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車企積極搶佔新能源汽車產業制高點,上海推新政助力

2020-12-22 易車網

近日,上海市發布《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實施計劃(2021-2025年)》和《關於支持本市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若干政策》並指出,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進入黃金髮展時期,上海必須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助力中國企業搶佔產業制高點,繼續加大對於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加快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的應用和充電樁的設施布局。

在政策的推動和消費者觀念的轉變下,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愈猛。而作為國內汽車行業的領軍企業,上汽集團在其中的表現更是突出。數據顯示,今年11月,上汽集團新能源車總體銷量5.7萬輛,同比增長224.6%,實現國內新能源車銷量月度冠軍「四連莊」。亮眼的新能源車銷售數據,也助力上汽達到了64.4萬輛的月度總銷量,強勢保持市場領先。

產品銷量大幅增長的背後,是上汽集團前瞻的戰略規劃和布局。技術層面,上汽自主掌控「電池、電驅、電控」三電核心技術。自主開發的10速EDU第二代智能電驅變速箱,技術水平世界一流,可以確保在不同的車速和工況下車輛都能有更好的效率或動力,並實現純電、並聯、行車充電、能量回收、怠速充電等多種工作模式隨心切換,為消費者帶來更平順、更高效、更節能的駕駛體驗。

除此之外,上汽集團充分洞察市場,發布的車型充分滿足市場上各類人群的需求。單是一款五菱宏光MINI EV,就足以撬動整個A0級新能源汽車市場;11月份五菱宏光MINI EV零售銷量超過3.3萬輛,單日最高銷量突破2000輛,勇創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記錄。此外,更有榮威品牌、榮威R標加持,滿足更多用戶對於中高端新能源汽車產品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上汽名爵EZS純電動SUV,還成為了歷史上首款獲得Euro NCAP(歐盟新車安全評鑑協會)五星安全認證的純電動小型SUV,該款純電汽車也憑藉著過硬的產品實力,在歐洲市場颳起了強勁的「電動旋風」。

從上海市頒發的新政可以看出,中國社會對於新能源汽車產業是高度重視並且大力扶植的,我們也有理由相信,藉助中國雄厚的工業技術實力和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技術優勢,自主品牌引領未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指日可待。

相關焦點

  • 順「天時」 佔「地利」 上海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要爭「人和」
    上海全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需在「天時、地利」基礎上,努力爭取更多「人和」,以「組合拳」助推產業升級,全力打響上海品牌。日前舉行的市政府常務會議,原則同意《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實施計劃(2021-2025年)》和《關於支持本市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若干政策》,並提出必須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積極搶佔產業制高點。這一堅定表態,引發包括眾多企業和消費者在內的全行業高度關注。上海此舉,順應「天時」。
  • 【上海市政府常務會議決定: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會議原則同意...
    2020-12-14 15:18:41來源:FX168 【上海市政府常務會議決定: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會議原則同意《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實施計劃(2021-2025年)》和《關於支持本市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若干政策》並指出,新能源汽車正處於大發展時期,上海必須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積極搶佔產業制高點。
  • 新能源汽車的「哥斯拉」來了 這對國產車企來說也不全是壞事
    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十分龐大,從價格到性能可以滿足不同車主的購車需求。一款外來品牌的新能源汽車尚不足以撼動我國汽車市場。 1月7日,特斯拉在上海超級工廠首次向社會用戶交付中國製造Model3。 Model3的國產化像一枚「爆彈」,炸出了幾家歡樂幾家愁。
  • 「新能源汽車之都」:城市間的爭奪戰並不會比車企競爭的火藥味少
    由此,這座城市被譽為「給世界裝上汽車輪子的城市」,相比於這個稱號,底特律還有另一個被人熟知的名字——汽車之城。 未曾想到,在八十多年後,隨著一個名叫埃隆·馬斯克的男人帶著十幾輛特斯拉Model S來到中國後,國內掀起了一股新能源造車的熱潮,遊俠、蔚來、小鵬、理想和威馬等新能源車企相繼出現。 與此同時,一場「中國底特律」的新能源汽車爭奪戰,在國內諸多城市間開始打響。
  • 汽車:利好政策頻出 車企提速轉型 中國車市「軟著陸」
    編者按:30個垂直產業,各自用「10件大事」講述自己的故事,凝練成300個跌宕起伏的瞬間,記錄新舊產業的變革與資本市場的選擇,記錄行業的悲喜交集、絕地逢生、柳暗花明。這是中國產業生命力的真實寫照,見證了中國經濟在大考之下,每一次細微的驚人一躍。
  • 評論:車企上演新三「國」演義 新能源汽車正乘風破浪群雄逐鹿
    ]2020年註定是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發展元年。特斯拉價格一降再降,銷量猛增,在中國市場颳起「快打旋風」,一躍成為全球市值最高車企,中國新能源造車三劍客蔚來、理想和小鵬也表現不俗,交付量、股價不斷攀升,傳統車企負重前行,中國汽車市場呈現出三足鼎立、群雄逐鹿之勢。一切過往,皆為序章,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如何演繹?未來十五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又將走向何方?
  • 傳統車企2020:憋屈、轉型與新能源汽車「軍令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探客Tanker,作者丨許芸,編輯丨蛋總2020年,汽車產業上演「魔幻」一幕。以特斯拉為首的造車新勢力,在銷量、業績和市佔率等遠不及傳統車企的情況下,在資本市場上演了一場逆襲戰,從市值上實現了對一眾傳統車企巨頭的趕超。
  • 入榜500強 中國六大車企的新能源汽車路線圖
    石油公司仍然佔據一定的比重,隨著新能源的發展,後續的世界500強營收排名將會有相當程度的改變。而在汽車行業內,本次共有6家中國汽車製造企業上榜,即上汽、一汽、東風、北汽、廣汽和吉利,一共盈利114億美元。  下面為您揭示上榜的中國六大車企的新能源發展現狀與規劃路線。
  • 陳根:百年汽車面臨變局,中國車企走向超車
    對於新能源汽車來說,2020年,去年市值排名全球車企第三的新能源汽車龍頭特斯拉躍居第一,市值較去年翻了約6倍,超過排名第二至第五車企市值之和。中國三家造車新勢力蔚來、小鵬、理想,市值在2020年也都快速上漲,分別位列全球車企第8、15、17位。
  • 楊忠陽:新能源汽車還鬚髮力核心技術
    儘管全國銷量數據還要等幾天經中汽協發布,但這些車企不斷上漲的銷售數字,無不預示著歷經一年多的市場低迷後,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正在重回「快軌」。之所以能重回「快軌」,一方面得益於黨中央在短時間內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同時果斷出臺了暫緩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退坡,並將免徵車輛購置稅政策延長2年的政策。
  • 華為聯手18家車企成立「5G汽車生態圈」 加速搶佔5G落地市場
    近日,華為官網發布消息稱,將聯合一汽集團、長安汽車、東風集團、上汽集團等首批18家合作車企成立「5G汽車生態圈」。按照華為的說法,成立5G汽車生態圈旨在加速5G技術在汽車產業的商用進程,共同打造消費者感知的5G汽車。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華為此時和汽車圈抱團發展,頗有搶佔5G落地市場意圖。
  • 新能源汽車漸成趨勢 豐田、寶馬等車企積極布局固態電池市場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固態電池布局 誰已悄悄領先作者: 錢童心新能源汽車漸成趨勢,動力電池的進展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關注。日前,包括大眾、三星、寶馬、寧德時代在內的巨頭都在尋求固態電池領域的突破。目前中國大部分的汽車廠商和新能源廠商也在參與固態電池的研發。固態電池的不同技術路徑2019年12月,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在「實施電池技術突破行動」中,加快固態動力電池技術研發及產業化被列為「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攻關工程」。
  • 【從300個瞬間看2020】汽車:利好政策頻出 車企提速轉型 中國車市...
    【從300個瞬間看2020】汽車:利好政策頻出 車企提速轉型 中國車市「軟著陸」
  • 新能源汽車利好政策那麼多,為何這些車企卻仍選擇了「辜負」?
    從免徵購置稅延長兩年,到「新基建」形成客觀助力,再到相關生產企業準入門檻的進一步降低,2020年對於我國新能源汽車而言,可謂是利好不斷。同時,為了穩定和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相關部門還用數次新能源汽車下鄉等方式為其拓展消費渠道,提振信心。
  • 汽車產業「上坡」後勁兒足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會同各區市各部門落實「六穩」「六保」部署,搶時間、抓服務、強保障,打出政策、營銷、服務等系列「組合拳」,助力企業復工達產,全市汽車產業逆勢上揚。   1~10月,汽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3%,佔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的13.12%,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率達48.11%。
  • 「從300個瞬間看2020」汽車:利好政策頻出 車企提速轉型 中國車市...
    編者按:30個垂直產業,各自用「10件大事」講述自己的故事,凝練成300個跌宕起伏的瞬間,記錄新舊產業的變革與資本市場的選擇,記錄行業的悲喜交集、絕地逢生、柳暗花明。這是中國產業生命力的真實寫照,見證了中國經濟在大考之下,每一次細微的驚人一躍。
  • 市值破3000億 恆大新能源汽車憑什麼成為車股一哥?
    在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新能源汽車加上新基建,再一次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方向定調。此後,全國各地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車新政。北京、深圳、重慶、三亞等多個城市均推出了不同的新能源汽車刺激消費政策。
  • 2020車企年度KPI完成度:長安汽車達標無虞 北汽新能源不足一成
    從多家主流車企已經公布的銷售數據來看,11月份依然保持著快速增長的狀態。其中,東風、吉利、長安、長城、江淮等5家車企集團在完成目標銷量方面已無懸念。不過,由於第一季度受到疫情的較大影響,部分車企實現年度銷售目標仍有難度。
  • 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隱藏「雙刃劍」:30萬元價格門檻狙擊了誰?
    而這也將成為對車企技術、成本和生存盈利能力的綜合考驗。在以30萬元價格門檻帶來新一輪競爭預兆的同時,新規還進一步確認了對「換電模式」的肯定和鼓勵,以及對生產銷售規模的限制,規定換電車型不受30萬價格限制,而車企單次申報清算車輛數量應達到乘用車10000輛或商用車1000輛。這被認為是對車企技術路線、商業模式、產能規模、產品競爭力的綜合考核。
  • 《2020中國車企創新探索最佳實踐TOP10》榜單即將發布
    2020年11月27日,億歐汽車將在上海舉辦「GTM2020全球科技出行峰會-上海論壇(暨全球科技出行產業系列榜單發布)」。榜單設置上,億歐汽車分別設置了人物榜和產業榜,涉及領域包括新能源(充換電)、智能網聯、流通及服務、出行服務等,涵蓋企業達到數百家。其中,億歐汽車特意設置了《2020中國車企創新探索最佳實踐TOP10》榜單,並針對中國車企創新項目進行篩選,最終會有10家中國車企及其項目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