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抗疫靠科學,疾控需話語權

2020-12-14 錢江晚報

新冠肺炎的警報已在全球拉響

訪談 | 吳息鳳(浙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撰文 | 葉水送

訪談者簡介

吳息鳳 圖片來自浙江大學

吳息鳳現為浙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副院長,浙江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院長,浙江大學醫療保障大數據和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曾為美國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終身教授、癌症預防Betty B Marcus 冠名主席、轉化醫學和公眾健康基因組學中心主任。

「近日,中國的新增病例增幅已降到1%以下。在對傳染源的有效控制下,源於中國的輸入型病例應該不會大幅增加,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得到良好的控制。」 浙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吳息鳳2月27日表示。

2月29日,中國-世界衛生組織聯合調查組的考察報告指出,中國採取了 「綜合性非藥物性幹預措施,非常有效地切斷病毒傳播途徑,為全球其他各國提供了重要經驗」,而反觀 「國際社會無論在思想上,還是行動上都還尚未準備好」,實施中國已採取的一系列有效的應對手段。

中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

然而,此次國內在應對疫情上的短板也是顯而易見的,如在疫情的早期研判、信息的及時公布、應急物資的儲備,醫護人員的保護等方面。3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求是》雜誌撰文,稱要全面加強和完善公共衛生領域相關法律法規建設,要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以及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和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等。

疫情防控,要依靠專家、依靠科學

問: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就目前看來有哪些得與失?有哪些地方令你印象深刻?

答:這次疫情暴露出我國公共衛生在體制機制和人才隊伍等多方面的問題,比如疫情初期未能及時向公眾發布疫情情況,相關的應急醫療供給和戰略儲備不足,一些幹部專業化能力不足等。這對於公共衛生來說,是挑戰,也是機遇。

針對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這些問題,政府要下定決心進行徹底有效的改革:1)讓公衛在疫情防控中真正發揮作用,疫情的防控要依靠專家,依靠科學。可以對各級疾控中心開展相關改革和重組工作,增加疾控中心專業話語權和一定的決策權,加強基層公共衛生機構的建設;2)重視公衛人才的培養,培養真正懂公衛、有理論基礎、有實踐經驗,疫情出現能站在防疫第一線的公衛人才,同時保障公衛人才的待遇。最重要的是,要建立更完善的公共衛生體制機制,通過科學的頂層設計,保障公共衛生專業人才在防疫中的作用,推動公共衛生學科的可持續發展。

問:當一場新的公共健康危機出現時,由於對其缺乏了解,我們應當如何考證、溯源?如何第一時間向公眾告知或發出預警?

答:當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社會各界都應該做到「重視而不恐慌」。對於突發性傳染性疾病而言,應該迅速組織多學科聯合的專家團隊,納入流行病學、傳染病學、微生物學等學科的專家,開展流行病學調查、進行微生物學研究等工作,對疫情展開研判,對政府提供政策建議,對民眾提供防護建議。

對於政府而言,應重視公共衛生領域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在核實有關情況後,及時向公眾報告,賦予公眾知情權,並及時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響應,在開展有效的防控措施的同時,保障民眾的日常生活,避免 「一刀切」 的行為。在公共衛生風險溝通方面,我們的行政部門及疾控部門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越是這種重大的公共衛生事件處理過程中,越需要在第一時間(be first)、正確的(be right)、可靠的(be credible)風險溝通。

問:現在我們對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學特徵的了解是否全面?

答:雖然新冠肺炎是一種新發傳染性疾病,我們對它的認知還處於不斷完善階段,但任何一種傳染病流行又是很明確的,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因素:傳染源、傳播途徑和人群易感性;與此相對應的是,控制傳染病也是非常明確的,「管理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湖北省外的病例大多數是輸入性病例,這些病人在返鄉途中或返鄉後,會接觸很多人,而這些人(密切接觸者),他們有可能被傳染,成為新的傳染源,所以通過流行病學調查,找到這些人,並進行有效的隔離和醫學觀察,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難點。一代病例返鄉後接觸的人比較容易找到,因為大多是親人或朋友,但是在途中接觸的人,很可能被遺漏。現在是大數據的時代,我們可以利用大數據這一強力有效的工具,在流行病學調查的基礎上,對相關的密切接觸者進行追蹤;大數據的利用一定要在保證數據安全的前提下開展。

美國如何構建公共衛生防禦體系,留住公衛人才

問:在美國,公共健康危機來臨時,公衛專家與政府如何合作,做出專業的判斷?

答:在美國,部分高校的公共衛生學院、美國CDC等機構共同成立了學術公共衛生實踐聯繫委員會,委員會制定了「公共衛生專業人員核心能力」體系,為所有從事公共衛生的人員制定了8個領域的68種核心能力,這裡的核心能力代表為充分提供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所必須的一系列個人技能。這些核心能力也能夠確保從事公共衛生的各級人員能夠很好的應對公共健康危機。比如,公共健康危機來臨時,及時有效的溝通很重要,無論是公衛專家與政府還是與民眾之間,儘早採取措施,可以達到最大的防控效果,而經濟和社會的損失最小。美國CDC是一個獨立的聯邦機構,受衛生行政部門的指導,但不是領導。所以他們的自主權更大一些,也可以獨立發布疫情信息。因此,他們更能夠和政府其他部門及時的溝通、以及根據專業判斷給出處理相關公共衛生事件的策略和措施。

問:你能簡單介紹一下美國公共衛生防禦體系的建設嗎?有哪些可以借鑑的經驗?

答:美國當前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禦體系是以總統和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應急辦公室為核心,聯合衛生部、聯邦應急管理局、環境保護局、國防部、聯邦調查局、能源部組成國土安全部,形成決策、信息、執行和保障4大運作系統。美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的執行系統由縱、橫雙向結構組成。其縱向結構自上而下包括 「聯邦-州-地方」 三級,聯邦為疾病控制與預防系統,州為醫院應急準備系統,地方為醫療應急系統。橫向包括主要包括全國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全國公共衛生實驗室快速診斷應急網絡系統、現場流行病調查機動隊和網絡系統等。並且有包含物資保障、資金保障、社會心理保障、職業安全保障等的應急保障系統保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的執行。在該體系中,美國CDC是整個體系的核心和協調中心,負責全國範圍內的疾病監測及發布、制定全國疾病控制和預防戰略、公共衛生領域的管理人員培訓、資源整合、突發事件應對,以及對國際疾病預防和控制予以支持。此外,美國CDC擁有大量專業的隊伍,且和高校有密切合作,為CDC的科研水平和薪資待遇都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對於我國而言,首先需要高度重視公共衛生和疾病防控系統建設,全面提升公共衛生和疾病防控系統在國家衛生體系中的功能定位。疾控中心可參照專業性的行政機構管理,賦予對外發布公共衛生領域內的相關信息和數據的權利,與其它衛生部門一起參與決策,提高信息的時效性和有效性。二是建立更完善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優化應急保障系統,比如,將一些私企納入到應急體系的管理中來,以便當出現疫情時,能有效調動各企業,保障防疫物資的儲備和產出。三是加強流行病學隊伍的建設,一方面整合公共衛生、臨床醫學、傳染病學等各學科的優秀人才資源,組建突發疫情快速反應「國家隊」;另一方面加強各層次公衛專業人才的培養,並提高臨床醫務人員的公衛素養。

問:美國如何留住公衛方面的人才?NIH在公共衛生領域發揮了哪些作用?這對中國有哪些啟示?

答:美國的公共衛生系統在全球處於領先水平。美國也有很多世界頂尖高校,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哈佛大學等都設有公共衛生學院,且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是全球最早設立公共衛生學院的學校。因此,美國的公共衛生人才,無論在待遇和地位上,都有很好的保障。

NIH 是世界最大的醫學與行為學研究科研管理機構,不僅擁有獨立實驗室以從事醫學及相關研究,還通過各種資助方式和研究基金全力支持各大學、醫院等機構的研究工作,並協助進行研究人員培訓等。2017財年,NIH預算金額達到331億美元,資助的優先領域包括大數據、成像技術、移動健康和人腦研究,主要的研究投資計劃包括「癌症登月計劃」和精準醫學計劃等。而這些資助方向,都不僅僅是單純基礎醫學或者是臨床醫學,是公共衛生與醫學交叉融合的。

因此,對於中國的公衛體系,一方面需要加強公衛人才的培養並保障他們的待遇;另一方面要加強跨學科領域的合作,深化公衛與臨床等學科的交流,促進共同發展。

美國政府負責疾病預防控制的主要是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美國CDC在亞特蘭大,和埃默裡大學是鄰居,這樣兩家能夠共同合作、互相兼職、開展研究,提高了CDC的科研水平。同時,CDC員工的薪資待遇水平也很有競爭力。而在中國,高校和CDC的合作並不密切。公共衛生的進步,離不開高校和疾控中心的緊密聯動,促進學科理論與實踐協同發展。另外,美國CDC出版的《發病和死亡周報》(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MMWR),是一個非常及時且具有信服力的疫情信息發布平臺,在全世界的疾病預防控制領域都具有影響力。鑑於此,我國CDC也於去年底出版了《中國CDC周報》(CCDC Weekly),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比如關於這次疫情的信息發布,已經很及時在上面發布。但是,距離其成為有一定影響力的發布平臺,還需要大量的積累。

中國傳染病學科的發展,必須納入公衛的元素

問:從2003年的非典到2020年的新冠肺炎,中國公共衛生體系的短板始終沒有很好補上,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看,在人員、技術、設備等方面需要做哪些準備?

:在人員方面,要加強不同層次的公共衛生人才的培養。既培養可以在基層衛生機構開展公共衛生日常工作的技術性人才,也應該培養層次較高的、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技術型+研究型人才,比如,研究型、專業型的碩士及博士研究生培養。在高端人才培養方面,可以參考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博士人才培養體系,建立我國公共衛生專業博士人才培養體系。

另外,需加強全科醫學教育,培養公共衛生與全科醫學複合型人才,建立「4+3」全科醫學複合型人才的培養機制,前4年學習醫學和公共衛生學,後面3年進行全科醫學規培,由公共衛生學院來培養全科醫生。因為全科醫學主要面向社區人群,需要有預防醫學的相關知識,所以由公共衛生學院對這部分的人才進行多學科的培養,並給予參加臨床執業醫師考試的權利。同時也要保障人才的待遇。

設備方面,如前面所提到的,應該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應急體系的建設,並優化應急保障系統。

問:很多醫院沒有傳染科,即使有,傳染病科在醫院所佔的比重也不大,不被重視,對此你怎麼看?如何加強這一專科的建設以及人才培養?

:現在醫院的傳染科大多已經更名為感染科,所診治的疾病也逐漸由單一的傳染病擴大到其他感染性疾病的防治。隨著很多傳統的傳染病得到很好的控制,病人減少,醫院投入不夠,醫院傳染科的重視程度也逐漸降低。部分醫院不設置傳染科,一般傳染病的治療,大多在傳染病的專科醫院。

現階段的傳染病學科,主要針對的是臨床,目的在於治療已經得病的患者。而感染科另一個重要的任務,應該是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這方面,我們還有很多的不足。因此,傳染病學科的發展,必須納入公衛的元素,一方面,在傳染病人才的培養上,可以加入公共衛生相關課程的學習;另一方面,傳染科在日常的醫療和科研活動中,可以加強與疾控中心和高校公衛學院的聯動,促進多方共同發展。

問:近來一段時間,國家表示今後要加大對公共衛生的投入,您覺得補齊短板,應在哪些領域進行投資呢?

答:目前來看,主要可以從人才培養、應急體系完善等方面進行投資。總體來說,中國公共衛生專業人才數量配置不足、人員素質有待提高。公共衛生專業人才的培養必須要擴大規模、提高質量,要鼓勵並支持高校設立公共衛生學院,開設公共衛生相關課程。既培養可以在基層衛生機構開展公共衛生日常工作的技術性人才,也應該培養層次較高的、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技術型+研究型人才,包括專業型和學術型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對於已經就業的基層公衛人員,還應繼續進行持續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相關培訓,確保公衛人才防疫抗疫的戰鬥力。同時,提供充足的經費支撐,持續保障公共衛生專業人才的待遇和地位,防止公衛人才的流失。

本次疫情也突顯出應急戰略儲備不足的問題,醫用防護物資的匱乏,不僅威脅到一線醫務人員和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更會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國家必須建立完善的醫療物資戰略儲備管理體系。一是要建立健全制度,規範地對戰略物資的儲備、調動工作進行管理。二是要確保充足的儲備,將相關的企業納入到應急體系中管理,同時加大對企業的支持力度。

本文來源:知識分子

相關焦點

  • 南方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及應急管理學院揭牌
    2020年11月21日,南方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及應急管理學院揭牌儀式暨大灣區公共衛生與健康中國論壇在深圳舉行。深圳市副市長吳以環,南方科技大學黨委書記郭雨蓉,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巡視員孫美華,南科大代理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顧東風,以及200餘位專家學者等出席活動。
  • 吳凡:投身公共衛生與疾控科研近30年 堅守疾病防控「底線」的人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主任醫師,上海市預防醫學會會長吳凡,榮獲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面對新冠疫情,醫療救治是『減存量』,而其他國家發生的事告訴我們,光靠醫療體系顯然不夠,還得靠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找到密切接觸者,做好隔離,阻斷人群傳播,這叫『控增量』。」
  • 浙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開發的疫情預防平臺上線
    2月6日,浙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開發的疫情預防平臺(http://epp.zju.edu.cn/)正式上線。平臺以「公眾科普」「疫情動態」兩大板塊,幫助公眾聚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最新進展、科學防疫知識和實用工具。
  • 廣州中醫藥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揭牌!未來中醫大有可為
    1月5日,廣州中醫藥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正式揭牌。揭牌儀式上,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王宏斌宣讀了更名文件。該校副校長潘華峰在致辭中強調,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是高校責無旁貸的堅定使命,在全球抗疫形勢仍然嚴峻的當下,學校決定將經濟與管理學院建設為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意義非同尋常。
  • 東莞市衛生健康局:增加疾控人員配置 補齊公共衛生短板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把進一步提升公共安全保障水平擺在突出位置。明確要加快補齊公共衛生短板,完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機制,建立科學系統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加強市鎮兩級疾控機構、隊伍和能力建設。6月11日下午,市衛生健康局局長葉向陽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該局正推動理順市鎮兩級疾控機構的關係,增加疾控人員配置,補齊公共衛生短板。
  •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Iman Hakim教授來公共衛生學院...
    新聞網訊 6月3日上午,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Iman Hakim教授和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系主任陳昭教授來公共衛生學院訪問交流,我校首席教授鄭玉新、李鐸,公共衛生學院黨政領導、各系主任和部分教師代表參加交流會。營養與健康研究院院長馬愛國教授主持交流會。
  • 廣州中醫藥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揭牌
    昨日,廣州中醫藥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正式揭牌。揭牌儀式上,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王宏斌宣讀了更名文件。據悉,該學院前身是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周尚成回憶學院21年的辦學歷史時說,更名是一個重要裡程碑,全院師生將以此為契機,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有決心有信心將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建設為「中醫藥名片」。該校副校長潘華峰在致辭中強調,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是高校責無旁貸的堅定使命,在全球抗疫形勢仍然嚴峻的當下,學校決定將經濟與管理學院建設為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意義非同尋常。
  • 中國醫學科學院組建兩個新學院,王辰院士兼任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
    7月16日下午,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舉行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衛生健康管理政策學院成立大會,王辰院士兼任新成立的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圖說:與會嘉賓為新學院揭牌)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以推動醫學教育和醫學科技創新、促進醫學協同為使命,下設流行病與生物統計學系、環境與職業健康學系等10個學系,由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院士兼任學院院長。
  •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與台州市衛生健康委籤約互為戰略合作夥伴
    台州區一體化發展從區域合作上升為國家戰略之際,8月27日,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與台州市衛生健康委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台州市政府大樓舉行。在中共台州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芮宏與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黨委書記羅力的共同見證下,公共衛生學院院長何納代表學院與台州市衛生健康委主任阮聰穎籤訂戰略合作協議,為雙方在科研教學合作基地的深入合作進一步賦能,開啟了學院主動對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新篇章。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趙根明、王偉炳和台州市相關委辦局負責人參加了籤約儀式。
  •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新冠疫情與公共衛生之治」學術論壇...
    2020年6月24日,人大公共管理學院主辦的「新冠疫情與公共衛生之治」學術論壇順利召開。本次論壇以在線會議的方式召開,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教授出席會議並致辭,學院黨委書記李家福研究員主持開幕式,楊開峰院長全面總結了新冠疫情暴發以來我院教師的相關研究及成果。學院20位教師做了主題發言。
  • 邊緣化困境難解:中國疾控體系如何履行「吹哨權」
    衛生部門是要錢的部門,分管衛生的領導在政府排名也是普遍靠後,往往要不來錢,也要不來政策傾斜。其中,傳染病防治更是「燒錢」,久而久之,政府長期看不到疾病控制的效益,便會淡忘這個部門的重要性,進而影響其在政府決策體系中的話語權。
  • 湖北疾控機構將設立首席公共衛生專家特設崗位
    記者從發布會獲悉,全省將試行在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設立公共衛生總師,在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設立首席公共衛生專家特設崗位。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塗遠超介紹,為進一步創新疾病預防控制體系保障政策,將試行省市縣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設立公共衛生總師,疾控機構負責人兼任同級衛生健康委班子成員,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設立首席公共衛生專家特設崗位。
  • 浙江修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疾控將向部分醫院派專員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浙江已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進行修訂。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11月30日從該省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獲悉,《浙江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簡稱「總預案」)和《突發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事件應急預案》(簡稱「子預案」)已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完善重大疫情公共衛生體系,提升協同應急處置能力。
  • 廣州中醫藥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揭牌,將設中醫藥防疫等急需學科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亮 通訊員 廖曉鍵 馬利軍 1月5日,廣州中醫藥大學迎來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揭牌。廣東省中醫藥局和校院領導一同為該學院揭牌。2021年中華中醫藥學會人文與管理科學分會青年委員會論壇和2021年碩博研究生科技節同期舉行。
  • 浙江公示:浙大公共管理學院院長鬱建興擬任省管本科高校正職
    7月13日,浙江省委組織部發布一則擬提拔任用省管領導幹部任前公示通告,共涉11人。其中,現任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鬱建興擬任省管本科高校正職。鬱建興,男,漢族,1967年8月生,浙江桐鄉人,1994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6年8月參加工作,研究生學歷,哲學博士,教授。鬱建興的主要研究領域為地方政府、社會組織與社會治理、醫療衛生政策等。
  • 清華 南科大等高校發力公共衛生領域建設
    在全球團結抗疫的特殊時期,清華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天津科技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等高校近日發力公共衛生領域建設
  • 山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預防疾病、促進全民健康!
    院長寄語山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 李士雪公共衛生是預防疾病、延長壽命、促進健康和提高效益的科學和藝術。公共衛生體系已成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山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起源於1934年創建的齊魯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科和1947年創建的華東白求恩醫學院公共衛生專業。1952年建立山東醫學院衛生系,1996年升格為山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2000年更名為山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 湖北省疾控中心主任,調整
    劉家發、楊波表示,堅決服從省委、省政府做出的決定,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以「兩個維護」引領落實,推動中央大政方針和省委、省政府、省衛生健康委決策部署,建設團結協作、奮發有為的領導班子,營造崇尚實幹、擔當作為的良好氛圍,深化疾控機構改革,推動省疾控中心事業發展再創佳績。
  • 啟真新論|浙大鬱建興、高翔:完善體制機制 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
    浙江大學頭條號特別開闢【啟真新論】 板塊,收錄浙江大學各領域專家學者獨家觀點。本期,我們推出的是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鬱建興與浙江大學國家制度研究院高翔老師的《完善體制機制 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一文。觀點的碰撞,智慧的交鋒,我們也期待聽到您的聲音!
  • 培養緊缺公共衛生人才,山東醫專魯南公共衛生學院正式成立
    培養緊缺公共衛生人才,山東醫專魯南公共衛生學院正式成立大眾日報記者 趙德鑫2020-07-17 17:59:23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7月16日,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二級學院-魯南公共衛生學院成立暨揭牌儀式在平邑縣疾控中心成功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