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命大」的武將,身中一百多箭都沒死,活到62歲善終

2020-12-23 歷史小火鍋

三國名將關羽,一生留下很多英雄事跡,其中「刮骨療毒」就被人們津津樂道。很多人以為「刮骨療毒」是《三國演義》中的橋段,其實此事取材於真實歷史。《三國志》記載,關羽在一次鏖戰中,被敵軍一箭射中,把一條胳膊射穿。

後來經過調治,雖然當時無甚大礙,但卻留下後遺症,「後創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一到陰天下雨,傷口就會隱隱作痛。醫官詳細診斷後認為,這是因為「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年射中關羽的是一支毒箭,要想徹底治癒,必須「破臂作創,刮骨去毒」,才能徹底治癒。

關羽毫無懼色,當即請醫官動手開刀。當時也沒有什麼麻醉程序,醫官開刀後,「臂血流離,盈於盤器」,看著都痛。關羽卻行若無事,他下令擺下一桌酒宴,召集諸將前來赴宴。關羽一邊接受手術,一邊飲酒吃肉,談笑風生,盡顯英雄氣概。經過《三國演義》的傳播,關羽的這段歷史從此成為千古佳話,名揚後世。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關羽只經歷一次刮骨療毒就名傳千古,有一個武將前前後後挨了一百多箭,經歷了一百多次類似治療,而且活到62歲善終,比關羽還要厲害得多,但此人卻少有人知。他就是五代十國時期後唐大將符存審。

符存審,字德祥,河南陳州人,生於862年(唐懿宗鹹通三年),卒於924年(後唐同光二年),一生跨越唐朝和五代十國兩個歷史時期。《舊五代史》記載,符存審出身農家,但自幼胸懷大志,「少豪俠,多智算,言兵家事」,生性豪爽,精明過人,喜歡研習兵法,舞刀弄棒。

唐末農民起義戰爭爆發後,符存審的家鄉也成為戰場,他於是挺身從軍,投奔到河南光州刺史李罕之手下當兵,此後又跟隨李罕之歸降河陽節度使諸葛爽。諸葛爽死後部屬發生內訌,符存審又投奔到後唐太祖李克用手下,並在這裡建功立業,成為五代十國時期威震四方的猛將。

符存審作戰勇猛,每逢大敵必定身先士卒,捨命死戰,屢立戰功。李克用對他非常器重,「寵遇日隆,自是武皇西徵,存審常從,所至立功」。有一次符存審又在激戰中身負重傷,「冒刃死戰,血流盈袖」。李克用親自動手給他包紮傷口,每天早晚都來親自探望他。

五代十國時期,後唐與後梁、契丹等眾多敵對勢力連年徵戰,符存審這樣的虎將有了用武之地,先後參加幽州之戰、魏州之戰、胡柳陂之戰、同州之戰,「冒刃血戰,出沒賊陣」,「日與交鋒,對壘經年,大小凡百餘戰」,是名副其實的身經百戰。

後唐幾代皇帝對他非常倚重,封他為「幽州盧龍節度使,加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中書令、食邑千戶,賜號忠烈扶天啟運功臣」,「宣武軍節度使、諸道蕃漢馬步總管」。

符存審大半生幾經血戰,已經記不清多少次負傷,「四十年間,屯危患難,履鋒冒刃,入萬死而無一生,身方及此,前後中矢百餘」,戎馬半生,前前後後挨了100多箭,卻大難不死,活到62歲善終,堪稱古代最「命大」的武將。

每次中箭後,都要經歷一次「尖刀鑿骨出鏃頭,丹砂凝血狼牙錐」的痛楚,比關羽厲害多了。他把醫官從他身上取下的一百多枚箭頭都保存下來,臨死前交給兒孫,讓他們時刻不忘父輩創業艱辛,也算教子有方之人。

對一般人而言,由於五代十國時期的影響力,遠遜於三國時代等其他歷史時期,因此人們大都對這段歷史感到陌生。

其實,五代十國時期與三國時代的紛爭局面高度相似,也出現了很多像符存審這樣的名將和傳奇事跡。了解更多五代十國名將,不妨閱讀一下這本《一看就懂的五代十國史》,讓你一本書讀懂五代十國。

參考資料:《舊五代史》

相關焦點

  • 古代最命大的名將,身中一百多箭未死,最後活到62歲!
    古時候的戰場上都是以肉身相搏的,因此在戰場上受傷是經常的事情。對於關羽我們非常的熟悉,他曾經就因為身中暗箭,從而被迫刮骨療傷。雖然毒去掉了,但是卻也給自己留下了很深的後遺症,到陰天的時候手臂就會很疼痛。不過關羽能夠活命卻也是比較幸運的。
  • 古代最幸運的功臣,張揚跋扈,多次被治罪,卻得以善終,活了80歲
    但幸運的是,他生活在李世民時代,竟得以善終。丘行恭,今河南洛陽人,唐朝開國功臣。古代有兔死狗烹之說,歷來開國功臣為避免被皇帝兔死狗烹,都會表現得非常低調,以示對皇權不構成威脅。可大唐開國後,丘行恭卻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表現得異常高調,而且是高調的張揚跋扈。
  • 歷史上最勇猛四名戰神,三人武器都是畫戟,最後一人身中百箭才亡
    歷史上有很多戰功赫赫的武將,但是他們大多是依靠軍隊或者計謀來取勝的,真正靠個人實力左右戰局的武將,其實不多,今天,我們就來跟大家介紹歷史上四個最勇猛的武將。在他們的朝代,他們一個個都是戰勝級別的人物。說起勇猛的武將,相信那個以一人之力舉起千金銅鼎的人絕對不會被拉下,他就是項羽。項羽的成功很少是靠計謀的,更多就是靠武力,他的武力值有多高?
  • 同樣是中箭,夏侯惇眼睛中箭都沒事,為何張郃膝蓋中箭就死了?
    太和五年(231年),曹魏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郃受司馬懿所迫而領兵追擊蜀軍,追至木門,中箭身亡,諡曰壯侯。那麼,問題來了,同樣是中箭,夏侯惇眼睛中箭都沒事,為何張郃膝蓋中箭就死了?也即眼睛中箭之後,夏侯惇還活了至少25年。在很多人看來,眼睛中箭所帶來的傷害,顯然要比膝蓋中箭更加嚴重。但是,膝蓋中箭的張郃反而立即就去世了,這無疑是讓人感到疑惑的地方。對此,在筆者看來,之所以造成這一情況,原因可能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中箭的年齡不同,成為張郃和夏侯淵中箭之後結果不同的重要原因。打個比方,年輕人如果骨折的話,很可能幾個月就好了。但是,對於老年人來說,骨折的恢復就比較困難了。
  • 此人是五朝元老,活到80歲也沒能得善終,被人用被子活活捂死!
    此人是劉宋的五朝元老,活到80歲也沒能得善終,被人用被子活活捂死!南北朝是中國南北分裂而治的混亂時期,始於420年劉裕建立劉宋,止於589年隋滅陳國,前後歷時169年。開南朝之先的劉宋,是南朝四個朝代(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存在時間最久的,共60年。只是,劉宋除開國皇帝劉裕是開明之君外,他的其他子孫都荒唐至極。
  • 程咬金手持馬槊長矛,驍勇善戰,卻沒有活到一百二十歲
    程咬金在我國特別的富有知名度,大家都在廣泛流傳著,程咬金在描述裡是一個大胖子,靈活的大胖子,武器是兩把斧頭,武義並不是很高超,但是運氣非常的好,還做過皇帝,被一群兄弟照顧著,日子特別的幸福,他為人也特別的仗義。
  • 三國時期的武將中,誰最長壽?他居然活了97歲
    在古代,由於醫療條件不夠,很多人的壽命其實並不長,若遇上戰亂,則壽命更短。而讓我們最熟知的一個動亂年代就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在這段時間,經常打仗,一直掙扎在生死線的武將,有沒長壽的呢?誰最長壽呢?最長壽的武將活了多少歲?超過100歲了嗎?
  • 力氣大未必是好事,中國古代史上這四人都力能扛鼎,卻沒一個善終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出現過很多這樣的牛人,其中最有名的是以下四位,但是他們當中卻沒有人能夠善終,他們分別有什麼故事呢?西楚霸王項羽,項羽具有天生神力霸氣十足。作為楚國的貴族,雖然秦始皇統一了六國,而項羽依然想要報仇。另外,項羽對兵法也是有所研究。巨鹿之戰時,項羽帶著五萬人橫掃秦軍幾十萬大軍,這一戰之後,秦國走到了盡頭。
  • 古代這些箭真厲害!箭射入骨、洞穿甲兵,中箭拔不出,三年內必死
    其實這種想法是錯的,古代箭比我們想像得要可怕,中箭比中槍更難受。比如下面這些箭,看長相就知道有多厲害。子彈的殺傷力在於洞穿,如果沒有擊中要害,只是穿一個窟窿,治好以後不會留下什麼後遺症。而箭則不然,只要中箭,痛苦就將伴隨一生,直到箭傷復發而死。古代猛將凡是中過箭的,大多數死於箭傷復發,特別是下面這些箭,中箭三年後必死。
  • 古代士兵中箭後為何倒地不起?專家:不死也不敢起來!
    在火器沒有出現的年代,弓弩在戰爭中作為遠程唯一的武器備受青睞,早在戰國時期就被列為「兵器之首」。在戰爭題材的電視劇當中,我們常常都能看到一位弓箭手,能夠一箭將敵人射落下馬,甚至釘在牆上的畫面,讓我們不禁讚嘆此人功力之深厚。
  • 小說中說程咬金活到一百多歲,最後狂笑而死,真實的歷史並非如此
    在《隋唐演義》小說中,程咬金被稱為福將,他歷經唐朝三世,深得皇帝的信任。小說描述中,程咬金曾經活了一百多歲,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唐第一福將。不過,這個所謂的稱號只是小說作者的一家之言,真實歷史上的程咬金並非擁有百歲的高齡,而且他也並沒有像小說中所描述的那樣一帆風順。程咬金最後的結局到底如何呢?他又有什麼樣的經歷?
  • 古代士兵中箭後並沒有立刻喪命,為何都躺下裝死?專家:為了保命
    製造成本高,而要想訓練 出 一支善於射箭的精兵更是極為不易,因此弓箭一直被認為是冷兵器從一些影視劇的場景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代的士兵在戰場上衝鋒的時候經常會遭到對方弓箭的射擊,而在被箭射中之後,士兵們的反應大都是立馬躺下,那麼他們的這種做法到底是在裝死還是真的死了呢
  • 他是秦國武將之後,箭法超群智勇過人,60多歲請命帶兵打仗
    我們都知道啊,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修建長城是為了防止北方的匈奴對中原的侵擾,可是秦始皇對內卻實行了殘酷的統治,逼迫著成千上萬的人去修建長城,很多人都死在了工地上,長城是修建起來,可是並沒有解決匈奴和中原地區的矛盾,到了漢代匈奴的勢力比以前更加強大了,他們不但越過長城來侵犯中原,在抗擊匈奴的過程中
  • 在蜀漢「五虎上將」中,善終者僅兩人,而且有一人據說從未受過傷
    說起《三國演義》中的武將,就不得不提到蜀漢的「五虎上將」,這五位虎將跟隨劉備南徵北戰,鮮有對手,立下了赫赫戰功;可以說,劉備打下的江山中,這五人佔了大部分的功勞。不過在這五位虎將中,結果僅有兩人善終,也實在是令人唏噓不已。
  • 史上出名的福將,有的活了上百歲,有的徵戰一生都沒受過傷!
    在古代的時候,有些人為了爭取富貴,只好去投軍立功。尤其是對於那些窮苦的人來說,這是最有效的法子。但是在沙場上廝殺,難免會有各種的兇險,可能還沒有立下什麼功勞,就已經戰死疆場了。但在史書上也有記載的福將,他們有的活過了百歲,還有的徵戰沙場那麼多年,竟然沒有受半點的傷。
  • 古代弓箭威力如何?看看這些箭頭,就明白中箭者為何「生不如死」
    事實上,弓箭在打仗時有很多弱點:例如消耗快、瞄不準、射不死。 一、消耗快。 這個很好理解,箭不同於手中的刀槍劍戟,它們可以一直拿在手中作戰,而箭矢跟子彈一樣,「咻」的一下射出去,就沒了。弓手一般攜帶大約50支箭,已經是滿載狀態,再多就跑不動了。騎兵能攜帶的箭矢較多,一般在75支左右。箭矢射光,弓兵也就沒啥戰鬥力了。
  • 中國歷史上戰死沙場的6位名將,第3位戰場上身中100多支箭而亡
    中國歷史上的名將很多,但真正戰死沙場的並不多,很多名將都是死於內鬥和含冤而死,比如嶽飛、袁崇煥,還有的是自殺,有的得善終。總之各有各的歸宿。那麼,歷史上有戰死沙場的名將嗎?有,比如下面這五位。第一位是項羽。項羽,這個我們太熟悉了。「王不過霸」說的就是項羽。歷史評價「羽之神勇,千古無二」,他是中國數千年來最勇猛的武將之一,而「霸王」一詞專指項羽。
  • 李世民的哥哥,心甘情願當小宗家臣,活了八十多歲,得以富貴善終
    古代的時候,中國實行一夫一妻多妾制。男人只有一個正妻,但是可以有若干個小妾。正妻的兒子是嫡子,小妾的兒子是庶子。按照宗法制,父親過世之後,嫡子是大宗家長,庶子是小宗家臣。北周唐國公李昺,娶了正妻獨孤氏,還納了小妾某氏。獨孤氏生下了李淵,某氏生下了李洪。
  • 古代戰爭中,士兵被箭射中後為什麼會倒地而死?學者:沒死不敢動
    這種毒箭是由東漢耿恭發明的,那是在永平十八年(75年),北匈奴單于派出兩萬強騎兵攻打金蒲城,耿恭派出去求救的三百人全軍覆沒,無奈之下只能以弱小的兵力守城,他在所發的弓箭上畫了一種叫附子的毒藥,只要箭一出就會潰爛,已經爛到五臟而死。
  • 古代武將使用的武器是不是幾百斤重?戰馬能承受的住嗎?漲知識了
    古代武將的兵器有很多很重的,比如說關羽的達到八十二斤,魯智深的水磨禪杖也有六十二斤,到了後來的隋唐演義裡英雄們的武器就更重了,動不動就是幾百斤。其實這都是古代說書人和小說的誇張,實際上古代的兵器也沒那麼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