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在中國時寫了幾篇日記引爭議,到底寫了啥?

2020-12-26 大宇雜貨鋪

說起來大名鼎鼎的愛因斯坦,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作為一個著名的物理學家,他的話很有權威性。其實愛因斯坦在1922年的時候也曾經在上海呆過三天,在這三天裡他寫的日記中,記載了對中國人不好的評價,這讓當時的人頗有微詞,認為他是一個種族歧視者。

在那個年代,很多白人的眼裡只有白人才是最高貴的,至於黑人嘛,只是他們的奴隸而已。但是從19世紀末開始,清朝末年的式微,讓白人對黃種人也出現了類似的歧視心理。於是很多人覺得愛因斯坦對中國人的看法也充滿了歧視,那麼事實到底如何?

這個說來話長,清朝末年朝廷腐敗無能,尤其是從鴉片戰爭爆發以後,清政府對外軟弱的形象暴露無遺,於是當時世界對中國的評價一時下降到了讓人不堪的程度,閉關鎖國的政策更是讓清朝徹底落後於世界之林。

那時候,年輕的愛因斯坦正在全世界進行演講,那時候的他風光無兩,對很多搞科研的人來說,這已經不能用偶像兩個字來形容了。而他因為形成比較緊,只有三天的時間,所以他對每一個他所能見到的人都很熱情,生怕得罪了誰。

根據當時的人描述,愛因斯坦在表面上對中國的評價還是很高的,他認為中國必大有作為。而且還說了很多激勵中國年輕人的話。那麼他對中國那些不好的評價從何說起呢?

原來他還有一本日記,這本日記一直到2018年才被人發現,這本日記裡記載了很多他對中國人的真實看法。

他認為,也許是受到當時國家和政府的影響,這裡大多數的人思想還很愚昧。他寫道:這裡的人目光呆滯,而且很多人喜歡蹲在地上吃飯,這個動作和西方人小便一樣。再加上當時的國情,在很多人的眼裡只能看到麻木,看不到希望和對未來的嚮往,他認為,這很讓人惋惜。

也有人認為,鑑於當時的情況,愛因斯坦會有這樣的看法也無可厚非。畢竟在當時,歐洲國家的科學技術要領先我們太多,作為影響20世紀的偉大科學家,不屑一顧也算正常,畢竟只有三天的時間,他對中國的了解並不算深入。

最後,他在日記裡也寫道說,雖然目前如此,讓人惋惜。但是將來中國一定大有作為,我所見到的年輕人也必將成為中國的希望,而他所說的這些話,也都一一驗證。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來到中國後,寫的這篇日記,國人表示很憤怒!
    愛因斯坦來到中國後,寫的這篇日記,國人表示很憤怒! 曾經在1999年,英國舉辦了第一屆千年偉人評選大會,在這一次的評選結果當中,愛因斯坦在第2輪成功排在了首位,但是在第1輪的時候,第一名為卡爾馬克思,實際上,馬克思的貢獻和影響力是不用說的,不過在評選千年思想家的時候,愛因斯坦毫無疑問的奪得了首名,愛因斯坦到底有多大的天分呢?這也是很多人不能夠想像的。
  • 愛因斯坦來到中國,隨身寫了一本日記,公開後,字字讓人感到憤怒
    1921年,中國一些著名科學家給身在歐洲的愛因斯坦的信中寫道:「尊敬的愛因斯坦先生,希望您能考慮在1922年前往日本進行學術訪問和考察之時,來訪中國。從愛因斯坦的日記中可以看出,或許他將訪問中國的時間稍微延後,但他原本是不計劃在這一年訪問中國的。
  • 愛因斯坦週遊中國,把所見所聞寫進日記裡,公開後,句句讓人憤怒
    然而隨著《愛因斯坦遊記》(2018年)的出版,許多中國人開始無比憤怒,這位了不起的物理學家竟然在日記裡寫下了多處帶有種族歧視的言論,他到底寫了什麼?又為何這樣寫?
  • 遼籃核心後衛又調皮了,自稱用7歲時文筆寫日記,127字啥水平
    他在參加完公益活動後,寫了一篇日子,自稱用7歲時的文筆寫的,一共寫下了127個字。那麼,這127個字到底是什麼水平呢?除了曬出自己的日記外,郭艾倫還強調自己今後開始寫日記了。時間過去了一天,遼寧男籃啟程前往浙江。
  • 愛因斯坦曾來到上海,在日記中寫下對中國評價,為何讓國人憤怒?
    1922年秋,愛因斯坦訪問亞洲,到日本和中國轉了一圈。在這次亞洲之行中,愛因斯坦自然而然地在日記裡寫下了在中國的所見所想。只是沒想到,當這些日記被公布於眾之後,引發了很多國人的憤怒。在日記裡,愛因斯坦對中國人的評價基本以負面為主。
  • 愛因斯坦曾在日記中怎樣評價中國人?字裡行間讓人深感憤怒
    總之,愛因斯坦的中國之行在表面看來是一場賓主盡歡的旅行,中國拿出了極高的禮遇來招待來自西方的貴客愛因斯坦,愛因斯坦也投桃報李,對中國給予了極高的讚美,句裡行間都洋溢著對中國的喜愛和讚揚。然而,後面出版的愛因斯坦旅行日記卻向我們揭示了愛因斯坦心中一個完全相反的中國。
  • 方方寫日記外,賈平凹、池莉、張抗抗登著名作家如何解讀疫情呢
    在舉國戰疫期間,湖北武漢女作家方方在家中撰寫的日記被數千萬人閱讀,轉載,迅速火遍網絡。卻也引起很大的爭議,這在文學界應該是不多見的,除了方方寫日記外 ,其餘著名作家在疫情期間都幹了些啥,下面試舉幾例別的著名作家在疫情期間的表現。
  • 寫日記還在繼續,信我不寫了
    我現在看看許多文學前輩寫的書信,有的還能讀下去,有的即使真實的名家書信我也看不下去:原因很簡單,有些人在自己的書信裡賣萌,如果真要是兩個人見了面,我想他們不會這麼說話,如果像寫信那樣的說話,估計話會說不出口,如果話要那麼說了,也會面紅耳赤!
  • 愛因斯坦日記對中國評價,國人為何憤怒?
    1922年,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來到東方旅遊,他將旅行中的見聞及自我思考都記錄在了一本日記裡,後來被出版成了《旅遊日記》。此書記錄了他一路東遊的真實想法,通過這本書我們也能明顯看出他存在著明顯的人格缺陷。雖然我們都尊重愛因斯坦在物理學界的豐功偉績,但他給人的感覺就是:除了擁有一顆高智商的大腦以外,其餘一無是處。
  • 我們一起寫日記吧
    「同學們,我們一起來寫日記吧。「「好啊,老師,可是什麼是日記?我們不知道啊?」「老師講給大家聽,然後我們一起寫日記。」「好啊,好啊!」直播間一陣歡呼,這就是上周五的下午答疑時間,我利用釘釘視頻和同學們上的一節《我們一起寫日記》課程。對於新事物,一年級孩子表現出來的熱情遠遠超出我的想像,他們是那樣的興奮、那樣的有激情。接下來,我講了什麼是日記,日記的基本格式,讓孩子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日記本,正確書寫日記格式。
  • 為什麼摘抄、寫日記、寫大作文都不如小作文見效
    【為什麼摘抄、寫日記、寫大作文都不如小作文見效】作文在中小學語文考試中所佔分值越來越高,為了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老師們想了很多辦法。有的老師給孩子布置摘抄任務、每天半小時摘抄;有的老師給孩子布置日記,每周三篇;還有的老師每周給孩子布置一篇大作文。
  • 怎麼寫日記?流水帳日記有一個好處都被忽略了
    要如何提高寫作文的能力呢?絕不僅僅只是閱讀就可以的。必須要多動筆才行。日記恰恰是練筆的最好形式。寫好了日記,文筆得到了提高,思維更加活躍,作文自然就會越來越好。日記要不要天天寫?很多同學有一個觀念,一提到日記就覺得要天天寫才算日記。可實際上日記並不是要天天寫的。
  • 小學生作文火了,真的是想寫啥寫啥,老師評價:天才確認無疑了!
    而語文當中最為考驗水平的就是作文了,這也是試卷中佔據分值最大的一個部分,所以從小學開始,老師就要求學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並且還會時常給他們布置作文的任務。小學生寫作文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天馬行空,充滿想像力,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寫出來的作文常常讓人覺得很有趣味性,有時甚至讓人笑得肚子疼。
  • 「明德先生」公開舉報寫日記的人:千萬別墅,來源不明
    然而那個寫了60篇日記並且譯成英、德兩國文字的人卻與眾不同,在面臨此起彼伏的批評聲時,她關閉了自己的微博評論,然後在社交媒體上保持著異常的活躍,今天說這個人的文字「低級而陰暗」,明天說那個人會被「釘在記憶的恥辱柱上」。
  • 那些說魯迅先生只是寫幾篇文章的人,有本事站出來寫幾篇
    他的幾個好學上進敢為中國的未來擔當責任的年輕人,就因為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示威遊行,發發牢騷和傳單,就政府當局給突突了。想想多少家庭的希望就此煙消雲散。今天我們的文人墨客們,有人敢為那些不滿政府所作所為的上訪者說一句公道話嗎。沒有,也不可能有,只有魯迅先生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
  • 堅持寫日記竟然有這麼多好處?今天你寫日記了嗎
    一些堅持寫字的除了書法朋友可能就是有寫日記習慣的朋友了,今天,咱們就來看一看在當今時代下,堅持寫日記能給我們帶來哪些好處保存回憶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用在這裡同樣恰當。寫日記是保存自己記憶的最好方式之一,有多少朋友曾翻閱自己日記時哭過笑過,追憶自己的曾經,懷念過去的單純,回想現在成熟的自己,只有寫下來那些珍貴的記憶才一直留在那。
  • 四年級上冊三單元習作,寫觀察日記,牽牛花開花的時間
    一、觀察日記寫什麼既然是日記,就要有日記的格式,在三年級的時候,我們就學過寫日記,它的格式是要寫清楚時間,即幾月幾日,星期幾,以及天氣的情況。這個格式的寫法上並不是像段落一樣空兩格,而是寫得靠中間一點。那什麼是觀察日記呢?我們在這裡也不用講什麼定義,就來看課本的例子就能體會到了。
  • 小學生寫日記有多敷衍?「流水帳日記」不算啥,化身為唐僧才好笑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孩子上小學之後,多半會有寫日記的任務,寫日記的目的,其實是為了孩子將來寫作文打基礎,也是對孩子的觀察能力,起到一個鍛鍊的作用。你看這個小學生寫的日記,前面幾句話都不變,變得只有最後一句話的感嘆,花式感嘆美好的一天。一眼看過去,還以為在玩什麼大家來找茬的遊戲,小學生表示:「日記不就是這麼寫的嗎?記錄每天發生的事情,可是我每天就是補課,寫作業啊。」
  • 愛因斯坦的日記對中國人貶低地評價,也是對中國人道主義的關懷!
    愛因斯坦是一個人道主義者,但在日記裡對中國人麻木、女人無魅力的話語,是令很多人憤怒。但我們仔細品讀,可以看到那不是對中國人的歧視,是對中國現狀一種惋惜、可憐與人道主義的關懷。愛因斯坦在獲得諾貝爾物理獎之後,就在1922年10月到1923年3月之間,來過亞洲一些地方的旅行和講學。在他的私人日記裡記描繪在他在亞洲一帶的所見所聞,並且也有對當地國家與人民的評價,裡面對中國人是很有對中國人是有所貶低。
  • 周叔弢日記裡寫的,張重威日記裡也寫了
    近日筆者在整理張重威未刊日記時發現,周叔弢日記所載與張重威的書畫欣賞、版本考證、學術交遊等史實,皆可在張重威日記中找到。這既為研究周叔弢提供了有益的資料,也豐富了對張重威這位「待發現」文獻大家的認識。前有吳榮光寫引首四字,後有孫平叔爾準、吳伯榮榮光、陳恭甫壽祺、唐陶山仲冕、韓樹屏鼎晉、杜石泉原侯題識,珠聯璧合,美不勝收。又,董香光絹本畫稿一卷,有陳眉公題語。又,文衡山墨蘭一卷,均佳。又有一卷籤題元人劉阮《入天台圖》,絹本,著色,畫法不高,似明季拙手所作,後有綿億兩跋,頗可把玩。鑄禹看餘藏書,商選善本十餘種,為南大圖書館介紹,談至晚飯時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