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家有老人星,晚輩必短折」這話啥意思?真的有道理嗎?

2020-12-22 農技老張

隨著這幾年我國的老齡化社會是不斷的在推進,可以說我國的老年人比例是越來越大,但是作為老人來說,他們最為擔心的就是養老的問題,畢竟現在進入到了老齡化社會後,很多老人想到的就是養老問題,他們也想老了以後能「老有所依」,但是有的家庭確實是讓人和無奈,尤其是現在的「421」家庭是越來越多,養老問題固然是全民思考的一個問題。

但是對於養老來說,城市的老人就有一定的優勢,比如城市的老人在退休後可以享受到每月的退休金,其次就是養老金,可是作為農民來說就顯得有點困難了,農村老人主要是沒有退休金嗎,其次養老金要比城市的老人拿的少,所以說農村的老人也是注意自己的身體,這幾年很多的老人通過各種養生方法對身體進行改善,這樣一來,農村的老人壽命也是變得長了,也是咱們所說的「壽星」,但是在農村就有句俗語叫「家有老人星,晚輩必短折」,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對於說在農村裡,有的老人年齡是比較大的,有的年齡大了,就比如在農村裡,一般老人在90歲以後去世的話,那麼是屬於「喜殯」,家裡也是認為老人是到了一定的年齡後,是太老了,然後去另一個世界享福了,這種超過90歲的老人都屬於較「壽星」。壽星在有的地方也叫「南極老人星」,也是說老人長壽的意思。

基本上現在的生活好了,有的老人在以前的時候身體就好,那麼到老了以後,身體並沒有什麼異樣,可以說是無病無災,有的老人年齡都能在90歲以上,甚至是家裡已經有好幾輩人了,本應該這樣的家庭會讓人很羨慕啊,那麼為啥說老人長壽的話,家裡人就會有人短折呢?短折也是指的人短命的意思,意思就是家裡有老人年齡足夠大,那麼有的人就會早早的死亡,那麼這背後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這句話的意思也是和家庭的原因有很大的關係,比如像一些老人的思想是和年輕人不一樣的,比如老人的思想就是比較保守,比較傳統,就像他們出生一樣,比如現在的人要是超過100歲的話,都是出生在1920年左右,1920年基本是在清朝的末期,民國時期,你說這樣年齡的老人思想能和一般人一樣嗎?他們比較節儉,就拿平時吃的東西來說吧,有的老人就一般不喜歡把東西放到冰箱裡,有的家用電器基本上也不用。

其次由於以上的問題出現,就會出現幾代人存在一定的代溝,無法溝通的情況時有發生,這樣的家庭必然就會出現問題,另外最重要的就是老人贍養的問題是一個難題,農村有句老話叫「久病床前無孝子」,一旦家裡的老人要是病了,兒女就會覺得老人病了就會「拖累家人」,所以很多人認為家裡的老人年齡太大一旦沒有病還好說,一旦要是病了,那麼兒女的壓力就會增大,所以他們認為家裡的老人是一種「災星」,所以認為會影響到以後的生活。

其實提到這裡,大家都比較明白,最大的問題並不是俗語的問題,而是有的時候是人的思想問題,畢竟年輕人覺得老人老了之後是沒有任何的利用價值,所以就會認為他們是沒用的,其實這句俗語也是反映了當今社會的一種寫照,那就是父母在的時候,不去孝順,到死了以後就顯得「特別難過」,與其是這樣,還不如在老人生前我們多多行孝,我覺得比啥都強,你覺得呢?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老人不講古,後生要失譜」,這話什麼意思?你認同嗎?
    農村俗語「老人不講古,後生要失譜」,這話什麼意思?你認同嗎?相信大家都聽說這樣一句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聽老人的勸告是要吃虧的。潛臺詞就是,老人的話是非常有道理的。然而很多情況下,年輕人卻並不認同這句話。
  • 農村俗語:「男人易笑必痴,女人易笑必賤」啥意思?有道理麼?
    在農村有很多關於日常生活經驗的俗語,這些俗語大多以精悍短煉的語言表達出通俗易懂的道理。今天我們要說的「男人易笑必痴,女人易笑必賤」這句俗語則是關於人的日常言行的。下面一起來看看吧!農村俗語:「男人易笑必痴,女人易笑必賤」啥意思?
  • 農村俗語:手指短而粗,終身必忙碌,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手指短而粗,終身必忙碌」。這句話是有很好的道理的。大家知道,勞動創造了人類,人類沒有勞動,就沒有人類了。人類是在勞動過程中形成的。人類是勞動的結果。所以說這句話是非常有科學道理的。~~農村熱愛勞動的人,一般都是手指十分粗糙而又粗壯,手指也非常的短。並且上面傷痕累累,老繭縱橫。這就是農村勞動人民的手,是一雙勤勞的手。一個人熱不熱愛勞動,就可以從手上看得出來他的勞動本質,短而粗,並且健壯有力,是沒有經過勞動的人,手指是有非常大的區別的。由於勞動的手,指頭的肌肉是非常豐滿粗壯,非常有彈力。
  •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裡,留下來了很多的農村俗語,這些農村俗語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而且字字珠璣,句句屬心。這農村俗語又分為很多種,有涉及生活的、有關於健康的、有了解氣象的、還有關於為人處世的。因此來說,這些農村俗語也是五花八門,各種原因都有,這對於我們後人來說自然有很大的幫助。而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關於老人和少年健康的農村俗語。而老祖宗認為,老人是以後是否要長壽,少年知否以後會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這和自身的養生是差不多的。
  • 農村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啥意思?有道理嗎?
    生活在農村的朋友都知道,以前科技信息不發達人們物質生活還比較匱乏的年代,農村老人們更喜歡用自己的智慧和語言,對一些人情世故做出自己的總結,這就是咱們平常所說的農村俗語,在沒有更多獲取信息渠道的時候,一些俗語還被當作參考,給大家的待人接物起著指導作用,可見當時人們對於俗語的重視程度,當然,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
  • 農村俗語:「門前有三樹,家興富三世」,啥意思?有道理嗎?
    生活在農村,遠離城市的喧囂,你就會把一切煩惱全部拋到腦後,過上平靜而安詳的生活。當然在這裡不僅能感受忘掉一切浮躁,感受優美的環境,還能體會到農村生活的點點滴滴,品一品那獨特的鄉土人情!愛聊天,熱情好客就是這裡最大的特點,忙完農活或到了飯點,村裡的老少爺們就會聚到一起,談天論地,說說笑笑的。不過最有趣的就是長輩們口中說的俗語了。有時常會為一句俗語的來源和意思爭的面紅耳赤!
  • 農村俗語「虎到中堂,家敗人亡」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居住的房屋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虎到中堂,家敗人亡」,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俗語「人生有三寶,醜妻,薄地,破棉襖」啥意思?這話有道理嗎?
    提要:俗語「人生有三寶,醜妻,薄地,破棉襖」啥意思?這話有道理嗎?人生在世,什麼樣的人生才算完美,我們的老祖宗用一句俗語給出了我們答案。那便是人生有三寶,醜妻,薄地,破棉襖。這句話充分說明了一個人有一個家庭,有老婆做飯,有地產糧,有棉襖遮寒就知足常樂活著,不求大富大貴,但求平平安安的活著。它其實講的是男人的一種生活態度。古時候的底層勞動人民要求不高,只要解決了溫飽問題,一家人能過著平凡普通的生活就覺得很幸福了,這充分反映了過去貧窮的年代,人們的理想嚮往也是非常低的,人生的目標也是非常低的,這是適合當時的社會。那麼放到現在,這句老話還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臘月做不發,正月吃不窮』,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非常有趣,聽著解悶,今天坐在暖和的太陽地裡,同幾位上了年紀的老人神侃,這些老年人都是從建國初期過來的,對農村俗語出口成章,說馬上到臘月了,一年又過去了,小孩又大一歲,老人可又老一歲,出去打工的也該回來了,幹到什麼時候才是底?不是有句俗語『臘月做不發,正月吃不窮』嗎?這又是啥意思?
  • 農村俗語:「竹子開花,棄捨丟家」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有很多俗語,有些俗語的確是勞動人民從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是值得代代傳承下去的;而有些俗語卻僅僅是根據個例「臆造出來的經驗」,是完全沒有道理的,甚至,還充斥了一定的迷信色彩,是不能夠繼續傳承的。
  • 農村老人說;人到中年、要做到「三不碰」,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人說得好;人到中年、要做到「三不碰」,啥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有時候和老人們聊天,他們總喜歡用一些老話來告誡我們如何去為人處世,雖然說老人們說的老話聽起來很粗糙,但細細品讀的話,還是能悟出其中的道理。
  • 農村俗語「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這話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這話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農村的這句俗語,看著非常的高深,其實不難理解,淺俗易懂的說,就是即使你非常富有,也經不住沒有出息的子孫糟蹋。一、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的身邊事例。
  • 農村俗語:「遠搬家窮三年,近搬家窮三天」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很多事情都很講究,尤其是蓋房子、搬新家,基本上都需要提前一個月或者半個月看個黃道吉日。據農村老人說,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這些都關係到家人或後代的運勢。這不就有這麼一句俗話:「遠搬家窮三年,近搬家窮三天」。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句話是啥意思。
  • 年底將至,農村老人說「豬7,狗8,羊對中」,這話是啥意思呢?
    ,羊對中」,這話估計你都不太清楚是啥意思?這句俗語也是在春節或者其他的節日的時候,很多的老人經常說的俗語,畢竟這時間距離春節也是不遠了,農村裡就開始流行起了走親戚,你走親戚總不能空著手去吧?大家都會割點肉,買點菸酒之類的東西帶著,就說這個農村裡割肉吧,一般村裡都有幾家專門宰豬賣肉的人家,基本上村裡人吃肉就在村裡就解決了,所以也是很方便,不過有的人家裡每年都會養上幾頭豬,到了年底家裡就把豬宰宰,這樣也是比較常見的。
  • 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這句農村俗語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這句農村俗語,說的有沒有道理?是要根據情況所定的,具體原因,下面我來給你們分析一下: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是什麼意思先來了解下,這句農村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在我們傳統的文化裡講究,百善孝為先,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 俗語「本命年注意啥逢九年齡需低調」老祖宗的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老祖宗的這些經驗,也通過簡單的俗語諺語一直流傳在民間,經過一代又一代的驗證,能一直流傳到現代。說明這些俗語諺語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這些俗語諺語都是非常接地氣的。只是這些俗語簡單幾個字,很多聽起來也有些粗糙,但其中的道理卻一點也不糙。而且農村老人也非常深信這些俗語裡的道理。
  • 農村老人說「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是什麼意思,這話有啥道理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人說「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是什麼意思,這話有啥道理在農村,人們最注重的就是嫁娶。老人常常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男人到了結婚的年紀,家裡就開始著急給他娶媳婦,而女人到了嫁人的年紀,就想著找個好人嫁了。如果晚了,村裡的好男人都沒有了。
  • 老話說:「富不回鄉,男不辦三」,說的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老話說:「富不回鄉,男不辦三」,說的是啥意思?你發財以後,會回農村老家嗎?在農村裡,流傳了許許多多的農村老話,而這些農村老話千姿百態、形式各異,有關於生活經驗的、有關於氣象的、有關於相術的、還有關於節氣的等等。
  • 農村俗語:「七十三,八十四,是老人的坎兒年」,有什麼道理嗎?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俗語:「七十三,八十四,是老人的坎兒年」,有什麼道理嗎?根據我們的觀察就發現,人一旦來到一定的年紀,就會開始對自己的身體百般呵護,他們變得珍惜自己的身體,生怕健康出了什麼問題。於是在農村就流傳著一句俗語,「七十三,八十四,是老人的坎兒年」,我們從這句話的字面去理解,想要表達的意思就是,對那些老人家而言,七十三歲還有八十四歲都是一道坎,所以就被稱作是「坎兒年」。只要是家裡有老人家的年齡在七十三或是八十四,不管是作為子女,就會擔心父母過不了這個坎,作為老人更是為自己擔憂。
  • 農村老人說「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地」,大家說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人說「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地」,大家說有道理嗎?歲月如光,時間不知不覺已經從我們身邊,偷偷帶走了很多東西。曾經年少無知的80、90後,如今也都成家立業了,曾經的70後也快要成大叔級別的人了。如今2020年已經成為了過去,現在農村也正值春耕最佳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