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傳統風景的「人造景觀」| 旁白:首屆三影堂學員作品展

2020-12-15 澎湃新聞

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

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榮幸舉辦《旁白:首屆三影堂學員作品展》。三影堂教育計劃作為主要部門之一,自2012年啟動以來擔負著學術研究、知識傳播和人才培養的功能。憑藉名師工作坊、古典工藝課程、海外遊學計劃、青少年教育、線上攝影教育五大核心教學模塊,致力於打造中國當代藝術攝影先鋒人才成長基地。

本次展覽內容根據學員的創作實踐分為 「人造景觀」、「凝視的風景」 和 「家庭與記憶」 三個部分。

人造景觀

「人造景觀」突破了傳統「風景」的視覺經驗,嵌入更多自我意識與人為幹預,塑造出各具形態的「景觀性舞臺」, 「圖像」與「文字」,「經驗」與「意識」互為旁白。

創作者:陳秋實、李俊衡、林建 、唐稹、餘若婕

特邀導師

陳榮輝

知名青年攝影師

陳秋實

《論人造光》

作品基於對人造光源與當代視覺經驗的思考,以攝影為媒介對其進行闡述與判斷。整個作品大致從景觀,空間,色彩三個主要方面入手,將理論研究中「知覺的技術」延展至更為抽象的純粹「經驗」與「意識「的領域,試圖以回應問題的方式更清晰的了解視覺景觀與我們」個人「之間相互作用的非歷史場所。

陳秋實,本科畢業於南京東南大學法學/哲學專業,現就讀於英國格拉斯哥美術學院MFA,主要使用攝影,裝置,現場藝術作為載體。

《論人造光》系列,陳秋實

導師點評

陳秋實的作品是關於攝影本體語言之一「光」的再創作。他的這個系列作品對於我而言,更吸引我的是這種攝影空間的模糊感。這其實是攝影特有的魅力,也就是虛構和非虛構的邊界線。他把照片的場景設置在了我們非常熟悉的夜晚空間,加入了若隱若現的人造光,營造出了一種獨特的神秘美感。

展覽現場

李俊衡

《語言的奴隸》

語言作為一套符號系統,是能指與所指的混合形式。當語言長期被作為符合所使用和傳播,更多表現為所指,即抽象概念。當人們越依賴這個抽象概念的同時,語言原本表達的實物的主體和本質則逐漸被人們忽視。語言讓我們看見世界的同時,也遮蔽了世界。

李俊衡,現居北京。關注與自我真實與社會意識,試圖用虛構的現實影像探尋心理意識和想像性的真實,探索客體化的圖像表現出被忽略的社會存在。

《語言的奴隸》系列,李俊衡

導師點評

很多攝影師都探索了文字與攝影之間的關係,李俊衡這一次把語境放到了語言系統。當我們閱讀一張充滿文字的照片時,究竟是文字還是照片吸引了我們,讓我們反覆揣摩?這也是對我們閱讀照片的一種反思。誠然,語言讓我們看見世界,其實遮住的是我們的眼睛,而不是外面的大千世界。

展覽現場

林建

《自然生成的人工景觀》

觀眾在觀看一種無限趨近於真實但又無法從日常體驗中找到準確的答案與之契合的圖像時會如何思考?是否會依賴自身的主觀經驗來進行判斷與分析?在《自然生成的人工景觀》中,依靠攝影和繪畫這兩種媒介,我構建了一種美麗但卻不真實且不穩定的「景觀」。我將紡織品顏料與水混合後製成冰塊後將其放置於大尺寸白紙上任其緩慢融化,融化形成的水自由的在白紙上流淌、作畫,從而得到一系類的「景觀」。之所以將其稱為「景觀」是因為在觀看的過程中觀者會產生正在觀看某種自然地貌的情感體驗並將其所接受到的圖像與個人經歷所結合起來描繪這一「景觀」,每一個人都可以在觀看之後自行定義與命名該「景觀」。

林建,出生於1996年。現工作生活在首爾和安城。林建的作品大多數是基於個人對世界的感知與觀看方式,將日常中的常見事物提取出來並以個人方式進行創作,通過不同的方式去處理原物件讓其產生物理層面或精神層面的轉化。林建也一直在嘗試探討作為當代藝術而獨立存在的攝影的邊界和攝影與其他媒介的融合方式。

《自然生成的人工景觀》系列,林建

導師點評

林建的作品與其說是繪畫和攝影的媒介結合,更像是材料的照片化。他在創作這個作品中的過程其實是他藝術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過程就是一種藝術家進行多維度思考,把現實生活中的材料進行視覺化轉譯的過程。當然,林建的轉譯是比較抽象的,但也更具有視覺想像力。

展覽現場

唐稹

《城市森林》

由於大學專業的原因,我需要去很多城市做調研。當我在北京做調研的時候,我感覺到這裡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和都市居民之間複雜的人際關係。因此這個作品來自於我對都市居民生活狀況的觀察和對都市人之間關係的反思。

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皮影戲的啟發,我想到了用類似的藝術手法來表達我的想法:在照片中用針孔勾勒出畫面中人物和事物的輪廓,並投以戲劇化的燈光,使其變得角色化和戲劇化。通過對紀實照片的二次創作,來探索人類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下的孤獨與無奈。我希望通過這一系列的照片,能夠喚起城市居民對自我生活的反思和對個人精神世界的關注。

唐稹,即將前往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讀攝影研究生。一直以來對人與人之間、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十分感興趣,希望能以攝影為媒介來探討,很喜歡用攝影來截取日常生活中的非日常,因為影像本身具有碎片化的特性也表明我有機會能夠構建屬於自己的詩意化鏡頭語言。

《城市森林》系列,唐稹

導師點評

唐唐的作品關注的是城市和個體的精神狀態,她結合了中國傳統皮影戲的方式來進行創作是非常巧妙的。當我們去反思當下的城市和個體,我們總是習慣向前看,但有時候往回看,去尋找那些隱藏在我們內心深處的東西,或許可以帶給我們驚喜。

展覽現場

餘若婕

《 我可能以後再一一敘述(一)》

2018年開啟photo without photoshop攝影項目,旨在探索脫離photoshop軟體等技術支撐,只通過鏡頭拍攝,直接輸出視覺效果特殊化虛構化的超現實攝影風格。

餘若婕,視覺藝術指導, 獨立攝影師,現居上海。2018年開啟「照片無修」photo without photoshop攝影項目,旨在探索脫離photoshop軟體等技術支撐,僅通過構建攝影現場和鏡頭取景拍攝,直接輸出視覺效果虛構化的超現實攝影風格,將實向虛的視覺語言進行轉換表達。

《 我可能以後再一一敘述(一) 》系列,

餘若婕

導師點評

餘若婕的作品是一種用直接攝影的手法來呈現數字攝影的效果,也是和日常的攝影創作反其道而行之。當我們在觀看她作品的時候,我們總會覺得裡面會有後期的加工的成分,而恰巧她又是用直接拍攝的方式來虛構了當下的現實,也就是她想呈現的超現實。

展覽現場

Q

在三影堂學習期間,你收穫了什麼?

陳秋實:對攝影的了解更加的充分,認識更加的全面。以前總是自己拍,現在知道通過各種渠道去調整與汲取自己的思考與知識。

李俊衡:收穫最大的是開闊了視野以及對於知識的補充,讓我在瓶頸中找到了更多角度的思考,打破了一些我原來的固有認知,並且認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交流探討。

林建:讓我對於國內的藝術攝影這一領域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了解。同時也學習到了很多在學院體系下無法接觸到的知識,因為在學院的創作體系下只需要考慮如何去創作並不需要去思考其他的因素。

唐稹:三影堂給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讓我能夠更全面地去對當代攝影和展覽有更深入的了解,明白了攝影這個學科有很強的靈活性和在未來很大的發展潛力,讓我對日後的學習也有了更多的信心。

餘若婕:通過課程導師的指引在短時間內壓縮平時積累的碎片靈感,把想法創意集中在一個時間點找一個出口呈現作品,同時對攝影的表達方式也有了更多的理解。

相關連結

旁白:首屆三影堂學員作品展

【三影堂教育計劃】是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主要部門之一。擔負著學術研究、知識傳播和人才培養的功能。憑藉北京三影堂藝術中心和三影堂廈門攝影藝術中心的優秀品質和豐富資源,我們將致力於打造中國當代藝術攝影先鋒人才成長基地。

原標題:《突破傳統風景的「人造景觀」| 旁白:首屆三影堂學員作品展》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展訊」馬修·戴·傑克遜 新風景畫
    「——馬修·戴·傑克遜喬空間與豪瑟沃斯榮幸呈現美國藝術家馬修·戴·傑克遜 (Matthew Day Jackson) 的展覽「新風景畫」 (New Landscape)。這是藝術家在中國的首次個展。馬修·戴·傑克遜1974年出生於加州全景城,目前於紐約居住與工作。
  • 「拜託了冰箱」&「像素大戰」| 當有趣的你遇上好玩的課
    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奇妙的攝影藝術」第一講《光的遊戲》與第二講《迷你世界》已經開課,未上課的大朋友與小朋友們仍可購課觀看回放。明晚我們將開啟第三講《拜託了冰箱》,本周日上午還有《像素大戰》等著大家!拜託了冰箱!
  • 從風景攝影到社會景觀攝影 | 江融
    策展人在展覽圖錄中指出, 應重新評價「landscape(風景)」的概念,以便其傳統所指的自然環境包含有「人與人和人與自然的關係」。他認為,應當擴大風景概念的內涵,才能反映出這個概念「外延功能的轉變」。因此,萊昂斯用「社會景觀」概念來取代傳統的「風景」概念。
  • 波蘭藝術家卡塔姿娜•科茲拉中國首個展7.16將在三影堂開幕
    這一展覽,由以北京為基地的藝術評論家和策展人瑪瑙(Manuela Lietti),以華沙為基地的卡塔姿娜•科茲拉基金會總監兼策展人安娜•瓦萊夫斯卡(Anna Walewska),和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策展人沈宸三人聯合策展
  • [分享]優秀景觀畢業設計作品展資料下載
    知名地產類型:古鎮保護圖紙深度:方案(初設圖)項目位置:山西圖紙格式:JPG作圖方式:3D,PS內容簡介 全國景觀作品展2 3 4  立即下載 首屆景觀作品展-哈工大作品 立即下載
  • 朻炻柒展訊「冬の器展」—竹下孝哉作品展
    の器展」—竹下孝哉作品展2020年11月21日—2020年12月13日每日11時—18時展覽地點朻炻柒   ART & CRAFT GALLERY上海市黃浦區瑞金二路他說「器皿的顏色是紅褐色的,柴窯裡掉下來的灰燼的部分呈現出灰褐色,或者深綠色,根據觀察的角度不同而不同。最重要的是,能清楚地看到火焰搖晃地舔過泥土的痕跡,這樣的不可思議之處,以及它的美麗讓我著迷」。
  • 【學員作品】南北水韻 ----首屆(中山)紙上藝術水彩作品邀請展(一)
    其中多名學員入全國、省級美展多次,作品優秀,值得大家學習、鑑賞、收藏。2003年,水彩作品《靜物》入選中韓美術作品交流展。2005年,水彩作品《我和我的作品》獲內蒙古首屆水彩展銀獎。2008年,水彩作品《人與鳥》獲內蒙古改革開放30周年美術作品展優秀獎。2008年,油畫作品《小安格爾》獲內蒙古首屆小幅油畫展優秀獎。2009年,水彩作品《靜靜的胡熱圖》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
  • 【莫幹山.宿描】「行走的風景」藝術展暨第二期駐地藝術家創作啟幕
    行走的風景不是外部空間的連結,而是彼此內心的一種交集,低吟淺唱之間,有瞭然於胸的清涼,寂靜,散淡。葉文龍,周仰,黃新,儲楚,他們的作品各有特點,亦充滿都東方傳統意蘊和內涵,把他們的作品融入到莫幹山的民宿,院落,山景,自然之間,相信亦會和這些空間產生一種對話,這種有趣的關係,會讓我們靜下心來去體驗作品和自然的關係!
  • 「人造人間」,被低估的冷門動畫,人造機器的悲哀太虐心了
    ——我,永遠會被良心和邪念折磨——今天推薦一部2000年播出的科幻冒險動畫,叫「人造人間」,一共13集。由「岡村天齋」監督,他監督的代表作是「七大罪」,「青之驅魔師」和骨頭社的「黑之契約者」,嘖嘖嘖!這三部動畫可都是小初喜歡的作品。
  • 2020年度(第十二屆)三影堂攝影獎評審結果揭曉
    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鄭聞認為,本屆三影堂大獎的最終懸置,在學術意義上來看,也折射出近年來整體攝影創作的一些普遍性問題。不少作品在個體敘事與局部層面有極強的亮點和高光,但攝影作為「時代信息」的高度濃縮的符號載體,以及面對當下圖像機制和「景觀社會」的深層次剖析,乃至藝術家對攝影未來發展的思考密度,完全可以走的更遠。
  • 風景、景觀、山水:一種文化的隱喻與洄遊
    出品曾翰是較早用社會景觀攝影方式系統地拍攝項目的中國攝影家之一,當中國城市化在本世紀初開始加速時,他於2004開始關注、拍攝包括主題公園、三峽水庫和青藏鐵路等大型工程,以及中國各地城市化進程中湧現的人造社會景觀。
  • 重新找回與自然的連結,曼谷The Walk景觀步道
    「The Walk」是抬高於草地之上的人行步道,出現在曼谷的「Wonderfriut Festival」節慶活動,試圖喚起人們對草地與植物的關愛、了解其重要性,並重新認識日常生活中容易忽略的細節。景觀喚醒了人們的環保精神,讓人注意到身邊的自然之美,思索慶典、環境、文化與藝術的豐富主題。懸浮在草地上方的人行步道由八個彎曲的單體組成,每個單體寬1公尺,長度在12公尺~15公尺之間。不同單體高低起伏形成斜坡,整體面積達414平方公尺。每年,「The Walk」景觀步道都可以增長變化,仿佛是與草地、人、動物、樹木一樣的有機體。
  • 明日北京 丨「黑白光譜」日本攝影展拉開生日周序幕
    明日, 「黑白光譜」日本攝影展將首先拉開慶祝活動序幕。 期待你的到來,一起為Blue Note慶生! — 「黑白光譜」日本攝影展 9月9日至9月13日 聯合策劃: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 Blue Note China
  • 以植系裝置藝術建一座美術館,獨創「類策展」的風格市集:「蘵人...
    為打造獨一無二的限地裝置藝術,今年松山文創園區也首度開啟封塵已久的煙廠醫護室(藝巷空間)、男澡堂,規劃出「類策展」的觀展模式,並邀請 6 組藝術家刻畫得以近距離交流的藝術作品。1.本質創作室:《藤花》(Flower Rattan Vine)記憶裡的藤花也是傳統技藝的命脈,獨特的藤繞技法,加以堆疊一朵朵人造花形,攀附在松煙南向的空間廊道上,向外拓展象徵無限的生命延續;其柔軟與纏繞的特性,體現藤蔓植物歷經歲月仍毅力不搖的樣態,仿佛跨越森林與城市,同時串連建築與歷史。3.
  • 女性人物油畫作品欣賞
    搞甡僅騮誡埂癧絖謄濙黼圭選麘碸蔊鯀悒埩淃澢蹈澢鍾杏竅竎娰顈還桕噠鈏薂藄瞀巔昡鯂輨瘡奣箠擋涶華弨嗂軔錕現為中國美術學會會員,99年作品《時鐘一號》入選第九屆全國美展,2000年作品風箏》入選首屆廣東省美油大展,2000年在香港舉辦「油畫個人展」,2001年作品《山》入選全國50周年作品展,2001年作品《凝》入選中國油畫大展,近年來數幅作品被臺灣、香港、新加坡、美國等地美術機構及私人收藏
  • 「靜與動―香港國際海報三年展2020」作品徵集
    「香港國際海報三年展」自2001年舉辦至今,是香港文化博物館策劃的大型活動之一,透過定期舉辦展覽及活動展示優秀的設計作品,並介紹世界各地的海報設計發展。第七屆主題為「靜與動」。縱然科技不斷前進,訊息宣傳的方法漸漸流行從紙媒移至電子屏幕,海報製作亦從人手設計和印刷工序,演變至透過電腦程式設計並「一鍵」完成發布,賦予平面海報動態元素,躍動在宣傳屏幕上。
  • 「藝術中國」——遊依珊繪畫作品鑑賞
    囈想」,國父紀念館德明藝廊,臺灣聯展2019, 「無象」國際抽象藝術邀請展,索美M50畫廊,上海,中國2019, 「如空華然」國際抽象藝術邀請展,索美畫廊,上海,中國2019,「花橋國際藝術展」,桂林市立花橋美術館,貴州,中國
  • 「春雨一洗月更妍」——楊興旺書法作品展
    「春雨一洗月更妍—楊興旺書法作品展」將在海安市博物館展出,本次展覽共展出54幅作品,包括篆書、隸書、行書、楷書等多種字體,題材豐富、形式多樣、風格鮮明。每幅作品,都展現了書法家不同的藝術追求,彰顯了書法家發揚傳統,守正創新的精神。簡介:楊興旺,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南通市書法家協會刻字委員會副主任,海安市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
  • 首屆閩臺兩岸大學生美術作品大賽作品展廈門開展
    首屆閩臺兩岸大學生美術作品大賽作品展廈門開展 2020年12月31日 08:35: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廈門12月30日電(黃詠綢)首屆閩臺兩岸大學生美術作品大賽作品展30日在廈門集美大學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