬菜、馬鈴薯、中藥材產業人才專題培訓班,選派貧困縣鄉村幹部、貧困戶、種植大戶外出參加技術培訓,充分利用東西部協作的機遇,選派專業技術人才開展定向培訓。

戰「疫」一線黨旗紅

平涼高速東出口是全市做好疫情防控的關鍵點位之一,檢疫點成立了臨時黨支部,38名參戰共產黨員始終堅守在戰疫情、保安全的最前沿,用實際行動築起防止病毒輸入的「防護網」。

已有32年黨齡的朱軍良便是其中一位,在崆峒公安分局交巡警大隊疫情防控安排部署會上,他簡練的發言使每一名參會人員由衷敬佩。「我參加過2003年抗擊非典,我有經驗,讓我去執勤點。」此時,全部參會人員將目光聚焦到了朱軍良身上,他繼續說道:「我是一名老黨員,幹了一輩子警察,處置了太多的警情,不論從哪方面看,這次防疫一線都應該讓我去,同時我也想對自己的藏藍色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無愧黨的培養、無愧祖國和人民。」

「站得出來,豁得出去」,這就是共產黨員的本色。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之初,平涼市第二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管護師邢燕時刻關注著武漢抗疫一線的需求,當得知需要支援的那一刻,她毫不猶豫地向組織提交了一份「請戰書」。投入武漢一線戰「疫」,邢燕一個班6個小時,來回需要10個小時,再加上在全副武裝的狀態下連續工作,體力會有透支。邢燕告訴記者:「一切義不容辭,這是任務,更是責任。」

不期而至的防控疫情鬥爭,是對黨員幹部的一次嚴峻考驗,也是一場深刻的黨性洗禮。

我市黨員幹部豁得出、頂得上、靠得住,主動請纓向防控一線火速集結,在疫情防控一線叩問初心、勇擔使命。全市黨員在疫情防控中自願捐款、繳納特殊黨費862.17萬元。推動工作力量向一線傾斜,從市直部門抽調15名政治素質好、敢於打硬仗的優秀幹部充實到崆峒區社區一線,充實三級網格力量,市縣組織部門積極動員9840名在職機關事業單位黨員到社區報到,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忠於職守、臨難不怯,主動擔當作為,組建臨時黨支部216個、黨員突擊隊326個、黨員先鋒隊1120個,在疫情防控一線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面旗幟,歷經風雨,愈加鮮豔;一支隊伍,久經磨鍊,鬥志彌堅。旗幟就是方向,隊伍就是力量。站在新起點,全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將砥礪奮進不忘初心,只爭朝夕不負使命,在新起點上奮力開創基層黨建工作新局面。

來源:平涼日報/丁小鳳

製作:中共平涼市委網信辦

原標題:《【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黨建引領風帆勁——平涼市「十三五」時期黨建工作側記》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