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疫情形勢逐漸好轉,人們也開始回歸自己的工作崗位,可以說目前中國的現狀,相比較一些歐美國家還是比較好的。但是近日西昌火箭發射中心傳來的消息,讓中國人民為之嘆息。短時間內兩次發射失利,在中國的航天歷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第一次的失利是長徵七號的艦載火箭,第二次是長徵三號乙型火箭發射失利。自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我國就努力想要跟上世界發展的腳步,雖然當時的中國科技不是零基礎,但是在同期世界格局裡面,中國的實力還是比較弱的。航空事業是現代科技的基石,很多現代科技離不開衛星。
建國之前的戰爭,讓我國充分的認識到落後就要挨打,信息的掌握在現在的世界格局裡面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國無數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在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正式上天,成為了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第五個通過自己努力成功登天的國家,如果說日本還有美國的扶持,當時的中國真的是從基礎打起,一步一個腳印,一窮二白的開始自己的航天事業。
東方紅一號衛星的升空,給中國的航天事業打開了大門,現在的中國不僅在宇宙空間站上有所發展,還是載人飛船上都有著厚積薄發的潛力。這次的衛星發射失敗,我們損失了很多,往日投入的人力物力。很多工作者會不可避免的沮喪,但是比起損失的價值統計,更重要的是恢復信心這一點。中國人從來不怕失敗,記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我國在世界上被孤立,不僅拿不到自己的聯合國法定席位,一些國家還對我們實行科技封鎖,導致我國的科研起步十分困難。但是就是在這種苦難下,我國擁有了核武器。現在的科研條件和當初不能比較,當初的科研條件十分落後,在那樣的條件下我國的衛星還可以成功上天,說明我國科研人員的努力。
失敗是成功之母,這次短時間的兩次發射失利正好說明,我們在一些細枝末節上面處理得還不夠到位,但是我們是有做好的自信心的。就拿開車來說,就算是經驗豐富的老司機也有可能面臨車禍的產生,沒有人可以永遠成功,就像戰爭裡面,不會有人永遠失敗。這一次雖然發射失利了,正好可以藉此機會了解我們的不足。我們都知道的道理,只要是缺陷,遲早會顯現出來,所以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正面失敗。
據了解西昌火箭發射中心的相關工作人員,已經開始排查故障,檢測一切可能出現問題的地方。政治哲學上有個說法是:事物的結果總是美好的,過程總是曲折的。中國有句古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都說明了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航空事業的成功需要的不僅僅是時間,還有一次次失敗。
當然筆者這裡的失敗並不是指發射失敗,就像高中生高考一樣,在最終高考來臨之前,這些學生一定是經過了很多次模擬考,有成功又失敗。這些都不能說明問題,只有最後一次考試成績出來的時候,你才能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成功。衛星發射也是這個到底,在真正發射之前肯定也經過很多的計算機模擬,有失敗有成功。最後結果也跟高考一樣,考得好固然是成功的,但是考不好也不能否定你之前的努力。無論是高考失利,還是衛星發射失利,可以沮喪,但是更重要的一點是收拾好自己,重拾信心,再次回到屬於自己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