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與月薪10萬人的差距是什麼?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缺少自控力

2020-12-18 職場千錘百鍊

現實生活中,也許你經常會遇到身邊的人向你吐槽下列問題:

他們原來都很窮,然後緊衣縮食,結果卻依然入不敷出;他們原來都很胖,然後拼命節食,結果卻依然大腹便便;他們原來都很忙,然後天天加班,結果銷售業績依然不高。

大腹便便的外星人羅納爾多

小張和小李是大學同班同學,小張在大學期間學習成績非常好,畢業後去了同學們都嚮往的1家國企。小李大學成績一般,畢業後只好去了1家民營企業。

然而10年過去了,小李成為公司高管,月薪10萬以上,可小張還在基層崗位,年薪不到10萬。一次朋友聚會上,小張對我說:「同學小李工作10年升為高管,月薪超過我的年薪,為什麼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這麼大呢?」

差距不在表面

我指著大腹便便的小張說:「你連身體都不能控制,怎麼能控制你的人生?」小張聽了我的話感嘆道:「我也非常努力工作。」我說:「不是你夠不努力,而是你缺少自控力。」

管不住自己的人,何以掌控人生

一、自控力是你與他人存在差距的重要因素。

哪怕對自己的一點小小的克制,也會使人變得強而有力。——高爾基

美國史丹福大學神經生物學家羅伯特·薩博斯基說,我們的大腦裡前額皮質的主要作用,就是讓人選擇做「更難的事」。假如吃甜品是比較容易的,大腦前額皮質就會提醒你要喝杯茶。

大腦前額皮質的作用

什麼是自控力?我的理解就是在面對外界誘惑時,我們對自己行為習慣上的控制,這和自制力還是有區別的。

上文提到的小張,就是面對外界美食誘惑時,不但沒有管住自己的嘴,更不用說制定健身計劃去鍛鍊身體了,小張還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出自哪兒?

找到問題的根源在哪?

自控力對於一個人的成功是很關鍵的,在職場中,要想快速得到成長,除了努力工作之外,還得抵制住外界的各種誘惑,如夜宵、麻友活動、物質欲望、聚在一起亂侃的各種聚會等等。

中國有句話講得特別好:「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華,熬得住孤獨方能等到花開。」

成功是熬出來的

二、怎樣才能提升自控力?

要想提升自控力,自知之明是關鍵要想提升自己的自控力,先得弄明白自己的問題出自哪裡,中醫問診前需把脈就是這個道理。職場中,有的人也很努力,也很自律,但沒有系統分析,沒有對標管理,沒找到自己的問題,更沒有提出解決方案,那這樣的人不成功再正常不過,因為他不知道自知之明。

自知之明是關鍵

要想提升自控力,從「我不要」開始轉變為「我想要」生活中的人們對很多新鮮事物有著本能的抗拒,職場中的人也是如此,比如公司要上一套新的無紙化辦公系統,很多人認為用筆在紙上寫完讓公司領導籤個字就好了,為什麼還要員工學電腦、還要在網上籤批,公司還要花一大筆錢去買電腦等等,既浪費錢財又浪費精力。但他不知道無紙化辦公帶來的好處。

要想提升自己的自控力,自己的主觀意識的改變,從被動的「我不要」轉變成「我想要」,一字之差,態度決然不同,主動性發生改變,這就有了自身想改變的動力,自控力才有可能有所提升。

嘀咕了你的自控力

要想提升自控力,沒有捷徑,只有不斷的堅持作家吳曉波在接受採訪時說,他把自己比作1個馬拉松長跑運功動員。吳曉波大學畢業後一直在新華社做記者。十多年後帶著暢銷書作者的光環,創立了屬於自己的文化公司,現如今他的公司估值早已過20億元,但他從來不相信3、5年就能做好這件事情。真正要做好一件事,窮盡一生都不足夠。

提升自控力沒有捷徑,只有堅持

寫在最後:職場中的人們要知道,你和月薪10萬的人的差距不是因為別的,而是你的自控力不如他們。自知之明是提升自控力的關鍵基礎,自控力沒有捷徑,只有堅持,從「我不要」開始轉變為「我想要」,在不久的將來,你也會達到月薪10萬。

相關焦點

  • 事實上,怕的不是你不努力,而是你不夠努力
    努力有很多種,有一種是剛開始幹勁滿滿,接著熱情慢慢褪去,最後選擇放棄,有一種則是從小努力逐漸越來越努力,最後努力到無能為力。兩種不同程度的努力,換來的則是截然不同的一生,更可悲的是,前者一直以為自己依舊很努力,所以常常會在因為自己不夠努力而導致失敗時,只會怨天尤人。
  • 你混得不好,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和勤奮,而是不懂得自我管理
    你有沒有發現這種現象:同樣起點的大學大學同學,畢業後幾年,同學之間的差距就會拉開,有的人還混在基層,有的人已經走上領導的崗位。再過幾年,兩個人的差距會越拉越大,可能有的人已經有好幾套房子了,有的人還在租房,為買房還在努力中。人與人的差距不是一下子就拉開的,而是慢慢拉開的。很多時候,你混得不好,不是你不夠努力和勤奮,而是你缺少自我管理能力。只有你能夠管理自己,你才能管理自己的人生。
  • 你和富人之間差距的,不是努力程度,而是思維模式
    你和富人之間差距的,並非努力程度5年前,我拼命努力,花了4年的時間最終月薪從3000元漲到了5000元,1年前,我拼命努力,最終月薪5000元漲到了2萬元。為何今年我和前幾年同樣努力,月薪漲幅差距那麼大?對此我認真反思,對自身進行了復盤,我發現了原因所在。
  •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優秀的人太拼命
    這就是差距,當你在坐享其成,放棄前進的腳步時,別人正在進行著不懈的努力和付出。 當你沉淪於自己的感覺中無法自拔時,別人已經在自己的領域裡取得新的進展和突破。 電影《霸王別姬》裡有句臺詞:「人吶,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 自控力:不是你無法提高意志力,而是你沒有用對方式
    很多時候我們想儘快改掉自己的壞習慣,而沒有意識到改變一種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我們在生活中一點一滴去更新迭代的。比如想要培養閱讀習慣卻失敗的這類人,閱讀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增長見識,還是為了通過閱讀寫作變現,還是說只是為了發現文字的美讓生活多一些情趣和意境?我想只要能找到內心深處真正喜歡的原因,那麼意志力養成就不會那麼困難和艱辛,至少我們有堅持下去的動力和願望。
  • 有時候不是你自控力不行,而是不懂得借用「場」
    那什麼是熵增呢?"熵增",是一個物理學概念,簡單來說:整個宇宙,都受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增定律「的影響,自發地從有序向無序發展,逐漸變得混亂,直到平淡,也就是」熱寂「。人類個體也是如此,從積極、熱情逐漸走向消極、懶惰。所以,面對懶散、拖延,你也不必太自責了,整個宇宙都如此,人的本性如此。
  • 心理學:沒有自控力,所有的努力都會付諸東流
    它可能會增強,強大到讓你非常的自律;它也可能會衰減,衰減到你無法控制自己,陷入自暴自棄的境遇。很多人把自控力當作放在口袋裡的糖果,想要什麼時候用,就什麼時候用。事實上,如果你從來都沒有自控力的話,那麼你一時半會兒也無法擁有自控力。2、擁有自控力,就會成為人生贏家自控力的根本目的,是通過約束個體的行為,來達到特定的結果。
  • 你差的不是努力,而是「思維」!
    前幾天,「月薪1萬與10萬的差距」上了熱搜,迅速達到了3.7億的閱讀量。再給大家算一筆帳:如果你月薪5000,一個月工作20天,一天8小時,那麼你1小時的價值就是32元。然而,現在請一個打掃衛生的鐘點工,也需要50—200元/時。
  • 《自控力》:不夠自律,不是你的意志力太弱
    1過去我時常會陷入間歇性失控狀態:整個人會變得很頹廢,做什麼事都提不上勁來。不想工作,不想做家務,也不想出去外面。一個人呆在家裡,渾渾噩噩度過一天。我甚至無法回想起那天到底發生了什麼,我的記憶出現了斷層。
  • 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不是努力程度,而是4個字
    01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並非努力程度4年前,我拼命努力,花了2年的時間最終月薪從3000漲到了3500,2年前,我拼命努力,最終月薪3千5漲到了3萬5。同樣是努力了2年,為何月薪漲幅差距那麼大?在對自身進行了復盤,並請教了一些優秀的前輩之後,我發現了原因所在。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並非努力程度,而是4個字:思維模式,我因及時調整了思維模式,命運也隨之改變,其中「綠燈思維」對我影響頗深。
  • 失敗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而是因為你的情緒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失敗不是因為不夠努力,而是因為沒有掌控好自己的情緒。劍聖喵大師的新書《別讓情緒毀了你的努力》,把心理學的知識融入點滴生活故事中,語言風趣詼諧,俏皮戲虐,帶自媒體風格,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心理學科普讀物。自媒體大V劍聖喵大師是心理學博士也是一名故事高手,他講了「微信發明人」張小龍排除外界幹擾、堅持初心的故事。張小龍在產品的創設方面非但不聽旁人意見,反倒裝「聾」。
  • 《自控力》2:你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意志力最薄弱
    誠然我可以將其推給事情忙,沒有精力,但實際上就是自控力缺乏的一種表現。這期間我雖然還是堅持每個月讀一本書,但發現沒有堅持輸出的閱讀效果並不理想。但是在一月份讀《非暴力溝通》時,我對一節兩個小時的微課進行了筆記整理,我發現在日常處理一些類似問題時,會不自覺清晰地記起其中的一些方法,這才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輸出的魅力。於是今天開始《自控力》的第二次閱讀,既是讀書的回歸,也是對自控力的又一次挑戰。
  • 《自控力》:你對意志力的理解,很可能都是錯的
    接下來我們就來深入剖析自控力到底是什麼,以及我們如何做可以獲得強大的自控力。一、自控力是什麼?自控力就是駕馭「我要做」「我不要」「我想要」的能力。比如說,當我們在減肥的時候,「我要做」的,是節制飲食和定時運動,「我不要」吃甜點和油炸食物,因為「我想要」減掉10公斤,讓我的狀態更好。簡單來說,「我要做」就是設定的目標,要去完成。
  • 自控力是什麼?源自何處?如何提升自己的自控力?
    《自控力》這本書脫胎於史丹福大學凱利.麥格尼格爾教授開設的《意志力科學》課程,這門課幫助學生們學會改善不良習慣、增強自控力。被評為史丹福大學最受歡迎心理學課程。自控力是一個人事業、生活、健康乃至一切的基礎。這本書涵蓋了神經科學、心理學等眾多學科的知識,不僅幫助我們從源頭上了解什麼是自控力、自控力從何而來,更針對自控力提升的問題,給出了解決方案。
  • 「你以為努力就夠了嗎?」丨《你缺的不是努力,而是變現的能力》
    而要做到這一點的前提又是什麼呢?個人認為,當屬於擁有「先看見」的能力。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你永遠賺不到,超出認知範圍外的錢。」擁有「先看見」的能力,就是提升認知,擴展認知的邊界,用《你缺的不是努力,而是變現的能力》中的話說,就是:學會以多維視角看待事物,挖掘到新的可能性。
  • 工作6年,為什麼你的月薪還是8K?
    辭職和跳槽不是萬能的。我們必須用刀刃來扮演角色。如果換個更好的公司,月薪3萬元不是你能達到的。實質上,薪酬差距是由價值差距決定的。要想月薪達到三萬,最好的辦法是先看看別人掙了三萬。解決問題最合理的辦法是找到差距,縮小差距,實現目標。
  • 自控力:3個原因揭示,「越努力越幸運」的騙局!
    自孩童時代起,父母就告訴我們:「你一定要努力,努力才能出人頭地!」長大後老師教導我們:「努力學習,考上好大學才是唯一的出路!」走上社會再到成家立業後,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的我們又被一些「正能量」指引:「如果這世界上真有奇蹟,那只是努力的另一個名字」 ,「越努力,越幸運」,「活著不是為了努力,但努力是為了更好的活著……」從小到大,由始至終,我們始終相信一個「真理」:努力是活得好的唯一途徑,如果沒活好,只能說明自己不夠努力!
  • 不是不夠努力或運氣不好,而是你一直在和自己對抗
    長大後,卻慢慢發現世界和你預期得不一樣,放眼望去滿大街面無表情的平庸之輩,而你是他們其中之一。02 人生本無意義毛姆《人生的枷鎖》中的主人公菲利普有著同樣的困惑。他自幼父母雙亡,因為跛足,受盡了同學的嘲笑和譏諷,一心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擺脫殘疾帶來的桎梏,過上不平凡的人生。他不想像伯父一樣成為一名牧師,跑去德國學了會計。
  •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每個人真的不可能天生完美!
    在剛畢業的那些年,整天昏昏沉沉的不知道做什麼事,都說男怕選錯行,女怕嫁錯郎,而在當時雖然沒有那麼恐懼,但也確實有一點惆悵,自己什麼都不會,就這樣準備去社會闖蕩。不是行業選擇不好,而是自己專注于堅持出現搖擺不定,選擇了正確的行業,時間,卻不是正確的人去執行。現在網上都說這樣那樣的紅利期,藍海期等等,其實在經歷了這麼多年的滄桑,漸漸明白了,賺錢的時機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人,這個人用什麼樣的心態去執行這件事,如果只是三分鐘熱度,五分鐘就自以為是,八分鐘就感覺沒有了樂趣,十分鐘就放棄了。
  • 無聊不是簡單問題,而是缺少夢想缺少動力,這三句話送你找回自己
    無聊不是簡單問題,而是缺少夢想缺少動力,這三句話送你找回自己最近有些同學留言說對什麼都沒興趣,然後我就給建議可以出去走走,可以放放風箏,釣釣魚,散散步,實在不行找個自己喜歡看的電視看幾集,找找感覺。可是回答後讓我很受打擊,我收到的回答是覺得都挺沒意思的,都覺得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