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不減肥,夏天徒傷悲,你深深地知道這個道理,但是年復一年的夏天,你還是不斷在傷悲。喜歡的裙子買了很多,一直放在衣櫃裡,吊牌都沒拆過。
你想要做個精緻女孩,你想像每個周末都邀請閨蜜到家裡來吃你親手做的英式茶點,你買了兩大箱烘焙用品,只做過一次,就束之高閣。
你羨慕別人一年讀300本書,趁著某東又在滿一百減五十,你買了好幾百的書,結果就像周公子在節目上所說的:我買了很多書,我看著就感覺自己讀了。
如果以上幾點在你的生活中循環不斷地出現,那麼,我推薦你看《自控力》這本書。
本書的作者凱利·麥格尼格博士是史丹福大學備受讚譽的心理學家,她的工作就是幫助人們管理壓力,並在生活中作出積極的改變。多年的心理學教學加上她對學生對於自控力的觀察,她意識到,人們關於自控力和意志力的認識很可能都是錯的。她所開設的課程「意志力科學」(The Science of Willpower)和「在壓力下好好生活」(Living Well with Stress)都是史丹福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歷史上最受歡迎的課程。
通過不斷的研究和觀察,她發現: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塊自己專屬的自控力肌肉,她和我們身上的每一塊肌肉一樣可以通過訓練進行增強。
蘇軾在《晁錯論》中說:「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蘇大文豪都知道,從古至今,能夠成大事的人,不但要有超人的才華,還必須要有堅韌不拔的意志。
那麼,如何做才能讓我們都擁有堅韌不拔的自控力呢?
接下來我們就來深入剖析自控力到底是什麼,以及我們如何做可以獲得強大的自控力。
一、自控力是什麼?
自控力就是駕馭「我要做」「我不要」「我想要」的能力。
比如說,當我們在減肥的時候,「我要做」的,是節制飲食和定時運動,「我不要」吃甜點和油炸食物,因為「我想要」減掉10公斤,讓我的狀態更好。
簡單來說,「我要做」就是設定的目標,要去完成。「我不要」就是面對欲望的時候,懂得拒絕。「我想要」就是牢記你真正的目標。
但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是被「我不要」這一項狠狠支配。
腦子裡明明告訴自己「我不要」吃巧克力,「我不要」吃薯條,可最後,還是忍不住拿起手機給自己點了好幾份套餐。
腦子裡「我不要」再浪費時間看手機,結果一不留神,把《乘風破浪的姐姐》一口氣全部看完,然後還去微博看各位姐姐的花邊。
嘿,說的就是你呢。
當我們計劃失敗之後,第一個反應是不是:怪自己,覺得自己很沒用,甚至自我懷疑——我大概這輩子都沒有辦法減肥成功吧~書架上的書我永遠都看不完吧~卻很少有人會用正面的語言去安慰自己:「沒關係,失敗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常態。我們下次還有機會。」
神經學家認為:
我們的腦袋裡有兩個自我:一個自我任意妄為、及時行樂,另一個自我則克制衝動,深思遠慮。
我稱它們為腦子裡的小天使和小惡魔。當這兩位同志在裡頭打架的時候,必然會有一方要爭得個勝負。大部分情況下,小惡魔總是技高一籌。掙扎過後,點開手機刷劇吃零食,你的餘生又多胖了一天,甚至,我們會一邊罵自己一邊繼續吃。
其實,導致更多墮落行為的,並不是第一次放棄,而是在我們放棄之後,被所產生的羞恥感、罪惡感、失控感和絕望感包圍,進而破罐破摔的我們。
如果一味苛求,只會讓我們離目標越來越遠。
二、自控力就像肌肉,練一練就壯實了
曾聽到一個小故事。
老師在課堂上問了一個簡單至極的問題:成功的同義詞是什麼?同學們七嘴八舌說了一堆。老師笑著抬手讓學生安靜下來:你們的答案都對,但我希望你們心中明白,成功的同義詞還有自律,堅持。
我們都知道,能夠做到自律的人,必定能成就一番事業。
在《意志力是可以訓練的》這本書中,作者進行了一個實驗。他找了200多位大學生進行了一個耐力跑實驗。耐力跑不限制時間,但是一直跑到距離最遠的幾個人可以獲得豐厚的獎品。比賽結束後,作者針對這些參賽的學生進行了長時間的調查跟蹤,最後發現:在比賽中堅持的時間越長,跑得越遠的學生比提早退出比賽的學生發展得更好。
因為在這項比賽中,你要跑得更遠,就需要更強的意志力。
既然意志力這麼重要,那麼,到底是什麼決定了我們意志力的強弱?
我們曾經以為,意志力是一種精神力量,它是榨取的,只要我們把自己逼到絕境就可以絕處逢生。
但實際上,大腦雖然是一個器官,但是自控力就像肌肉,就像我們長時間不鍛鍊,突然去跑步,大腿會酸痛一樣。如果我們沒有計劃和策略就想要讓自控力變強,意志力也會感到疲勞。
神經科學家發現,每次使用意志力之後,大腦的自控力系統活躍程度就會降低。
我們每天都面臨太多誘惑,沉浸在世俗的樂趣中,看電視劇、綜藝節目,聊天,吃好吃的,玩手機,在這些有趣而瑣碎的小事中你不知不覺就將精力與自控力都用完了。
三、如何提升我們的自控力呢?
既然自控力就像肌肉,是不是意味著我們也可以對自控力進行鍛鍊,讓它變強呢?答案是肯定的。
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幾個小方法:
(1)充足的睡眠
很多人都誤以為,想要獲得成功,就應該多工作,少睡覺。其實大錯特錯。
蘋果CEO庫克在接受《時代雜誌》採訪的時候,曾經提到自己每天3:45起床。於是很多人都誤以為精英大佬們都是不用睡覺的。但大多數人卻忽略了,庫克每晚會在9點到9點半準時上床睡覺。保證每日都有6個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
長期睡眠不足會導致煩躁,易怒,情緒難以控制。睡眠不足還會導致身體和大腦無法正常吸收葡萄糖,而細胞中無法獲得足夠的葡萄糖就無法產生充足的能量,讓你更容易疲憊。這個時候,就算每天喝十杯咖啡都沒有辦法讓你強打起精神。
(2)學會冥想
神經學家發現,如果你經常練習冥想,不僅可以改善睡眠,還可以提升你的自控力和專注力。
很多人誤以為冥想就是坐在那裡什麼都不幹,其實這是誤解。冥想更重要的,是讓你去感知你的自身。
每天用5分鐘時間,遵循以下三個步驟:
1、原地不動,安靜坐好
2、注意你的呼吸
3、感受呼吸,弄清楚自己是怎麼走神的
一開始你可能會不適應,也有可能會感覺很糟糕,但是這是你培養自控力的第一步。
(3)每天至少10分鐘的運動
鍛鍊的好處,大家都知道。但是鍛鍊居然還可以提高自控力?這是為什麼呢?
鍛鍊能提高心率變異度的基準線,從而改善自控力的生理基礎。神經生物學家在檢查這些剛開始鍛鍊的人的時候,發現他們的大腦裡產生了更多的細胞灰質和白質。這種白質可以有效連通腦細胞。
很多人想到運動,就因為要去跑步,去舉鐵,弄得自己大汗淋漓才算是運動。其實不然,BBC曾經做過一個熱量消耗實驗,他們找來三組志願者。第一組志願者早上運動一個小時,第二組志願者早上做家務一個小時,而第三組志願者什麼都不做。
根據我們的常識判斷,會以為做做運動的第一組志願者消耗的熱量是最高的,其實並不是,第一組和第二組消耗了相同的熱量。
如果你確實沒有運動習慣,嘗試站起來,擦擦桌子,洗洗被子,都能夠讓你的精神狀態得到改善。
只要是你想做的,就是最好的起點。
(4)記錄自己的意志力峰值
意志力從早上到晚上會逐漸被削弱,觀察自己一天中,什麼時候意志力最強。
然後把最需要意志力的事情放在你的意志力峰值時間去做,比如說我習慣早上起來先閱讀和寫作,下午的時候會進行文件整理以及做家務。
如果我把這個時間調換了,我就會發現自己在並不需要的家務技能上耗費了我最美好的時光。
在通往成功這條道路上,無論你是大步流行,還是日拱一卒,只要你用心堅持,你的每一個腳步都算數,每一滴汗水都不會白流。
西奧多·羅斯福說:「有一種品質,可以使一個人在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中脫穎而出。這個品質不是天資,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希望你我都能從以上這些方法中受益。
我是陳皮仔愛閱讀的媽咪,左手抱娃,右手執筆,和你分享前行路上的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