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12時17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織實施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分析排查。此次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搭載了吉林一號高分02E星(嗶哩嗶哩視頻衛星,Jilin 1-GF-02E)、微釐空間一號系統S2星(weili-1-02)。
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直徑達2.2米,起飛質量達78噸,7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運力達1噸,是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強、起飛質量最大、箭體直徑最大的新型固體運載火箭。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採用車載移動方式發射,能夠滿足衛星商業化、高密度、快速發射的需求。主要承擔400千米-1500千米近地和太陽同步軌道小衛星、微小衛星單星及多星組網發射任務。快舟十一號曾計劃與2016年底或2017年年初首飛,其首飛以推遲多年。
此次發射失敗是我國年內第三次火箭發射失敗。3月16日21時34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組織實施長徵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04月09日19時4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印度尼西亞 PALAPA-N1 衛星,火箭一、二級飛行正常,三級工作異常,根據測量數據監視判斷,火箭三級及衛星殘骸墜落,衛星發射失利。前兩次火箭發射失敗原因已查明。
今明兩年我國會有多型新一代運載火箭首飛。如長徵六號、朱雀二號、穀神星一號固體火箭、長徵八號、長徵-6X等。未來幾年是我國運載火箭升級換代的時間,新型運載火箭改進和可靠性提升的時間,可能我國還會迎來較多的火箭發射失利。但這是轉型期的陣痛,相信我們一定會走過這個艱難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