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喜看新變化 | 濱海新區:實現教育均衡發展 孩子家門口...

2020-12-14 澎湃新聞

回眸十三五,喜看新變化 | 濱海新區:實現教育均衡發展 孩子家門口上學

2020-10-12 17: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為構建均衡教育的平臺,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十三五」以來,濱海新區進行了新一輪學校布局調整,根據新區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區域人口結構變化等實際情況,高起點編制《濱海新區基礎教育設施布局專項規劃》,規劃新增教育用地,讓更多孩子在家門口入學。

昆明路小學濱海學校

學校建在家門口

孩子幸福家長省心

每天14時55分,隨著一陣清新悅耳的音樂聲響起,欣嘉園第一小學一年級新生放學了,家長們已經排起長隊在校門口等待。

李麗娟是其中一位家長,她表示,她不僅要接剛剛上一年級的女兒,而且還要接幾名在她開設的美術培訓學校學習書法的孩子。李麗娟2015年來到濱海新區創業,這五年讓她感觸最深的事兒就是能帶學生去培訓學校上課的同時解決女兒接送問題。李麗娟說:「自己一直擔心附近沒有學校,孩子上學很麻煩。沒想到如今學校建在家門口,從家裡出來步行不到5分鐘就到學校。」

濱海欣嘉園第一小學位於新區黃港生態休閒區內,坐落在嘉輝路與欣展道交口處西北角,佔地面積約17600平方米,地上共四層,北樓、中樓設有24個教室、專業教室、辦公室,可容納千名學生入學學習。今年9月,欣嘉園片區又有一所新建小學——玉簪小學投入使用,該項目也是天津實驗中學首所附小,新區通過聯合天津實驗中學濱海學校為欣嘉園片區居民提供優質教育資源。截至目前,欣嘉園區域已經建有黃港幼兒園、欣嘉園第一小學和實驗中學濱海學校等,基本滿足了該片區居民子女就近入學需求。

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規模

實現教育均衡發展

「十三五」以來,新區完善教育設施布局專項規劃,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規模,優化學校布局。針對新建居住區教育資源匱乏,尤其是優質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推進市重點工程和新區改善民生20件實事,先後建成天津師大附屬濱海學校、大港東城小學等26所中小學,引進天津一中濱海學校、南開中學濱海生態城學校。與清華大學附屬小學共建臨港實驗小學,與北師大附中共建十二年制學校。

同時,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優質的學前教育,「十三五」期間,濱海新區始終把優化教育資源布局列為民生工程的重要一項,出臺大力發展學前教育行動方案,實施學前教育資源建設攻堅行動計劃。

按照「學前教育全面配置,基礎教育均衡配置」的原則,新區統籌規劃教育布局,加大公辦園建設力度。截至2020年9月,政府投資新建幼兒園16所、接收小區配套幼兒園19所、無證園治理提升等新增民辦園118所,共計新增學位27747個,入園難問題得到緩解。

此外,新區加大民辦幼兒園扶持力度,對資質合法、信譽良好的民辦幼兒園給予資金補貼,主要用於支持民辦幼兒教師業務進修、開展幼教教育科學研究、補貼日常事業經費、購買玩具圖書等。

推進現代化標準建設

普及優質教育資源

根據天津市實施第三輪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標準(2016-2020年)建設的相關內容,新區155所義務教育學校全部申報了現代化標準建設。新區各校在改善硬體條件的同時,不斷深化學校內涵建設,實現德、智、體、美諸育融合。教師也更加注重面向全體、精講精練,專業化水平得以提升。

近期濱海新區將規劃新建欣嘉園第三小學、天津外國語大學東疆外國語學校等13所小學;規劃新建濱海東壹區九年一貫制學校等12所一貫制學校,規劃新建新區塘沽新港中學(塘沽七中初中)、天津實驗中學海港城學校等7所中學。

下一個五年,新區還將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深化教學改革,落實減負增效措施,藉助現代化手段,打造高效優質的課堂教學模式。根據《濱海新區教育設施布局專項規劃(2019-2035年)》相關內容,濱海新區現有基礎教育設施共415處,預計到2035年,濱海新區教育設施將達到939處。

來源:「濱海發布」公眾號

原標題:《回眸十三五,喜看新變化 | 濱海新區:實現教育均衡發展 孩子家門口上學》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我市全面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我市全面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2021-01-14 18: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區教育布局更加合理 更多孩子實現家門口入學
    津濱海訊(記者 嶽立傑 戴梟翔 周華婷 攝影報導)為構建均衡教育的平臺,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十三五」以來,濱海新區進行了新一輪學校布局調整,根據新區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區域人口結構變化等實際情況,高起點編制《濱海新區基礎教育設施布局專項規劃》,規劃新增教育用地,讓更多的孩子在家門口入學。
  •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奮力爭先,繪出教育變化圖 ——我市...
    在12個5年大變化的基礎上,平涼人接力開拓,奮力爭先,以新的5年拼搏,為「十三五」全市教育事業的萬紫千紅,描繪出了更加繁花似錦的變化圖。變化之一: 城鎮優質教育資源供給能力增大興教育才,為政之先務。 城鎮化的發展,引致農村學校逐年減少,出現了「空心校」的現象。面對這一情勢,全市確立「辦好農民家門口學校」的理念,只要有一個學生,學校的門不能關,課不能停。許多村小學和教學點教室空位,學生不足100名。如何激發活力,守住這些農村小規模學校的陣地,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路子,全市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蘭州新區幸福指數往上飆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蘭州新區幸福指數往上飆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李明娟「十三五」以來,蘭州新區通過大規模的投資內外交通四通八達「十三五」期間,蘭州新區城鄉建設和交通管理局著眼於構建「大蘭州」交通體系,打造區域一體化交通格局。目前,新區已初步形成內部快速通達、外部高速連接的綜合交通網絡。
  • 濱海新區擴大優質教育覆蓋面 新區學生家門口上學
    「十三五」以來,濱海新區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進行新一輪學校布局調整,規劃新增教育用地,讓更多孩子在家門口入學。  優質教育資源遍地開花  今年9月,欣嘉園片區又有一所新建小學——玉簪小學投入使用,該項目是天津市實驗中學濱海教育集團為新區教育發展打出的又一組合拳。與此同時,東疆首個小學也正式投用,填補了區域空白。
  • 【回眸「十三五」喜看新變化】平涼: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 有力...
    【回眸「十三五」喜看新變化】平涼: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 有力助推脫貧攻堅 2021-01-09 17: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濱海新區完善教育設施布局 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規模
    昆明路小學濱海學校■ 「十三五」以來,新區完善教育設施布局專項規劃,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規模,優化學校布局。先後建成天津師大附屬濱海學校、大港東城小學等26所中小學,引進天津一中濱海學校、南開中學濱海生態城學校。
  •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夏河:築巢引鳳 招商引資顯成效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夏河:築巢引鳳 招商引資顯成效 2020-12-31 10: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平涼:文化惠民 給幸福「加碼」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平涼:文化惠民 給幸福「加碼」 2020-12-11 11: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合作:讓農牧村綻新顏的背後……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合作:讓農牧村綻新顏的背後…… 2020-11-15 1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華亭全力打好農村「三大革命」攻堅戰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華亭全力打好農村「三大革命」攻堅戰 2020-12-15 22: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十三五」,福州教育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交出了怎樣的答卷?
    「十三五」以來,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教育發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高質量發展超越,圍繞「補短板」「促發展」核心任務,創新教育發展模式,推進以優質、均衡為特徵的內涵發展,堅持抓質量促公平、抓改革添活力、抓扶貧惠民生、創文明護安全,全面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以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我市...
    「先診療、後付費」解決了貧困群眾看病難的問題,網絡預約就診代替了凌晨排隊掛號,現代化的綜合醫院極大地改善了就醫環境——「十三五」時期,平涼醫療衛生事業發生了顯著變化,230多萬人民群眾享有了公平可及、系統完善的醫療健康服務。
  •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出行方式:智能化讓群眾出行更快捷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出行方式:智能化讓群眾出行更快捷□新天水記者 張彬霞 見習記者 趙超2015年12月,伴隨著天平鐵路的開通,天水車站首次成為一個連接多方向的鐵路「小樞紐
  •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加快生態林業建設 扮靚美麗平涼大地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加快生態林業建設 扮靚美麗平涼大地 2020-12-14 17: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回眸「十三五」喜看新變化】讓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十三五...
    ,拓寬增收渠道,確保居民收入實現穩步增長,生活質量穩步提高。市委、市政府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把民生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來抓,城鎮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進一步提升。據統計,2019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01元,比2015年的30714元增加11887元,年均增長8.5%。 工資性收入較快增長是城鎮居民收入增長的主要來源。
  • 推進均衡發展 共享教育陽光——武山縣十三五教育事業發展綜述
    【回眸十三五·縣區教育】推進均衡發展 共享教育陽光——武山縣「十三五」教育事業發展綜述□新天水記者 王軍祥 張娟全縣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為「十三五」以來,武山縣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夯實教育基礎、提升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為著力點,改善辦學條件,優化教師隊伍結構,穩步提升教育質量,縮小城鄉辦學差距,著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武山教育進入均衡、優質、現代化發展的新階段。
  • 泉州教育實現「有學上」到「上好學」跨越
    回眸這五年,泉州譜寫了一幅幅美麗畫卷。為此,泉州市委網信辦和閩南網聯合推出《泉州這五年·百姓看變化》系列策劃報導,通過市民的視角,講述、記錄身邊的點滴變化,也展現「十三五」以來泉州的發展變化。今日,推出系列報導第五篇:《泉州教育實現「有學上」到「上好學」跨越》。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事關千家萬戶,備受社會各界關注。
  • 高地街道:打造生態宜居現代化濱海新城|回眸「十三五」·鎮街印象
    《南方日報·電白視窗》即日起推出「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電白——鎮街印象」系列報導,行走電白大地,回眸這5年來令人振奮的可喜變化和影像故事,展示「十三五」時期電白各鎮(街道)發展新亮點。敬請垂注。
  •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黨建引領風帆勁——平涼市「十三五...
    我市分領域制定黨組織創新模式融合發展推進計劃,實行臺帳式、清單化、項目化管理。 在農村,圍繞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全面推廣「黨建+」模式和「四鏈」模式,建立產業型黨組織297個,產業鏈黨組織405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黨組織361個;持續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在縣(市、區)實施中、省投資村級集體經濟項目133個;公開招考村專職黨組織書記438名、村文書985名;實現村支書、村主任「一肩挑」的村1373個,達到94.3%;培養村級黨組織帶頭人、黨員致富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