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憾,我國今年第三次火箭發射失利

2020-12-15 樂視界

7月10日12時17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織實施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分析排查。此次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搭載了吉林一號高分02E星(嗶哩嗶哩視頻衛星,Jilin 1-GF-02E)、微釐空間一號系統S2星(weili-1-02)。

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直徑達2.2米,起飛質量達78噸,7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運力達1噸,是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強、起飛質量最大、箭體直徑最大的新型固體運載火箭。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採用車載移動方式發射,能夠滿足衛星商業化、高密度、快速發射的需求。主要承擔400千米-1500千米近地和太陽同步軌道小衛星、微小衛星單星及多星組網發射任務。快舟十一號曾計劃與2016年底或2017年年初首飛,其首飛以推遲多年。

此次發射失敗是我國年內第三次火箭發射失敗。3月16日21時34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組織實施長徵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04月09日19時4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印度尼西亞 PALAPA-N1 衛星,火箭一、二級飛行正常,三級工作異常,根據測量數據監視判斷,火箭三級及衛星殘骸墜落,衛星發射失利。前兩次火箭發射失敗原因已查明。

今明兩年我國會有多型新一代運載火箭首飛。如長徵六號、朱雀二號、穀神星一號固體火箭、長徵八號、長徵-6X等。未來幾年是我國運載火箭升級換代的時間,新型運載火箭改進和可靠性提升的時間,可能我國還會迎來較多的火箭發射失利。但這是轉型期的陣痛,相信我們一定會走過這個艱難的時期。

相關焦點

  • 中美今天同時遭遇火箭發射失敗,有人調侃今天不宜發射火箭,以後要...
    說起中國航天,一直是國人驕傲的一個領域,穩定、成功率高、性價比高一直是我國航天對外的名片。不過近年來隨著火箭發射次數大幅提升,並且出現各種新型火箭,所以失敗率有所上升,特別是今年,已經是第4次發射失利了。
  • 就在剛剛,我國長徵5號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艙發射成功!
    因為就在今年的3月中旬進行發射的長徵7號甲和4月上旬進行的長徵3號乙兩次火箭發射均遭遇了失敗,對我國航天事業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因此這次發射成功重新的振奮了我們的精神及自信心!也正是因為最近的火箭發射失利,原計劃4月24日發射的長徵五號B,推遲到5月5日才開始。
  • 2019年美國發射火箭25次,俄羅斯21次,我國卻震撼了航天界
    火箭彈是一種由火箭發動機射流工質產生反作用力推進的飛行器。它攜帶著所有的推進劑,是實現太空飛行的運載工具。所以,世界上有很多國家正在積極研發和發射火箭。美國和俄羅斯兩國都是世界空間力量,那麼今年兩國哪一個發射了最多的火箭?
  • 快舟十一號發射失敗,前後3次發射任務失利,中國航天到底怎麼了
    快舟十一號發射失敗,上半年前後3次發射任務失敗,中國航天到底怎麼了?7月10日12時17分,中國航天再次失利的消息從酒泉衛星發射場傳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實施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現今運載能力最強的固體火箭快舟11號發射失利,攜帶數顆衛星的火箭在升天后出現故障,最終失利的消息在發射後一小時被證實。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分析排查。
  • 長七改型發射失利,成長必須付出的代價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李會超】3月16日夜,海南傳來了讓人扼腕的消息:長徵七號改型火箭發射遭遇失利。前不久,長徵五號遙三火箭剛剛將長五遙二火箭發射失利帶來的陰霾一掃而光,而長徵七號改型火箭的失利卻又將讓航天技術人員們進入艱辛的歸零過程。失敗是誰都不願看到的。然而,從國內外火箭的研製和使用情況看,發射失利卻又是不可避免的。發射失利最有可能出現在型號研製的早期,但在若干次成功飛行後也有可能出現,可以說是火箭成長中的煩惱。
  • 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失利,2020年中國航天遭遇第4次失敗
    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2C衛星,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2020年中國一共進行了27次發射任務,失敗了4次,3月17日長徵七號甲火箭首飛失利,4月9日19時4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印度尼西亞PALAPA-N1衛星失利,以及2020年7月10日的快舟11號首飛失利。快舟11號當時搭載的是吉林一號高分02E星以及微釐空間一號S2星,本來是想這次發射推進中國航天民企的發展。
  • 第九所用37年完成了100次發射 見證火箭的發射歷史
    ▲長徵火箭第300次發射 (圖源:人民網) 人生能有幾個100次?自1970年首飛至今,長徵火箭不但實現了從無到有,還不斷刷新著發射次數記錄,甚至突破每一個100次的用時越來越短。 長徵火箭就是我國自行研製的運載工具,它承擔了我國96.4%的發射任務,發射太空飛行器總質量佔中國發射總質量的99.2%。1970年至今,長徵火箭先後有17型基礎級火箭和5型上面級投入使用,成功將506個太空飛行器送入預定軌道。
  • 中國運載火箭年內第三次發射失敗,是否美國釜底抽「芯」所致
    中國快舟11號運載火箭7月10日在酒泉衛星中心發射,火箭飛行過程中即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宣告失敗,這是中國繼今年長徵七號甲遙一運載火箭及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升空失利後,年內第三次失敗。據信,此次快舟是為某著名的視頻網站發射視頻衛星。
  • 2020年2次發射失利,中國航天史從未有過,比起損失這點更重要
    但是近日西昌火箭發射中心傳來的消息,讓中國人民為之嘆息。短時間內兩次發射失利,在中國的航天歷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第一次的失利是長徵七號的艦載火箭,第二次是長徵三號乙型火箭發射失利。自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我國就努力想要跟上世界發展的腳步,雖然當時的中國科技不是零基礎,但是在同期世界格局裡面,中國的實力還是比較弱的。航空事業是現代科技的基石,很多現代科技離不開衛星。
  • 長徵七號甲火箭發射任務為何失利?任務是什麼?對我國有何影響?
    2020年3月16日21時34分,位於海南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長徵七號甲火箭)進行首次發射,隨後官方報導火箭發射任務失利。但所有的官方新聞裡並沒有提及具體的「發射失利」情況,是發生了什麼故障還是咋的?只說了「發射任務失利,後續將組織專家對故障原因進行調查分析」,就沒有更多的信息了。
  • 印尼衛星發射失利: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仍然是數十年前的技術
    印尼的PALAPA-N1衛星,4月9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時,隨著第三級火箭一塊墜毀,衛星發射宣告失利,接下來的時間內,將進入故障排查及相關處理工作。PALAPA-N1衛星,因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失利,就此徹底報銷了,這個損失是非常大的,最起碼以數千萬甚至上億或數億人民幣計價,最主要的是此型火箭發射失利,恐怕會影響今後與印尼在衛星發射領域的合作。
  • 快舟11號仍發射失利,中國航天半年內失敗三次!
    各位對於我國的運載火箭命名可能不是很清楚,但是對於在2020年7月10日我國發射失敗的運載火箭快舟11號卻有一定的了解,因為快舟11號原本是要在2017年的時候就發射的,推遲三年穩紮穩打,在2020年才發射,但是快舟11號仍然發射失利,中國航天半年內失敗三次,這讓我們陷入了深思。
  • SpaceX完成今年首次火箭發射,也是二手火箭第50次發射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SpaceX公司利用回收獵鷹9號一級助推器完成的第50次發射。此時距離SpaceX首次成功回收一級助推器只有5年零幾天的時間,距離首次利用回收的一級助推器發射升空也不到4年時間。SpaceX下一次獵鷹9號火箭發射任務可能會在1月14日進行。 此次任務是SpaceX公司本年度首次火箭發射,重3.4噸的衛星被順利部署到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 中青報今天用大半個版來談長徵五號發射失利:以失敗的名義!
    7月2日,中國最大運載火箭長徵五號的第二次發射遭受失利。消息從文昌航天發射場指控大廳傳出後,有的現場觀眾一臉愕然,畢竟幾十分鐘前還眼看火箭點火升空,眼看火箭消失在天際;有的參試人員瞬間落下了眼淚,十來年的心血在一夜之間以「失利」兩字而暫時收場。這並非中國航天發射史上第一次失利,卻很可能是近些年最受關注的一次失利。
  • 我國將於今年春季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空間站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我國將於今年(2021年)春季在海南文昌用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目前,核心艙已經基本完成測試的全部工作,航天員乘組已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我國將於今年春季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今年春季將首先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隨後將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完成交會對接和相關在軌關鍵技術驗證。
  • 延遲三年穩打穩紮,快舟11號仍首飛失利,中國航天半年內跌倒三次
    2020年作為中國航天新的十年開局,可謂是充滿了辛酸和波折,7月10號中國航天再次失利的消息從酒泉衛星發射場傳來,我國現今運載能力最強的固體火箭快舟11號發射失利,攜帶數顆衛星的火箭在升天后出現故障,最終失利的消息在發射後一小時被證實。
  • 解讀 | 重型獵鷹火箭的第三次成功
    北京時間下午2:30分,美國SpaceX公司的重型獵鷹火箭成功進行了第三次發射。常言道事不過三,又有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但重型獵鷹的本次發射依然熱度不減,因為任務具有空前的技術挑戰性,仍吸引了全世界航天相關人士關注的目光。火箭發射升空後雖然芯一級回收失敗,不過其他任務圓滿完成,尤為可喜的是整流罩首次回收成功,算是一個意外的驚喜了。
  • 日本今年第四次發射火箭,使用H-2A火箭發射軍民兩用雷射中繼衛星
    日本一顆用於中繼民用和軍用地球觀測數據和圖像的衛星將於周日搭乘H-2A火箭發射升空。這顆兩用通信衛星將於美國東部時間凌晨2點25分搭載H-2A火箭進入軌道。下午4點25分。據H-2A火箭的建造者和發射運營商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透露,這枚火箭將在日本南部的種子島航天中心發射。
  • 石豪:長徵五號B發射成功,我國深空探測有了一顆定心丸
    而要邁出最後也是最困難的第三步,沒有合適的大火箭是不行的。中國空間站的核心艙「天和」,是長度16.6米、直徑4.2米、重達22.5噸的龐然大物,能夠支持3名航天員長期駐留,是空間站的「中軍帳」。其尺寸和質量超過了以往我國火箭運載能力的極限。
  • 全球2020年火箭發射次數及入軌太空飛行器數量狀況,美國重奪發射榜第一名
    我國今年取得的突破還是不少,特別航天工程上。如果拋開技術層面,從航天工程綜合能力來看,我國應該可以穩居世界第二。 美國發射情況 1、發射次數:42次(截止2012.12.15),居全球第一,今年預計還有3次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