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1999年步入老齡化社會以後,截至2017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億人,佔總人口的17.3%,隨著老年人的越來越多,養老問題也突顯出來。而作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要真正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為,老有所樂,還真的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那麼,農村俗語「一個兒子不老,兩個兒子沒家」,說的是啥意思?這其中就道出了比較實在的社會現實,令人深思,發人深省。
所謂「一個兒子不老」的意思是說,那些只有一個兒子的老人們,看起來都不怎麼顯得老,或者說仍然像中青年人一樣,整天忙這忙那,似乎還是幹勁十足的樣子。實際上這句話的背後,其含義還是比較豐富和深刻的。凡農村家庭中只有一個兒子的,亦或獨生子女,在年齡上確實可能相對比較小,還不老。或因為只有一個兒子,相對負擔比較輕,生活壓力也不太大,所以活得較輕鬆一點,所以身體狀態看起來相對年輕些。然而,絕大多數的情況並非如此,家中雖然只有一個兒子,可父母需要考慮的是兒子的成家立業,結婚生子等現實問題,天價彩禮、一套房子、買輛轎車、整套家具等等,都要錢啊,為此,在身體還允許的情況下,強打精神,依然要拼命掙錢,甚至外出打工,所謂「不老」,其屬無奈呀。
所謂「兩個兒子沒家」,說的就是社會現實了,有的老人雖然有兩個兒子,但是養老問題卻得不到妥善安排,甚至變成了沒有一個穩定可靠的家,處於一種不安定的境地。在農村裡,如果是有兩個或以上兒子的話,在老人失去勞動能力、身體不好生病、生活不能自理等以後,往往會選擇由兒子們輪流贍養,即俗稱的「公轉」,這種現象在農村還是非常普遍的。本來是「養兒防老」,兒子多子孫多福氣多,更應該利於養老才對,可結果呢,常常時事與願違。雖然這種輪流贍養老人的方式會讓老人顯得不夠安定,也還是能為老人們所接受,問題的關鍵是幾個兒子之間,有時候會因為許多主客觀因素,互相協商協調得不夠好,相互推諉,無形中讓老人突然之間失去了著落,真的變成「沒有家」了。
敬老愛老孝老養老,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歷史道德文化傳統,作為兒女,更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人總是會老的,到了年老的時候,能夠有一個安定平靜從容幸福的晚年生活,是每一個人的希望。因此,無論是「一個兒子不顯老」,為了兒孫還在辛勤操勞,還是「兩個兒子沒有家」,生活不夠穩定而非常尷尬。都突顯出在養老問題上的社會問題,和道德水準問題。既然社會的老齡化帶來了許多非常實際的問題,那麼,作為社會的基礎,每個家庭中的子女,都理應孝敬老人,根據實際情況,切實安排好老人的養老事宜。衷心祝願孝行天下,祝福全天下的老年朋友們都能夠身心健康,幸福快樂,安享晚年!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