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記憶(47)| 遼瀋戰役!

2020-12-26 騰訊網

熱烈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9周年,喜迎建黨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圓滿完成,回顧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進行艱苦卓絕、不懈奮鬥光輝歷程,及百年間遭遇的重大挫折和取得的偉大成就,從2020年7月1日起時代記憶推出大型紅色記憶系列報導。

對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若干重大事件及相關聯的紀念館、博物館等場所進行介紹。旨在學習、傳承和發揚老一輩的革命精神,為接力第二個「一百年」目標而奮鬥的新一代提供精神力量。

遼瀋戰役

遼瀋戰役是中國近代史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開始,同年11月2日結束,共歷時52天。中國共產黨稱之為遼瀋戰役,中國國民黨稱之為遼西會戰,又作」遼瀋會戰「。

戰役結束後,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在兵力數量方面超越國民黨軍隊。

歷史背景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東北即成為國共兩黨兩軍爭奪的焦點;

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軍隊向共產黨的中原解放區發起進攻,國共大規模內戰全面爆發;

1948年7月初,國共雙方兵力的對比,已由戰爭爆發時的3.14:1,變為1.3:1;

1948年8月,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已控制了東北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國民黨軍隊有4個兵團14個軍44個師(旅),加上地方保安團隊共約55萬人,但被分割、壓縮在瀋陽、長春、錦州三個互不相連的地區內。由於部分北寧鐵路為人民解放軍所控制,長春、瀋陽通向山海關內的陸上交通被切斷,補給全靠空運,物資供應匱乏。

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抓住有利時機,與國民党進行戰略決戰,決戰方向首先指向形勢於己有利的東北。

東北是全國唯一一個人民解放軍軍力超過國民黨軍隊的地區,是中國重工業最發達的地區和最大的產糧區,也是侵華日軍最早侵佔的地區,因此中國共產黨中央軍委把決戰的第一個戰場選在東北。

戰爭結果

遼瀋戰役從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歷時52天,東北野戰軍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殲滅國軍47.2萬餘人,其中斃傷國軍官兵5.68萬人,俘虜32.43萬人,俘虜國軍少將以上高級軍官186名。國軍共損失1個東北「剿匪」總司令部,1個東北「剿總」錦州指揮所,4個兵團部、11個軍部和36個師。損失各種火炮4709門,輕重機槍13347挺和其他槍枝175361支。

歷史評價

遼瀋戰役我軍勝利和敵軍失敗都是有原因的,國共雙方最高統帥蔣介石和毛澤東幾乎同時都看到了錦州這步關鍵之棋,但蔣與他的東北將領們意見不一,從而舉棋不定,貽誤戰機在先。

蔣介石後來更犯下一個致命的戰略錯誤,那就是不顧當時東北人民解放軍力量增長的實際情況,固執地與解放軍展開決戰,終使幾十萬精銳之師在東北大地上灰飛煙滅。我軍兵力包括地方部隊幾乎在其2倍,而東北野戰軍的裝備在四大野戰軍和華北軍區算是最強的。國民黨軍隊如果迅速撤到關內,或許還能推遲被我軍全殲的命運。

相比之下,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略戰術則是比較成功的。毛澤東認為,先打錦州,封閉國民黨部隊逃出關外的道路,「關門打狗」是上上之策,林彪則認為攻打錦州是有困難的,應該先打長春,但是在其試攻長春後就知道攻打長春也比較困難,於是同意先打錦州。錦州破後,國民黨軍隊就被封閉在東北,陷入了孤立境地,陸上無法逃脫。

攻打長春時,東北野戰軍指揮員又加強了政治攻勢,使國民黨軍隊主動起義和投降,兵不血刃就拿下了長春,避免了傷亡。

在黑山,我軍第10縱隊又成功阻擊了敵第9兵團,在敵軍敗退後,又迅速出動數倍於敵兵力包圍敵人,展開遼西大會戰。具體作戰時,我軍又採用邊合圍,邊分割、邊殲滅的戰術,大膽滲透穿插,將敵軍10萬人馬全殲,國民黨部隊「五大主力」中的新一軍和新六軍亦在此戰中被全殲。後來東北野戰軍雖打亂建制向瀋陽進軍,但是由於我軍有明確攻擊目標,最終解放了瀋陽,東北的國民黨主力部隊有47萬人於遼瀋戰役被我軍全殲或主動起義、被迫投降,我軍傷亡僅有不到7萬人。遼瀋戰役的勝利,空前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和毛澤東軍事思想,也為東北我軍入關組織平津戰役提供了良好契機。

遼瀋戰役紀念館

遼瀋戰役紀念館位於遼寧省錦州市凌河區,成立於1959年1月,其前身是遼寧省地誌博物館籌備處錦州辦事處、錦州歷史文物陳列館,設在錦州老城區古塔腳下的大廣濟寺古建築內,即錦州市博物館院內。

1963年10月,基本陳列完成並開放。「文化大革命」初期被迫閉館,「九一三事件「後被撤銷。1978年得到恢復,修改陳列後重新開放。同年10月葉劍英元帥題寫了館名,各項工作漸入正軌。1985年4月中央批覆修建新館。新館選址位於市中心遼瀋戰役革命烈士紀念塔北側,於1988年10月31日落成開放。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中國共產黨建黨99周年

1921-2020

時代記憶館

時代記憶館位於天津市津南區,是榮程集團積極響應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推動文化體制機制創新」、「鼓勵非公有制文化企業發展」號召,在天津市委市政府及社會各界支持下,於2013年毛澤東誕辰120周年之際修建的文化產業項目。2014年被天津市關工委授予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目前已成為天津市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時代記憶館以1921年-1949年時間軸為主線,展現從建黨到建國的光輝歷程。通過館藏史料的追憶,弘揚社會正能量;通過具有時代情懷的舊物展示,強化初心教育;通過文化創意活動及時代生活體驗,推動文化傳承,從而引導青少年知曉擔當,增強民族自豪感,提振拼搏向上的精神,使時代記憶成為弘揚民族正能量的基地。

相關焦點

  • 【知史奮進·四史學堂】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
    【知史奮進·四史學堂】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 2020-12-20 1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光明日報》:肩負振興使命,打贏「新遼瀋戰役」
    肩負振興使命,打贏「新遼瀋戰役」  ——遼寧錦州市委組織黨員幹部前往東北首個基層黨支部誕生地重溫入黨誓詞本報記者 畢玉才 劉勇在這裡,王明玉主持召開了錦州市委中心組學習,重溫習近平總書記在瞻仰中共一大會址和南湖紅船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大家一致表示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決打贏決戰貧困決勝小康的振興錦州「新遼瀋戰役」。東北第一個基層黨支部跨過高高的門檻,踩著青磚,順著筆直的巷道,記者走進青牆紅瓦綠樹掩映中的中共溝幫子鐵路黨支部紀念館。
  • 原47軍部分老同志來辰調研剿匪史料
    12月4日,原47軍部分老同志來我縣開展湘西剿匪史料調研,並重走父輩足跡,緬懷紅色記憶。當天,原47軍老同志們來到龍泉巖鄉椅子山烈士陵園瞻仰了革命烈士紀念碑,參觀了革命歷史陳列館,並在紀念碑前向烈士們鞠躬、默哀,敬獻白花,為英烈掃墓,緬懷先烈們的不朽功績。據悉,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7軍先後在抗日戰爭、遼瀋戰役、渡江戰役、重慶解放戰爭等戰鬥中立下赫赫戰功。
  • 珍貴的遼瀋戰役鏡頭:國軍士兵下棋消遣,圖4女兵好漂亮!
    珍貴的遼瀋戰役鏡頭:國軍士兵下棋消遣,圖4女兵好漂亮! 珍貴的遼瀋戰役鏡頭:國軍士兵下棋消遣,圖4女兵好漂亮!國軍士兵不打仗的時候也沒有什麼事做,於是下棋來消遣,也不懂得趁著空閒多練練兵。
  • 遼瀋戰役的最後餘波:大軍輝煌入瀋陽
    至此,歷時52天的遼瀋戰役宣告結束。東北野戰軍共殲滅國民黨軍1個「剿總」總部、1個前進指揮所、4個兵團部、11個軍部和36個師,連同非正規軍在內共47.2萬人。遼瀋戰役的勝利完全改變了國共兩軍的總體力量對比,使得東北野戰軍成為了一支裝備精良、士氣高昂,人數高達百萬之眾的戰略機動力量,東北解放區也成為了鞏固的戰略後方,極大地推動了解放戰爭進程。11月4日,毛澤東在為新華通訊起草《中國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一文中寫道:「原來預計,從一九四六年七月起,大約需要五年左右時間,便可能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反動政府。
  • 戰略決戰階段第一戰,解放軍為何要先拿下遼瀋
    遼瀋戰役作為是中國近代史中的「三大戰役」其中之一,遼瀋戰役於1948年的9月12日打響,並且在同年的11月2日結束,經歷52天的作戰,最終以解放軍的勝利而結束,遼瀋戰役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兵力首次超越國名黨軍。
  • 東北戰役紀念館(東北之行遊記第六篇)
    (《遼瀋戰役紀念館》攝影:王懷建)休閒自駕遊第五天。早上自然醒來,吃罷早餐,一行五人開始遊玩錦州。最先是錦州古塔公園。小景點,轉玩、拍照,一圈即出。而我們都知道,建立新中國的重要三大戰役的第一大戰役便是遼瀋戰役。重溫歷史,讓人心潮澎湃。也讓我們此行重溫經典電影革命故地紅色之旅增添了無窮回味的記憶。錦州出來,驅車趕路。經過錦州筆架山景區,噴泉、巨雕司空見慣,神水井也名不副實。筆架山全國也多處,此處特點是從岸邊到海中筆架山有一條潮汐路,會隨著潮汐變化時隱時現,讓人尚覺新奇。
  • 遼瀋戰役之後,南京催促傅作義南撤,他想起了隋唐演義裡的羅藝
    遼瀋戰役之後,無論四野是否入關,全國解放都是毫無疑問的,無非是遲早的問題。
  • 紅色記憶 ▏萊西市馬連莊鎮持續推進紅色小鎮建設
    10月23日,青島萊西市馬連莊鎮膠東紅色革命文化館,眾多遊客參觀學習,實地感受紅色記憶。青島萊西市馬連莊鎮紅色底蘊深厚,湧現出了李佐民、劉坦、「顧家一門三烈」等一批沽水先鋒,流傳著夭山戰役、黃金驛站、馬連莊戰役等紅色事跡,至今仍保存了膠東行署、八路胡同、北海銀行和膠東第一個新華書店等紅色舊址。據《萊西縣誌》記載,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原馬連莊44個村就有在冊登記的英烈2 9 5名。
  • 2019年國內十大紅色旅遊目的地大數據榜單發布
    今年年初,嘉興南湖旅遊區推出了四大紅色旅遊產品,將深度體驗、教育培訓和文創產品與旅遊相結合,「水上黨課」和「重走一大路」等體驗型產品受到遊客歡迎。今年最新上榜的錦州,推出了「追尋紅色印記」等主題旅遊活動,精心設計了紅色旅遊主題路線,並在遼瀋戰役紀念館演出了經典情景劇《遼瀋戰役的歷史瞬間》,讓人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紅色演藝的魅力。
  • 程子華指揮的宜沙戰役,參戰的四野4個軍,軍長分別是誰?什麼軍銜
    1949年7月,第四野戰軍第13兵團司令員程子華指揮所屬第38、第47、第49軍和配屬的第39軍及湖北軍區獨立第1、第2師共約25萬人,發起宜(昌)沙(市)戰役,共殲滅國民黨軍1.5萬餘人,打開了南進湘西的大門,切斷了國民黨軍湘鄂邊區「綏靖」司令官宋希濂集團與華中軍政長官白崇禧集團的聯繫
  • 馬前卒工作室回顧遼瀋戰役(三)——未出全力 勝負已分
    既要避險,又要取勝,林彪身上擔著空前的壓力:遼瀋戰役前敵我態勢經過與中央軍委反覆磋商,林彪向中央匯報了作戰計劃:「目前北寧線的作戰,最主要的關鍵在能以奔襲動作將錦州以南和以北的敵人堵住切斷,則我軍第一步即能殲滅五城之敵,第二步即能將兵力集中起來攻錦州和打增援。」
  • 重溫電影《大決戰》,劇情唯遼瀋,場面看淮海,文戲選平津
    對於《大決戰》三部曲的整體印象,簡單說就是:看劇情,唯遼瀋,觀場面,看淮海,品文戲,選平津。一、《遼瀋戰役》看點:劇情,林彪三大戰役裡,遼瀋戰役是開頭,同時也是最具戰略思想博弈的一個,其過程非常精彩。就因為戰略局勢處於關鍵點,牽一髮而動全身,而且雙方都面臨著梭哈的巨大壓力,所以遼瀋戰役前雙方的謀略都非常痛苦且糾結,這一點《遼瀋戰役》拍得非常好。所以,論戰略謀劃,遼瀋戰役最精彩,淮海戰役則偏戰術級別一些,平津戰役則相對比較簡單,只要東野迅速入關,解決問題就只剩下時間了。
  • 遼瀋戰役最慘烈的惡戰,東野命令:讓敵在我陣地前屍橫遍野
    1948年9月12日,我東北野戰軍發起遼瀋戰役。這場發生在白山黑水間空前規模的大戰,拉開了國共戰略大決戰的序幕,直接逆轉了雙方的力量對比。遼瀋戰役紀念館革命烈士紀念塔在為期52天的遼瀋戰役期間,10月23日至25日間的黑山阻擊戰,往往被大家低估。實際上,這場戰役全面反映了國共雙方在戰略、戰役、戰術層面的全方位博弈。
  • 遼瀋戰役最後一戰,我軍朝著瀋陽城四個城門發起猛攻,結果如何?
    遼瀋戰役最後一戰,我軍朝著瀋陽城四個城門發起猛攻,結果如何?文/無計讀史當解放軍的部隊打到瀋陽城的門口的時候,當時駐守瀋陽城的國民黨指揮官衛立煌已經知道瀋陽城的結局了。那是1948年的事情了,這是遼瀋大決戰的最後一戰。1 局勢從遼瀋戰役開打,到1948年,解放軍部隊開始包圍瀋陽城的時候,國民黨部隊已經幾乎徹底失去了對東北的掌控權了。
  • 「紅色記憶」直播上百萬網友關注,鄰居看完才知身邊老人竟是上甘嶺...
    【「紅色記憶」直播上百萬網友關注,鄰居看完才知身邊老人竟是上甘嶺戰役英雄】12月19日上午10點,「紅色記憶——老照片老物件老建築背後的故事」首場直播「激戰上甘嶺:抗美援朝老戰士李汝楠的軍功章」開啟,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走進抗美援朝老戰士李汝楠家,聽他為觀眾講述參加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在上甘嶺戰役中榮獲軍功章的故事。
  • 安徽省八大著名紅色旅遊景點 一起紅色之旅
    安徽省八大著名紅色旅遊景點 一起紅色之旅安徽,曾是重要的革命根據地,為建立新中國做出了巨大犧牲和重要貢獻。下面帶大家了解一下安徽省內的紅色旅遊聖地,讓我們一起緬懷先烈,追憶革命歷史和事跡的革命精神。渡江戰役紀念館雄獅渡江,偉大起點渡江戰役紀念館體現的是水與戰艦的主題,巨大的館身猶如兩艘雄偉戰艦並排行駛在浩瀚的水面,向前直指南方的長江。渡江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實施戰略追擊的第一個戰役,也是向全國進軍作戰的偉大起點。以鄧小平同志為首的渡江戰役總前委就駐紮在肥東縣撮鎮瑤崗村。渡江戰役紀念館是和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戰役紀念館等同規模的國家級一流紀念館。
  • 深情講述湘江戰役紅色故事
    雖然湘江戰役的硝煙早已散盡,但它所迸發出的激蕩人心的強大精神力量仍跨越時空,深植時代……」11月10日,「迎接建黨百年——湘江戰役『紅色故事會』」在廣西桂林舉行。  由浙江省委黨史和文獻研究室、浙報集團等主辦,浙江共產黨員雜誌全案策劃的紅色故事會自2018年12月以來,先後走進浙江的大中小學、紅色教育基地等開講十餘場,並通過現場直播的方式,累計吸引受眾200多萬人次。
  • 91歲女兵的「紅色記憶」 ——訪突泉縣烏蘭牧騎創始人陳琦
    她先後參加過遼瀋、平津、渡江戰役,後來又隨部隊打到廣州、海南島。在廣州戰役中,她遇到了一生的伴侶、戰友馮振鐸。那一年,她21歲。24歲的馮振鐸,是一位參加過抗日戰爭的老兵。回想那段日子,老人臉上情不自禁地溢滿笑容。
  •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高立鵬——追尋紅色記憶,傳承革命精神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高立鵬——追尋紅色記憶,傳承革命精神高立鵬北京大學訪問學者、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文化部中國畫創作研究院著名青年畫家用畫筆凝固紅色永恆——觀高立鵬的紅色寫生作品有感細細品味北京大學訪問學者、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文化部中國畫創作研究院著名青年畫家高立鵬先生新近創作的紅色寫生系列,豁然間對屠格涅夫的話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浙江嘉興、福建古田、陝北延安,烙滿了中國革命與社會發展的紅色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