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不是努力程度,而是4個字

2020-12-17 阿胖讀書

01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並非努力程度

4年前,我拼命努力,花了2年的時間最終月薪從3000漲到了3500,2年前,我拼命努力,最終月薪3千5漲到了3萬5。

同樣是努力了2年,為何月薪漲幅差距那麼大?在對自身進行了復盤,並請教了一些優秀的前輩之後,我發現了原因所在。

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並非努力程度,而是4個字:思維模式,我因及時調整了思維模式,命運也隨之改變,其中「綠燈思維」對我影響頗深。

後來我發現,幾乎所有厲害的人,都掌握了「綠燈思維」,如果你現在混得不好,這篇文章請一定讀完,並收藏下來,照著文章的步驟去做,你也能通過「綠燈思維」改變自己的人生!

02神秘的「綠燈思維」

成甲在《好好學習》中指出,擁有「綠燈思維」的人,無論面對什麼樣的信息,都可以思考、接納。

與之相對的是「紅燈思維」,具備這種思維的人,往往拒絕接受不理解或者不好的信息。

舉個例子,你在某事上的觀點是A,而同事的觀點是B,「紅燈思維」的人會想:「B觀點肯定是錯的」。哪怕A是錯的,也會竭力保證A是對的。

「綠燈思維」的人心裡會想:「B觀點似乎有道理,不妨理解一番」,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提到的「內心極度開放透明」,指的也正是「綠燈思維」。

「綠燈思維」之所以能改變人生,是因為它能讓我們接受到不一樣的觀點與維度。

一個普通人只按周圍最親近人的觀點過一生,思維很容易固化,一輩子的成就最多走到最親近的人那一步。

但若能接受不一樣的觀點,體內的知識、思維會一直變化,也就可能接觸到更好的一條人生之路!

阿胖剛開始做自媒體時,家人百般質疑,因為自媒體和他們的認知完全不一樣。

而我憑藉「綠燈思維」,學習了很多自媒體大佬的思維、知識,後與家人的建議相結合思考之後,還是選擇花一部分時間去做自媒體這件事,後來賺的錢與實現的意義,是家人想都不敢想的。

再比如你從來沒接觸過什麼思維,看到我寫的「綠燈思維」,完全不接受,那你很可能錯過一個改變自己人生的機會,一輩子很可能就那樣了。

但如果你看了這篇「綠燈思維」的文章之後,不著急否定,仔細思考這其中的門路,或許你便能抓住這個改變自己人生的機會,前途無限!

如果你讀到這,恭喜,你已具備掌握「綠燈思維」的基礎了,讀完接下來「綠燈思維」訓練方法的部分,你便能徹底掌握「綠燈思維」。

注意:一定把訓練方法看完,這部分實踐之後,你才能真正做到「綠燈思維」,而不是似懂非懂!

03「綠燈思維」的訓練方法

1.區分「我」與「我的觀點」

很多人之所以遲遲做不到「綠燈思維」,只是把「我」和「我的觀點」給弄混了。

如果你同事說:「阿胖,剛剛那個項目你不應該那樣和客戶談」

在這句話中,同事其實想說的是:「阿胖,你剛剛和客戶的聊天內容有問題。」說的是聊天內容這件事,而不是阿胖有問題。

但我們就很容易理解成阿胖有問題,如果你是阿胖,可能就會開始反擊。

分享一個訓練方法,當你再次面對這類事情的時候,會不自覺的剝離出觀點,從而避免誤會。

平時我們在聽別人說話,或者自己說話的時候,可以刻意的去思考這句話的觀點是什麼。

比如有朋友對你說:「天氣不錯呀」,你也可以去思考,這句話中的觀點是他覺得天氣讓他很舒服。

當你有了這樣的習慣,再次面對其他人的質疑時,你第一時間便是剝離觀點,後續便能意識到其他人的質疑來自觀點而非個人了。

2.空杯心態

什麼叫空杯心態呢?把自己當做一張白紙,去應對每一件事。

你想啊,你都是一張白紙了,理論上來說,所有的觀點你都需要接受之後看看是不是自己喜歡的,這其實就是做到了「綠燈思維」了。

舉個例子,你買了一雙你覺得很好看的鞋子,你朋友在旁邊說:「這個鞋子顏色太鮮豔了」

這時候把自己當做白紙,忘掉自己之前對這雙鞋子的看法,完全把「這雙鞋子太鮮豔」這個觀點拿過來進行思考,分析。

以這樣的狀態做,大多數人的觀點都可以接受一遍,自然就做到了「綠燈思維」

3.反思筆記

做到了上面2點,100%就能做到「綠燈思維」了嗎?在學習的過程中,總還會有失敗的時候,亮起了紅燈,這時候可別忽略這個細節,我們還需要做一個反思筆記,這樣才能保證後續多次做到「綠燈思維」。

反思筆記用本子或者電腦記都可以,如果內容不多,一頁反思筆記可以記幾個需要反思的地方,如果內容多,一頁反思筆記記一個需要反思的地方就ok了,反思筆記是需要高頻率的翻的,太亂容易讓你看不下去。

每一頁反思筆記的內容大致包含以下幾個維度:日期、事件、亮紅燈的原因、如果亮綠燈的思考。

舉個例子,我心裡覺得工作要有挑戰,而朋友對我說工作要穩定,我想都沒想就否定他了,把這樣的一個事件放在反思筆記裡,就變成了下圖所示的樣子。

說說為什麼要加上「如果綠燈亮的思考」,因為在我們亮紅燈的時候,錯過的可能是一個機會,所以事後在復盤的時候,再次思考這個觀點,避免自己錯過機會。

04寫在最後

如果只學,不實踐的話,學再多知識也沒用,建議你把這篇文章收藏下來,方便後續實踐查看,最好能夠準備一個本子,記上自己的實踐次數,這樣學習這件事便會變得非常有儀式感!

當然,想要藉助一個思維模型的力量改變人生,不太容易,阿胖建議你把「成長變現」這個專欄的20個思維模型全部都看完,掌握的越多,賺錢、改變人生便會越容易!

如果你有疑問,或者有什麼樣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你和富人之間差距的,不是努力程度,而是思維模式
    你和富人之間差距的,並非努力程度5年前,我拼命努力,花了4年的時間最終月薪從3000元漲到了5000元,1年前,我拼命努力,最終月薪5000元漲到了2萬元。為何今年我和前幾年同樣努力,月薪漲幅差距那麼大?對此我認真反思,對自身進行了復盤,我發現了原因所在。
  • 豆瓣9.2高分紀錄片:拉開人與人差距的,不是技能,而是認知!
    該紀錄片的導演選擇了 14 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進行跟拍,每七年記錄一次他們的生活,分別是他們 7 歲,14 歲,21 歲,28 歲,35 歲,42 歲,49 歲,一直到 2012 年他們 56 歲的生活。
  • 拉開人與人距離的不是能力,而是這兩個字,若能做到,會出人頭地
    一個人,想要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做到這兩點,就是取捨!做人,要懂得積極爭取,也要學會聰明地捨棄,尤其是在面對兩難的情況時,要懂得舍卒保車,舍小包大。懂得取捨的智慧,你就能真正拉開與他人的距離。王陽明:拉開人與人距離的,不是能力,也不是努力,而是這兩個字,若能做到,早晚出人頭地。這兩個字就是取捨!生命能否超凡脫俗,關鍵在於如何取捨,設立人生格局。這5種取捨,決定了人生格局。
  • 格局,是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關鍵要素
    安照法師說過:「生命給予人最不動聲色的禮物,便是以柔克剛的溫柔。不是誰的聲音越大,誰就越有道理。而是誰的格局越大,誰就收穫更多。」事實上確實如此,甫一出生的時候,人和人之間是沒有太大的差距的,雖然確實有天賦的不同,但這種不同其實並沒有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 「必看」執行力,才是拉開人與人差距的關鍵
    1如果你想變得更好首先要學會執行我們常常慨嘆,為什麼都是吃五穀雜糧長大的,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怎麼就那麼大呢?說的就是一群人不去執行,只是空想,最終就只能是黃粱一夢。所以,想要變得更好,首先,你要學會去執行。寫出文章最好的辦法,不是搜集資料,而是馬上在鍵盤上敲下第一個字。提升演講能力,突破演講恐懼,最好的辦法是,先衝上臺再說。
  • 人和人之間,真正拉開差距的不是財富,而是這3點,精闢
    人和人之間,真正拉開差距的不是財富,而是這3點,精闢在我們很小的時候,那個時候只要學校一出自己的期中考試或者是期末考試的成績時,就會將自己的成績拿給自己的父母看。但是這種差距真的就是財富嗎?對此,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人和人之間,真正拉開差距的不是財富,而是這3點,精闢!
  • 拉開人與人距離的,是這兩個字,若能做到,早晚出人頭地
    1拉開差距的是專注王陽明:拉開人與人距離的,不是能力,也不是努力,而是這兩個字,若能做到,早晚出人頭地。這兩個字就是專注!王陽明的這段話,就是告訴我們,人與人總是有差異的,所以在致良知的時候,也會因為個人的差異而達到不同的程度。如果今天達到這樣的程度,我們就根據今天的程度去擴充自己,而明天對於良知又有了新的理解,便在明天理解的基礎上擴充,這才是專注於一門學問的態度。
  • 你與月薪10萬人的差距是什麼?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缺少自控力
    一次朋友聚會上,小張對我說:「同學小李工作10年升為高管,月薪超過我的年薪,為什麼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這麼大呢?」管不住自己的人,何以掌控人生一、自控力是你與他人存在差距的重要因素。職場中,有的人也很努力,也很自律,但沒有系統分析,沒有對標管理,沒找到自己的問題,更沒有提出解決方案,那這樣的人不成功再正常不過,因為他不知道自知之明。
  • 兩個人在一起,最怕的不是存在差距,而是不肯去縮短差距
    那麼學歷相差太大的兩個人,究竟適不適合戀愛和結婚,很多人最大的分歧就在三觀這個問題上。大部分人都認為,學歷差距越大,兩個人之間的三觀差距也就越大,為人處事都容易產生分歧,所以遇到學歷差距大的愛情要慎重。但是!
  • 真正拉開人與人差距的,不是盲目的努力,就在這4點,精闢!
    同學是我們人生中難得的一種情誼,而過了多年後同學之間的聚會,更是十分的難得。畢業之後,很多的人都會少了聯繫,而在現實中的差距也會逐漸地被拉開。其實同學之間的差距,並不是學校裡考試的成績決定的。一個人的成功,並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那麼到底是什麼,拉開了同學間的差距呢?
  • 人與人的差距不是能力不是學歷,而是這一點……
    作者|曾星亮原標題|人與人的差距不是能力不是學歷,而是福報去年10月16日,自己的《突圍與轉型》發布會上。我在臺上做分享的時候,闡述了一個觀點: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不是能力上的差距,不是學歷上的差距,而是福報上的差距。
  • 真正的努力,是日復一日的堅持
    比如有的作者,心情好時,可能會寫幾個字。閒來無事時,也會寫幾段話。甚至是興致來了時,說不定會一口氣寫下五千字。但他們最終都很難有較大的提升和進步,原因就在於不夠堅持。真正的寫作高手,並不存在所謂的情緒,也不存在忙到沒空,更不存在興致不好的時刻。
  •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優秀的人太拼命
    這個世界有兩種人,強者和弱者。強者給自己找不適,弱者給自己找舒適。 這就是差距,當你在坐享其成,放棄前進的腳步時,別人正在進行著不懈的努力和付出。 當你沉淪於自己的感覺中無法自拔時,別人已經在自己的領域裡取得新的進展和突破。
  • 金牌銷售和普通銷售之間的差距,不是幾套房子,而是這3點本質
    金牌銷售和普通銷售之間的差距,不是幾套房子,而是這3點本質現在社會上好像有很大一部分人對於銷售這一個崗位抱有很大的偏見。這些人不僅覺得銷售就是一個沒有門檻的萬金油工作,還是一個感覺要一直討好自己客戶的工作,很沒有面子。但是要知道的是,銷售同樣是最賺錢的一個行業,他們是很辛苦,但是只要用功,拿到的工資並不低。更何況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沒有不賺錢的行業,只有不想賺錢的人。
  • 你混得不好,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和勤奮,而是不懂得自我管理
    你有沒有發現這種現象:同樣起點的大學大學同學,畢業後幾年,同學之間的差距就會拉開,有的人還混在基層,有的人已經走上領導的崗位。再過幾年,兩個人的差距會越拉越大,可能有的人已經有好幾套房子了,有的人還在租房,為買房還在努力中。人與人的差距不是一下子就拉開的,而是慢慢拉開的。很多時候,你混得不好,不是你不夠努力和勤奮,而是你缺少自我管理能力。只有你能夠管理自己,你才能管理自己的人生。
  • 努力了也不一定富裕,怎麼辦?這位「教師」說的13個字,很有啟發
    不過,每一個職場人都應該好好深度思考一下:成功與努力、運氣、家庭背景等等這些因素之間的關係。這篇1500字的文章,就是圍繞著成功與諸多因素之間的關係而寫,希望對您的思考有所啟發,助力您的職場成功之路。萬維鋼老師有這麼一個認知:如果兩個人的天賦差距是5%。那麼若干年後,他們的收入差距是多少?是5%嗎?不是,他認為恐怕是500%。天賦和努力哪個更重要?我想很多人都思考過這個問題。
  • 窮人想成為富人,努力不是唯一,彌補三大思維差距,跳出窮人階層
    窮人想翻身,想成為富人,努力不是唯一,彌補以下三大思維差距,跳出窮人階層,離成為富人就不遠。 思維差距一:窮人一味努力卻忽視了選擇,富人努力之前先做出正確選擇 選擇大於努力,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道理。
  • 何炅&董卿: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不是智商,不是出身,而是……
    不是的。 從心理學上講,人的一舉一動其實都在「洩露天機」。 讀心術並非玄學,而是從你的聲音、語調、微表情、小動作,判斷你的所思所想。 我認識的盧文建,就是一個讀心高手。 在他面前,你所有的謊言都會不攻自破;透過你的眼睛,他幾乎能看進你的內心深處。
  • 你差的不是努力,而是「思維」!
    文章指出,在某一線城市:月工資1萬的人,房租2500,吃飯3000,各種雜七雜八費用3000,一個月只剩1500;月工資10萬的人,在這個生活成本的基礎上,哪怕乘以3,也不過25000,還剩下75000;這麼算,月入10萬與月入1萬之間,實際相差
  • 懶,正在拉開人與人的差距,曾國藩告訴你:百種弊病,皆從懶生
    這樣的人在社會上毫無疑問是很多的,我們很難去改變他們,他們對自己要求也不高,以為僅僅就是少做一件事或者少走幾步路、少看一本書而已,誰曾想日復一日之後,就發生了很大區別,這些每天偷懶的人,正在不知不覺間與別人拉開差距,後來想要奮起直追,卻發現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