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是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關鍵要素

2020-12-23 倚馬看花說情感

安照法師說過:「生命給予人最不動聲色的禮物,便是以柔克剛的溫柔。不是誰的聲音越大,誰就越有道理。而是誰的格局越大,誰就收穫更多。」

事實上確實如此,甫一出生的時候,人和人之間是沒有太大的差距的,雖然確實有天賦的不同,但這種不同其實並沒有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真正的差距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成長的過程之中逐漸形成的,我們在不同的環境和教育之中成長,為了不同的夢想打拼,形成不同的做事習慣和思維方式,漸漸地,格局也就不同了。

很多時候,當我們達到一定的人生階段之後,會發現,同樣是人,有些人就能夠輕鬆愜意地生活,物質上不缺乏,精神上也很豐富;有些人卻是一直在辛苦,一直在忙亂,卻既沒有辦法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又沒有辦法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這些,都是因為格局的不同。很多讀者可能要問,總是說格局,格局到底是什麼東西,在看花看來,所謂格局,就是一個人的胸懷,眼界,認知能力、深度和範圍。

說得再簡單具體一點,同樣一件事情,那些格局更高的人,可以很輕鬆地看得更深,想得更遠,更加包容,更加豁達,解決起來也更為輕鬆,方法可能更加多樣。

說到底,大格局的成就,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每個人真正地用心去觀察自己,去經營人生,在具體的實踐之中獲得人生的道理,不斷以生活的種種經歷來開拓和發展自己的格局。

過去的時光已經一去不返,也許,在過去的那麼多歲月裡,我們和別人已經因為格局的不同而拉開了一些差距,但也沒關係,現在的時光可以把握,只要我們專注去生活,用心去體悟,認真提升自己的格局,差距就不會越拉越大。

人生看長遠,不要在意一時的得失

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總是為了一丁點蠅頭小利而你爭我奪,好像別人奪走了這一點點利益就是要了他們的命一樣,甚至,很多時候,為了爭奪眼前的一點利益,他們會陷入不管不顧的境地。

還有一些人,因為當下的一點點失去,一個小小的失敗如喪考妣,好像因為這一次失利,人生就沒有辦法再幸運,沒有辦法再收穫成功了。

說到底,這些人都是眼界太窄,格局太小。人生是一整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之中,我們難免會經歷坎坷,也難免會有一些不得不捨棄的東西。但這些都沒有關係,我們不需要只著眼當前,只關注小事,我們應該把目光放得長遠。

人生很多時候就像是馬拉松一樣,在過程中的某個短短片刻裡,我們可能狀態並不好,也可能不如別人快,但馬拉松是一個長遠的賽程,只要我們布局得好,並堅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執行,就一定能夠取得一個不錯的成績。

我們想要擁有一個大的格局,想要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加順遂,更有意義,就要看得長遠一些,不要在意一時一地的得失。

就如同下象棋一樣,為了勝利,捨棄某些棋子,是上佳的策略,如果每一個棋子都想保住,那反而可能會失去整個棋局。

那些真正擁有大格局的人,他們都不在意一些小得小失,對於自己的未來,他們有一個清晰的規劃和布局,對於自己的生活,他們也有深刻的認知和把控,不管是心靈還是意志,他們都足夠強大。

事物看深層,不要停留在表面

一個有格局的人,看待一件事物的時候,不會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看透表面,直指事情的本質,去抓住最主要的矛盾,不僅如此,他們還擅長把握事物之間的聯繫,能夠從這些聯繫之中找到一個落腳點。

而那些沒有格局的人則是完全相反,當他們看事物的時候,往往只會看表面現象,並對自己看到的深信不疑,而且,很容易跟著他人的節奏走,很多時候缺少自己的思考。

差距就是這樣體現出來的,在那些大格局的人們已經解決了問題,向著下面的路進發時,那些格局很小的人卻還是在原地打轉。

從古人那裡我們也可以得到同樣的啟示,王陽明格物致知,現在很多不理解的人都紛紛嘲笑,其實,王陽明在做的事情,就是通過格物,來讓自己看到更深層的東西,看到事物的普遍聯繫,來讓自己擁有真正的聖人格局。

我們可能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但依然要努力加強思考的能力,盡力看得更深一些,儘量增大自己的格局。

文:倚馬看花

歡迎閱讀、點讚、收藏、分享。您的關注是我最大的榮幸!

相關焦點

  • 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不是努力程度,而是4個字
    01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並非努力程度4年前,我拼命努力,花了2年的時間最終月薪從3000漲到了3500,2年前,同樣是努力了2年,為何月薪漲幅差距那麼大?在對自身進行了復盤,並請教了一些優秀的前輩之後,我發現了原因所在。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並非努力程度,而是4個字:思維模式,我因及時調整了思維模式,命運也隨之改變,其中「綠燈思維」對我影響頗深。
  • 「必看」執行力,才是拉開人與人差距的關鍵
    1如果你想變得更好首先要學會執行我們常常慨嘆,為什麼都是吃五穀雜糧長大的,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怎麼就那麼大呢?為什麼畢業於同一個學校的人,幾年後的差距也會變得那麼大呢?這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執行力。那些能夠超越同齡人的人,往往都有這樣一個優點,他們除了有遠見外,還特別肯吃苦,他們的勤奮和執行力往往能甩出同齡人幾條街。
  • 拉開人與人距離的不是能力,而是這兩個字,若能做到,會出人頭地
    王陽明:拉開人與人距離的,不是能力,也不是努力,而是這兩個字,若能做到,早晚出人頭地。這兩個字就是取捨!生命能否超凡脫俗,關鍵在於如何取捨,設立人生格局。這5種取捨,決定了人生格局。有所突破,不設限成功的人敢於拋棄自我預設,突破有形無形,外在內在的束縛和限制,大膽向前去追去自己想要的生活,生而為人,其實是在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人生的社會中;一定要相信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非由DNA決定;我們不應該受他人的眼光和詆毀而放棄自我,要堅信努力和勇敢,會讓我們更喜歡自己。
  • 陳兵|以數據要素賦能「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作為一種重要的生產要素,在經濟「雙循環」發展格局中的作用不容忽視。南開大學法學院教授、南開大學競爭法律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兵在《國家治理》周刊撰文,就數據要素如何賦能「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這一問題進行深入分析。
  • 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要靠深化改革
    經過較長時期的發展和積累,目前我國的產業規模已經相當龐大,技術水平也有不小進步,但總體來看,關鍵技術、關鍵設備、關鍵零部件和原材料,還是高度依賴外部。其二,從需求側來看,我國企業憑藉優越的要素組合和獨特的制度環境優勢,在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檔次的同時,不斷降低產品成本,物美價廉成為中國產品的代名詞,中國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不斷提高,在世界市場上的份額不斷擴大。
  • 張軍擴: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要靠深化改革
    經過較長時期的發展和積累,目前我國的產業規模已經相當龐大,技術水平也有不小進步,但總體來看,關鍵技術、關鍵設備、關鍵零部件和原材料,還是高度依賴外部。其二,從需求側來看,我國企業憑藉優越的要素組合和獨特的制度環境優勢,在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檔次的同時,不斷降低產品成本,物美價廉成為中國產品的代名詞,中國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不斷提高,在世界市場上的份額不斷擴大。
  • 人最大的差距,是見識和格局!(深度好文)
    這個限制,就是見識和格局,不同的人有不同見識和格局,這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 晚年的曾國藩,被朝廷冊封為一等毅勇侯,諡號「文正」,贏得了數不盡的名譽。 歷史上能得到「文正」這個諡號的人非常之少,一旦獲此諡號,必有超越常人的見識和格局,所以他才幹了大事。
  • 中國體改研究會會長:要素市場化配置是市場化改革成敗的關鍵
    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經濟深度衰退,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外部的不穩定不確定性明顯增加。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將面對一個動蕩變革的世界,將面對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世界上國家之間的競爭,說到底是制度上的競爭。我們要化危為機,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就必須解放思想,銳意改革,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 陳文玲: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堵點」是什麼?
    核心觀點●打通堵點,對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至關重要。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堵點是什麼?就在於能不能加快構建現代流通體系。打通堵點,對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至關重要。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堵點是什麼?就在於能不能加快構建現代流通體系。現代流通是重要突破點我理解,動態平衡是在現代流通中形成動態平衡,如果生產、分配、交換、消費不能打通,就無法形成動態平衡。什麼叫整體效能?
  • 拉開人和人之間距離的關鍵,是這種能力
    他發現他們的根本差距之一就是閱讀習慣,88%的富人每天都會閱讀至少30分鐘,而窮人幾乎沒有這個習慣。猶太人是被公認的最聰明的種族,許多頂尖的優秀人才都出自這個人口最少的民族,主要還是因為他們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他們是世界上最重視閱讀的民族,平均每年每人讀書64本,是中國的十幾倍。可見,閱讀確實能拉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而閱讀能力,說白了就是學習能力。
  • 王陽明:拉開人與人距離的,是這兩個字,若能做到,早晚出人頭地
    幾百年來,王陽明的思想影響了海內外無數人,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王陽明:拉開人與人距離的,是這兩個字,若能做到,早晚出人頭地王陽明提醒大家,人和人之間一直有差異性的,我們在致良知的過程中會由於本人的差異性保證不一樣的高寬比。
  • 有時候你和成功者之間的差距只有5%:孫正義的眼界與格局
    另外,孫正義關鍵時候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具備強大的決斷力。例如,關鍵節點,是選擇事業還是學位?他旗幟鮮明。1980年3月,他的母校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一周後就要舉行畢業典禮,頒發畢業證書。而孫正義卻覺得等一周太浪費時間了,就心急火燎地飛回日本創業。直到8年後,他才去學校拿回了畢業證書。
  •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在於認知思維
    任何一個人群,都可以分為這三種人:大眾、精英、王者。人與人之間的區別,不僅是「認知差別」,更重要的是「思維差距」。什麼叫認知差距?思維差距,是在認知差距基礎增加了行為和習慣元素。如果說在不同認知的人眼裡,世界是完全是不同的。那麼不同思維的人,表現出來的行為則是完全不同的,並且這裡又規律可循:究竟體現在哪裡方面呢?
  • 玩轉新媒體策劃的四大關鍵要素
    以前我們寫文章的時候,語文老師會告訴我們,寫文章要有六大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看起來,寫一篇文章真心不容易。怪不得高考那會語文作文低分通過,原來是沒有理解透這個東西。說起來,真的挺可惜的,不然現在可能是一個比較溜溜溜的寫作者。
  • 南北差距根本上是市場化程度的差距
    但之後,全球經濟長期低迷,國際大宗商品和能源價格一度進入漫長熊市;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依靠要素和投資驅動的老路難以為繼,波切需要轉向創新驅動。2015年末,中央提出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20年,中央要求,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解讀」張明: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於「以內促外」
    中國未來要實現內外循環相互促進,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經略好「一帶一路」,其中關鍵節點是經略好東協。實現要素的自由流動可能是未來構建國內經濟大循環的一個必由之路。本文系第一財經記者對盤古智庫學術委員,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國際投資室主任、研究員張明在上海舉辦的倫敦政經——牛津中國論壇2020上所作演講的報導,文章來源於「第一財經」微信公眾號。
  • 拉開人與人距離的,是這兩個字,若能做到,早晚出人頭地
    1拉開差距的是專注王陽明:拉開人與人距離的,不是能力,也不是努力,而是這兩個字,若能做到,早晚出人頭地。這兩個字就是專注!王陽明的這段話,就是告訴我們,人與人總是有差異的,所以在致良知的時候,也會因為個人的差異而達到不同的程度。如果今天達到這樣的程度,我們就根據今天的程度去擴充自己,而明天對於良知又有了新的理解,便在明天理解的基礎上擴充,這才是專注於一門學問的態度。
  • 「雙循環」格局下,自貿區的作用很關鍵!
    「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中央根據國內國際形勢發展的新變化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與此同時,中國自貿區不斷擴容,也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形勢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戰略考量。那麼,作為連結「雙循環」的關鍵節點,自貿區將如何促進「雙循環」新格局的形成、發揮何種重要作用?一起來看!
  • 灼見|張軍擴: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抓住這個「關鍵」
    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把握中央關於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一戰略決策的重大意義和政策思路。要充分認識我國參與國際大循環傳統模式所面臨的挑戰和轉型壓力。該模式具有兩個基本特點:從供給側來看,傳統模式主要是不斷引進吸收國外先進技術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但在關鍵技術、設備方面還是高度依賴外部;從需求側來看,我國企業憑藉優越的要素組合優勢和制度環境,在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不斷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這一傳統模式適應當時的條件和環境,推動我國經濟快速發展。
  • 張偉:企業家精神是構建新發展格局重要要素
    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張偉在圓桌對話發言中表示,企業家是經濟活動的重要主體,企業家精神是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要素。張偉表示,新發展格局離不開企業家,同時也離不開人才。首先,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激發企業活力、弘揚企業家精神。中國企業未來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也是有巨大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