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說古代十大用斧鉞的武將

2021-02-13 冷兵器研究所

斧、鉞通常被聯稱,二者的形制相似都是用來劈砍的闊刃兵器。區別在於鉞是一種大斧,刃部寬闊,呈半月形,更多地用作禮兵器或兵權信物;斧則是一種用途極廣的實用工具。根據使用方法的不同,斧和鉞還是有所區別的,凡在斧背上有鉤或斧柄上有槍刺者,即為鉞。斧鉞舞動起來,姿勢優美,風格粗獷豪放,可以顯出劈山開路的威武雄姿。 而在古代也有很多知名的歷史人物用斧作為自己的武器,今天冷君就給大家介紹下歷史上十大用斧的武將。

1.婦好

婦好是商朝武丁王之妻,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據可查的女將,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記載了關於婦好女將的很多事跡。武丁王通過一連串戰爭將商朝的國土擴大了數倍。而為武丁王帶兵東徵西討的大將就是他的王后婦好。甲骨文記載,有一年夏天,北方邊境發生戰爭,雙方相持不下,婦好自告奮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猶豫不決,佔卜後才決定派婦好起兵,結果大勝。


▲身扛青銅大鉞的婦好形象

此後,武丁讓她擔任統帥,從此,她東徵西討,打敗了周邊二十多個小國。婦好不但能帶兵打仗,而且還是國家的主要祭司,經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類祭典,又任佔卜之官。商朝是個迷信鬼神的國家,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婦好會打仗,又掌握了祭祀與佔卜的權力,可能連武丁王都要讓她三分。
▲1976年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青銅大鉞

婦好的武器是青銅大鉞,大鉞呈斧形,刃口為弧形,平肩,肩部有對稱的兩個長方形穿,肩下兩側有小槽六對,鉞身兩面靠肩處均飾虎撲人頭紋,人頭居於兩虎之間,圓臉尖下巴,大鼻小嘴,雙眼微凹,兩耳向前;虎作側面形,大口對準人頭,作吞噬狀,以雷紋為底地,虎後有一夔。鉞身正面中部有銘文「婦好」二字,重達8.5公斤。婦好使用如此重的兵器,可見武藝超群,力大過人。

2.李逵

李逵系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裡面的莽夫,梁山好漢108將的步兵頭領,因個頭生得粗壯黝黑,性格心粗膽大、率直忠誠,做事魯莽好戰,故江湖上人送綽號「黑旋風」。李逵是梁山好漢裡步兵作戰的步戰急先鋒。


▲水滸傳梁山好漢黑旋風李逵的武器是一對短柄大板斧

適合在步兵對陣時,他常常赤裸上身,手持雙斧憑一身的蠻力勇猛地衝陣砍人,靠著戰友的藤牌遮擋箭矢護體,敵兵無人敢擋李逵這莽夫的衝勁,故李逵是宋江哥哥率兵打頭陣的忠實好幫手、馬前卒。


▲黑旋風李逵手持雙斧衝陣

李逵使用的武器是一對短柄大板斧,武器本身無特別之處,貴在厚重皮實,手持這雙板斧劈砍任何負隅頑抗的敵人完全是無堅不摧!

3.索超

索超系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裡面歸降宋江哥哥的北京大名府一員上將,擔任梁山軍隊的馬軍八驃騎兼先鋒使,索超身材七尺以上長短,面圓耳大,唇闊口方,腮邊一部落腮鬍須,威風凜凜,相貌堂堂。慣使一根長柄金蘸斧。因他性急,上陣時當先廝殺,人稱「急先鋒」。


▲影視作品急先鋒索超手持長柄金蘸斧衝陣

索超使用的武器是一根長柄金蘸斧,即用黃金嵌敷在斧背上加以增重的長柄斧頭。揮砍開來勢大力沉,無人能擋其銳。索超在被宋江哥哥招降之前卻和使用長柄狼牙棒的霹靂火秦明打成平手,可見索超使斧功力不凡。


▲急先鋒索超繪畫形象

4.徐晃

徐晃乃三國時代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將之一(餘下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第一次在三國演義書中出現;汜將崔勇出馬,大罵楊奉「反賊」。奉大怒,回顧陣中曰:「公明何在?一將手執大斧,飛驟驊騮,直取崔勇。兩馬相交,只一合,斬崔勇於馬下。曹操一見徐晃作戰勇猛贊其真勇將也,很欣賞他的武藝,最終收納在自己麾下為已所用。徐晃治軍嚴謹,令行禁止,當時諸軍雲集於摩陂,曹操案行諸營,不少士兵出陣圍觀,唯有徐晃部下軍營整齊,將士駐陣不動。曹操嘆到:「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啊!」


▲三國曹魏名將徐晃手持大斧形象

徐晃使用的武器是一根長柄金背開山斧,開山斧也是一種古老的兵器,用於車馬之戰,可斫馬劈車。因斧前有刺,可用扎法,但與槍的札法不同,槍扎出時要求後把碰前把,而斧是前後兩把同時用力扎出,這謂「死把」,就像戳棍一般。因其頭重,練斧多為左把,有時亦可換把使用。斧頂不可太厚,厚則重,練斧需要相當大的臂力。因其斧大,刃為月牙形,斧頂薄,其形似板,故又叫板斧。徐晃的大斧曾和許楮、關羽拼鬥未見高低。


▲三國網遊中的徐晃

5.程咬金

程咬金系唐朝開國大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使一柄六十四斤重的八卦宣花斧(宣花之意即在斧面上刻上花紋),是一名性格直爽、粗中有細的福將。程咬金的使斧絕招是三板斧:

第一斧:劈腦袋,冷不防用斧頭從上往下砍,無論對方攻擊不攻擊程咬金,程咬金因為只會這三斧子,所以大發拼命,而對方往往方寸大亂。


▲影視作品中的程咬金

第二斧:鬼剔牙,在對方橫武器招架時,收斧頭,獻斧纂,攻擊對方面部,由於速度快,對方一般都使用鐵板橋往後躲避。

第三斧:掏耳朵,在二馬錯蹬時,回身橫掃,由於對方前招為鐵板橋,剛起身,很難躲閃,所以這三斧子很厲害。


▲影視作品裡面的張衛健版程咬金手持八卦宣花斧

後人常說程咬金的三板斧意思就像是看起來很厲害但用完絕招後其實沒什麼後勁,即虎頭蛇尾的意思。

6.楊延德

北宋楊家將金刀老令公楊業的第五子—楊春,字延德,故人稱楊五郎,使用的武器是一把長柄宣花斧,武功在七子之上,卻不喜歡戰爭,天生慈悲心腸,一心向佛,浸淫於武學中,大有宗師風範。

宋遼兩軍大戰金沙灘時,由於奸臣潘仁美陷害,金沙灘一戰,楊家弟兄八人中大郎身替宋王而死,二郎戰敗拔劍自刎,三郎被亂馬踩踏而亡,四郎、八郎失落番邦,楊五郎倖存活命,痛恨奸臣當道的朝廷,不願在朝為官,毅然決然地在五臺山出家落髮為僧。


▲影視作品中的楊五郎撤斧換棍創立五郎八卦棍法

五郎出家後每日練武,在他的帶動下,練武的人越來越多,五郎就把這些人組織起來,成立了一支僧兵。由於出家人不許用刀槍劍戟等銳器傷人,五郎便去掉斧頭改使用了一根81斤重的鐵棍,創立了五郎八卦棍法。

7.金兀朮

金兀朮真名完顏宗弼,北宋抗金愛國名將嶽飛的死對頭。其武器是金雀開山斧,金兀朮善於打仗,他的一生多半是在戰爭中度過的,作為反派,但並非是大奸大惡之人,其為金國效力,算是戰場之上各為其主,沒有正邪之分。


▲連環畫中的金兀朮常常是嶽家軍手下的敗將

可能很多人痛恨金兀朮是因為站在南宋的立場,但若是拋開宋金之爭,書中金兀朮確實是個出類拔萃的人物。金兀朮能用人,手下有猛將也有謀士。而他的待人處事的風格,更可以用英雄好漢來評價。金兀朮打戰每每抓到宋將,就要問一下,這個是忠臣還是奸臣?若是忠臣就要以禮相待,若是奸臣,就大喝一聲「推出去砍了」。金兀朮對待俘虜很有古代軍禮之風,而且很有武士風度,識英雄重英雄。


▲影視作品《精忠嶽飛》的金兀朮

既生瑜,何生亮?唯一可惜是金兀朮的那個沉重開山斧打不過嶽飛的速猛瀝泉槍,屢敗屢戰。與嶽飛相比軍事上兩人各有千秋,唯一不同的是在金兀朮的履歷中有「政治家」這個頭銜,於是他就利用自己的政治手腕,讓他的特工——秦檜用卑鄙的手段解決了嶽飛。最終金兀朮獲得自己想要的勝利和土地,而他的對手嶽飛贏得了千百年來無數老百姓的景仰與愛戴。

8.楊存中

北宋名將楊存中是北宋名將楊家將楊業的玄孫,楊存中天資忠孝勇敢,歷經大小二百餘戰,身受創傷五十餘處。楊存中善使長柄大斧。


▲古畫中的鐵浮屠裝甲形象

當年金軍率騎軍南下侵犯中原淮西地區——柘皋,鐵浮屠是金兀朮的特種裝甲騎兵,人馬都披上厚重的鎧甲,以三騎為一隊,做為正面衝鋒隊。每向前推進一些,就用障礙物堵塞後路,只許進,不許退。拐子馬指的是左、右翼騎兵,全部是由女真人組成的。作戰時,配合鐵浮屠從兩面包抄,如同圍牆和鐵幕一般。人們把拐子馬解釋為穿著鐵甲的連環騎兵,即連環馬。


▲宋代的鳳頭斧

但楊存中發現金軍很難對付的鐵浮屠和拐子馬的馬腿均沒安鐵甲,只要馬腿被砍斷,騎在馬上的士兵自然就要跌下。於是讓萬人手持長柄大斧,率軍如城牆而推進,專砍鐵浮屠、拐子馬的馬腿,結果金軍人人落馬後又復被砍殺,楊存中各軍鼓譟奮擊,金軍大敗,退屯紫金山,此戰,楊存中自損失將士九百人,而金軍死傷數以萬計。

9.胡大海

胡大海是明代朱元璋的開國上將之一,智勇雙全。傳說胡大海是波斯人(回族),其祖先隨元代蒙古軍來中原定居,因朱元璋起兵反抗元朝暴政,胡大海就到滁陽謁見朱元璋,被任命為前鋒。


▲明代名將胡大海形象

從朱元璋渡江,與諸將攻取地盤,因功授予右翼統軍元帥,宿衛帳下。從大軍破寧國,協助院判鄧愈戍守,於是佔領徽州,平定境內。元將楊完者派10萬兵前來進攻,胡大海在城下迎戰,元軍大敗而逃。胡大海和朱元璋的將領自昱嶺關一直攻打到建德。在淳安打敗元軍,攻克建德。再次打敗了楊完者,降服了溪洞兵三萬人。


▲明代大斧

胡大海雖目不識丁,卻能折節下士。曾薦劉基、宋濂等四名士輔佐朱元璋。胡大海的武器是一把長柄大斧,跟前人的大斧沒特別之處。

10.孟良

孟良是北宋楊家將中以勇猛著稱的大將,常常與焦贊一起出場,被稱為焦不離孟,孟不離焦。孟良很像唐代的程咬金,雖沒帥才,但作大將都很勇猛。孟良其地位大體是楊延昭(楊宗保老爸)的警衛團長,孟良善用短柄大斧作戰,但粗中有細,善於深入敵後和各種人打交道並完成任務。

▲河南開封天波楊府的孟良雕像

但是孟良有一樣古怪的武器,那就是裝滿了硫磺球的火葫蘆,這個古代火焰噴射器或者燃燒瓶太合特種部隊的胃口了。經常是打不過了孟良就會開葫蘆放出幾個硫磺球來燒人家。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黃藥師。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上古時代女武將婦好用過的斧頭,是殷商王朝權力的象徵!
    婦好斧頭這種兵器從來都是象徵力量,在古代戰爭中由於殺傷力較大,往往作為很多武將們的鐘愛兵器。《釋名》說:「鉞……所向莫敢當前,豁然破散也。」我們都聽說過用斧頭砍樹,但絕對沒有看到過誰用刀槍劍戟去砍樹的,這些兵器在破壞面積上顯然都是比不上斧頭的。斧頭充滿野性氣息,也屬於十八般兵器,歷來都是力量型男人的附屬,一般用斧頭的武將都是諸如程咬金、李逵這樣的,全部是粗野型和力量型的。但是因斧頭的重量比較重,而且在戰場上只適合近身作戰,跟刀槍劍戟等長兵器相比,其相對優勢就要小得多。此後運用斧頭的武將就越來越少。
  • 從漢代到清朝,斧鉞為何長盛不衰?
    黃色在古代是尊貴的顏色,而黃鉞就是帝王權力的象徵,當皇帝為了表示自己對某個大臣的信任的時候,會賜給他黃鉞,那意思就是,我的權力現在你也可以有限的使用,臣子被賜予黃鉞時,可以代行皇帝的職責,由於這種權利是皇帝賜予的,屬於暫時性的借用,因此被稱為假黃鉞(假即借用之意)。歷史上不少名人都曾經獲得過假黃鉞,黃武七年五月,鄱陽太守周魴假意投魏,魏國派曹休率軍前來接應周魴。
  • 古代沒有標點符號,武將瞎斷句,朱元璋差點被武將騙了
    古代沒有標點符號,學習文章,必須第一步學習句讀(斷句),韓愈《師說》:「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就是說,學習句讀是學習閱讀文章的基礎。因為古代沒有句讀,也容易鬧出笑話,甚至鬧出悲劇的故事。
  • 滿清十大酷刑具體指的是哪十大?古代的刑法究竟有多殘酷?
    今天趣歷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滿清十大酷刑,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 古代令人毛骨悚然的酷刑
    ·中國古代的性具刑罰,取材並受啟發於世界許多國家,將折磨與恐怖機械化,使受刑者在肉體上受到極大的痛苦與摧殘,生不如死...... ·以下圖片上的這些刑具刑罰,看上去令人毛骨悚然,難以想像古代是怎樣用它折磨犯人的!
  • 李世民手下的十大文臣、十大武將應該如何排名?
    1、改名世民據兩唐書的太宗本紀,李世民曾經於四歲時與父親李淵郊遊時,見一識相術之士,其相士先贊李淵為貴人,又贊世民,說其「凡二十歲,必能濟世安民」。李淵後遍尋相士不獲,並將其改名為李世民(亦即李世民本名可能並非李世民)。
  • 刀槍劍戟、斧鉞鉤叉,盤點古代兵器有多強!?
    其中,中國古代的兵器成就也是世界軍事寶庫中的珍貴遺產。今兒,正趕上八一建軍節,咱們就一起來聊聊古代中國兵器的那些事兒!下面這堆「石頭」在舊石器時代的原始人類,用作生產生活時是石器,用作格鬥就是石兵器。三弓床弩:古代射程最遠的武器之一,射程達465米。槍炮至元代進化緩慢,蒙古大軍稱霸歐亞大陸全仗騎射之精,直到十五世紀仍以弓箭為主。
  • 趣說北京:古代祭祀場所有講究,天地日月可不能拜錯了
    趣說北京:古代祭祀場所有講究,天地日月可不能拜錯了 視頻來源:首都之窗 發布時間:2020-03-17 16:38
  • 古代武將使用的武器是不是幾百斤重?戰馬能承受的住嗎?漲知識了
    古代武將的兵器有很多很重的,比如說關羽的達到八十二斤,魯智深的水磨禪杖也有六十二斤,到了後來的隋唐演義裡英雄們的武器就更重了,動不動就是幾百斤。其實這都是古代說書人和小說的誇張,實際上古代的兵器也沒那麼重。
  • 古代打仗武將會單挑嗎?裝死這招管用不管用?免戰牌有用嗎?
    武將單挑《三國演義》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面,一方的武將來到陣前叫罵,然後另外一方也會派出武將迎戰,但是歷史上確實是有這種一對一單挑的公平決鬥,當然這些僅僅只是在於君子之間的互相默認,如果說你碰到了對面有一個小人,他不和你覺得我並且在後面放冷箭
  • 【E家講述】刀槍劍戟、斧鉞鉤叉,盤點古代兵器有多強!?
    其中,中國古代的兵器成就也是世界軍事寶庫中的珍貴遺產。咱們就一起來聊聊古代中國兵器的那些事兒!越王勾踐劍盾:在古代稱為「幹」,如成語「大動幹戈」,盾可以有效抵禦弓箭的射殺。明代還有一種介於短兵器和射遠器之間的系兵器,用鎖鏈扣擲出擊人或鉤人
  • 周華健《我上大名府》:刀槍劍戟斧鉞鉤叉,後十種你知道是什麼嗎
    《花心》、《朋友》、《刀劍如夢》、《江湖笑》等等,金庸的武俠劇很多都用他的歌做主題曲,他的唱詞,仿佛能將大家帶入那個武俠世界。2013年周華健發行的專輯《江湖》,他們從「江湖」出發,去詮釋「俠」的含義,充滿著「俠」的精神。武俠世界自然就有武器,《我上大名府》這首歌中,十八般武器樣樣俱全。(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抓钂棍槊棒拐子流星)老鄉老鄉你別問,我這要上大名府。
  • 赤膽忠心404wan《大皇帝》十大高性價比武將(上)
    但是咱也不用沮喪,以下就為你介紹十大高性價比的經濟實用型武將,質優價廉,爭奪《大皇帝》的天下還是要腳踏實地的來,人才濟濟不愁天下不定。TOP10.曹仁兵種:重盾兵技能:重整,使用此技能,可使得武將防禦力提高40%,且行動後將恢復自身9%的受損兵 力,時間持續2回合。
  • 趣說冬至(一)冬至必須配火鍋!古代的「小火鍋」你見過嗎?
    趣說冬至(一)冬至必須配火鍋!古代的「小火鍋」你見過嗎?冬至,畏寒怕冷的人除了穿上厚衣服保暖,還應該食用牛羊肉、姜棗湯來進補禦寒。中國古代稱調味品為「染」,食肉時常以醬、鹽等調味品為佐料,這些佐料是放在耳杯中的。用濡法製作肉食,在漢代較常見。濡肉包括兩個步驟:先把肉煮到可食的程度,相當於現在的白煮肉;然後再蘸調料加味,染杯中盛的就是調味的醬汁。與現代小有不同的是,漢代人習慣用較燙的調料,所以須用染爐不斷地給調料加溫。如果蘸到別人的碗裡面去了,那就叫「染指」。
  • 古代武將真能一個人打幾十個,甚至一百個嗎?
    2020-08-10 23:09:18 來源: 覃仕勇說史 舉報
  • 為何古代武將天天進行軍事訓練都沒有八塊腹肌,反而全是大肚腩?
    每每當我們看到古代人的畫像,不管是王公貴族還是文臣武將,都是一個寬臉圓肚的大胖子形象。其實王公貴族是大胖子就算了,畢竟他們都是過得錦衣玉食的生活,那武將們怎麼可能都是大腹便便的呢?說好的勇猛如虎、雄姿英發呢?
  • 古代武將真拿舉著幾十斤武器打一天?從出土文物揭秘古代實戰兵器重量
    另一派則認為,古代武將大多有錢,並非吃不起肉,營養能保證,而且終日鍛鍊打熬力氣,使用重量級武器並非不可能。而現代人缺乏鍛鍊,別說古人,連過去的農民的力氣都不如,自己做不到就認為古人做不到。首先,古典小說以及評書中所說的武器重量只是為了戲劇效果而已,膾炙人口的呂布的方天畫戟,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張飛的丈八蛇矛這些武器甚至在東漢末年根本沒有出現過,而是宋代出現的儀仗器。而魯智深、李元霸甚至只是虛構出來的人物,歷史上根本不存在,更不用說他們用的武器了。
  • 古代武將最高可以獲得封王的爵位,那文官能夠獲得怎樣的爵位呢?
    縱觀古代歷史,文臣武將建功立業的功臣有很多,並且能夠獲得不同的爵位,當然不同歷史時期,他們能夠得到的爵位也是不同的,相對而言武將往往可以封王,這樣的事情在古代主要王朝都是存在這種情況的,當然這裡說的是異姓功臣,比如漢初韓信、彭越等諸侯王,東漢的曹操獲封魏王,曹魏的司馬昭獲封晉王,唐初的羅藝是燕王
  • 我的大斧早已饑渴難耐,盤點三國的用斧高手
    「刀槍劍戟,斧鉞鉤插」是中國古代的傳統兵器。三國是個亂世,經常戰亂,所以武將也很多。大多數武將是用長槍或者長刀,比如馬超,張飛,趙雲等用的就是長槍,衝鋒陷陣所無前,關羽,許褚,黃忠等用的就是長刀,勇猛無比。但比刀槍更重的武器是什麼呢,答案就是斧。
  • 哪位是中國歷史上十大武將?
    先軫晉國春秋時的將軍,也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被封為元帥的武將。用溫酒斬華雄,過五將之力,傲視三國諸位英雄。人們稱他為「武聖」,在全國各地都建有武侯祠供奉。《兵法》可稱得上是古代第一人。軍隊的戰鬥就像手臂一樣完全完成了。各種各樣的策略讓人目不暇接。據說,即使給了它的一群女人,仍然可以用精湛的戰術擊敗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