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次發射失利,中國航天史從未有過,比起損失這點更重要

2020-12-15 亮劍東南

國內疫情形勢逐漸好轉,人們也開始回歸自己的工作崗位,可以說目前中國的現狀,相比較一些歐美國家還是比較好的。但是近日西昌火箭發射中心傳來的消息,讓中國人民為之嘆息。短時間內兩次發射失利,在中國的航天歷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第一次的失利是長徵七號的艦載火箭,第二次是長徵三號乙型火箭發射失利。自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我國就努力想要跟上世界發展的腳步,雖然當時的中國科技不是零基礎,但是在同期世界格局裡面,中國的實力還是比較弱的。航空事業是現代科技的基石,很多現代科技離不開衛星。

建國之前的戰爭,讓我國充分的認識到落後就要挨打,信息的掌握在現在的世界格局裡面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國無數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在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正式上天,成為了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第五個通過自己努力成功登天的國家,如果說日本還有美國的扶持,當時的中國真的是從基礎打起,一步一個腳印,一窮二白的開始自己的航天事業。

東方紅一號衛星的升空,給中國的航天事業打開了大門,現在的中國不僅在宇宙空間站上有所發展,還是載人飛船上都有著厚積薄發的潛力。這次的衛星發射失敗,我們損失了很多,往日投入的人力物力。很多工作者會不可避免的沮喪,但是比起損失的價值統計,更重要的是恢復信心這一點。中國人從來不怕失敗,記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我國在世界上被孤立,不僅拿不到自己的聯合國法定席位,一些國家還對我們實行科技封鎖,導致我國的科研起步十分困難。但是就是在這種苦難下,我國擁有了核武器。現在的科研條件和當初不能比較,當初的科研條件十分落後,在那樣的條件下我國的衛星還可以成功上天,說明我國科研人員的努力。

失敗是成功之母,這次短時間的兩次發射失利正好說明,我們在一些細枝末節上面處理得還不夠到位,但是我們是有做好的自信心的。就拿開車來說,就算是經驗豐富的老司機也有可能面臨車禍的產生,沒有人可以永遠成功,就像戰爭裡面,不會有人永遠失敗。這一次雖然發射失利了,正好可以藉此機會了解我們的不足。我們都知道的道理,只要是缺陷,遲早會顯現出來,所以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正面失敗。

據了解西昌火箭發射中心的相關工作人員,已經開始排查故障,檢測一切可能出現問題的地方。政治哲學上有個說法是:事物的結果總是美好的,過程總是曲折的。中國有句古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都說明了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航空事業的成功需要的不僅僅是時間,還有一次次失敗。

當然筆者這裡的失敗並不是指發射失敗,就像高中生高考一樣,在最終高考來臨之前,這些學生一定是經過了很多次模擬考,有成功又失敗。這些都不能說明問題,只有最後一次考試成績出來的時候,你才能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成功。衛星發射也是這個到底,在真正發射之前肯定也經過很多的計算機模擬,有失敗有成功。最後結果也跟高考一樣,考得好固然是成功的,但是考不好也不能否定你之前的努力。無論是高考失利,還是衛星發射失利,可以沮喪,但是更重要的一點是收拾好自己,重拾信心,再次回到屬於自己的戰場。

相關焦點

  • 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失利,2020年中國航天遭遇第4次失敗
    2020年中國一共進行了27次發射任務,失敗了4次,3月17日長徵七號甲火箭首飛失利,4月9日19時4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印度尼西亞PALAPA-N1衛星失利,以及2020年7月10日的快舟11號首飛失利。快舟11號當時搭載的是吉林一號高分02E星以及微釐空間一號S2星,本來是想這次發射推進中國航天民企的發展。
  • 快舟十一號發射失敗,前後3次發射任務失利,中國航天到底怎麼了
    快舟十一號發射失敗,上半年前後3次發射任務失敗,中國航天到底怎麼了?7月10日12時17分,中國航天再次失利的消息從酒泉衛星發射場傳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實施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現今運載能力最強的固體火箭快舟11號發射失利,攜帶數顆衛星的火箭在升天后出現故障,最終失利的消息在發射後一小時被證實。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分析排查。
  • 快舟11號仍發射失利,中國航天半年內失敗三次!
    各位對於我國的運載火箭命名可能不是很清楚,但是對於在2020年7月10日我國發射失敗的運載火箭快舟11號卻有一定的了解,因為快舟11號原本是要在2017年的時候就發射的,推遲三年穩紮穩打,在2020年才發射,但是快舟11號仍然發射失利,中國航天半年內失敗三次,這讓我們陷入了深思。
  • 中國航天發射2020年有望超40次
    標誌著這臺發動機能達到預定要求,即將轉入火箭總裝階段。2020年,中國航天將迎來哪些新徵程,又有什麼新計劃?17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舉辦新聞發布會,發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今年超40次的「超級2020」宇航發射計劃,以及首次火星探測、嫦娥五號月面採樣返回、3型火箭新型號首飛等重大航天任務。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空間瞭望智庫發布《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19年)》。
  • 2020第一季度世界各國航天發射總次數出爐了,中國佔了多少次?
    記得在2019年末時,各國對於航天發展,都是十分的重視,甚至還出臺了許多關於發展本國航天航空的報告,甚至是成立什麼太空軍、宇宙部隊,這是直接將太空當作繼海陸空之後的第四領域進行爭奪了。而在2019年底,我國也才曾說過,在2020年,我國的航天發射總次數預計將超過40次,達近年這最,然而,一場新冠疫情,好像改變了許多。
  • 推遲3年,快舟11號仍然首飛失利,2020年中國航天遭遇3次失敗
    2020年中國共進行了16次航天發射任務,一共失敗了3次,3月17日長徵七號甲火箭首飛失利,4月9日19時4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印度尼西亞PALAPA-N1衛星失利,以及今天的快舟11號首飛失利。
  • 2020年中國航天發射次數有望突破40次
    1月17日消息,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今天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該集團宇航部部長尚志說,2020年中國航天宇航發射任務依然保持高強密度趨勢,發射次數有望突破40次,發射60餘顆太空飛行器。尚志說,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啟動航天強國建設的關鍵之年,這一年宇航任務呈現出重大任務重、發射密度高等特點。具體來看,「重」主要體現為北鬥導航、探月三期、高分專項三個國家重大工程將完成收官。2020年上半年,北鬥衛星導航工程將發射2顆GEO衛星,完成整個北鬥三號系統的組網建設。
  • 三戰三捷,「胖五」成就2020年中國航天發射「第一功臣」
    事實上,重溫2020年中國航天發射,「胖五」一掃2017年發射失利的陰影,三次出徵,都承接著我國重大航天發射任務,並且三次均告捷,是2020年中國航天發射名副其實的「第一功臣」,下面我們再來重溫這段歷程。
  • 中國航天迎「超級2020」:發射計劃超40次
    記者17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2019年,在102箭、492個太空飛行器的世界航天發射版圖中,中國航天以全年發射運載火箭34次的成績再次佔據榜首。而2020年,這一數字將有望突破40次,達到歷史新高。
  • 長徵三號乙發射失利,30天兩次失敗,對中國航天的影響有多大?
    4月9日19時4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印度尼西亞PALAPA-N1衛星失利,這是3月17日長徵七號甲火箭首飛失利之後,一個月內第二次發射失利了!
  • 延遲三年穩打穩紮,快舟11號仍首飛失利,中國航天半年內跌倒三次
    2020年作為中國航天新的十年開局,可謂是充滿了辛酸和波折,7月10號中國航天再次失利的消息從酒泉衛星發射場傳來,我國現今運載能力最強的固體火箭快舟11號發射失利,攜帶數顆衛星的火箭在升天后出現故障,最終失利的消息在發射後一小時被證實。
  • 2020年中國最具「分量」的航天發射
    2020年中國最具「分量」的航天發射】2020年11月24日凌晨,我國現有最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徵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在破曉中劃出一道弧線,經過2200多秒的飛行,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6次發射,也是2020年第3次執行發射任務。
  • 印尼衛星發射失利: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仍然是數十年前的技術
    印尼的這顆PALAPA-N1衛星重有5噸有餘,在軌壽命約15年,是印尼向中國採購的第1顆商業通信衛星,將在軌接替PALAPA-D衛星,主要為印尼及中東地區提供廣播通信、企業服務、個人移動通信等業務服務。
  • 盤點2019年全球航天發射,中國34次遙遙領先,趕超美俄保持記錄
    導讀 據統計,2019年全球共進行的102次航天發射中,中國34次,俄羅斯25次(含聯盟號在庫魯的3次發射),美國21次,歐洲6次(不含聯盟號在庫魯的
  • 一月之內,中國航天兩次火箭發射失敗!充滿挫折的2020該過了!
    2020年4月9號,西昌火箭發射中心傳來壞消息,我們通過長三乙運載火箭替印尼發射的PALAPA-N1衛星發射失敗,火箭一,二級工作正常,火箭三級卻發生了異常,導致了墜落,隨後故障排查和究責工作開展,相關的保險理賠也發起流程。
  • 2020年中國運載火箭,連續2次發射失敗,杜文龍稱美國動作不尋常
    如今,中國航天事業已經走過近半個世紀。繼2018年中國首次在軌道發射次數上超越美國後,2019年中國火箭發射數量繼續開掛,登頂全球發射數量第一。近年來,中國衛星發射很少有失利,但是在2020年一開始,我國就在一個月內接連發生了兩次星發射失利事件。
  • 中國一箭雙星再次發射成功 2020絕對是中國航天年
    IT商業新聞網12月10日訊 當你還在睡夢中時,中國又默默發射了一枚火箭。今日4時14分,中國一箭雙星再次發射成功。對於我國成功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不少網友紛紛表示,為中國航天點讚。
  • 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飛失利!比起失敗更重要的是重拾信心!
    據一則最新消息,2020年7月10日12時17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我國組織實施的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遺憾告負,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任務失敗的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分析排查。
  • 中青報今天用大半個版來談長徵五號發射失利:以失敗的名義!
    對於中國航天人,這幾天就遭遇了一場失敗,而且來的不算晚。7月2日,中國最大運載火箭長徵五號的第二次發射遭受失利。消息從文昌航天發射場指控大廳傳出後,有的現場觀眾一臉愕然,畢竟幾十分鐘前還眼看火箭點火升空,眼看火箭消失在天際;有的參試人員瞬間落下了眼淚,十來年的心血在一夜之間以「失利」兩字而暫時收場。
  • 2021年中國航天將發射40餘次 天字一號任務來了
    2020年12月27日,在成功發射遙感三十三號衛星之後,中國航天2020完美收官。2021年來了,今年航天發射任務將達到40餘次,載人空間站則是今年的重中之重。1月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召開2021年型號工作會議,公布了2021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發射任務,2021年集團公司計劃安排40餘次宇航發射任務,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進入關鍵實施階段,是全年宇航任務重中之重,天問一號實施我國首次火星「繞、落、巡」探測;將重點開展空間站實驗艙、載人月球探測關深等研製工作,重點加快推動北鬥導航等國家重大科技工程在民用航空等領域應用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