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三號乙發射失利,30天兩次失敗,對中國航天的影響有多大?

2020-12-26 網易新聞

4月9日19時4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印度尼西亞PALAPA-N1衛星失利,這是3月17日長徵七號甲火箭首飛失利之後,一個月內第二次發射失利了!

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CZ-3B)是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在長徵三號甲和長徵二號捆綁運載火箭的基礎上研製的大型三級液體捆綁火箭,火箭全長54.838米,一、二子級直徑3.35米、助推器直徑2.25米,三子級直徑3.0米,整流罩直徑4.0米,起飛質量425.8噸,標準GTO運載能力為5.1噸。

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自從1996年首發以來,至今已經24年,在其基礎上中國又推出了多款改進型號。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主要用於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是中國用於商業衛星發射服務的主力火箭。

近些年來,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可以說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均是連續,高強度發射幾十枚都連續成功,把一大堆著名的載荷,諸如嫦娥3/4,各種北鬥衛星,中星、亞太、風雲四號等送入軌道,3月9日才將倒數第二顆北鬥三號組網衛星送入GEO。是國內當前發射量最大,成熟度相對高的高軌道運載火箭。

2017年,中國與印尼籤訂尼PALAPA-N1通信衛星項目合同,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製,採用東方紅四號增強型通信衛星平臺,覆蓋印尼等地區,經過3年研製,2020年4月9日PALAPA-N1通信衛星在軌交付客戶使用,然而卻遭遇發射失敗。

此次火箭發射,火箭一、二級飛行正常,三級工作異常,根據測量數據監視判斷,火箭三級及衛星殘骸已墜落,衛星發射失利。目前可能出現的問題有:二、三級分離失敗;火箭三級一次點火失敗;三級二次點火失敗。

早在2009年8月31日17時28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印尼「帕拉帕-D」通信衛星,火箭一、二級飛行正常,三級二次點火後出現異常情況,未能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事故原因是火箭三級發動機一次點火工作正常,三級發動機二次點火後,其中一臺氫氧發動機推力偏低,導致衛星遠地點低於預定值。

在時隔11年之後,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再次出現類似的錯誤,而已同樣是印尼的通信衛星。這樣的錯漏本不應該發生,而且那次好歹讓衛星變軌成功了,這次直接火箭三級及衛星殘都墜落了。

而PALAPA-N1衛星的作用就是接替目前在軌的「帕拉帕-D」(PALAPA-D)商業通信衛星。

這兩場的航天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以上個月的長徵七號為例,早在2016年,長徵七號就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而此次的長徵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基於長徵七號的新一代中型高軌三級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研製的,都是用的成熟的技術。

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這24年來只出現過兩次重大故障,都是和火箭三級有關,除了2009年這一次,還有2017年6月19日0時1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遙二十八運載火箭發射「中星9A」廣播電視直播衛星,同樣是火箭三級工作異常,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不過那一次中星9A靠自帶的燃料獨自在太空中「徒步」行進,爬升2萬多公裡,用16天完成了一場「太空自救」,到達預定軌道。

此次之所以三級再次出現問題,應該和長三乙進行了改進有關,長三乙雖然一直叫長三乙,但是這些年以來一直隨著中國航天技術的發展,在不斷升級,就像我剛才說的,出現了很多型號分支,在進行改進的過程中,可能出現了一些問題。

雖然是商業發射,有航天保險會進行賠付,航天保險指的是指為航天產品包括衛星、太空梭、運載火箭等提供風險保障的保險。比如,1995年1月26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亞太二號」衛星發生星箭爆炸事故,造成的後果是星箭全損,保險人為此付出的經濟賠款高達1.62億美元。

PALAPA-N1項目是國產通信衛星首次在印尼宇航市場取得突破,對促進中國航天產品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具有重要意義。PALAPA-N1項目將改善印尼通信、廣播事業,促進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也是中國航天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又一成果。

此次發射失敗,勢必會讓其他國家質疑中國的航天發射能力,影響中國航天產品拓展海外市場。

如果說長三乙是影響中國開拓海外市場,而上次的長徵七號甲火箭失利,則對中國接下來的航天任務產生很大的影響,因為包括將實現北鬥導航、探月三期等重大工程收官,完成火星探測等重大任務發射,完成長徵五號B、長徵七號甲、長徵八號三型運載火箭首飛,完成亞太6D衛星、集團公司衛星網際網路融合試驗星等商業衛星的發射,都要依靠這款火箭。

在這兩次航天任務之後,根據計劃,長徵五號B遙一運載火箭將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於4月中下旬執行首飛任務。

不得不說,中國的航天任務安排太過緊密,每個任務節點都卡的非常緊,和歐美相比,資金人才又投入不足。

中國航天應該留出時間,進行舉一反三,總結失敗和教訓,為了去向更遠的星辰大海,做好更充足的準備。

幾十年來,中國航天人在成功與失敗不斷前行,在一次又一次任務中,人們明白了「長徵」的意義,希望大家可以多給航天人一些理解。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還在不斷努力探索。

我們終將成功,我們一定成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印尼衛星發射失利: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仍然是數十年前的技術
    長徵三號甲、長徵三號乙、長徵三號丙火箭,可謂長徵三號運載火箭「三兄弟」,是我國航天領域的主力運載火箭,除了發射國內的衛星以外,也對外承攬其他國家的衛星發射業務,算是創匯主力軍了。PALAPA-N1衛星,因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失利,就此徹底報銷了,這個損失是非常大的,最起碼以數千萬甚至上億或數億人民幣計價,最主要的是此型火箭發射失利,恐怕會影響今後與印尼在衛星發射領域的合作。
  • 中國航天科技澄清「長徵三號乙火箭墜毀事故」:造成6人死亡
    據中新網2月18日報導,承擔中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研製、生產和發射試驗任務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18日發表聲明稱,1996年長徵三號乙火箭發射事故造成6人死亡、57人受傷住院,而非有網友所說的「至少造成500人死亡」。
  • 「長徵三號乙火箭墜毀事故」造成多少死傷?
    、生產和發射試驗任務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18日發表聲明稱,1996年長徵三號乙火箭發射事故造成6人死亡、57人受傷住院,而非有網友所說的「至少造成500人死亡」。  聲明寫道,《人民日報》、《中國航天報》等媒體均及時跟進,對事故調查情況進行了報導。隨這份聲明一併發布的報紙影印圖證實,「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事故原因查明,火箭控制系統慣性基準發生變化是這次發射失敗的原因,針對故障的改進措施已在實施中」。  「這是長三甲系列火箭第一次發射外國衛星,發射前肯定充滿信心。」
  • 快舟十一號發射失敗,前後3次發射任務失利,中國航天到底怎麼了
    快舟十一號發射失敗,上半年前後3次發射任務失敗,中國航天到底怎麼了?7月10日12時17分,中國航天再次失利的消息從酒泉衛星發射場傳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實施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現今運載能力最強的固體火箭快舟11號發射失利,攜帶數顆衛星的火箭在升天后出現故障,最終失利的消息在發射後一小時被證實。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分析排查。
  • 未受連續兩次發射失利影響,大國重器豎立海南,「胖五」再戰太空
    2020年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對於中國航天人來說更是如此。在3月16日到4月19日,短短24天內,長徵七號甲運載火箭和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雙雙發射失利。前者代表是最新一代火箭技術,而後者竟然是一款安全係數極高的老型號「金牌火箭」。
  • 一月之內,中國航天兩次火箭發射失敗!充滿挫折的2020該過了!
    航天事業是一項綜合事業,是高精尖的代表,基本上沒有100%成功的說法,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都曾有過發射失利的情況,或多或少罷了,而我們國家,成功率是遙遙領先的。但是今年,此次4月9號長三乙的失敗卻並不是第一次了,而是在30天之內發生的第二次火箭失敗,如此緊密的兩次失敗著實讓人有一點揪心。
  • 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失利,2020年中國航天遭遇第4次失敗
    2020年中國一共進行了27次發射任務,失敗了4次,3月17日長徵七號甲火箭首飛失利,4月9日19時4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印度尼西亞PALAPA-N1衛星失利,以及2020年7月10日的快舟11號首飛失利。快舟11號當時搭載的是吉林一號高分02E星以及微釐空間一號S2星,本來是想這次發射推進中國航天民企的發展。
  • 中青報今天用大半個版來談長徵五號發射失利:以失敗的名義!
    如果把人生當作一場長跑,越大的失敗,似乎來的越早越好。對於中國航天人,這幾天就遭遇了一場失敗,而且來的不算晚。7月2日,中國最大運載火箭長徵五號的第二次發射遭受失利。曾經長徵系列火箭的發射失利——包括不久前長徵三號乙火箭的失利,某種程度上都是「航天大國」時代的產物。而長徵五號從一出生就瞄向更高更強,早在去年首飛之時,國家航天局前局長欒恩傑就提到,這枚火箭是中國人邁向「航天強國」的入場券。長期以來,談及中國的某項技術或某個領域的發展,我們已經習慣用「大而不強」來形容。
  • 2020年中國運載火箭,連續2次發射失敗,杜文龍稱美國動作不尋常
    如今,中國航天事業已經走過近半個世紀。繼2018年中國首次在軌道發射次數上超越美國後,2019年中國火箭發射數量繼續開掛,登頂全球發射數量第一。近年來,中國衛星發射很少有失利,但是在2020年一開始,我國就在一個月內接連發生了兩次星發射失利事件。
  • 中國新長徵7號A火箭發射升空任務以失敗告終
    長徵七號發射失敗的原因尚不明確 這可能會對主要派遣任務造成影響 而之前文昌進行的發射,包括十二月長徵五號返地,都進行過直播。 文昌目前也正在進行長徵5B號的測試飛行準備。現在仍不清楚長徵7號的發射失敗是否會對四月中後期的發射計劃造成影響。
  • 2020第一季度世界各國航天發射總次數出爐了,中國佔了多少次?
    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發射總次數28次,共有七個國家或組織參與航天發射任務,其中美國第一季度發射次數為9次,差不多佔全球發射次數的三分之一,領先其他各國,而中國在第一季度也發射了8次,不過有兩次任務失利,俄羅斯發射次數5次,歐洲航天局2次,伊朗2次,成功和失敗各佔1次,日本和紐西蘭各發射1次。
  • 長徵七號甲火箭發射任務為何失利?任務是什麼?對我國有何影響?
    2020年3月16日21時34分,位於海南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長徵七號甲火箭)進行首次發射,隨後官方報導火箭發射任務失利。但所有的官方新聞裡並沒有提及具體的「發射失利」情況,是發生了什麼故障還是咋的?只說了「發射任務失利,後續將組織專家對故障原因進行調查分析」,就沒有更多的信息了。
  • 中國運載火箭年內第三次發射失敗,是否美國釜底抽「芯」所致
    中國快舟11號運載火箭7月10日在酒泉衛星中心發射,火箭飛行過程中即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宣告失敗,這是中國繼今年長徵七號甲遙一運載火箭及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升空失利後,年內第三次失敗。據信,此次快舟是為某著名的視頻網站發射視頻衛星。
  • 中國航天失敗的第908天
    2017年7月2日,長徵五號遙二火箭準備發射。有了遙一的勝利,這一次,大家都信心十足。但5分鐘之後,有工作人員通知,成功宴取消。發射,失敗了。自此以後的89天裡,我們沒有進行任何發射活動,中國的航天事業,陷入了停滯。這不是中國航天第一次面對這樣的局面,早在1992年,中國航天就曾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
  • 中國航天一個月發生三次重大事故
    一個月內,中國發射火箭兩次失敗,一顆中國製造的衛星突然停止運行4月9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印度尼西亞PALAPA-N1衛星失敗,火箭三級及衛星殘骸墜落。3月16日,中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進行首次長徵七號甲改中型運載火箭飛行任務,但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失敗。除這兩次火箭發射失敗外,中國制的一顆衛星也突然出現問題。3月24日,委內瑞拉一號衛星在太空突然失效。該衛星由中國研發,2008年用長徵-3B運載火箭送入軌道,預計使用壽命為15年。但在2023年到期的前三年,該衛星偏離軌道並停止運行。
  • 快舟11號發射失敗:商業衛星的發射探索,看來不能操之過急
    只是非常可惜,據環球時報報導,7月10日12時17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織實施快舟11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火箭飛行中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分析排查當中。
  • 苦等4年首飛失利,快舟11號火箭到底有多厲害?創造中國多項第一
    另外兩次失敗包括:3月17日,中國下一代主力運載火箭長徵七號首飛失敗;4月9日,「勞模」級運載火箭長徵三號乙發射印尼PALAPA-N1星衛失利。相比來說,快舟11號此次發射任務看起來並沒有那麼重要,但是同樣身負重要使命,航天科工集團從2016年就表示快舟11號要首飛,這次發射是苦等4年後的結果。快舟11號到底有多重要呢?實際上開創了中國火箭發射史上的多項第一。
  • 遺憾,我國今年第三次火箭發射失利
    7月10日12時17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織實施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分析排查。此次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搭載了吉林一號高分02E星(嗶哩嗶哩視頻衛星,Jilin 1-GF-02E)、微釐空間一號系統S2星(weili-1-02)。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直徑達2.2米,起飛質量達78噸,7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運力達1噸,是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強、起飛質量最大、箭體直徑最大的新型固體運載火箭。
  • 2003年長徵三號乙火箭將發射亞太五號衛星
    中新社香港一月八日電(記者趙勝玉)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與香港亞太衛星控股有限公司今天在此間籤訂了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美國蘿拉公司製造的亞太五號衛星的發射服務合同。  長城工業總公司張新俠總裁、香港亞太衛星控股有限公司何克讓總裁分別代表雙方籤字。根據合同規定,衛星發射將於二00三年一季度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進行。
  • 高分十四號衛星成功發射,系長徵三號乙改進五型運載火箭首次發射
    新華社發(郭文彬攝)昨日11時58分,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是長徵三號乙改進五型運載火箭首次發射,也是長徵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首次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