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姿娜•科茲拉(Katarzyna Kozyra)個展
主辦:卡塔姿娜•科茲拉基金會,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
開幕酒會: 2016年7月16 日下午4 點
藝術家講座:2016年7月17日下午2點
展期: 2016年7月16 日至8月13日
地點: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第一展廳
策展人:瑪瑙(Manuela Lietti)、安娜•瓦萊夫斯卡(Anna Walewska)、沈宸
網站:www.threeshadows.cn
卡塔姿娜•科茲拉(Katarzyna Kozyra)基金會和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榮幸地宣布,卡塔姿娜•科茲拉在中國的首次個展,將於2016年7月16日在北京的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舉行。
這一展覽,由以北京為基地的藝術評論家和策展人瑪瑙(Manuela Lietti),以華沙為基地的卡塔姿娜•科茲拉基金會總監兼策展人安娜•瓦萊夫斯卡(Anna Walewska),和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策展人沈宸三人聯合策展,集中回顧了卡塔姿娜•科茲拉藝術實踐中最為重要的作品。
展覽由波蘭文化和國家遺產部提供部分贊助,觸及科茲拉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創作生涯至今所實驗和探究的所有重大問題。(自我)認同,身體,女性肉體性、作為當代概念的美與社會性別,與「他者」慣常費力的相遇,這些在卡塔姿娜•科茲拉的全部作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議題,讓藝術家不只在波蘭,也在全世界,成為了一位廣受讚譽亦備受爭議的當代藝術家。歸功於她在如此廣泛的議題上所作的貢獻,科茲拉也成為了讓波蘭藝術走向國際藝術領域的一個關鍵人物,讓她成為了全球當代話語舞臺上的活躍角色。
《動物金字塔》(Pyramid of Animals),這件給科茲拉帶來國際聲望、並標誌著她從此登上了當代藝術舞臺的作品,將在現場部分得以再現。通過展出此前未曾公開的檔案材料和素描等,展現了這件科茲拉最受爭議的藝術作品的最初創作過程。四部選自「在藝術中夢想成真」系列的錄像作品(《啦啦隊長》,《女歌唱家.化身》,《魅影歌聲》,《夏日童話》(Cheerleader,Diva.Reincarnation, Il Castrato,Summertale)),將重點展現藝術家的自我定義,以及與這一突破刻板印象和固定社會角色的過程有關的邊界。《男澡堂》(Men’s Bathhouse),其第一次展出是在1999年的威尼斯雙年展上,並為科茲拉獲得了榮譽獎。此次將展出一部錄像和挑選的錄像靜止畫面。《選角.莫爾》(Casting. Mor),一個關於科茲拉的自傳體電影的項目,將與她最近進行的項目《尋找耶穌》(Looking for Jesus),並列展出。《尋找耶穌》是一部紀錄片,科茲拉在片中並不是一個演員,而是一個透過那些相信自己是當今彌賽亞的人的視角和行動,來調查耶路撒冷綜合症影響的觀察家。自我諷刺和嘲笑是《侏儒畫廊》(The Midget’s Gallery)最明顯的特色,一系列的藝術幹預,意在重新定義或至少從一種新的角度來看待全球藝術市場和藝術史。這次展覽,還將為科茲拉獻給舞蹈世界的兩部主要作品,《臉》(Faces)和《春之祭》(The Rite of Spring),進行場域特定的全新安排。
此次展覽通過強調科茲拉的行為性特質中特殊而又普遍的本質,以此比照中國的行為藝術實踐和中國當代藝術的脈絡。科茲拉的路徑是將特定方法論運用到行為表演、紀錄片、電影和攝影加以混合後的結果,並為藝術本身塑造出新的軌跡。這樣一種混合類型,在和科茲拉同代的中國藝術家中很少見到,而這讓她所作的貢獻更有價值。
關於藝術家
卡塔姿娜•科茲拉(Katarzyna Kozyra),1963年生於華沙。她是一位雕塑家,攝影師,行為藝術家,電影製片人,錄像裝置製作人和藝術行動發起人。1993年,她畢業於華沙美院雕塑系。1998年,她在萊比錫版畫與書籍藝術高等學校,師從赫爾穆特•馬可(Helmut Mark)教授,於新媒體部讀完研究生。2011年,她在華沙美院獲得博士學位。
科茲拉的言行,對新波蘭藝術運動,即著名的批判藝術的發展至關重要。他們深刻地影響了波蘭的當代文化,常常在國際層面,作為一個起點,引導更寬廣的討論。2013年,美國的《赫芬頓郵報》,稱其為「新千年最重要的10位女藝術家」之一。
在過去的十多年裡,科茲拉的作品曾在世界上多個大型機構和博物館展出,包括威尼斯雙年展,聖保羅雙年展,西德尼雙年展, 釜山雙年展,杜塞道夫北萊茵威斯伐倫州美術館,斯德哥爾摩文化宮,阿納姆現代藝術博物館,維也納路德維希基金會現代藝術博物館,紐約布魯克林藝術博物館,赫爾辛基當代藝術博物館,特拉維夫CCA等等。
她曾獲得波蘭的PaszportPolityki大獎(1997),文化和國家遺產部大獎(2011),並在第39屆格丁尼亞電影節上,以其對實驗性電影《X 計劃》(Project X)的構思,而榮獲波蘭電影學院/現代藝術博物館大獎。1999年,她以一部在波蘭館放映的錄像裝置《男澡堂》,而獲得第48屆威尼斯雙年展的榮譽獎。她獲得多項基金資助,如德國學術交流獎學金(柏林,2003)和柯斯丘什科基金會獎學金(紐約,2000)。2012年,她成立卡塔姿娜•科茲拉基金會,旨在為文化和藝術領域的女性活動,提供支持。
www.katarzynakozyrafoundation.pl
▌關於三影堂:
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創辦於2007年6月,坐落在北京朝陽區草場地藝術區內,是國內首家以攝影作為主要內容的民間專業當代藝術中心。三影堂由中國當代攝影藝術最重要的代表之一榮榮和他的妻子、日本著名攝影藝術家映裡共同創辦。著名藝術家、建築師艾未未設計了4,600平方米的園區和2,500平方米的景觀建築。三影堂致力於成為最高水準的展示、推廣、交流與挖掘中國當代攝影藝術的平臺。
www.threeshadows.cn
▌關於策展人
瑪瑙(Manuela Lietti)是一位獨立藝術批評家和策展人。瑪瑙於2003年畢業於威尼斯大學東方學院,其研究方向是中國當代藝術, 其畢業論文深入的探討研究了中國當代藝術家楊少斌的作品。後就讀於清華大學,並於2007年,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取得了中國藝術史和藝術批評碩士學位,專業研究方向是亞洲當代藝術。瑪瑙負責策劃協調許多國內外展覽、公共藝術項目,跟不同的美術館、基金會、雙年展進行合作。合作機構包括: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柏林世界文化宮、威尼斯雙年展、以色列美術館、DSL當代藝術收藏、北京長青畫廊、長青藝術協會、中國文化部、義大利文化部。她是義大利藝術雜誌「藝術與評論」(Arte e Critica) 的批評家, 同時跟其它藝術媒體就像 Frieze、Flash Art、artforum.com.cn、Artron.net也有著密切愉快的合作。
安娜•瓦萊夫斯卡(Anna Walewska),2012年畢業於華沙大學藝術史系。她的研究興趣,主要包括當代藝術,電影史和女性議題。學習期間,她完成了在工業設計研究所(2008,華沙)和Zacheta國家美術館(2010,華沙)的實習。2008年到2010年,她在華沙國家博物館的教育部門工作。2010年以來,她和卡塔姿娜•科茲拉一起工作,起初是擔任她的私人助理。她的工作經歷,包括做編輯(其中包括為Rochstar Sp. z o.o.和Agora S.A.)和業務經理。安娜是藝術和電影項目的策展人和製作人。她是卡塔姿娜•科茲拉基金會自其成立以來的總監。
沈宸是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策展人。曾先後於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美國匡溪藝術學院學習並獲得國際政治法學學士、新媒體理學碩士及攝影純藝術碩士學位。參與策展並執行的項目包括「第七屆三影堂攝影獎作品展」(2015)、「第二屆三影堂實驗影像開放展」(2015)、「論方法——康迪達•赫弗個展」(2015)、「中國攝影:二十世紀以來」(2015)、「地景再現」(2015)、「身形劇本: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收藏展」(2016)、「第八屆三影堂攝影獎作品展」(2016)、「卡塞爾攝影書節&Editions Bessard | 北京特別展」(2016)、「上海2002 - 貝蒂娜•蕾姆斯&塞爾日•布哈姆利」(2016)、「父與子 - 格雷格瓦•科爾加諾個展」(2016)等。
開幕式冷飲和點心由咔樂(Caollo)提供。
波蘭使館文化處
微信號:poland_culture
關注我們:
騰訊微博@波蘭使館_波蘭文化中心
新浪微博@波蘭使館
www.bolanwenhua.com
http://beijing.mfa.gov.pl/zh/
長按二維碼可直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