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說「三年不生病,好比行大運」,啥意思?道出農村人的辛酸

2021-01-10 騰訊網

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都非常寶貴,因為一生只有短短幾十年的光景,如果去掉兒童和老年的年齡,可供自己支配的時間也就三四十年。

誰也不能保證自己一輩子不生病,就算是普通的感冒也會讓人很痛苦,更何況是患上了不治之症。農村俗語「三年不生病,好比行大運」,就是一句道盡農村人心酸的至理名言。

生病之後不僅整個人的狀態非常差,而且還很容易影響幹農活。另外,生病之後就需要打針吃藥,這其實也是一不小的開銷,很多人都負擔不起農村人對此深有體會。

第一、小病靠扛,大病躺床

人吃五穀雜糧沒有不生病的道理,可是在很多農村地區,由於人們的生活條件比較差,再加上當地的醫療條件落後,所以導致很多人生病之後,都無錢可治或無藥可醫。

即使是在現代社會中,這樣的事情也屢見不鮮。還有就是很多農村人對疾病的重視程度不高,他們認為自己的身體比較強壯,所以遇到一些小病的時候,只要扛一下就能過去。

這樣就很容易導致小小病家中,最終因為延誤而變成了難以治療的大病。甚至在一些比較落後的偏遠山區,無論大人還是孩子生病之後,都沒有去醫院治療的意識。

自己找一些民間的偏方治療,這種做法很容易誤診或者吃錯藥,對生命的威脅非常大。更有甚者還會找一些所謂的巫醫看病,最終導致患者因為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而死亡。

這種「小病靠扛,大病躺床」的思想,也是一種無奈之舉。

第二,農村醫療保障水平低,不敢生病也看不起病

隨著國家各項建設和體制越來越完善,很多農村地區也開始普及醫保了。例如,大家比較熟悉的新農合,就是農村醫療保險的代表。

但由於很多農村人的思想比較固化,他們認為交了錢之後自己根本用不上,所以就是在白白的浪費錢。

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之下,一大部分農村人都不願意交醫保。可是一旦遇到了大病之後,很多人因為沒有這項基本的醫療保障,所以最終因為看不起病而白白送死。

如果繳納了醫保,就會有相一定的報銷比例,這樣就會減輕患者的家庭壓力。

因為落後愚昧的思想而不去繳納醫保,一旦自己或家人患上了某些疾病,就必須要去大醫院看病。

一個簡單的心臟支架就要好幾萬,更不用說治療癌症疾病了,所以農村人才會有「三年不生病,好比行大運」的說法。

第三,收入水平低,因病致貧屢見不鮮

從現在的大趨勢來看,農民的收入水平有了一定提升,而且他們的生活條件也得到了改善,很多人甚至搬到了城裡住上了樓房。

但從嚴格意義上來講,農村地區依然無法與城市相提並論,無論是生活條件還是經濟條件,都存在著很大一段差距。

在一些比較落後的農村,依然還有十分貧窮的現象,就更不用提所謂的存款了。依靠種地生活的農民只能賺出一家人一年的開銷,另外根本沒有任何盈餘。這樣的家庭一旦有人生病,簡直就像天塌下來一樣可怕。

因為但凡是比較嚴重的疾病,動輒就要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治療費,對於城市家庭而言,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更何況是貧窮落後的農民家庭呢?

所以農村人最怕的事情就是生病,因為有的時候連生病都生不起。很多農村家庭經過自己的努力,終於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可是最後卻因為一場大病重新致貧。

這樣的例子絕對不是個例,而是一個廣為人知的普遍現象。所謂農民才會說:「三年不生病,好比行大運」。

所以只要生活在農村的人不生病,或者說有足夠的醫療保障,對於他們而言就是天大的幸運。在現實往往和理想有很大差距,由於農村人對醫保的認知存在誤區,所以依然有一部分人沒有繳納醫保,並抱有不會生病的僥倖心理。

結 語

改革開放之後各地經濟都出現了突飛猛進的勢頭,成都農村地區也擺脫了貧困。但是很多農村人由於根本沒有積蓄,所以最怕的事情就是生病。

因為現在的醫療費實在是太高了,根本不是一個普通農村家庭能夠承受的,所以他們才認為三年不生病就是走好運,道出農村人的心酸。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一個兒子不老,兩個兒子沒家」是啥意思?道出社會現實
    我國自1999年步入老齡化社會以後,截至2017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億人,佔總人口的17.3%,隨著老年人的越來越多,養老問題也突顯出來。而作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要真正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為,老有所樂,還真的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 農村俗語「兩高夾一低,一世被人欺」,啥意思?農村老人:在理
    導讀:農村俗語「兩高夾一低,一世被人欺」,啥意思?農村老人:在理農村這幾年也開始逐漸的納入城鄉規劃範疇,過去的農村很多都是老宅基,不但面積很大,房屋的坐落、走向也都是根據地勢而建,這也導致了一些農村的整天規劃很難做到整齊、一致。
  • 農村常說窮養男孩富養女,啥意思?很多人的理解讓人哭笑不得
    農村常說窮養男孩富養女,啥意思?很多人的理解讓人哭笑不得。農村是我國發展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過渡產物,雖然如今還存在,可是在往後農村的概念肯定會逐漸消失。當然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因為農村主要以務農為生,很大程度上實現了自給自足,所以較為封閉。傳統思想也非常重,家庭上,早年大多是男人當家做主,也形成了特殊的文化。比如農村常說的窮養男孩富養女,這句話就是我國農村傳統思想下的經典話語了。不過現在很多人的理解卻讓人苦笑不得,習慣性認為就是男孩要窮養,對於女孩要富養,大多都是經濟上的。
  • 農村老俗話說「人老招人嫌,死了欠三年」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現在的農村,不光留守兒童多,留守老人更多。很多老人,辛苦一輩子把兒女拉扯大,兒女長大了,結婚生娃了,外出打工掙錢,又把孫子孫女留給老人帶。饒是這樣,還有農村俗語說「人老招人嫌,死了欠三年」,這是什麼意思呢?您怎麼看?
  • 農村建房興起,農村老人卻說「人住扛轎屋,災禍連連出」啥意思?
    隨著經濟的發展,現在很多農村地區都建設起了一棟又一棟漂亮的房屋。而房屋作為人們居住的場所,對於人們而言是非常看重的,因此在建設房屋的時候人們都會從多方面考量。比如房子建設朝向、方位、地勢高低、房屋前後環境等等。 在農村,老人們常告訴我們「人住扛轎屋,災禍連連出」,這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老人常說: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是啥意思?
    「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這句老俗語說的有點可怕,家裡如果有滴淚屋,那麼三年就要哭一場。很多人不禁會問,什麼是滴淚屋?這句話到底是啥意思?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句老俗話。在講之前,我們先來解釋一下滴淚屋指的是什麼樣的房子。
  • 農村俗語:「遠搬家窮三年,近搬家窮三天」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很多事情都很講究,尤其是蓋房子、搬新家,基本上都需要提前一個月或者半個月看個黃道吉日。據農村老人說,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這些都關係到家人或後代的運勢。這不就有這麼一句俗話:「遠搬家窮三年,近搬家窮三天」。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句話是啥意思。
  • 農村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啥意思?什麼是「滴淚屋」?
    農村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啥意思?什麼是「滴淚屋」?老祖宗有句俗話,叫「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這句話其實是一句風水中演化出來的,原話叫做「大房簷水滴小房,小房就叫淚滴房。建房若叫滴淚房,主傷兒女痛斷腸。爹哭兒來兒哭娘。」
  • 農村人常說的「男怕三十,女怕十八」是啥意思?代表什麼?
    農村人常說的「男怕三十,女怕十八」是啥意思?代表什麼?大家都知道在農村有著不一樣的習俗,和不一樣說法,農村是一個很有傳奇色彩的地方,每一個地方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而農村有很多的說法,比如晚上不能照鏡子,不能梳頭,白天不能說夢,這都是農村的忌諱,而小編今天要說的是農村常說的「難怕三十,女怕十八」這是什麼意思呢?又代表著什麼呢?我們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農村人喜歡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個早當家是啥意思?其實不光榮
    農村生活過的人,甚至是城市生活著的人,一定都聽過這句話「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雖然很多人說這句話,但能聽懂的孩子其實並沒有多少。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裡的這個「早當家」讓人迷惑,有的人不能理解這個「當家」的意思是啥,甚至有人會理解成早當家就是早早的輟學。這當然是不對的,黑嫂一直生活在農村,對於這句話也聽說得很早,打我記事兒起,奶奶就已經開始跟我說這句話,小時候不在意,長大後也並沒有用人教,就明白了這句話的意思。咱們就來說一下這句話的意思和道理。
  • 農村老輩人說的「無傻不成村」是啥意思?為何以前村裡都有傻子
    在20年前的時候,在農村裡大多數的村子裡都或多或少會有一個傻子,對於這種現象,似乎農村人都習以為常,認為這個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哪個村莊裡沒有傻子,倒反而是不正常了。很多的老輩人對於這種現象,常常用「無傻不成村」這句話來解釋。所謂「無傻不成村」的字面意思是說,在一個村子裡基本上都會有傻子,如果沒有傻子那這個村子似乎就不像個村子了。這句話確實不誇張,反而有點寫實。
  • 農村老話「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啥意思,老農說的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啥意思,老農說的有道理嗎我們都知道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是很不容易的,除了天大地大以外,就是自己的父母最大。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我們永遠都不能忘的。
  • 農村老人常說:「來客不擺三盤菜,六人不坐烏龜席」,啥意思?
    在農村流行著許多民諺俗語,關係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關天氣的,有關農事活動的,有待人接物的,這些都是根據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生活經驗,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智慧的結晶,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俗語已經失去了其原有的意義,甚至屬於糟粕。
  • 農村俗語:「趕豬三年成疲漢,當家三年狗也嫌」,這句話是啥意思
    在幹什麼事情的時候,都要找對方法,如果方法不對往往會事倍功半,比如農村有句俗語叫做:「趕豬三年成疲漢,當家三年狗也嫌」,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趕豬三年成疲漢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怎麼趕豬,在以前的農村,特別是靠近大山的村莊,人們總會把小豬趕到山上或者河邊去放養,如果摸不對豬的特性,豬群就會滿地亂跑。有些人只知道用樹枝追趕豬群,但豬卻不知道主人的意圖,只能四處亂撞了。
  • 農村老人說;人到中年、要做到「三不碰」,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人說得好;人到中年、要做到「三不碰」,啥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有時候和老人們聊天,他們總喜歡用一些老話來告誡我們如何去為人處世,雖然說老人們說的老話聽起來很粗糙,但細細品讀的話,還是能悟出其中的道理。
  • 農村老人說:「一表三千裡,一堂五百年」,是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老人說:「一表三千裡, 一堂五百年」,是啥意思?嘗試過農村生活的人都知道,每家每戶居住的距離都很近,所以他們就覺得有一種鄉親情一直存在。鄰裡之間的情況是很好,但是到了親戚這方面就不一樣了,不管是有事情還是沒事情,只要是你去到他的家裡,親戚就會認為你是沒好事的,肯定就是有求於他的。萬一真的是有需要才去到親戚的家裡尋求幫助,那麼他們就會把自己的熱情都收起來,立刻擺出一副誰也別打擾,高高在上的模樣。平日裡都說是好親戚,但是聚會多半都是在炫耀物質上面的東西,都在攀比,每年的聊天內容也都是你買房了沒,今年有沒有買車啊。
  • 農村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是什麼意思?
    農村的這些俗話、老話,都是農村群眾在農業生產生活中,經過歸納總結提煉出來的,對農業生產和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在當時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水平不高的情況下,含有勸導人們應該做哪些事情,不應該做哪些事情,就像「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怎麼理解呢?一、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的意思。
  • 「三年不上門,親戚也不親」,啥意思,為何現在農村人不願走親戚
    俗話說得好,「三年不上門,親戚也不親」。自古以來,我國一直是一個人情味特別濃厚的國家。尤其是在農村裡,親戚朋友鄰裡之間構成了一個傳統封閉的社會結構,鄉裡鄉親,互敬互愛。過去農村人走親戚,全家人出動,一走好幾天,都是正常的現象。
  • 農村俗語:「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值得讓人深思!
    農村俗語:「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值得讓人深思!俗語是一種比較口語化的語言,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運用到。它是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的摸索不斷總結出來的,通俗易懂很容易被大家記住。俗語常常被大家稱為常言,俗話。
  • 農村俗語「人窮不求娘家忙,富貴不住東南方」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生活有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人窮不求娘家忙,富貴不住東南房」,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