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火箭發射失敗 太空人該怎麼逃離?

2021-01-10 快科技

今天五月份,SpaceX設計製造的載人龍飛船搭載獵鷹九號火箭發射升空,帶著兩名太空人道格·赫爾利和鮑勃·本肯奔向國際空間站。一時間,全球媒體爭相報導。但是,一些精明的看客可能已經在飛船發射時注意到,載人龍飛船的頭錐頂部沒有傳統的發射逃逸塔(LES)。

那麼,假如載人龍飛船發射失敗的話,機上的太空人們還有機會逃生嗎?其他商業太空飛行器又採用了怎樣的發射逃逸系統呢?

中止發射!

發射逃逸塔最早由美國的機械工程師馬西姆·費格特設計,並自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使用至今。發射逃逸塔需要藉助逃逸火箭(通常使用固體推進劑)快速將飛船推離即將爆炸的運載火箭。隨後,逃逸火箭將飛船帶到可通過降落傘降落的安全高度,最後再分離載人艙。

雙子座計劃沒有使用發射逃逸塔,而是採用了一個爭議比較大的彈射座椅系統。該系統會在緊急情況下將太空人從推進器上彈出。但是,水星計劃和阿波羅計劃的太空人,以及俄羅斯的聯合號和中國的神舟系列,都更加信賴發射逃逸塔。

SpaceX的載人龍飛船並未使用分離式的發射逃逸系統,而是將緊急逃生引擎直接內置在飛船中,以便隨時逃離潛在危險。

SpaceX:載人龍飛船逃逸系統

伊隆·馬斯克的太空公司SpaceX擁有令人嘆服的創新能力。在意識到載人飛船必須具備一個逃生系統後,SpaceX決定在發射逃逸系統上另闢蹊徑。載人龍飛船的飛船船體自帶八個SuperDraco引擎,且這八個引擎都未使用外部塔架。

另一個創新是,SuperDraco引擎使用的是液體推進劑,與固體推進劑相比,會更加可控。這些可存儲的穩定液體推進劑實為自燃劑一甲基肼和四氧化二氮,後者起到氧化劑的作用。這些推進劑無需外部點火源。兩種自燃燃料接觸後會自動點燃,進一步簡化了引擎的設計——以及至關重要的是,可以讓發動機自己重新啟動。

事實證明,使用自燃燃料的引擎非常可靠(阿波羅服務艙的引擎使用自燃燃料,登月艙的下降和上升引擎也使用的是自燃燃料)。為了證明該燃料也可用於載人龍飛船的載人飛行,SpaceX在2020年1月19日對他們的飛船進行了一次全面的發射中止測試,故意在發射過程中摧毀了一枚獵鷹九號火箭。

藍色起源:新謝潑德號和新格倫號逃逸系統

藍色起源是另一家私人太空公司,由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投資創辦。雖然發展不及SpaceX,但藍色起源取得的進展仍不可忽視。該公司目前有兩架飛船正在研發中:亞軌道運載火箭新謝潑德號和軌道運載火箭新格倫號。

藍色起源的新謝潑德號飛船在2016年測試其逃逸系統。該系統內置於飛船中。新格倫號預計也會採用相似的系統。

如果在發射過程中發生緊急情況,新謝潑德號將使用一個小型固體火箭發動機,將載人艙推離火箭推進器。這個小型固體火箭發動機位於載人艙下方,由Aerojet Rocketdyne設計並測試成功。接著,在逃生時,載人艙可通過推力矢量控制系統進行操縱。一旦威脅清除,載人艙將會打開降落傘,以確保安全著陸。新格倫號飛船仍在研發中,但預期會使用一個和新謝潑德號上相似的逃逸系統。

波音:CST-100星際航線逃逸系統

世界上最大的民用和軍用飛機製造商之一波音公司在過去幾年中一直在研發自己的商用太空飛行器系統——CST-100星際航線。雖然SpaceX和藍色起源開拓了一些新的設計思路,但星際航線在外觀上似乎走起了「復古風」,和阿波羅飛船指令艙有點相似。而阿波羅指令艙的設計已經得到驗證。

不過波音的星際航線也沒有使用傳統的發射逃逸塔,這倒是和SpaceX以及藍色起源一致。

與這一方案相反的是,星際航線的船體採用了四個液體燃料發射中止引擎。這四個引擎一起工作時,可以產生16萬磅的巨大推力。

它們與飛船的軌道操縱和姿態控制(OMAC)推進器協同工作,有助於正確定位載人艙,並使其在發射中止過程中保持穩定。

一旦脫離推進器,服務艙和載人艙將分離,接著降落傘打開。在軟著陸前,飛船還會釋放掉隔熱罩,並給外部安全氣囊充氣。

維珍銀河由英國億萬富翁理察·布蘭森創辦。這家公司將人類送進太空的方式十分與眾不同。

這是一個全新的系統:一架地面起飛的母艦(白騎士二號)將子飛船(太空船二號)送到大約15000米的高度,然後將其釋放;釋放的太空船二號隨後點燃自己的火箭引擎,繼續攀升到亞軌道太空,最高飛行高度約110公裡。

但是在2014年10月31日,維珍銀河的第二代太空飛行器VSS Enterprise在脫離母艦並點燃自身火箭引擎之後突然解體。事故原因為制動系統過早部署,最終導致太空飛行器在飛行過程中解體。

機上飛行員彼得·希博爾德在不低於15000米的高空從即將解體的飛船上被彈出。彈出時,希博爾德僅穿著一件飛行服。幸運的是,在以超音速自由下落了一會之後,他成功地打開降落傘返回地面。儘管身受重傷,但希博爾德還是活了下來。他的副駕駛員麥可·奧爾斯伯裡就沒那麼幸運了。

目前,維珍銀河尚未公開披露未來商用太空旅行的緊急逃生方案。


圖為維珍銀河太空船二號的一般飛行路線。

內華達山脈:追夢者太空飛機逃逸系統

美國商業航天內華達山脈公司目前正在研發追夢者太空飛機。這是一架可重複使用的升力體太空飛機,與著名的波音X-20 Dyna Soar有些相似。根據工程師的設計,追夢者可在Atlas V或Vulcan-Centaur火箭頂部垂直起飛。

目前,該太空飛機計劃使用的發射逃逸系統的具體信息尚未確定。但是,有人推測該逃逸系統或許和NASA的HL-20太空飛機上使用的系統相似。HL-20使用集成的固體火箭發動機,以在緊急情況下,快速逃離危險的火箭推進器。但追夢者的逃逸系統又和基於降落傘的系統不太一樣。追夢者的逃逸系統使用自身的空氣動力形狀,可在附近的跑道上滑行降落。

解決方案不止一種

值得一提的是,基於塔架的發射逃逸系統通常需要在載人艙頂部安裝一個所謂的推進保護罩。然而,這個保護罩會在發射時限制太空人的視線,一直到保護罩被釋放。一般保護罩會在發射確認安全、塔架移除後釋放。而SpaceX、藍色起源以及波音等公司使用的集成逃逸系統則不會要求在太空飛行器頂部安裝這種保護罩。

這些不同的發射逃逸系統表明,太空飛行器緊急逃生系統的設計沒有一個所謂的「最佳」方案。所有這些設計的思路都十分簡單,就是為了讓太空人儘快逃離墜落的火箭推進器,然後安全地返回地面。

需要說明的是,文中提到的所有商用太空飛行器仍處於試驗階段——儘管載人龍飛船即將開始執行NASA的首個正式任務。在任何發射過程中,尤其是在載人試驗飛船的發射過程中,一個值得信賴的逃生方案必不可少。

NASA太空人尼克·海格和俄羅斯太空人阿列克西·奧夫金寧在2018年的親身經歷可以充分證明這一點。當時,由於飛行過程中火箭二級推進器解體,他們乘坐的聯合號MS-10不得不中止發射。好在,他們船艙內的發射逃逸系統及時激活,並圓滿完成使命:拯救太空人的生命。

因此,儘管火箭有時候可能會掉鏈子,但發射逃逸系統永遠不會。

- THE END -

#太空人#火箭

原文連結:新浪科技 責任編輯:陳馳

相關焦點

  • 科學好故事|如果火箭發射失敗,太空人該怎麼逃離?
    但是,一些精明的看客可能已經在飛船發射時注意到,載人龍飛船的頭錐頂部沒有傳統的發射逃逸塔(LES)。那麼,假如載人龍飛船發射失敗的話,機上的太空人們還有機會逃生嗎?其他商業太空飛行器又採用了怎樣的發射逃逸系統呢?中止發射!發射逃逸塔最早由美國的機械工程師馬西姆·費格特設計,並自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使用至今。
  • 如果火箭發射失敗,太空人要怎麼逃生?具體操作太牛了
    除了載人火箭之外,太空梭也一度成為人類探索太空的有力方式。早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美蘇爭霸為背景的科技競爭中,載人航天就開啟了嶄新的篇章。然而,有成功就會有失敗,在相關領域仍一片空白時,也有很多太空人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挑戰者號」的悲劇就曾經在人們眼前上演,所以保護太空人的生命安全成為科學家研究的重要方面。
  • 為什麼太空人在發射之前的火箭中要躺著,如果改變姿勢會怎麼樣?
    從2003年我國成功進行的載人航天,到去年我國發射的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這些都是我國航天在歷史上留下的「腳印」。就在前兩天,我國成功發射了長徵五號B型火箭,標誌著我國的航天事業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長徵五號B點火瞬間長徵五號是我國自行研發並製造的重型運載火箭,其近地軌道運載能力超過20噸。
  • 水皮脫口秀|美國SpaceX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馬斯克「逃離地球...
    SpaceX載人航天發射成功上周六,航天圈「炸圈」啦!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研發的龍飛船搭載獵鷹9號火箭,把兩位太空人從甘迺迪航天中心39A發射臺成功送入太空軌道。當天,在現場有數百人觀看火箭發射,其中包括美國總統川普和副總統彭斯,在線觀看的就更多了,有300多萬人。
  • 一月之內,中國航天兩次火箭發射失敗!充滿挫折的2020該過了!
    2020年4月9號,西昌火箭發射中心傳來壞消息,我們通過長三乙運載火箭替印尼發射的PALAPA-N1衛星發射失敗,火箭一,二級工作正常,火箭三級卻發生了異常,導致了墜落,隨後故障排查和究責工作開展,相關的保險理賠也發起流程。
  • 2020年火箭發射任務的第三次失敗,中國快舟11號火箭發射失敗
    中國新型固體火箭快舟11號在首次執行任務時失敗了。周五,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快舟11號火箭(KZ-11),本次發射運載了兩顆衛星,隨後確認了飛行任務的失敗,從視頻來說,問題出在二級助推,一級和二級分離沒有問題,但是二級可能出現了故障。
  • 美國下周發射巨龍號載人宇宙飛船,搭載兩名太空人前往國際空間站
    據報導,美國航天局NASA的管理人員當地時間周五已結束了為期兩天的飛行準備審查,做好了在當地時間周三發射巨龍號載人宇宙飛船的準備,該飛船將搭載兩名太空人前往國際空間站。獵鷹9號火箭的點火測試這項任務標誌著2011年太空梭最後一次飛行以來,美國航天局的太空人首次從美國本土發射升空,也是美國航天局的太空人首次使用一家私營公司的商業太空飛行器進行飛行。
  • Space X首次載人火箭發射成功,飛船承載馬斯克「火星殖民」野心
    美東時間5月30日下午3:22分,在全世界觀眾的注視下,Space X首次載人火箭發射成功。如果一切順利,龍飛船經過19個小時的繞地球飛行後,於美東時間5月31日上午10:30與國際空間站對接。龍飛船上的兩位太空人鮑勃·貝肯和道格·赫利將在空間站繼續完成名為Demo-2的任務,由於龍飛船的太陽能電池板的使用壽命約為114天,他們必須在四個月內返回地球。
  • 剛剛,SpaceX「炸了」一枚獵鷹9火箭!馬斯克以最「暴力」方式考驗太空人逃生系統
    在運載火箭或曾經的太空梭點火升空過程中,若發生不可逆轉的故障,從而威脅到太空人生命安全時,逃逸系統會幫助太空人迅速脫離火箭並返回地面。在過去進行的載人發射任務中,美國、中國和俄羅斯的火箭均配備了逃逸塔。在每次載人發射任務中,這個尖尖的逃逸塔就像一個小型火箭一樣接在火箭的最頂端。
  • Space X首次載人火箭發射成功,龍飛船承載馬斯克「火星殖民」野心
    火箭發射前兩位太空人鮑勃·貝肯和道格·赫利在龍飛船艙內。即便如此,正如馬斯克在發射獵鷹9號之前的採訪中說:「火箭發射可能有無數種失敗的方式,但成功的方式只有一種。」就在獵鷹9號點火前幾分鐘,美國總統川普來到甘迺迪航天中心,在現場等待觀看發射。本次發射火箭的39A發射臺曾經執行過數次阿波羅計劃,第一批抵達月球的人類也從這裡出發。
  • 一文速覽SpaceX首次載人商業發射 四名太空人在太空生活半年
    美國宇航局最初於2012年將該任務定為「USCV-1」,發射日期已經由原定的2016年11月推遲數次。Crew-1任務預計持續180天,這意味著飛船將在2021年6月返回地球。堅韌號飛船預計將通過濺落方式返回地球,用於未來的另一項任務。
  • 發射頻率越來越密集,SpaceX計劃在10小時內發射兩次獵鷹9號火箭
    SpaceX似乎正準備在10小時內嘗試進行兩次獵鷹9號火箭(Falcon 9)發射和著陸,這也是該公司今年的第14次星鏈衛星(Starlink)發射任務,也是一年半以來首次在西海岸的發射。Sentinel 6A海洋監測衛星渲染圖與此同時,在東海岸,SpaceX公司已經成功完成了「龍」號太空船「Crew-1」太空人操作任務的首次發射,使該公司得以專注於11月的第三次任務——Starlink V1 L15。
  • 11枚助推器執行26次發射任務,送6名太空人進入太空,這家公司牛
    SpaceX公司因其可重複使用的獵鷹9號火箭而聞名,這一先進的航天技術也使該公司在2020年執行了比已網任何時候都要多的發射任務。SpaceX在今年完成了創紀錄的26次火箭發射,這是它歷史上年度發射次數最多的一次。眾所周知,火箭的可重複使用性對提高發射速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中國新長徵7號A火箭發射升空任務以失敗告終
    同樣的任務報告文件一般會在火箭發射約一小時後發布,但是這次,卻沒有發射成功的公告發出。 在發射後的兩小時後,國家通訊社確認了失敗的消息,但是發射失敗的類型以及造成失敗的原因並沒有被提及。關於發射異常的調查研究將會被進一步跟進。 這次發射的裝備在早前被命名為「6號新型技術核查衛星」。在該火箭發射升空前沒有更多的細節資料傳出。
  • 中美今天同時遭遇火箭發射失敗,有人調侃今天不宜發射火箭,以後要...
    不過近年來隨著火箭發射次數大幅提升,並且出現各種新型火箭,所以失敗率有所上升,特別是今年,已經是第4次發射失利了。 但是今年以來我國已經發生了數次火箭發射失利狀況,本次已經是第4次,其餘三次分別是3月16日的CZ-7A火箭發射、4月9日的CZ-3B火箭發射、7月10日的KZ-11火箭發射。可能很多人都會問到底發生什麼情況了,因為我國火箭給人的印象一向是比較穩定的。
  • 說實話,你真的知道馬斯克為什麼要炸獵鷹火箭嗎?
    現在的許多年輕人或許對航天發射失敗造成太空人死亡的事情沒什麼感受。1986年1月,作為科技迷的我正讀高三,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凌空爆炸讓我印象深刻,爆炸殘骸和助推器在空中飛舞的畫面至今還浮現在眼前。
  • 臺灣「飛鼠一號」火箭首次發射失敗
    來源:環球網臺灣「飛鼠一號」火箭首次發射失敗據臺媒報導,2月13日,臺灣晉升太空科技公司研製的「飛鼠一號」火箭於上午6點56分首次發射,但火箭點火後未升空,發射失敗。據臺媒報導,臺灣晉升太空科技公司研製的「飛鼠一號」火箭今天首次發射,但火箭點火後未升空,發射失敗。報導稱,「飛鼠一號」火箭於今天上午6點56分首次點火發射,但點火後火箭卻未能升空。
  • SpaceX陸地火箭回收成功,然而失敗的幽靈從未離開過
    需要說明的是,發射失敗與回收失敗是不一樣的概念,有時火箭發射成功了但是回收失敗,這並不會影響SpaceX與客戶的關係,因為至少物資正常送達了。 所以2015年6月第一次運送IDA-1時發生於火箭升空時的爆炸十分嚴重,因為當時連同太空艙尤其是IDA-1這樣重要的物資也一起在空中炸毀。而這個擁有環狀的外形IDA對於NASA來說十分重要。
  • SpaceX獲準重複使用火箭與龍飛船進行載人發射
    網易科技訊 6月1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成功完成首次載人發射數天後,SpaceX似乎已經獲得美國宇航局(NASA)的批准,可以用重複使用的獵鷹9號(Falcon 9)火箭和載人龍飛船(Crew Dragon)發射太空人
  • 剛發射完火箭又要布局免費WiFi,馬不停蹄!
    北京時間 5 月 31 日凌晨 3 點 22 分,在佛羅裡達卡納維拉爾角,全球最大的載人航天飛船「龍」載著太空人成功上天了。如果本次計劃圓滿完成,SpaceX將完成人類歷史上數個第一,說它改寫了NASA甚至是美國的歷史都不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