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曾來到上海,在日記中寫下對中國評價,為何讓國人憤怒?

2020-12-26 生書是用一無百

1922年秋,愛因斯坦訪問亞洲,到日本和中國轉了一圈。在這次亞洲之行中,愛因斯坦自然而然地在日記裡寫下了在中國的所見所想。只是沒想到,當這些日記被公布於眾之後,引發了很多國人的憤怒。

在日記裡,愛因斯坦對中國人的評價基本以負面為主。

他觀察到,中國人在吃飯的時候不坐在凳子上,而是像歐洲人在樹林裡如廁一樣蹲著;中國人安靜、拘束,就連孩子看上去都呆呆傻傻的;中國人喜歡生很多孩子,繁殖能力很強,不過他卻搞不懂為什麼中國男人會覺得中國女人有足夠的魅力,以至於願意去和她們生孩子……他認為如果這些中國人取代了所有其他種族,那真是遺憾,就連想一想都是無可言喻的悲傷。

這些話聽起來十分刺耳,難怪會讓很多人不悅甚至感覺受到冒犯了。之所以會有很多人感到憤怒,恐怕還與愛因斯坦幹的另一件事有關,那就是他曾經放了中國鴿子。

中國還是日本?

1921年,在拿到諾貝爾物理獎後,愛因斯坦成了全球矚目的大物理學家。於是中國和日本都希望能夠邀請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到本國訪問並做學術交流。當時日本專門派人到歐洲去和愛因斯坦接洽,提出了十分優渥的條件:每個月2000美元。

而中國方面,卻在資金方面犯了難。一開始,蔡元培定下的價格是1000大洋,相當於500多美元,這已經不是一個小數目了,卻也只有日本給出價碼的四分之一。愛因斯坦覺得錢太少,經過交涉,把價格漲到了1000美元。

為了籌錢,蔡元培想盡了一切辦法。他甚至帶著愛因斯坦的信跑到山東去找梁啓超,梁公對此十分支持,慷慨解囊,承諾可以承擔一半的花銷。

解決掉資金問題後,中方還專門派朱家驊和愛因斯坦交涉,提出希望能讓他先到中國訪問,因為中國才是東亞文化的代表。可是愛因斯坦並沒有接受這個請求,他回覆說:我之所以先去日本,是因為北京的冬天比較暖和。

好吧,既然愛因斯坦這麼說了,蔡元培也不好再去強求。11月13日,愛因斯坦赴日途中路過上海,在上海短暫停留了一天。雖然只是路過,愛因斯坦還是受到了極為熱情的款待,激動的學生們甚至甚至用雙手把他抬了起來。

一天時間很快過去,愛因斯坦離開上海前往日本。中方相關人員都在緊鑼密鼓地做著準備,期待著七個星期後愛因斯坦到來後的精彩演講。

當時北京大學為了能讓學生有一些相對論的知識儲備,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連開七場相對論講座。

可誰也沒想到,萬眾期待的這次中國之行被愛因斯坦給鴿了。根據愛因斯坦的說法,在日本待了幾個星期後,他並沒有得到北京方面的消息,於是他「理所當然」地認為中方不打算和他履行之前的約定了。

於是,原定應該訪華的檔期,愛因斯坦全都留給了日本。

我們應該憤怒嗎?

不僅被人鴿,還被人寫日記暗搓搓地鄙視了一通,換誰都得窩一肚子火。可換個角度想一想,我們真的應該憤怒嗎?

在筆者看來,還真不至於。

首先,愛因斯坦雖然站在人類智力之巔,但他並非全知全能的聖人。由於只在上海停留了一天,愛因斯坦對中國的了解必然是片面的,他走馬觀花般的行程安排,完全不足以讓他深入了解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也沒辦法細細品味上海當地的人文底蘊。由於信息獲取渠道有限,他只能相信眼見為實,並且認為全中國都和他看見的是一個樣。

其次,1922年的舊中國確確實實是一個分裂的、腐敗的、落後的、被殖民的中國。那一年的前半年,直奉兩方剛剛打了第一次直奉戰爭,整個中國依然籠罩在戰爭的陰霾之中。雖然有一批有識之士在為謀求中華之崛起而奮鬥,但必須承認,那時的中國的確很難當得起什么正面的評價。

不信?看看舊中國的老照片,裡面的人難道不是目光呆滯、看起來毫無生機嗎?

最後,這是愛因斯坦的私人日記,他從來沒有考慮過日後這些日記會被公開發表。說實在的,誰的心裡還沒有點陰暗的、見不得光的東西?常凱申還老在自己的日記裡寫些關於「見色起意」的文字呢。私人日記不同於公開發表的言論,如果因為別人在日記裡寫了些不友好的言論就大動肝火,那可實在算不上有氣度。

有句話說得好,若批評不自由,則讚美無意義。哪怕這批評言過其實,讓人聽了心裡不得勁,我們也沒必要為它生氣,這才是真正的大國風範。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來到中國後,寫的這篇日記,國人表示很憤怒!
    愛因斯坦來到中國後,寫的這篇日記,國人表示很憤怒! 到了1922年,愛因斯坦終於來到了我們中國,不過在這一次訪問中國的過程當中,他寫了一本訪問日記,名為《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旅行日記,遠東巴勒斯坦和西班牙》,在這本日記當中,幾乎每一個字都能夠讓人感到憤怒
  • 愛因斯坦日記對中國評價,國人為何憤怒?
    1922年,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來到東方旅遊,他將旅行中的見聞及自我思考都記錄在了一本日記裡,後來被出版成了《旅遊日記》。此書記錄了他一路東遊的真實想法,通過這本書我們也能明顯看出他存在著明顯的人格缺陷。雖然我們都尊重愛因斯坦在物理學界的豐功偉績,但他給人的感覺就是:除了擁有一顆高智商的大腦以外,其餘一無是處。
  • 在日記中,愛因斯坦曾經如何評價中國人?每個字都讓國人感到憤怒
    比如說我們都十分熟悉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就曾經在日記中描述過在中國所見,那麼愛因斯坦曾經如何評價中國人呢? 愛因斯坦自然也來到了中國,在上海呆了三天。
  • 愛因斯坦來到中國,隨身寫了一本日記,公開後,字字讓人感到憤怒
    從愛因斯坦的日記中可以看出,或許他將訪問中國的時間稍微延後,但他原本是不計劃在這一年訪問中國的。 然而,在這次訪問中國的過程中,他隨身寫下的一本訪問日記《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旅行日記:遠東、巴勒斯坦和西班牙》,卻字字讓人感到憤怒。1922年11月13日,愛因斯坦第一次到達中國上海,當時許多中國科學界、教育界甚至文化藝術界的重要人士都前往迎接愛因斯坦。對於這樣盛大的迎接儀式,愛因斯坦雖然已經司空見慣,但還是相當感動。
  • 愛因斯坦曾在日記中怎樣評價中國人?字裡行間讓人深感憤怒
    原來公開的愛因斯坦的日記中有著很多貶低中國人的言論,在日記之中,中國人被描述成了一個愚昧,麻木,落後的族群,那麼為什麼世界知名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會對中國人產生這樣的偏見呢?我們又應該如何對待這種歧視和偏見呢?首先,我們不妨把目光投放到上世紀二十年代愛因斯坦的中國之旅。
  • 愛因斯坦遊中國後,他在日記裡是如何評價中國人的?字字讓人憤怒
    愛因斯坦遊中國後,他在日記裡是如何評價中國人的?字字讓人憤怒 那時的中國確實落後,西方列強身為強勢的一方,這樣的評價雖讓人不爽,但也無力反抗,那麼在受世人推崇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眼中,中國人又是什麼樣的存在呢?
  • 愛因斯坦週遊中國,把所見所聞寫進日記裡,公開後,句句讓人憤怒
    然而隨著《愛因斯坦遊記》(2018年)的出版,許多中國人開始無比憤怒,這位了不起的物理學家竟然在日記裡寫下了多處帶有種族歧視的言論,他到底寫了什麼?又為何這樣寫?
  • 愛因斯坦的日記對中國人貶低地評價,也是對中國人道主義的關懷!
    愛因斯坦是一個人道主義者,但在日記裡對中國人麻木、女人無魅力的話語,是令很多人憤怒。但我們仔細品讀,可以看到那不是對中國人的歧視,是對中國現狀一種惋惜、可憐與人道主義的關懷。愛因斯坦在獲得諾貝爾物理獎之後,就在1922年10月到1923年3月之間,來過亞洲一些地方的旅行和講學。在他的私人日記裡記描繪在他在亞洲一帶的所見所聞,並且也有對當地國家與人民的評價,裡面對中國人是很有對中國人是有所貶低。
  • 愛因斯坦週遊中國後,在日記中表明對中國人的態度,讓人字字扎心
    愛因斯坦出生於1879年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當中。1920年,蔡元培旅居歐洲,而當時的他也與這位傳說中的科學家愛因斯坦進行了會面。在見到愛因斯坦之後,蔡元培希望愛因斯坦能夠親自來到中國,並為中國的學生進行演講,而在經過了一番商議後,最終,愛因斯坦也決定以有償的方式,來華對學生進行講學。
  • 愛因斯坦如何看待中國人?如今他的日記公開,令人大跌眼鏡
    說起影響世界的偉大科學家和物理學家,我們都會想起牛頓、愛因斯坦這些人,然而除了他們的成就,我們對他們的生平幾乎一無所知,就拿愛因斯坦來說,愛因斯坦一生中發表過很多的觀點,他也曾經評價過中國人,那麼大家知不知道愛因斯坦當初是怎樣看待中國人的呢?歷史的真相總會讓人大跌眼鏡。
  • 愛因斯坦曾說中國人骯髒、愚鈍,晚年卻被中國天才「無情打臉」
    愛因斯坦可以說是知名的物理學家,他在1920年代時曾經前往亞洲旅行,並且寫下日記,結果當他的日記出版後,卻被發現愛因斯坦對中國有著一段評論,讓中國網友非常憤怒。
  • 愛因斯坦因為一千美元,兩次路過上海站而不入中國,直奔日本
    中國沒有放棄對愛因斯坦的邀請,愛因斯坦也從未辜負世人的期望。1921年中國代表蔡元培在訪德時再次邀請愛因斯坦來訪中國,愛因斯坦也在同年因光電效應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的這項研究推動了量子力學的發展。然而讓國人再次失望,愛因斯坦又一次拒絕了訪問中國,他表示自己將訪問美國。
  • 愛因斯坦在中國時寫了幾篇日記引爭議,到底寫了啥?
    說起來大名鼎鼎的愛因斯坦,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作為一個著名的物理學家,他的話很有權威性。其實愛因斯坦在1922年的時候也曾經在上海呆過三天,在這三天裡他寫的日記中,記載了對中國人不好的評價,這讓當時的人頗有微詞,認為他是一個種族歧視者。
  • 如何看待愛因斯坦在日記中評價中國人智力低下、像畜群一般?
    愛因斯坦在他1922年至1923年間寫下的一本亞洲旅行日記表現出了對亞洲人、特別是中國人的「歧視態度」,被認為有「種族主義傾向」。在日記中,愛因斯坦竟把他眼中的中國人描述為「勤勞、骯髒而遲鈍的人們」。 他這樣寫道: 「中國人吃東西時不坐在長凳上,而是像歐洲人剛在叢林中方便完畢時一樣蹲在地上。一切安靜又拘謹。甚至連孩子們都無精打採,看上去很遲鈍。」
  • 愛因斯坦跟羅素對於中國人的評價,為何竟然出奇的一致,讓人深思
    就這一點來說,它的由來還是因為我們中國古代的文化所致。可是,就近些年來說,隨著很多西方文化在我們中國的傳入和影響,也使得我們在一些傳統的想法方面,也出現了一系列的改變。愛因斯坦跟羅素對於中國人的評價,為何竟然出奇的一致,讓人深思。在民國的時候,曾經有兩名來自西方的著名人物來到了中國。也就當時中國的情況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接下來,小編就帶著大家來一起了解一下。
  • 愛因斯坦日記公開:日本人正派有吸引力,中國人像機器,麻木遲鈍
    在《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遊記》這本私人日記被公開之前,人們對愛因斯坦的印象一直是偉大的科學家、物理學家。1922年10月至1923年3月,愛因斯坦曾經到亞洲遊歷,在公開場合,愛因斯坦對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以及中國的文化都表現出了極高的讚揚態度。
  • 上世紀20年代,羅素與愛因斯坦先後訪華,對中國人看法卻截然不同
    當然,上世紀20年代的周作人言論也不能說錯,當時中國陷入低谷,過於注重國粹並不能救國。羅素在上海待了5天,隨後輾轉杭州、南京等地,最終北上北京大學,隨後在北京講學一年,1921年回國。1922年,在他出版的《中國問題》一書中,羅素這麼評價中國:中國的不幸在於,中國文化缺失科學這一面。
  • 愛因斯坦在中國_品鑑賞學_首都之窗_北京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鮮為人知的是,愛因斯坦曾準備在北大講學,但是由於種種誤會,最終擦肩而過。  「這是一個充滿遺憾的故事。」中科院研究員方在慶說,中方比日方更早向愛因斯坦發出邀請,但愛因斯坦只在訪日途中,在上海來回停留了總共三天時間。沒有正式訪問中國,這成了愛因斯坦的「莫大痛苦」和蔡元培的「最大遺憾」。
  • 愛因斯坦訪問亞洲,中國特意邀請卻轉身去日本,背後原因太現實
    1922年愛因斯坦來到亞洲,這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訪問亞洲,然而他這次訪問的國家卻並不是中國,而是日本。其實早在1920年,當時在德國訪問的袁觀瀾就向愛因斯坦發出邀請,希望他能到中國訪問,但愛因斯坦並沒有接受中國的邀請。
  • 這才是中國最真實的抗疫日記——《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開啟...
    月2日電 (記者 曹玲娟)記者日前從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獲悉,《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已在全球著名網絡書店——亞馬遜開啟全球預售。這是全世界第一本由一線醫生撰寫的抗疫日記,對於各國讀者了解中國抗疫經驗和抗疫精神具有獨特作用。 《查醫生援鄂日記》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主編,該院呼吸科醫生、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查瓊芳撰寫。該書以抗疫一線醫生的視角,完整記錄了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68天的難忘抗疫經歷,用點點滴滴的細節為讀者勾勒出中國戰疫「路線圖」,揭開了中國迅速控制疫情的「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