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之內,中國航天兩次火箭發射失敗!充滿挫折的2020該過了!

2020-12-15 科學新視界

2020年4月9號,西昌火箭發射中心傳來壞消息,我們通過長三乙運載火箭替印尼發射的PALAPA-N1衛星發射失敗,火箭一,二級工作正常,火箭三級卻發生了異常,導致了墜落,隨後故障排查和究責工作開展,相關的保險理賠也發起流程。

航天事業是一項綜合事業,是高精尖的代表,基本上沒有100%成功的說法,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都曾有過發射失利的情況,或多或少罷了,而我們國家,成功率是遙遙領先的。

但是今年,此次4月9號長三乙的失敗卻並不是第一次了,而是在30天之內發生的第二次火箭失敗,如此緊密的兩次失敗著實讓人有一點揪心。2020年3月16號,文昌發射中心長徵7號改中型運載火箭發射失敗,這是這款火箭的首飛任務。

這兩次失敗後,兩次的報導都能夠公開透明地向全社會公布,不迴避,不否認,敢面對,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從東方紅人造衛星到神舟一號無人實驗飛船,再到今天,中國航天攻克了一系列的困難,如今的發展是越來越好,但是攤子鋪大了,遇到的困難也會越來越多。

過去的時候,我們只需要悶著頭追趕就好了,根本不需要創新研發。而如今,我們已經是世界航天的領頭羊了,我們不再是仿照者,我們需要更多的創新,更多的試驗,更多的數據,這樣才能實現趕超。而科學試驗,總有失敗,這是無法避免的,任何一個國家的科技領先都是建立在無數失敗上的。

針對這兩起在30天內發生的航天失利事件,其實還是有輕重之分的。3月16號發射的長徵7號失敗並沒有引發什麼討論,因為這是一款全新的火箭,有失敗是很正常的。但是本月9號長徵3號的失敗,卻成為了人們話題的焦點。

為何如此呢?因為長徵3號是我國的老牌火箭了,在此之前有過很多次成功的經驗,在技術和經驗上,可以說已經十分成熟了。根據統計,長三乙到目前為止一共執行過67次發射任務,除了首飛實驗那次失敗,這是第二次失敗,也就是說在經歷了裡阿奴65次成功後,發射失敗了。

最近這些年來,我們的的航天事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神舟飛天,嫦娥探月的一次次成功讓人民群眾對中國航天的期待非常之高。但是科學家也是人,是人就會有犯錯的時候,歷史上的大科學家們如牛頓,愛因斯坦,也都犯過錯。

這兩次的連續失敗也說明了一些問題,我們在人才培養上可能出現了一些問題。不可否認的是,從事航天事業的人福利待遇普遍較好,但是他們是十分辛苦忙碌的,忙得連消費都可能來不及,這導致很多年輕人根本不願意從事這些高尚偉大的事業。

小編還記得以前,小孩子談及夢想的時候,那時候我們的同齡人普遍想當老師,科學家,醫生,律師,太空人。而現在。就這麼短短不到二十年的時間,一切都變了,青少年的普遍夢想都變了,大家想成為網紅,明星,富豪或者嫁給富豪。

這些夢想錯嗎?沒有錯,夢想沒有高低貴賤,只要不違法,夢想是平等的。但是當一個社會的普遍價值是這些的時候,就不對了。這樣的環境下,我們對航天事業的期待還怎麼發展?

明星網紅也不容易,但是培養一個科學家卻比培養一個明星難幾百倍,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簡單的那一條路。小編還記得李蘭娟院士的那句話:「從這次疫情以後,希望國家給年青一代樹立正確人生導向,高薪留給才德兼備的科研人員、軍警人員。」

如何培養高等級的科研人才,這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從數據上來看,我國每年的考研人數越來越多,但是真正想做科研的人卻越來越少,大多數人讀研都是想找一份更加賺錢的工作。其實這點無可厚非,但是當一個社會的普遍價值是這些的胡,這就有問題了。一個投身科研的人在收入和待遇上比不上一個考研鍍金的人,這是不對的,這會讓科學家寒心,會導致人才流失。

2020年是我國的航天關鍵年份,在今年我們的北鬥要正式組網,嫦娥五號要探月,新一代載人實驗飛船要發射,火星探測器也要發射。今年航天人將面臨巨大的壓力和挑戰,14億雙期盼的眼睛都看著他們,希望我們能給他們一點寬容,希望所有的發射任務都成功,希望科研人員能夠健康生活。

相關焦點

  • 長徵三號乙發射失利,30天兩次失敗,對中國航天的影響有多大?
    2017年,中國與印尼籤訂尼PALAPA-N1通信衛星項目合同,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製,採用東方紅四號增強型通信衛星平臺,覆蓋印尼等地區,經過3年研製,2020年4月9日PALAPA-N1通信衛星在軌交付客戶使用,然而卻遭遇發射失敗。此次火箭發射,火箭一、二級飛行正常,三級工作異常,根據測量數據監視判斷,火箭三級及衛星殘骸已墜落,衛星發射失利。
  • 2020年火箭發射任務的第三次失敗,中國快舟11號火箭發射失敗
    中國新型固體火箭快舟11號在首次執行任務時失敗了。周五,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快舟11號火箭(KZ-11),本次發射運載了兩顆衛星,隨後確認了飛行任務的失敗,從視頻來說,問題出在二級助推,一級和二級分離沒有問題,但是二級可能出現了故障。
  • 快舟十一號發射失敗,前後3次發射任務失利,中國航天到底怎麼了
    快舟十一號發射失敗,上半年前後3次發射任務失敗,中國航天到底怎麼了?7月10日12時17分,中國航天再次失利的消息從酒泉衛星發射場傳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實施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現今運載能力最強的固體火箭快舟11號發射失利,攜帶數顆衛星的火箭在升天后出現故障,最終失利的消息在發射後一小時被證實。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分析排查。
  • 快舟11號仍發射失利,中國航天半年內失敗三次!
    各位對於我國的運載火箭命名可能不是很清楚,但是對於在2020年7月10日我國發射失敗的運載火箭快舟11號卻有一定的了解,因為快舟11號原本是要在2017年的時候就發射的,推遲三年穩紮穩打,在2020年才發射,但是快舟11號仍然發射失利,中國航天半年內失敗三次,這讓我們陷入了深思。
  • 中國新長徵7號A火箭發射升空任務以失敗告終
    同樣的任務報告文件一般會在火箭發射約一小時後發布,但是這次,卻沒有發射成功的公告發出。 在發射後的兩小時後,國家通訊社確認了失敗的消息,但是發射失敗的類型以及造成失敗的原因並沒有被提及。關於發射異常的調查研究將會被進一步跟進。 這次發射的裝備在早前被命名為「6號新型技術核查衛星」。在該火箭發射升空前沒有更多的細節資料傳出。
  • 中美今天同時遭遇火箭發射失敗,有人調侃今天不宜發射火箭,以後要...
    說起中國航天,一直是國人驕傲的一個領域,穩定、成功率高、性價比高一直是我國航天對外的名片。不過近年來隨著火箭發射次數大幅提升,並且出現各種新型火箭,所以失敗率有所上升,特別是今年,已經是第4次發射失利了。
  • 評論丨中國火箭罕見發射失誤 從網友的留言中能讀出什麼?
    本次火箭發射出現失誤實屬罕見,但獲知消息後,網友反應和留言,也讓人頗感意外,網友對於中國航天這種公開透明的態度表示肯定。網友:難得有報導中國衛星發射不順利的,這次的公開報導,由被動追問,到主動披露。這是一個很大的自信!繼續努力!說明中國越來越透明,越來越自信!中國加油!發現問題積極改正,加油,中國航天。網友:敢於承認失敗,是內心強大的表現,進步。
  • 2020第一季度世界各國航天發射總次數出爐了,中國佔了多少次?
    2020年的第一季度,可以說全球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發射次數也達到了28次,而2019年第一季度的全球航天發射次數也才26次,可以說是相差不大,但於2018年來說,卻是有些差距,2018年第一季度發射次數達到34次。
  • 2020年中國運載火箭,連續2次發射失敗,杜文龍稱美國動作不尋常
    如今,中國航天事業已經走過近半個世紀。繼2018年中國首次在軌道發射次數上超越美國後,2019年中國火箭發射數量繼續開掛,登頂全球發射數量第一。近年來,中國衛星發射很少有失利,但是在2020年一開始,我國就在一個月內接連發生了兩次星發射失利事件。
  • 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失利,2020年中國航天遭遇第4次失敗
    2020年中國一共進行了27次發射任務,失敗了4次,3月17日長徵七號甲火箭首飛失利,4月9日19時4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印度尼西亞PALAPA-N1衛星失利,以及2020年7月10日的快舟11號首飛失利。快舟11號當時搭載的是吉林一號高分02E星以及微釐空間一號S2星,本來是想這次發射推進中國航天民企的發展。
  • 中國航天失敗的第908天
    2017年7月2日,長徵五號遙二火箭準備發射。有了遙一的勝利,這一次,大家都信心十足。但5分鐘之後,有工作人員通知,成功宴取消。發射,失敗了。自此以後的89天裡,我們沒有進行任何發射活動,中國的航天事業,陷入了停滯。這不是中國航天第一次面對這樣的局面,早在1992年,中國航天就曾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
  • 推遲3年,快舟11號仍然首飛失利,2020年中國航天遭遇3次失敗
    2020年中國共進行了16次航天發射任務,一共失敗了3次,3月17日長徵七號甲火箭首飛失利,4月9日19時4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印度尼西亞PALAPA-N1衛星失利,以及今天的快舟11號首飛失利。
  • 37次發射全勝!長徵火箭創造中國航天「超級2018」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    隨著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和遠徵三號上面級成功實施一箭七星發射,中國航天在被稱作「超級2018」的一年中交出了39次發射的成績單。其中,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全年37次發射全部成功,創造了歷史。
  • 中國運載火箭年內第三次發射失敗,是否美國釜底抽「芯」所致
    中國快舟11號運載火箭7月10日在酒泉衛星中心發射,火箭飛行過程中即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宣告失敗,這是中國繼今年長徵七號甲遙一運載火箭及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升空失利後,年內第三次失敗。據信,此次快舟是為某著名的視頻網站發射視頻衛星。
  • 2020年2次發射失利,中國航天史從未有過,比起損失這點更重要
    國內疫情形勢逐漸好轉,人們也開始回歸自己的工作崗位,可以說目前中國的現狀,相比較一些歐美國家還是比較好的。但是近日西昌火箭發射中心傳來的消息,讓中國人民為之嘆息。短時間內兩次發射失利,在中國的航天歷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第一次的失利是長徵七號的艦載火箭,第二次是長徵三號乙型火箭發射失利。自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我國就努力想要跟上世界發展的腳步,雖然當時的中國科技不是零基礎,但是在同期世界格局裡面,中國的實力還是比較弱的。航空事業是現代科技的基石,很多現代科技離不開衛星。
  • 未受連續兩次發射失利影響,大國重器豎立海南,「胖五」再戰太空
    2020年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對於中國航天人來說更是如此。在3月16日到4月19日,短短24天內,長徵七號甲運載火箭和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雙雙發射失利。前者代表是最新一代火箭技術,而後者竟然是一款安全係數極高的老型號「金牌火箭」。
  • 中國長三乙火箭首飛失敗曝光:墜山坡爆炸
    央視網消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是一片見證了中國航天一次次跨越和成功的發射場。它是我國四大航天發射場中承擔商業航天任務的主戰場,更是我國深空探測的福地,我國探月工程的嫦娥衛星都是從這裡奔向月球的。然而,這裡也遭遇過失敗和挫折。
  • 中國航天迎「超級2020」:發射計劃超40次
    記者17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2019年,在102箭、492個太空飛行器的世界航天發射版圖中,中國航天以全年發射運載火箭34次的成績再次佔據榜首。而2020年,這一數字將有望突破40次,達到歷史新高。
  • 2020年中國航天發射次數有望突破40次
    1月17日消息,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今天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該集團宇航部部長尚志說,2020年中國航天宇航發射任務依然保持高強密度趨勢,發射次數有望突破40次,發射60餘顆太空飛行器。2020年還將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實現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並擇機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高」主要體現在發射密度上,2020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宇航發射有望突破40次,發射60餘顆太空飛行器,再創歷史新高。此外,長徵五號B、長徵七號甲、長徵八號三型新一代運載火箭將在2020年實現首飛,賦予今年航天任務「新」的特點。
  • 連續發射失敗並不可怕,胖五的成功才是最重要的!
    火箭發射本身就是風險比較大,發射失敗也是非常常見的事情,作為發射最為頻繁的美國成功率還不及中國,當然俄羅斯的發射成功率也不如中國高,因此會覺得中國火箭發射失敗是個不可思議的事情,其實這都是可以接受的。火箭發射是高風險的,目前無法保證成功率100%航天事業的發展是永無止境的,當然火箭的發射也是一個相當複雜的系統和極具危險性的,作為世界上航天發展頂尖的幾個國家,它們也出現火箭發射失敗的情況。我們就用數據來看看到底哪個國家火箭的發射成功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