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火箭十分危險:發射前隨時可能自燃 上一次成功實屬僥倖

2021-02-15 利刃號

利刃/TONE

在上一次日本承擔的對國際空間站貨運飛船補給任務當中,日本現役運力最強的H2B運載火箭就出現了一次令人匪夷所思的"自燃"事故:火箭表面出現了少量液氧,這些液氧液滴在積累靜電後引發了起火。

儘管最後這枚H2B火箭成功發射,但這一暗病還要伴隨日本航天很長一段時間:日本下一代運載火箭H3依舊選擇了和H2B一樣"嬌氣"的液氫液氧發動機,也就順帶繼承了"自燃"的老毛病……

圖為正在接受高壓水槍滅火的日本H2B火箭。

由於同重量條件下,液氫的體積是煤油和偏二甲肼的十倍有餘,所以以日本H2B為代表的,使用液氫液氧發動機的運載火箭,總需要一個體積極大的液氫燃料箱。

更嚴重的是,在-230攝氏度的地面保溫環境下,液氧能保持穩定的凝固"結冰"狀態,但沸點低達-252攝氏度的液氫依舊處於"不穩定的"液態,並隨時會揮發氣體——而這就使得液氫液氧運載火箭的"降溫壓力"數倍於其它運載火箭。

圖為美國太空梭,橙色部分即為體積巨大的液氫燃料罐。

在實際發射當中,液氫燃料還會帶來可能的諸多隱患,而導致日本H2B運載火箭本次"自燃"的兩種事故原因,則可以說都很好體現了液氫燃料的弊端:根據日本方面公開的信息顯示,引發起火的既有可能是液氫燃料罐外部受冷被液化的空氣,也有可能是為發動機預冷而排出的液氧——事故當晚的種子島發射場風平浪靜,不流通的空氣難以吹散空氣中密集的氧氣,更加劇了事故的持續時間(達到兩小時)。

圖為正在接受測試的日本LE-9液氫液氧發動機,該發動機將用於H3火箭。

而正是液氫燃料帶來的諸多弊端,乃至於工程上的極度複雜,諸如美國SpaceX"獵鷹"(液氧煤油)、"星艦"(液氧甲烷)復用運載火箭,中國921運載火箭(液氧煤油)都放棄使用液氫作為燃料,改換使用其它燃料來增強火箭性能,甚至是極大降低火箭本身的使用成本。

但在變革的浪潮面前,日本卻仍舊抱著舊有的成果不放:在近日決定參與美國"重返月球計劃"的H3運載火箭上,日本人依舊於芯一級和芯二級火箭上全部使用液氫液氧發動機,並未對原定設計做出哪怕一絲一毫的修改。

圖為測試中的SpaceX"梅林1D"液氧煤油火箭發動機,其性能已經絲毫不亞於先進的液氫機型。

而即便是現有方案的H3運載火箭大量使用了現成的,甚至可以說是成熟的技術,其液氫液氧主發動機LE9也是現有LE7的改進放大版,但日本人仍然要花費數年的時間才能推出這款新型火箭——即便H3運載火箭最終能達到日本劃定的,造價1億美元之內的目標(考慮到液氫液氧複雜性,這根本不可能),這一造價相比起現今成熟的"獵鷹九號"以及"重型獵鷹"依舊毫無優勢可言,在國際航天市場上的競爭力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圖為升空中的"重型獵鷹"火箭,憑藉著低廉造價和高性能成為了打亂航天市場的"鯰魚"。

事實上,日本H3運載火箭如今倚仗的重要靠山,也就是美國的"重返月球計劃"本身也是危在旦夕:同樣使用液氫液氧發動機的波音SLS火箭也在成本和可靠性的深淵間進退維谷,時刻都有被國會"掐電"的危險;而在日美兩國航天"國家隊"之外,商業航天巨頭SpaceX一方面握有可以多發對接登月的"重型獵鷹",另一方面又宣言在2024年實現"星艦"載人登月返回的目標,內憂外患之下日本的"自燃火箭"到底能走多久,實在是個未知數。

相關焦點

  • 如果火箭發射失敗 太空人該怎麼逃離?
    今天五月份,SpaceX設計製造的載人龍飛船搭載獵鷹九號火箭發射升空,帶著兩名太空人道格·赫爾利和鮑勃·本肯奔向國際空間站。一時間,全球媒體爭相報導。但是,一些精明的看客可能已經在飛船發射時注意到,載人龍飛船的頭錐頂部沒有傳統的發射逃逸塔(LES)。那麼,假如載人龍飛船發射失敗的話,機上的太空人們還有機會逃生嗎?
  • 科學好故事|如果火箭發射失敗,太空人該怎麼逃離?
    SpaceX的載人龍飛船並未使用分離式的發射逃逸系統,而是將緊急逃生引擎直接內置在飛船中,以便隨時逃離潛在危險。SpaceX:載人龍飛船逃逸系統伊隆·馬斯克的太空公司SpaceX擁有令人嘆服的創新能力。在意識到載人飛船必須具備一個逃生系統後,SpaceX決定在發射逃逸系統上另闢蹊徑。
  • 日本到底有多危險?最新火箭即將首飛,可隨時改成洲際核飛彈
    圖為日本運載火箭在二戰結束之後日本的實力得到了巨大提升,那現在的日本到底有多危險呢?其實現在的日本實力已經相當強大,特別是航天實力不遜於中俄,此前日本探測器已經多次登陸小行星採樣,而最近該國的最新火箭也即將首飛,在戰時它可隨時被改裝洲際核飛彈,威脅相當大,看來又一個亞洲航天大國已經悄悄出現了。
  • 火箭發射成功後去哪兒了?
    長5B首飛備受矚目,除了首飛成功不負眾望,很多發燒友還很關注它的後續情況。火箭發射成功後去哪兒了?為什麼很長時間後才掉下殘骸?啥是鈍化?網絡上眾說紛紜,到底正解是什麼?央視新聞特邀航天科普專家錢航博士,為大家揭秘火箭發射之後的那些事兒。
  • 火箭發射!看一次笑一次
    火箭發射! 4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第14次出戰成功發射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你知道火箭是怎麼發射的麼?
  • 日本私人公司火箭發射又失敗:5次只成功了1次
    6月14日早晨5時15分左右,日本民營火箭公司星際科技公司(Interstellar Technologies)發射了自主研發的探空火箭「MOMO-5」,但不幸再次以失敗告終。星際科技社長稻川孝宏(Takahiro Inagawa)表示:「這是一個令人失望的結果,但除了損壞的引擎部分外,火箭沒有大的故障。」公開資料顯示,星際科技公司成立於2013年1月,是日本首家嘗試獨立發射火箭的民營企業,從事火箭研發、製造、發射服務。
  • SpaceX「星舟」火箭試飛時爆炸,馬斯克:一次成功的發射
    美國太空技術探索公司官網稱:「星舟」SN8從發射臺發射後順利升空,進行了精準的襟翼控制操作,以降落至著陸點。在著陸燃燒期間,燃油箱氣壓過低導致著陸速度過快,以致火箭發生硬著陸。本次試飛的目標包括測試3個「猛禽」發動機的性能、如何處理推進劑的轉化等。
  • 對話「胖五」總裝測試團隊:成功發射沒有一絲僥倖可言
    天津日報訊 2016年我國首個5米直徑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五號首飛成功,將天津航天長徵火箭製造有限公司長徵五號總裝測試團隊(以下簡稱「胖五」總裝測試團隊)帶入了大眾視野。幾天前,這一團隊又圓滿完成了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任務,部分隊員也於25日順利返津。
  • 正青春|劉上:自製火箭成功發射回收
    記錄火箭製作過程的37個視頻,在Bilibili視頻網站、抖音等網絡平臺,獲得數千萬網友圍觀、點讚。【故事】「你咋不上天呢?」這句網絡戲言,被常德00後青年劉上實現了。8月2日,他自主設計的一枚火箭,成功發射和回收。8月15日,記者上門採訪劉上。
  • 中國新長徵7號A火箭發射升空任務以失敗告終
    研發並製造了這艘火箭的中國航空科學和技術團隊,通常情況下,在火箭發射升空後,會宣布火箭的飛行任務成功。同樣的任務報告文件一般會在火箭發射約一小時後發布,但是這次,卻沒有發射成功的公告發出。 在發射後的兩小時後,國家通訊社確認了失敗的消息,但是發射失敗的類型以及造成失敗的原因並沒有被提及。關於發射異常的調查研究將會被進一步跟進。 這次發射的裝備在早前被命名為「6號新型技術核查衛星」。在該火箭發射升空前沒有更多的細節資料傳出。
  • Space X首次載人火箭發射成功,飛船承載馬斯克「火星殖民」野心
    美國宇航局(NASA)此前透露,任務可能持續110天,具體時間要看下一次飛行的準備情況。(5月30日, 載人版龍飛船搭乘「獵鷹9」火箭從美國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成功。)獵鷹9號是Space X創始人埃隆·馬斯克龐大的商業航天計劃中迄今最成功的一環。
  • 28年前的1988年,探空火箭就在海南儋州發射成功
    成功發射了一枚「織女一號」火箭導讀:閒得蛋疼,小薇亂翻關於火箭發射的資料,還真發現了很有價值的、和海南有關的火箭發射事件。同年12月25日,成功發射了火箭。該發射場是世界上少數幾個靠近赤道的火箭發射試驗基地之一,其建成對中國發展空間科學和航天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儘管沒有更多更詳盡的文字,但對於這兩次發射的意義卻不容質疑:首先,這是國內第一個用於科學研究的探空火箭發射場,第二,這是國內最低緯度的探空火箭發射試驗。
  • 美國登月成功6次,月球上沒有建火箭發射站,人是怎麼回來的?
    由於當年美國登月的影像資料遺失了不少,再加上當時觀看過登月直播的6億人不少都已經離世,所以不少人都懷疑美國當年根本沒有登上月球,直播畫面很可能是在幕布後期處理的效果。而到現在為止,美國依然是唯一有太空人登上月球的國家,並且是在遙遠的50多年前就連續6次登上月球,即便是當時這個領域技術同樣優秀的前蘇聯,也一次也沒有成功實現載人登月任務。
  • Space X首次載人火箭發射成功,龍飛船承載馬斯克「火星殖民」野心
    龍飛船上的兩位太空人鮑勃·貝肯和道格·赫利將在空間站繼續完成名為Demo-2的任務,由於龍飛船的太陽能電池板的使用壽命約為114天,他們必須在四個月內返回地球。美國宇航局(NASA)此前透露,任務可能持續110天,具體時間要看下一次飛行的準備情況。
  • 馬斯克的SpaceX,用三手火箭,完成了第100次成功發射
    三手火箭完成第100次成功發射不是第100次發射,而是第100次成功發射。這次的發射任務,是馬斯剋星鏈計劃的第15批「一箭60星」升空。其實大家目前對SpaceX火箭發射、回收早已見怪不怪,但這次發射還是有兩個值得一提的兩點。
  • 成功發射一枚火箭要燒多少錢?
    隨著SpaceX獵鷹9號火箭發射升空,其攜帶的龍飛船2號順利完成將2名太空人送達國際空間,並成功回收之後,已經無數頭銜加身的馬斯克,再次獲得了商業航天第一人的稱號。而更恐怖的是,馬斯克將發射火箭的成本,壓到了難以想像的低價。那麼發射一枚火箭要燒多少錢?
  • 長徵五號B火箭發射成功,為何美軍卻緊盯火箭殘骸?此舉不懷好意
    據環球網綜合報導,中國的長徵五號B火箭於近日已經實現成功發射,引起了世界的高度關注。長徵五號B火箭是我國在航天發展領域方面的一項重要成果,前期形態本是長徵五號火箭,是經過後期的改良所研究出來的一款全新的運載火箭,而長徵五號B火箭的成功發射,更是代表著中國空間站第一階段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具有很不同尋常的意義。一般來說,運載火箭的發射,人們關注的都是是否成功等一系列問題,令人意外的是,美國只在意火箭的殘骸,這究竟是為何呢?據相關專家所言,美國的這一舉動似乎不懷好意。
  • 臺灣成功大學宣布歷經10年混合火箭發射成功
    環球網10月20日消息,位於臺南的成功大學昨天(19日)宣布,由成大航空太空科技中心混合火箭團隊研發的「成大II型1號」歷經10年,已於13日在屏東海邊發射成功。「成大II型1號」混合火箭成功升空的新紀錄。據香港「中評社」臺南報導,臺南的成功大學表示,「成大II型1號」混合火箭,單枚火箭總造價僅約30萬(新臺幣,下同)。
  • 日本今年第四次發射火箭,使用H-2A火箭發射軍民兩用雷射中繼衛星
    日本一顆用於中繼民用和軍用地球觀測數據和圖像的衛星將於周日搭乘H-2A火箭發射升空。這顆兩用通信衛星將於美國東部時間凌晨2點25分搭載H-2A火箭進入軌道。下午4點25分。據H-2A火箭的建造者和發射運營商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透露,這枚火箭將在日本南部的種子島航天中心發射。
  • 「海陽出廠」火箭發射成功!
    「海陽出廠」火箭發射成功!,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簡稱GECAM)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不論是地域環境,還是保障能力,海陽港都有作為火箭發射技術服務港得天獨厚的優勢,發展航空航天產業空間廣闊。2019年6月5日,長徵十一號火箭「一箭七星」實現了我國固體運載火箭海上發射歷史性突破。2020年9月15日,在黃海海域長徵十一號遙二火箭再次成功將9顆商業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首次實現火箭在海陽的總裝、測試、發射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