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B站上一位老外UP主「阿福Thomas」,上傳了一段視頻《武漢肺炎|我採訪了剛到中國支援的德國頂尖病毒研究家》。視頻一經發布,在很短時間裡就獲得了網友們數百萬的點擊與點讚。
「阿福Thomas」是一名德國人,作為「中國女婿」,他一直生活在上海。和阿福一樣,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大量的外籍人士生活、工作於此,他們的防疫抗疫,同樣牽動著很多人的心。
澎湃新聞記者了解到,疫情發生以後,為更及時地讓在滬外籍人士了解第一手防疫信息,上海不僅將每天的市政府新聞發布會發布內容,用5種語言編譯後公布在市外辦官網,還在12345市民熱線專設外語坐席,7種語言實時回應諮詢。
「上海對疫情管控很嚴,我相信上海政府」
華東師範大學研一學生努利亞是來自於吉爾吉斯斯坦的留學生。這次寒假她留在學校,沒有回國。她說,「發生新冠狀病毒肺炎之前,我沒回國的原因是想留在中國準備開題報告,後來發生了疫情,我還是沒有選擇離開中國,因為我認為對社會最大的貢獻就是配合中國政府。」
努利亞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目前,華師大是封閉式管理,以此來控制進出學校的人口流動,除了師生以外的人都禁入學校,師生進出學校憑校園卡或其他的學校證明。學校隔離每棟宿舍樓,也就是說,一個宿舍樓的學生不允許進另一個宿舍樓。學生出入宿舍都要登記,如是否帶校園卡,有沒有戴口罩。而且,學生進出宿舍都要測量體溫。
努利亞還說,家人得知中國有疫情時態度比較安穩,「因為我每天跟家人視頻聊天,也沒讓他們感到緊張、慌亂。而且,家人也相信中國有能力面對這個難關。」
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Alex是一家跨境貿易公司的創始人,他住在松江的一個小區。他說儘管新冠肺炎疫情目前在中國非常嚴峻,但是他認為上海政府能夠迅速對疫情作出部署,並出臺有力措施來阻止疫情的傳播。「就以我們小區來說,門口有專人給進出人員測體溫,我們社區裡的超市也給顧客測體溫。這些措施讓我覺得在上海非常的安全。」
Raphael來自德國,是海德堡公司的營運經理,目前生活在上海。他說,疫情發生以後,上海對公共場所的防疫管控措施都很到位。「上海對疫情管控很嚴,我相信上海政府。政府一直呼籲大家儘量待在家裡,我還從來沒有看到過,路上人那麼少,相信這樣的管控對防止疫情的傳播起到很好的效果。」
Raphael對上海有很深的感情,2015年3月來上海後便長期在此生活工作。他一直覺得上海是最安全的城市,其他任何城市都不能比擬。「我相信上海政府能處理好此次疫情。我之前也想過去泰國或者峇里島,但覺得還是上海醫療條件發達,到了外面也不一定安全,還不如在上海的家裡看電影。」他甚至表示,疫情發生以後,他也沒有想過要回到自己的祖國,「中國經歷過抗擊非典,這樣的成功經驗,讓我能安心留在上海。」
市外辦官網每日更新5種語言的疫情信息
此前,Raphael也有自己的焦慮,他希望掌握更多關於疫情的真實信息,「網上有太多的假新聞。對於一個在上海生活,但中文不夠好的外國人來說,不知道從哪裡看真實的新聞。現在我只能看看德國的媒體。」
如今,Raphael的困擾已經得到解決。對於最新的上海疫情防控信息,上海為在滬外籍人士開闢了兩個新的渠道。
上海市政府外事辦官網推出疫情防控專欄
2月1日下午2點,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從2月1日起,市政府外事辦公室在官方網站推出疫情防控專欄,用中、英、法、日、韓五種語言,編發每天新聞發布會的內容,通報最新疫情防控動態及防護提示。
2月1日晚上,澎湃新聞在上海市政府外事辦官網上看到,首頁上的「疫情防控」專欄已新鮮上線2月1日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內容,有中、英、法、日、韓五種語言編發的稿件。
上海市政府外事辦向記者透露,考慮到在滬外籍人士確實有了解疫情最新情況的需要,市政府外事辦專門推出疫情防控專欄。「現在我們編發的發布會內容用了中、英、法、日、韓五種語言,這也是囊括了外籍人士在上海使用的較為常見的語言語種。一般當日的新聞發布內容,都能在進行多語種編譯後做到當日上線。」
12345熱線可提供7種語言的諮詢服務
在滬外籍人士了解疫情資訊,也能撥打12345市民服務熱線。
2月2日上午10點,澎湃新聞記者在12345市民服務熱線看到,英語坐席上的話務員正在接聽一位在滬外籍人士的諮詢電話。
12345市民服務熱線的英語坐席。澎湃新聞記者 陳伊萍 圖
記者了解到,這位外籍人士來自印度,他在電話裡向話務員諮詢在疫情嚴重的當下,他想回國是否有出入限制。另外,他表示自己的護照仍然在出入境管理局進行辦理,如何能通過最快的方式拿回護照。
「我和他說,目前上海和印度並沒有對出入境有任何限制,但是鑑於疫情嚴重,我建議若沒有特殊事情,儘量待在上海。至於他想儘快拿到護照,我會立即將他的諮詢派單給出入境管理局,讓他們給予回復。」話務員向記者透露。
為在疫情防控中更好地服務在滬外籍人士,12345市民服務熱線和上海市外辦合作,從2月2日起,針對上海疫情防控方面的常見問題,為在滬外籍人員提供諮詢服務。
市民服務熱線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士表示,目前12345市民服務熱線可以提供7個語種的諮詢服務,包括英語、日語、韓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俄語。除了12345市民服務熱線配備兩名英語坐席,市外辦挑選了16名青年語言志願者作為後備力量,做好遠程在線翻譯支持。「比如有日本人士打電話進來諮詢,我們的英語坐席不能回答,便當場連線市外辦的日語志願者,進行實時三方互動。」這些青年語言志願者將確保手機暢通,及時連線翻譯。
記者了解到,目前每天上午8點到晚8點,12345市民服務熱線為在滬外籍人員提供諮詢服務。非外語坐席服務時間,系統接到電話後將自動轉接至市外辦總值班室接聽處理。並且,有關電話納入緊急流程辦理,開通綠色通道。
12345市民服務熱線和上海市外辦的合作並非僅僅在此次疫情期間,雙方表示將建立長期合作機制,更好地為在滬外籍人士做好諮詢服務。此外,市民服務熱線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同志還透露,市民服務熱線未來還打算和一些大學合作,通過建立大學生志願者服務基地,豐富與提升自身對外籍人士的實時在線服務能力。
外籍人士
口罩
預約登記一樣方便
昨天(2月2日)是口罩預約登記的首日,針對外籍人士的口罩預約也同步展開。長寧區虹橋街道榮華居民區,涉外居民區工作遵循「不分國籍、不分戶籍」的原則,擁有外國人來華居留許可的榮華社區常住居民都可根據規定領取口罩。此前,居委會還加急將口罩預約登記通知,翻譯成多種語言,發給所有小區物業,並在已有的所有居民區微信區、工作平臺發布中英雙語通。
江蘇路街道福世居民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在查驗了一名法籍居民的身份信息後,向其發放了居委蓋章的「口罩預約排隊號」,告知其憑預約排隊號到指定地點排隊進行信息登記,並領取口罩購買憑證。在江蘇路街道利西居民區,兩位俄羅斯友人前來諮詢口罩預約相關問題,90後社工小鄭當即用流利的英語為他們一一解答,外籍居民十分滿意:居委幹部,真棒!考慮到外籍居民的特殊需求,江蘇路街道工作人員對澎湃新聞記者介紹,街道在部分現場安排了英語流利的居委幹部開展涉外租住人員登記服務。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