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武將會單挑嗎?

2020-12-12 全家好好的喲

在中國冷兵器戰場上,兩軍先列好軍陣,然後雙方主帥叫陣單挑,在互打幾十回合甚至大戰上百回合後,兩軍士兵再開始互相衝擊對戰,這是大多數人對古代戰場的理解。比如羅貫中《三國演義》裡有許褚和馬超大戰數百回合,這種雙軍對壘武將先單挑的方式,出現在中國冷兵器時期,在演義小說中尤其多,如《隋唐演義》、《水滸傳》,甚至連神話故事居多的《封神演義》中,兩軍衝鋒前都是雙方將軍先互相鬥法。那麼古代到底是怎麼打仗的呢?將軍單挑真的會出現「大戰三百回合」嗎?冷兵器戰爭時受兵器限制,作戰基本都是近距離接觸,在這種背景情況下,團隊聚集所產生的衝擊力量,就是能否在戰場上取勝的關鍵因素,而若要軍隊發揮強大的衝擊力量,排兵布陣是非常重要的,當時在戰場上勝利叫「集事」,而戰事失利叫「敗績」。

春秋時期的戰爭主要以車為戰,兩軍對陣時列隊成左中右三軍,列隊完成後馬上開始衝擊廝殺,車陣在最前列,步軍緊跟其後作掩護,這是當時最為常見的陣法。兩軍衝擊開始時,最先出列衝鋒的是兩翼軍隊,統帥坐鎮中軍,所以中軍是不會衝在最前列的。若雙方衝擊弒殺一段時間後陣型沒有散,就出現兩翼對圓陣的情況了,然後坐鎮中軍的主帥,再根據戰場情況適時地投入到戰場中。到了戰國後期,雖然戰場上的兵種不斷增多,但兩翼先衝鋒中軍隨後衝擊的戰場風格已經形成,所以兩翼軍隊總是布置在軍陣較為靠前的位置。隨後就形成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有名的「雁形陣」,這時的軍隊就不是三軍了,而是實實在在的兩軍,左邊羽翼稱「左甄」,右邊羽翼稱「右甄」,當然也可以形成兩針對圓的情況。

到了兩漢及南北朝時,馬軍在戰場上的作用越來越大,馬具和馬具盔甲的製作工藝突飛猛進,這就讓騎兵部隊的裝備和戰術愈發成熟,此進步得益於遊牧民族匈奴和鮮卑,他們對戰馬的馬具進行了改良,對戰爭勝負起著關鍵的作用,這在世界戰爭史上都有深遠的意義。這期間優秀的將領基本都是馬術超群的騎將,他們會在兩軍對壘弒殺時勇往直前,穿梭在兩軍的軍陣中,這樣就很有可能出現兩軍主將的直接碰面,斬殺敵將肯定會鼓舞士兵士氣,但這絕對不是取勝的關鍵因素。以陣法優勢攻擊敵方弱勢,騎兵為主步兵輔助,是當時軍隊作戰的主要方式。所以小說演義中那種兩軍先列隊,然後主將先單挑幾百回合,而後兩軍士兵開始互毆的場面,在古代戰場上是不多見的。

小說家們關於戰場單挑描寫,完全是為了提高讀者興趣,也為突出英雄人物的勇猛。古戰場上交戰的「回合」究竟是什麼呢?小說演義中經常出現「回合」,這是古代戰場交戰的常用語,源於春秋時期。當車戰開始時,雙方會全速駕駛戰車衝向對方,在和對方相持到一定的距離後,雙方開始用弓箭互相射擊;等到雙方戰車靠近時,就換矛一類的兵器互毆,戰車擦身而過駛向遠方;以上全過程就是「合」;雙方立即回頭繼續衝向對方,並開始新的一輪弓箭對射;這就是「回」了;當兩方戰車再一次靠近時,就是新的一輪「合」,所以「回合」就是交戰時雙方的一來和一往,而先有「合」再有「回」。

在如此重複的「回合」過程中,如果有一方失敗則戰爭結束。古戰場「回合」源於春秋時的車戰,西漢時戰爭多發生在與北方遊牧民族中,戰場作戰方式也從車戰變成了馬戰,之前戰車互衝的作戰方式也就不復存在了,但「回合」作為古戰場交戰詞語,被一直沿用了下來。

相關焦點

  • 古代打仗武將會單挑嗎?裝死這招管用不管用?免戰牌有用嗎?
    武將單挑《三國演義》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面,一方的武將來到陣前叫罵,然後另外一方也會派出武將迎戰,但是歷史上確實是有這種一對一單挑的公平決鬥,當然這些僅僅只是在於君子之間的互相默認,如果說你碰到了對面有一個小人,他不和你覺得我並且在後面放冷箭
  • 古代戰爭前,真會選兩個將領「單挑」?千萬別被小說給忽悠了
    包括《三國演義》在內,不少古代演義小說中都出現了武將單挑的橋段:兩軍對壘期間,士兵們拉開架勢,射住陣腳。隨後,雙方武將不約而同地走上前去,騎著戰馬,手持慣用的兵刃,然後一方叫嚷著:「來將通名!某不斬無名之鬼!」即便兩個武將都已進入敵方射程,但雙方弓箭手卻不會輕舉妄動。隨著雙方將領通報了姓名,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 古代打仗真是將領單挑,小兵當啦啦隊?為啥小說裡這樣寫?
    在讀《三國演義》等小說時,我們往往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許多戰陣都是將領在單挑,小兵在觀戰當啦啦隊。一旦將領取勝,小兵鼓譟而進,這樣仗就算打贏了。基於上述打仗形式,小說裡特別注重大將的武力值排行,以及戰鬥情節的描述。
  • 三國志11:武將性格和舌戰、單挑的關係,膽小不一定是壞事
    喜歡自製滿屬性女武將的大佬可以跳過了,因為靠著平推就能解決的事情,還要什麼舌戰,要什麼單挑?武將性格無論是在創作新武將,或者是編輯歷史武將,我們都可以看到武將還有性格的設定。三國志11裡武將的性格分為四類:膽小、冷靜、剛膽、莽撞。顧名思義,膽小的武將在處理事情上首先會考慮自己的安危,冷靜的則側重思考進退,剛膽的堅持自我不懼挑戰,莽撞的一往無前捨生忘死。
  • 影視作品及小說中經常會看到鬥將現象,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鬥將可以理解為兩將的單挑,也就是兩位敵對方將領在打仗前,先各自代表己方出戰,兩位將領在陣前一對一的單挑廝殺,這種行為就叫鬥將,也叫單挑。 我們現在看電視,或者看像《三國演義》這樣的古典歷史小說,經常會看到兩軍對峙時,兩方各出陣一位將領,先單挑,很可能打出幾個回合,有可能打上百八十回合,等分出勝負之後,然後身後的大軍開始衝殺,一陣衝殺之後,戰爭就結束了。
  • 為何古代武將天天進行軍事訓練都沒有八塊腹肌,反而全是大肚腩?
    每每當我們看到古代人的畫像,不管是王公貴族還是文臣武將,都是一個寬臉圓肚的大胖子形象。其實王公貴族是大胖子就算了,畢竟他們都是過得錦衣玉食的生活,那武將們怎麼可能都是大腹便便的呢?說好的勇猛如虎、雄姿英發呢?
  • 為什麼古代的武將畫像肚子挺大,挺著將軍肚能上戰場嗎?
    有句話叫「一力降十會」,什麼意思?就是對方招數再多,經不住大力一巴掌,有點像洪七公教給郭靖的「亢龍有悔」那意思。實戰中,力量絕對是超級佔優勢的。所以歷史上的武將,尤其是衝鋒陷陣的那種,體型瘦不下來。比如嶽飛,不僅僅帶兵打仗一把好手,自身武藝也是相當出眾,不過留下來的武穆畫像,也是膀大腰圓,絕不是黃曉明那種樣子。
  • 古代打仗,為什麼不繞過城池直取後方?專家:想死你就儘管繞
    兵法韜略是我們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寶藏,自春秋末年以來,一句「兵者,詭道也」讓兵家的那些軍事大家開始「不講武德」了,在春秋時期,至少兩方打仗還是要講禮儀的,先等兩方把陣型擺好,然後再單挑,一個回合一個回合的打,這也是春秋時代的特色。
  • 古代打仗時真的喝酒嗎?
    經常會在熒幕前看到古代打仗,會有將軍帶領眾多士兵的喝酒,慶功酒,壯行酒,犒勞酒。打贏仗喝酒很正常,但為什麼打之前也要喝?古代打仗給喝酒的基本上都是敢死隊,最前方衝鋒的,去了有很大可能回不來,衝鋒在前的兵出現一個掉鏈子,會影響到其他人情緒。
  • 三國志11武將性格特殊效果科普!除了舌戰單挑,還影響部隊野戰
    在三國志11中,武將共分為4種性格,分別是膽小,冷靜,剛膽和莽撞,這也是遊戲中的一個獨特設定。很多人都知道,武將的性格能明顯地影響到武將的單挑和舌戰。其中相對來說,膽小性格的人舌戰最為厲害,發怒狀態下能向對手發動輪番攻擊,而莽撞性格的武將則是更容易接受單挑。
  • 二郎神、哪吒為何和孫悟空單挑?十萬天兵在旁幹什麼?打醬油嗎?
    真正上了戰場,還是要靠主將單挑。這十萬天兵的主要作用是造成一種龐大的陣勢,顯示天庭的威嚴,真正打起來根本就不起作用,所以他們更不可能戰死。一、天庭打仗全部是單挑。我們看《西遊記》,孫悟空大鬧天宮時,雖然託塔天王李靖帶來了十萬大軍,但是真正打的時候,這十萬大軍基本上只起到了一個圍觀的作用,主要還是靠哪吒、木吒等主力戰將和孫悟空單挑。
  • 如今界孫權還能坐住單挑王寶座嗎,我想單挑王的時代或許早已落幕
    自打開服以來,單挑第一的名號就被孫權這個武將牢牢握在手中,特別是後來界限突破之後更甚,單挑之王的名號更是徹底被界孫權霸佔。將面技能上看,界孫權只有單單一個技能【制衡】,但其實他的強度要遠遠高於絕大部分武將。【制衡】這個技能理解起來很容易,簡單來說,就是以牌換牌。但是要怎麼換牌,卻是一個相當考驗技術的活,玩的好的孫權輕輕鬆鬆就可以運籌帷幄,掌控全局。難道就沒有武將可以超過他了嗎?這一期就來好好看看吧!
  • 還記得古代打仗最精彩的「鬥將...
    雙方猛將單挑數十回合乃至上百回合,是古典小說中最常見也是最精彩的部分。而且武將之間的單挑,通常也會改變甚至決定戰爭的走向和勝負。 那麼歷史上真的存在這種戰鬥模式嗎? 「鬥將」模式的由來和發展 答案是肯定的。
  • 看古代武將的啤酒肚,你就明白什麼才是真勇猛
    不過在古代啤酒肚有著不同的概念。古代跟現代的生活方式不同,能夠擁有啤酒肚的要麼就是非富即貴的官員、富豪,要麼就是古代武將,在古人留下的一些繪畫當中,古代武將都是身強體壯,個個都是大力士,項羽、關羽、典韋個個揮動的武器都是幾十斤。
  • 古代人打仗時,後排的弓箭手會誤傷到隊友嗎?
    可能許多的歷史愛好者都有過這樣的疑問,古代人打仗時,後排的弓箭手要是力氣小了,會不會把前排的隊友射死呢?然而小編想告訴大家,我們被電子遊戲和影視作品給誤導了,基本這些作品裡弓箭手都是纖細清秀的美男子,或者柔弱的小女子形象,近身就廢那種。
  • 日本戰國武將不打仗時,都在做什麼?緊湊而繁忙的一天
    摘要:日本戰國武將不打仗時,都在做什麼?緊湊而繁忙的一天人們對於日本戰國時代的印象就是混亂,各勢力間經常發生戰鬥,或者各自率兵對峙,讓人感覺除了戰鬥外,就沒有其他事情可做。結束巡視後,武將會沐浴,之後根據各自的信仰進行宗教活動,完成後重新整理儀容,向家人交代當天的待辦事項。如果需要在城池內執勤的武將則要在早上6點到城裡值班,不過並不需要像現代的上班族一樣天天報到,而是根據情況進行安排。
  • 古代武將使用的武器是不是幾百斤重?戰馬能承受的住嗎?漲知識了
    古代武將的兵器有很多很重的,比如說關羽的達到八十二斤,魯智深的水磨禪杖也有六十二斤,到了後來的隋唐演義裡英雄們的武器就更重了,動不動就是幾百斤。其實這都是古代說書人和小說的誇張,實際上古代的兵器也沒那麼重。
  • 古代武將真能一個人打幾十個,甚至一百個嗎?
    2020-08-10 23:09:18 來源: 覃仕勇說史 舉報   古代武將一個人打幾十個
  • 古代打仗,站在第一排的士兵是什麼心情?真的必死無疑嗎?
    導語:古代打仗,站在第一排的士兵是什麼心情?真的必死無疑嗎?在古裝電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看見將軍打仗的場景出現,他們帶領千軍萬馬,在戰場上英勇殺敵。雖然讓觀眾看了以後感覺很熱血,但真實的戰場實際上要比電視劇殘酷得多。
  • 古代沒有標點符號,武將瞎斷句,朱元璋差點被武將騙了
    古代沒有標點符號,學習文章,必須第一步學習句讀(斷句),韓愈《師說》:「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就是說,學習句讀是學習閱讀文章的基礎。因為古代沒有句讀,也容易鬧出笑話,甚至鬧出悲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