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禁止轉載
農村俗語:「七十三,八十四,是老人的坎兒年」,有什麼道理嗎?根據我們的觀察就發現,人一旦來到一定的年紀,就會開始對自己的身體百般呵護,他們變得珍惜自己的身體,生怕健康出了什麼問題。於是在農村就流傳著一句俗語,「七十三,八十四,是老人的坎兒年」,我們從這句話的字面去理解,想要表達的意思就是,對那些老人家而言,七十三歲還有八十四歲都是一道坎,所以就被稱作是「坎兒年」。只要是家裡有老人家的年齡在七十三或是八十四,不管是作為子女,就會擔心父母過不了這個坎,作為老人更是為自己擔憂。
相反,只要是家裡的老人度過了這兩個坎,作為家人就會很開心,畢竟這就證明了老人家可以更加長壽,至於這句俗話的可信度,那就有待大家的去考證。可是,為什麼古時候的人會認為七十三歲和八十四歲是一道坎呢?這應該有很多人都是不清楚的。
實際上,這個說法真的要追求到很久遠的古代,孔子和孟子大家都熟悉,皆是非常出名的文人學士,對於他們所說的道理,直到現在給我們的影響都是非常深刻的。這個「坎兒年」也就來源於這兩人,當時的孔子,活到了七十三歲的時候,就離開了人士,而孟子則是活到了八十四歲也離世了。百姓對於孔孟兩人特別尊敬,認為只要是活得比他們久,就相當是超越了聖賢,所以這句話也就這麼來的。
古時候的人思想的確比較簡單,大部分人覺得,只要是活得比自己尊敬的人長命,那人生就應該滿足。然而跟現在對比起來,這個說法就變得過時了,不管是七十三歲,八十四歲,亦或者是其他歲數,只要老人們平時注意對自己身體的保護,避免出現某些疾病的話,基本上都算不上是坎兒年。況且如今的生活質量不差,到處的醫術都比較高超,懂得保養的人,輕輕鬆鬆就可以到達這兩個被叫做「坎兒年」的歲數。
即便是如此,小編還是要提醒一下現在的老人,雖然醫學是發達,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加,人的各個部分機能下降是很正常的情況,而且隨之而來的就是大器官的退化,萬一沒有在合適的時間進行保養,很容易就會患上那些特別嚴重的疾病。所以說,老人們到達一定年紀了以後,想要身體不出現重大疾病,該保養的一定不能少,要是疾病真的到來,那可是會影響壽命的。農村俗語:「七十三,八十四,是老人的坎兒年」,有什麼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