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正在拉開人與人的差距,曾國藩告訴你:百種弊病,皆從懶生

2021-01-19 嗔痴文化觀

想必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經歷,感覺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特別懶惰之人,這些人有的是懶惰得不講衛生,有的是懶惰得不喜歡運動,有的則更加糟糕,懶惰得只剩下了一張嘴,不管做什麼,都想別人幫忙。

這樣的人在社會上毫無疑問是很多的,我們很難去改變他們,他們對自己要求也不高,以為僅僅就是少做一件事或者少走幾步路、少看一本書而已,誰曾想日復一日之後,就發生了很大區別,這些每天偷懶的人,正在不知不覺間與別人拉開差距,後來想要奮起直追,卻發現為時已晚。

懶,已經在不知不覺間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要是你還沒有察覺到這樣的事情,那就是時候對自己進行一下改變了,早在我們清朝時期,曾國藩就曾經告訴我們「百種弊病,皆從懶生」。

那麼究竟要如何對這個毛病進行改變呢?我們不妨繼續深入研究一下曾國藩所說的辦法,也許會對我們有所幫助。

01懶的壞處

百種弊病,皆從懶生。懶則弛緩,弛緩則治人不嚴,而趣功不敏,一處遲則百處懈矣。——曾國藩

其實曾國藩之所以悟出這樣的道理,也是跟他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我們都知道曾國藩最開始是靠著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才最終在7次科舉考試之後考中舉人,這時候的他,確實特別勤勞努力,可是後來他到北京成為京官的初始階段,自己就變得有些懶散起來。

這個時候他對自己要求沒有以前嚴格,晚上不看書了,經常出去溜達看美女,早上起床也沒有以前那麼早,就這樣他渾渾噩噩過了一段時間,感覺自己以前學習的知識似乎也忘記很多,在競爭激烈的北京,他越來越感覺自己與其餘京官相比,簡直就是才疏學淺,以前在湖南的時候,還覺得自己很不錯。

正是這樣一種特殊時期,曾國藩逐漸意識到懶惰的嚴重性,因為自己的懶惰,從而導致自己整個人的生活狀態都處於懶散,不僅自己總把事情堆積起來,就連自己身邊的僕人,也跟隨他變得懶惰起來,這可是一件糟糕的事情。

其實我們可以不看曾國藩這時候的懶惰,因為他的懶還不是那麼明顯,我們可以看看今天的一些年輕人是怎麼懶得。有的人也許就連衣服褲子都懶得洗,我以前見過這樣的女孩,自己租房子住,可以懶到內衣襪子到處亂丟,冰箱裡的剩菜長蟲,她都懶得動一下,試問這樣的女孩自己以後怎麼獨立生活呢?

還有人懶得出門,我以前認識的一個朋友就是如此,大學幾年間基本不出宿舍,就連吃飯都叫室友幫忙帶,結果四年時間下來,自己什麼也沒有增加,就是體重增加了四五十斤,這樣的生活有何意義呢?要是長此以往下去,自己身體不是就要被拖壞了?

還有一些在學習的時候懶得學習,喜歡去遊山玩水,在工作的時候總喜歡說明天再做,結果所有事情都拖到明天,第二天一看發現事情更多,從而更加不想做了,就這樣總在不斷拖延之中度過,以至於日復一日,自己看見事情就害怕,看見工作學習就頭疼。

後來很明顯的就是,別人工作勤勞的都已經做完很多事情,業績十分突出,升職加薪,越來越好,自己則只能不斷說服自己習慣懶散生活和平庸人生。

02如何治「懶」

曾國藩在發現自己有懶散的壞毛病之後,給自己提出過一些切實可行的改變方案,他的方法我覺得我們是可以效仿一下的。他是這樣做的,首先第一步就是強迫自己早起,每天早上六點起床,起來之後要求自己要麼去跑步鍛鍊身體,要麼就是看書練習書法或者寫文章。

這個做法其實大有學問,早起毫無疑問就是對一個人最好的鍛鍊,能堅持每天早起之人,也就可以慢慢習慣這種忙碌的生活節奏,一旦適應了這樣的生活,想要叫他停下來都會很難,這個時候想要叫他偷懶都有難度。看書寫文章更不用說,一日之計在於晨,早上是人記憶力最好的時候,這個時候看書更加有利於記住,從而對提升自己很有用處。

除了早起之外,曾國藩的第二個必殺技就是寫日記。也許寫日記對於我們今天很多人來說都已經十分陌生,也很少有人會寫日記,但是這個方法絕對是一個十分古老而且效果明顯的治療懶的好辦法。

比如說曾國藩,他每天寫日記反思自己,記錄一下自己今天什麼事情做到了,什麼事情還需要改進,從而第二天就能更好改變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日積月累,不僅懶的毛病改掉了,自己整個人也變得更加優秀起來。

所以我也是比較推崇這個辦法的,我們今天的人,在享受著一切美好生活的同時,也應該抽一些時間對自己進行一下反思,寫個日記,是一個很不錯的辦法,一方面督促自己,另一方面養成好習慣,防止偷懶。

曾國藩後來能夠成為「千古完人」,就是靠自己不斷堅持,到了晚年的時候,曾國藩因為眼疾以及皮膚病的影響,身體十分虛弱,但是他依舊每天堅持讀書寫文章,就是這樣的毅力,曾國藩一生不僅自己取得很大成就,還有他的兄弟和子孫後代,都受到很大影響,甚至連他身邊的那些徒弟朋友,都受到曾國藩影響變成十分勤勞之人,比如後來的左宗棠、李鴻章等人,都成為一代名臣。

03結語

人一旦變得懶惰了,很多事情也就與自己無緣,比如成功的鮮花與掌聲,還有健康的身體等等,所以我們必須認識到懶的壞處,堅決從此刻開始改變自己,今日事今日畢,切勿拖延以致後患無窮。

曾國藩的兩個改變偷懶的最佳辦法就是強迫自己早起和時刻反思自己,這兩個方法我們值得細細品味,相信將「懶」這個壞毛病改掉之後,我們的未來會更加充滿奇蹟,而自己與其餘人的差距也會逐漸縮小,甚至最後超越別人!

備註: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歡迎評論留下有趣思想。

相關焦點

  • 越是混得不好的人,往往都忽略了這3點,希望你不是
    被尊為「千古第一完人」的晚清重臣曾國藩說過:「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一個人的見識大小,決定了這個人以後的成就如何,真正的智者知道學無止境的道理,他絕對不會和「井蛙」、「夏蟲」一樣,安於現狀,自滿自足。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古人云:「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 曾國藩的「勤」,勵志的好坐標
    天道酬勤,勤能補拙,勤可養生,一個「勤」字,在曾國藩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一個「勤」字,在曾國藩心目中的地位,至高無上,且堅持一生。
  • 從「志、識、恆」看曾國藩的處世哲學
    曾國藩,"晚清四大名臣",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是什麼樣的處世之道,讓這位地主家庭出生的人一路經歷風雨走進歷史的舞臺,就讓我們一起來學學他的人生哲學。曾國藩1、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2、先靜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 曾國藩名言金句
    緊接著創見因母喪返鄉,恰逢太平天國巨瀾橫掃湘湖大地,他因勢在家鄉拉起了一支特別的民團湘軍,歷盡艱辛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為一等勇毅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後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居一品,死後被諡「文正」。
  • 曾國藩:最好人生是「小滿」,花未全開月未圓
    1、小滿:滿而不損曾國藩說:「日中則移,月盈則虧。」世間萬物,都逃不過盛極而衰的道理。但是曾國藩本人卻是例外,他一生文治武功都做到極致,有「晚清中興第一名臣」的美譽,被後世推崇為「千古完人」。平定太平天國之後,湘軍勢大,很多人勸他趁機稱帝,他卻主動裁撤湘軍,讓弟弟辭官歸田。後來更是主動扶持李鴻章,與自己分庭抗禮。曾國藩位極人臣,卻得以善終,曾氏家族也興旺數百年,這在歷史上並不多見。《易經》乾卦裡講:亢龍有悔。凡事物極必反,謙抑才是明智之舉。
  • 告訴孩子:讀書時偷的懶,要用一輩子來還(深度好文)
    佛說眾生皆苦。老話說生活有五味,酸甜苦辣鹹。 人生晚吃苦,不如早吃苦;你現在不累,以後就會更累。你要知道,現在吃的苦,其實是以後享的福。 曾國藩曾說:「百種弊病,皆從懶生。
  • 曾國藩的一生忠告,欲成大事,必先六戒,做到者必成大業
    第三戒為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從古到今,庸人之所以被稱之為庸人,並不是因為他們自己不夠聰明,都是敗給了一個懶字,自己懶得學習,沒有絲毫進步,即使是聰明的人也會變成庸人。
  • 人到中年,這3個「人性的弱點」,才是我們最大的敵人!
    像他那樣的人,就算過幾年,家裡拆遷了,那些拆遷款都不夠他揮霍。欲,人之常情,但須有度;若貪婪,終會自我毀滅。太過於貪婪,真的能夠吞噬掉人的靈魂。曾國藩在《治心經》中更是將「貪婪」視作是「陰惡」。他也曾說到: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 如是經營丨曾國藩:成事者,事不拖,話不多,人不作!
    智慧的增長,不如習性的改變你的腦袋不通 你想賺錢 你憑什麼?你解決什麼問題?做好什麼事?
  • 曾國藩:靠山山倒,靠人人跑,人生只有兩件事靠得住
    片尾曲:燃燒的信念道光年間曾國藩曾在給諸弟的家書中寫道: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的住。 人這輩子,什麼最值錢?身價會跌,財富會散,唯有良好的人品和勤奮的努力是永遠不會衰敗。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本來就該傳遞美好,一個品行好的人在將自身的善良與美好傳遞出去的同時,也會收到來自他人和來社會的善意和美好。清朝江忠源為人厚道講信義,參加會試的時候曾兩次護送友人靈柩回原籍,千裡跋涉,善始善終。鹹豐帝登基後,詔令各部文武百官舉薦賢才,當時在任禮部左侍郎的曾國藩舉薦了江忠源。
  • 周易:男人慾成「大器」,依靠的不只是人脈,建議你讀讀這5句話
    曾國藩所謂的「人謀居半,天意居半」,則是說,男人慾成大器,要抱著竭盡全力的態度。不能因為環境的因素就不去努力,也不能因為努力失敗了,就去怨天尤人。對於現代人用一句網絡流行語來說,就是:你只管努力,剩下的天意都會反饋給你。
  • 曾國藩:為什麼越窮的人越懶?看不透這三點,你可能會窮一輩子!
    曾國藩:為什麼越窮的人越懶?看不透這三點,你可能會窮一輩子!曾經在網上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話,那就是比我富的人都還沒睡,我憑什麼睡?其實這並不是一個段子,而是一個事實。可以觀察下我們周圍,那些7點起床的都是小職員,8點起床的都是農民,9點起床的都是懶漢,而睡到10點起床的可能是乞丐,這些人有一個關係,那就是起的越晚越窮。相反的,那些真正有錢的人,可能在6點就起床了,當你七點起床的時候,這些人正在安靜的吃著精心準備的早餐,當你在8點到公司的時候,他們已經把一天的工作安排好了。你還別不信,人越有錢,就越努力,人越窮,就越懶。
  • 曾國藩的成功經驗分享:勤、忍、準
    曾國藩還強調:「勤則壽,逸則夭;勤則有材而見用,逸則無能而見棄;勤則博濟斯民,而神祇欽仰,逸則無補於人,而神鬼不歆。是以君子欲為人神所憑依,莫大於習勞也。」「勤」在曾國藩心目中不但可以興家,還是一種養生之法。曾國藩說「百種弊病皆從懶生」,懶惰是惡行、疾病的根源。「勤者,逸之反也」,「勤,所以儆惰也」,「勤」可以克服懶惰。
  • 層次越高的人,越遠離這四樣東西
    因為,大多數人都喜歡安逸舒適的生活。然而,這又很容易讓人,養成懶惰的性情,最後一懶百懶、積重難返。而窮人與富人、精英與普通之間的分水嶺,也正是從這兩個字開始的。曾國藩一生做人嚴謹、嚴於律己,始終認為「百種弊病,皆從懶生」。
  • 易經:成功之人或和這兩種特徵有關
    不僅僅是在易經,晚清名臣曾文正公也在家書對於易經的這一句話有所體現:勞謙這兩個字,讓人受用無窮。勤勞可以戒掉惰性,謙虛可以戒除驕傲。由此可見,在人生中能夠有所成就點的人,一般都有這麼兩個特徵,那就是勤勞以及謙虛。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易經推崇的這兩個特徵給人帶來了什麼樣的好處。
  • 王陽明告訴你,想要做成一件事,以下3點很重要
    02勤於求知「一勤天下無難事」,這是曾國藩說的,曾國藩一生都在強調人們要勤勞做事,他曾告訴年輕人「百種弊病,皆從懶生」,一個人要是成天懶惰無所事事我們可以結合現實來看看我們現在的一些人,總喜歡把明天再做、有空再說掛在嘴邊,真正踏實勤勞做事的人實在太少,比如一個公司中一起做項目的人,總是會相互計較各自得失,不願意花時間去鑽研什麼東西,都想坐享其成。
  • 成事者:事不拖,話不多,人不作!
    這個人就是曾國藩。毛澤東說:「予於近人,獨服曾文正公。」宋朝宰相趙普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曾國藩的半部家書,也足以讓我們每一個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縱觀曾國藩一生經歷,曾國藩的做人做事之道,集中體現在這九個字裡:事不拖,話不多,人不作。
  • 曾國藩寫信規勸弟弟,信中透露出曾國藩一個弊病,讓他自責一生
    1856年.曾國藩的九弟曾國荃入江西攻打太平天國,而洪秀全、楊秀清內訌卻愈演愈烈。在這關鍵時刻,曾國荃灰心懶散,「意趣不在此,興會索然」,有見異思遷之意。看到他如此消極抑鬱,46歲的曾國藩給九弟寫了一封信開導他,特別談到了自己「生平坐犯無恆的弊病,實在受害不小」。曾國藩在信中說:我自28歲授翰林院庶吉士,本來打算在詩字上下工夫,但卻喜歡涉獵其他書,這就對自己的志向造成了紛擾;當我讀性理群書時,又間雜著讀了一些詩文集,因此走了岔路。
  • 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不是努力程度,而是4個字
    01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並非努力程度4年前,我拼命努力,花了2年的時間最終月薪從3000漲到了3500,2年前,同樣是努力了2年,為何月薪漲幅差距那麼大?在對自身進行了復盤,並請教了一些優秀的前輩之後,我發現了原因所在。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並非努力程度,而是4個字:思維模式,我因及時調整了思維模式,命運也隨之改變,其中「綠燈思維」對我影響頗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