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烈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9周年,喜迎建黨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圓滿完成,回顧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進行艱苦卓絕、不懈奮鬥光輝歷程,及百年間遭遇的重大挫折和取得的偉大成就,從2020年7月1日起時代記憶推出大型紅色記憶系列報導。
對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若干重大事件及相關聯的紀念館、博物館等場所進行介紹。旨在學習、傳承和發揚老一輩的革命精神,為接力第二個「一百年」目標而奮鬥的新一代提供精神力量。
遼瀋戰役
遼瀋戰役是中國近代史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開始,同年11月2日結束,共歷時52天。中國共產黨稱之為遼瀋戰役,中國國民黨稱之為遼西會戰,又作」遼瀋會戰「。
戰役結束後,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在兵力數量方面超越國民黨軍隊。
歷史背景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東北即成為國共兩黨兩軍爭奪的焦點;
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軍隊向共產黨的中原解放區發起進攻,國共大規模內戰全面爆發;
1948年7月初,國共雙方兵力的對比,已由戰爭爆發時的3.14:1,變為1.3:1;
1948年8月,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已控制了東北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國民黨軍隊有4個兵團14個軍44個師(旅),加上地方保安團隊共約55萬人,但被分割、壓縮在瀋陽、長春、錦州三個互不相連的地區內。由於部分北寧鐵路為人民解放軍所控制,長春、瀋陽通向山海關內的陸上交通被切斷,補給全靠空運,物資供應匱乏。
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抓住有利時機,與國民党進行戰略決戰,決戰方向首先指向形勢於己有利的東北。
東北是全國唯一一個人民解放軍軍力超過國民黨軍隊的地區,是中國重工業最發達的地區和最大的產糧區,也是侵華日軍最早侵佔的地區,因此中國共產黨中央軍委把決戰的第一個戰場選在東北。
戰爭結果
遼瀋戰役從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歷時52天,東北野戰軍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殲滅國軍47.2萬餘人,其中斃傷國軍官兵5.68萬人,俘虜32.43萬人,俘虜國軍少將以上高級軍官186名。國軍共損失1個東北「剿匪」總司令部,1個東北「剿總」錦州指揮所,4個兵團部、11個軍部和36個師。損失各種火炮4709門,輕重機槍13347挺和其他槍枝175361支。
歷史評價
遼瀋戰役我軍勝利和敵軍失敗都是有原因的,國共雙方最高統帥蔣介石和毛澤東幾乎同時都看到了錦州這步關鍵之棋,但蔣與他的東北將領們意見不一,從而舉棋不定,貽誤戰機在先。
蔣介石後來更犯下一個致命的戰略錯誤,那就是不顧當時東北人民解放軍力量增長的實際情況,固執地與解放軍展開決戰,終使幾十萬精銳之師在東北大地上灰飛煙滅。我軍兵力包括地方部隊幾乎在其2倍,而東北野戰軍的裝備在四大野戰軍和華北軍區算是最強的。國民黨軍隊如果迅速撤到關內,或許還能推遲被我軍全殲的命運。
相比之下,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略戰術則是比較成功的。毛澤東認為,先打錦州,封閉國民黨部隊逃出關外的道路,「關門打狗」是上上之策,林彪則認為攻打錦州是有困難的,應該先打長春,但是在其試攻長春後就知道攻打長春也比較困難,於是同意先打錦州。錦州破後,國民黨軍隊就被封閉在東北,陷入了孤立境地,陸上無法逃脫。
攻打長春時,東北野戰軍指揮員又加強了政治攻勢,使國民黨軍隊主動起義和投降,兵不血刃就拿下了長春,避免了傷亡。
在黑山,我軍第10縱隊又成功阻擊了敵第9兵團,在敵軍敗退後,又迅速出動數倍於敵兵力包圍敵人,展開遼西大會戰。具體作戰時,我軍又採用邊合圍,邊分割、邊殲滅的戰術,大膽滲透穿插,將敵軍10萬人馬全殲,國民黨部隊「五大主力」中的新一軍和新六軍亦在此戰中被全殲。後來東北野戰軍雖打亂建制向瀋陽進軍,但是由於我軍有明確攻擊目標,最終解放了瀋陽,東北的國民黨主力部隊有47萬人於遼瀋戰役被我軍全殲或主動起義、被迫投降,我軍傷亡僅有不到7萬人。遼瀋戰役的勝利,空前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和毛澤東軍事思想,也為東北我軍入關組織平津戰役提供了良好契機。
遼瀋戰役紀念館
遼瀋戰役紀念館位於遼寧省錦州市凌河區,成立於1959年1月,其前身是遼寧省地誌博物館籌備處錦州辦事處、錦州歷史文物陳列館,設在錦州老城區古塔腳下的大廣濟寺古建築內,即錦州市博物館院內。
1963年10月,基本陳列完成並開放。「文化大革命」初期被迫閉館,「九一三事件「後被撤銷。1978年得到恢復,修改陳列後重新開放。同年10月葉劍英元帥題寫了館名,各項工作漸入正軌。1985年4月中央批覆修建新館。新館選址位於市中心遼瀋戰役革命烈士紀念塔北側,於1988年10月31日落成開放。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中國共產黨建黨99周年
1921-2020
時代記憶館
時代記憶館位於天津市津南區,是榮程集團積極響應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推動文化體制機制創新」、「鼓勵非公有制文化企業發展」號召,在天津市委市政府及社會各界支持下,於2013年毛澤東誕辰120周年之際修建的文化產業項目。2014年被天津市關工委授予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目前已成為天津市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時代記憶館以1921年-1949年時間軸為主線,展現從建黨到建國的光輝歷程。通過館藏史料的追憶,弘揚社會正能量;通過具有時代情懷的舊物展示,強化初心教育;通過文化創意活動及時代生活體驗,推動文化傳承,從而引導青少年知曉擔當,增強民族自豪感,提振拼搏向上的精神,使時代記憶成為弘揚民族正能量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