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武將的兵器有很多很重的,比如說關羽的達到八十二斤,魯智深的水磨禪杖也有六十二斤,到了後來的隋唐演義裡英雄們的武器就更重了,動不動就是幾百斤。其實這都是古代說書人和小說的誇張,實際上古代的兵器也沒那麼重。
我們知道人類的體能從古到今並沒有質的區別,只有量的差異,而且作為一個人能有多大能量?可能科學上還沒有一個標準,但是肯定是一個常數,人和人之間有差別,只能在這個常數上下波動,但是不可能差異太大。
現代的舉重運動員能舉起的重量才多少?抓舉214公斤,挺舉264公斤,這是最高級別的記錄,這只是舉過頭頂堅持三秒鐘,而這是全世界的運動員在教練和醫生的指導下通過科學方法刻苦訓練,才達到這個水平。
古代的一個將軍,一隻手拿一個三四百斤的大錘,等於是一隻手的力量就相當於當今世界最優秀舉重運動員的力量,這可能嗎?
有的人會說那《水滸傳》裡還有個神行太保呢,戴上陰陽甲馬,念動咒語,一天能跑幾百裡,這是法術,已經超出了古代兵器的討論範圍了,當年這些武將的形象刻畫,包括他們使用的武器都是經過誇張的。
小說的祖師爺是說話人,說話人就是早期的評書藝人,他們在說書的過程中,為了增加評述的藝術感染力,吸引更多的觀眾聽眾,於是採用誇張的手法對書中的人物形象進行加工刻畫,於是就有了眾多好漢手中都拿著幾百斤的武器。
當然還有一些是出於對歷史人物的敬仰,比如說南宋抗金名將嶽飛的故事就很多,當時的說話人不但是為了表現嶽飛的勇武、增加說書的感染力,還有一種民族自尊心在裡面,當時的南宋統治者很無能,面對金人的屠刀時流行一句話:「他有狼牙棒,我有天靈蓋」。
這是何等的慘烈,面對敵人的狼牙棒,不是拿出屠龍刀或者鬼頭刀拼殺,而是拿天靈蓋去挨打,這也太無能了,為了民族自尊心說話人就誇張了嶽飛等人的武器。這也就是說,中原人是很有力量的,是不怕外族入侵的。
到了後來說書人的思路就更加奔放了,英雄們的武器都跟煤氣罐一樣大了,已經誇張的沒邊了,也沒人去計較,大家聽評書圖個開心。
還有一種錯誤的認識,是把武將練功用的器械等同於上陣殺敵的武器了,古代武將為了進行功力訓練,以便上陣殺敵時動作能更敏捷更有力,就鑄造了極為沉重的器械進行訓練,其中就包括大刀,這種刀的分量都在一百斤以上甚至還有更重的,武將們用這樣的大刀進行訓練,可以增強體力,提高耐力和速度。
還有一種器械叫石鎖,用大塊的石頭刻成古代門鎖的樣子進行功力訓練。石鎖從小到大,從輕到重各種的都有,有的能達到二三百斤,練習的過程中,武將就是緊握石鎖做出各種動作,比如用力向上一甩,石鎖就穩穩地落在訓練者平放的肘部了。
還有石擔,其實就是用石頭做的槓鈴,把槓鈴片換成石碾子一樣的兩塊大石頭就行了。但是這只是訓練手段,並不是拿著幾百斤重的石鎖或者大刀像上陣殺敵一樣不停地揮舞。古代的武舉考試的科目就包括弓、刀、石、馬、步、箭。刀和石就是大刀和石鎖的考核。
一些說書人或者小說家見到了這樣的訓練場景,並沒有深入了解,都覺的武將這樣訓練上陣殺敵也應該是這樣,所以在說書或者寫小說的時候就把這些場景用上了,但不是說訓練,而是說實戰。以訛傳訛古代武將的兵器越來越重,好漢們的壓力山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