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百家號「羅老師聊教育」的第6講,本期是我們意志力專題的第2講。
01今天我們來談意志力、自控力和自制力的關係以及區別。
現在有許多人整天把意志力、自控力、自制力、自律等令人感覺高大上的概念掛在嘴邊,然而真當去研究幾者的關係以及異同時,可能還真沒幾個人能夠指出來。
到底意志力、自控力、自制力這些概念屬於什麼學科範疇呢?有人說這屬於心理學,有人說這屬於社會學,還有人認為這屬於教育學範疇,其實準確的來說,上面提到的這「三力」屬於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交叉範圍,可以說成自我發展心理學。
意志力是一個總體的概念,自控力,自制力以及自律等概念都屬於意志力的範疇。
自律是意志力的一種體現形式,而自控力、自制力是意志力的消耗形式。「三力」存在於人類的心理和社會活動中,屬於一種易消耗且可再生的抽象資源。
打一個不算特別恰當的比方,意志力就像能源,而自控力、自制力等,就分別屬於太陽能或者風能,太陽能或風能生產出的能源,會被消耗,但卻可再生,這就像我們的自控力和自制力一樣,人一旦墮落時間長了,一旦醒悟,就又變積極起來。
網上不是有句話很流行嗎?「間接性奮發圖強,持續性混吃等死。」
在我看來「混吃等死」就是在為「奮發圖強」充電!
不知你是否有這樣的體驗:一旦連續多天都在進行無特別意義的娛樂活動中,整個人就會感覺特別的空虛,於是就會開始學點東西讀點書,然而這樣奮發圖強的日子沒有持續幾天,幾個狐朋狗友約好出去,又開始浪一段時間。
上述的現象也是我們,也是我們現在大多數人的通病:意志力資源消耗太快了。
正可謂:充電兩小時,通話5分鐘!
那究竟如何強化意志力呢?我們在後面的文章裡討論。
接下來我們分析,在意志力資源消耗中,自控力和自制力有什麼不同。
02我們把自控力比做「方向盤」。
自控力,是用意識來控制自己的想法和行為,並且能夠把想法進行落實。
自控力資源不足的人,定了計劃總覺得受到了束縛,曾經那種無憂無慮的感覺丟失了,於是就會破壞計劃本身,又開始曾經的我行我素,每次訂計劃就如一紙空文。這就是自控力差的人,完不成計劃總是會給自己找若干理由。
而自控力資源豐富的人,即使不定計劃,面對緊急或艱巨的任務時,都能夠做得井井有條,對複雜的工作或學習也能夠安排處理的有條不紊,計劃早已融入了他們的內心,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兒,沒有誰比他們自己更清楚。
03我們把自制力比作「剎車系統」。
自制力,也是意志力的消耗方式之一,能夠自由地調配大腦分泌的多巴胺,可以及時行樂同時也可及時奮鬥。
自制力資源不足的人,常常一旦嘗到了一點甜頭,便一發不可收拾。這方面的例子就很多了,比如胖子為何減肥難?就是因為缺乏自制力,抵制不了甜食或者高脂肪食物的誘惑,明明可以吃一點,但卻吃了很多;又比如網癮少年為何難以戒掉遊戲?也是因為自制力不足,無法及時控制大腦分泌的「快樂素」多巴胺,「適度遊戲益腦,過度遊戲傷身」每次都會出現在各種大型遊戲的開場,但卻往往被忽視。還比如那些癮君子,也是因為缺乏自制力,在歧途上狂奔,剎車系統早已失靈。
自制力資源豐富的人,常常十分理智的看待一切事物,能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討厭什麼。對自己有益的便接納,對自己無益的可以嘗試,也僅僅淺嘗輒止。一位朋友的兒子,是一個自制力特別強的人,也是大家眼裡的學霸,在高三那一年迷上了英雄聯盟(LOL),我作為朋友一度特別擔心,擔心他的兒子,因為這款遊戲上癮,從而耽誤了考試,誰知道在最後考前半年,他的兒子卸載了這款遊戲,但後續或因自制力消耗殆盡,做孩子主動上交了智慧型手機換上了老年機安心複習,最終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學。
自控力和自制力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基本素質。意志力就是就是一輛汽車的「動力系統」,統籌自控和自製,並加上堅持的品質,摒除一切誘惑,堅定內心目標,逐漸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2020年3月27日·寫於映山幽居。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羅老師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