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2 17: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為構建均衡教育的平臺,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十三五」以來,濱海新區進行了新一輪學校布局調整,根據新區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區域人口結構變化等實際情況,高起點編制《濱海新區基礎教育設施布局專項規劃》,規劃新增教育用地,讓更多孩子在家門口入學。
昆明路小學濱海學校
學校建在家門口
孩子幸福家長省心
每天14時55分,隨著一陣清新悅耳的音樂聲響起,欣嘉園第一小學一年級新生放學了,家長們已經排起長隊在校門口等待。
李麗娟是其中一位家長,她表示,她不僅要接剛剛上一年級的女兒,而且還要接幾名在她開設的美術培訓學校學習書法的孩子。李麗娟2015年來到濱海新區創業,這五年讓她感觸最深的事兒就是能帶學生去培訓學校上課的同時解決女兒接送問題。李麗娟說:「自己一直擔心附近沒有學校,孩子上學很麻煩。沒想到如今學校建在家門口,從家裡出來步行不到5分鐘就到學校。」
濱海欣嘉園第一小學位於新區黃港生態休閒區內,坐落在嘉輝路與欣展道交口處西北角,佔地面積約17600平方米,地上共四層,北樓、中樓設有24個教室、專業教室、辦公室,可容納千名學生入學學習。今年9月,欣嘉園片區又有一所新建小學——玉簪小學投入使用,該項目也是天津實驗中學首所附小,新區通過聯合天津實驗中學濱海學校為欣嘉園片區居民提供優質教育資源。截至目前,欣嘉園區域已經建有黃港幼兒園、欣嘉園第一小學和實驗中學濱海學校等,基本滿足了該片區居民子女就近入學需求。
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規模
實現教育均衡發展
「十三五」以來,新區完善教育設施布局專項規劃,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規模,優化學校布局。針對新建居住區教育資源匱乏,尤其是優質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推進市重點工程和新區改善民生20件實事,先後建成天津師大附屬濱海學校、大港東城小學等26所中小學,引進天津一中濱海學校、南開中學濱海生態城學校。與清華大學附屬小學共建臨港實驗小學,與北師大附中共建十二年制學校。
同時,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優質的學前教育,「十三五」期間,濱海新區始終把優化教育資源布局列為民生工程的重要一項,出臺大力發展學前教育行動方案,實施學前教育資源建設攻堅行動計劃。
按照「學前教育全面配置,基礎教育均衡配置」的原則,新區統籌規劃教育布局,加大公辦園建設力度。截至2020年9月,政府投資新建幼兒園16所、接收小區配套幼兒園19所、無證園治理提升等新增民辦園118所,共計新增學位27747個,入園難問題得到緩解。
此外,新區加大民辦幼兒園扶持力度,對資質合法、信譽良好的民辦幼兒園給予資金補貼,主要用於支持民辦幼兒教師業務進修、開展幼教教育科學研究、補貼日常事業經費、購買玩具圖書等。
推進現代化標準建設
普及優質教育資源
根據天津市實施第三輪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標準(2016-2020年)建設的相關內容,新區155所義務教育學校全部申報了現代化標準建設。新區各校在改善硬體條件的同時,不斷深化學校內涵建設,實現德、智、體、美諸育融合。教師也更加注重面向全體、精講精練,專業化水平得以提升。
近期濱海新區將規劃新建欣嘉園第三小學、天津外國語大學東疆外國語學校等13所小學;規劃新建濱海東壹區九年一貫制學校等12所一貫制學校,規劃新建新區塘沽新港中學(塘沽七中初中)、天津實驗中學海港城學校等7所中學。
下一個五年,新區還將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深化教學改革,落實減負增效措施,藉助現代化手段,打造高效優質的課堂教學模式。根據《濱海新區教育設施布局專項規劃(2019-2035年)》相關內容,濱海新區現有基礎教育設施共415處,預計到2035年,濱海新區教育設施將達到939處。
來源:「濱海發布」公眾號
原標題:《回眸十三五,喜看新變化 | 濱海新區:實現教育均衡發展 孩子家門口上學》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