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一生忠告,欲成大事,必先六戒,做到者必成大業

2020-12-22 百日文說

晚清時期,有一大批愛國者投身於救國運動,企圖挽救徹底腐敗的清政府。清政府通知時間長達幾百年,統治已經根深蒂固,很多讀書人所認同的只有清政府,這也是為何清政府可以三番五次鎮壓叛亂,每一次運動都被鎮壓,因為民心依然還在清政府,沒有民眾支持的運動,只是無根之水。

運動救不了國家,只能通過其他方法救國,進入政治體系,從內部解決問題。其中以曾國藩為代表人物,曾國藩並不想推翻清政府的統治,但還想挽救腐朽的國家,只能通過自身的影響力改變國家。曾國藩用自己的一生,給後人一個忠告,欲成大事必先六戒,做到者必成大業。

第一戒為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這句話很好理解,不要因為別人小的錯誤而忽視對方大的美德,不要因為別人小的恩怨,而忘記對方大的恩情。這句話與古話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犯錯的時候,不要關注對方的錯誤,而要看對方的優點,小的錯誤可以改正,無心的傷害可以被原諒。成大事者,不要因為小恩小怨,而阻止自己前行的腳步。

第二戒為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

一個行業能持續很久的暴利,這樣的行業往往有自己不知道風險,就像現代的炒股,美國金融危機,都印證這句話的正確性。世界上沒有久利之事,有的只是自己不知道的風險,因為風險與收益是伴隨的。

眾人爭奪的地方也不要去,爭奪的人越多,說明這個地方越亂,會有很多自己無法掌握的事情發生,而這些事情往往會讓自己輸得一敗塗地。而且,如果自己爭奪到這樣的地方,也會成為別人的眼中釘肉中刺,四處樹敵,是不智之舉,有時候不爭比爭要好很多。

第三戒為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古到今,庸人之所以被稱之為庸人,並不是因為他們自己不夠聰明,都是敗給了一個字,自己懶得學習,沒有絲毫進步,即使是聰明的人也會變成庸人。而天下有才學的人,卻又敗給了一個字,自視甚高。

不把任何放在眼中,目中無人,只會導致失敗,因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人不要懶惰,也不要自傲,失敗的根源就在此。

第四戒為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誇己之長乃忌人之長。

說別人的缺點,只是因為自己也有這樣的缺點,所以才會額外注意別人的缺點。誇讚別人的優點,有時候並不是真的誇讚,而是嫉妒別人的優點。

這句話是曾國藩告誡後人,不要說其他人的長短,要先認清自己,再認清別人,而且是在心中認清其他人。

第五戒為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

利益的劃分必須要劃分成多分,讓所有人都滿意,這樣才不會樹敵,才能繼續合作。如果吃獨食,只會讓其他人不滿,群起而攻之,落敗也只是時間問題。而決定某件事情的時候,可以聽取其他人的意見。

做決定的時候一定要一個人,過多人參與決定,只會讓決定猶豫不決,效率極低。利益是大家共同享用,但決策權必須要掌握在一個人的手中,這樣才是長久之計。

第六戒為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真正成大事的人,才學不需要太過出眾,可以沒文化,但是一定要具備一雙慧眼,也就是要會識人,選拔有才能的人幫助自己。

《曾國藩全書》,記錄了曾國藩前後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將近有1500封書信,涵蓋了處世、治學、修身、治心等。

無論你現在在社會中擔任什麼職位,做官還是經商,亦或是為人父母,都可以在曾國藩的書信中學習到寶貴的包括識人、人際交往、治家教子等方面的經驗。

《曾國藩家書》裡,既有勸學、修身、治家的告誡,也有交友、用人、為政之道,讀來讓人受益良多。這就真的應了那一句: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在書中,曾國藩告訴我們:

1、遇逆境臥薪嘗膽,切不可因憤廢學。

2、無論時勢多艱難,抱定志向易成事。

3、弊病由懶生,勤則百般好。

曾國藩一生的諸多思想至今仍有著現實意義。細讀《曾國藩全書》,才能領略其中精深的哲理。

書不貴,一套六冊,原價258元,現僅需98元,買不了一件好衣服,卻可以買到曾國藩一生的智慧與制勝的謀略!何樂而不為?

總結:成大事者,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人的謀劃只能佔據一半,更多的是要看天意,這也看出了曾國藩平生做事的主要原則。

這六戒是曾國藩對後人的忠告,但成功並不是如此簡單,不只要明白,還要真正能做到,如果一個人真的能夠做到以上幾點,就一定不會碌碌無為一輩子。

相關焦點

  • 曾國藩:人生「六戒」
    作者 | 儒風君·聞清晚清名臣曾國藩,天資不夠聰穎,做人諸多缺點,卻被譽為「半個聖人」,他著書立說,更有家書傳世,為後人所稱道。縱覽曾國藩一生,從三十歲之前「一身毛病」,到三十歲之後成就斐然,其成功之道或許就藏在他恪守的「六戒」之中。
  • 人到中年如果想出人頭地,需牢記曾國藩《六戒論》,做到福澤相隨
    曾國藩在朝廷最為動蕩的時候,卻混得如魚得水、遊刃有餘,正是因他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為此,曾國藩曾為自己定下了《人生六戒》,時刻自省自勉。 曾國藩畫像 這《人生六戒論》可謂是總結了曾國藩一生的智慧,男人若能悟懂並做到,前途將不可限量。
  • 曾國藩:成大器的男人必六戒!
    曾國藩是春秋戰國時代曾子的七十世孫。他是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他因為在學問和事功方面的成就而備受後世推崇。讀懂曾國藩的人生「六戒」,就學到了他的做人做事之道。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利益,往往是眾人都渴望得到的,如果誰獨佔了利益而不與大家分享,那麼一定會招致怨恨,甚至成為眾矢之的。劉邦攻破鹹陽,卻不敢佔據其地;曹操能夠「挾天子以令諸侯」,卻終其一生不敢篡漢自立,他們都是怕成為眾矢之的。所以,面對利益,一定要權衡取捨之道。
  • 曾國藩:欲成大器,憑藉不只是人脈金錢,或許還要通透人生六戒
    曾國藩是春秋戰國時代曾子的七十世孫。他是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他因為在學問和事功方面的成就而備受後世推崇。讀懂曾國藩人生「六戒」,就學到了他的做人做事之道。當今絕大多數男人總是想著要成功,要飛黃騰達,卻沒有辦法,總是碌碌無為,不如多學學曾國藩,曾國藩有一個成功的秘訣:男人慾成大器,憑藉不是人脈金錢,務必要通透人生六戒!
  • 能量六:欲成大業必先正心修身,需以此三條鐵律自省
    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闢焉,之其所賤惡而闢焉,之其所畏敬而闢焉,之其所哀矜而闢焉,之其所敖情而闢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
  • 老人留下的忠告:一個人能不能成大事,在於你能不能悟透這3件事
    老人留下的忠告:一個人能不能成大事,在於你能不能悟透這3件事說到智囊這本書,就不得不說曾國藩,曾國藩對於智囊這本書可謂是愛不釋手,他曾經日夜捧讀《智囊》,他曾說:"每當夜深人靜時,方翻次書,細細品味。"
  • 曾國藩的為人處世「六戒」!
    中國近代政治家、軍事家曾國藩,湘軍創始人。和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中興功臣」。曾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毅勇侯等職,諡號「文正」,後人稱「文正」。他被尊為千年第一完人。閱讀生活中的「六戒」,學會自己的處世之道,才能成為大器。
  • 曾國藩:男人慾成功,憑藉不是人脈金錢,務必要通透人生六戒
    曾國藩是春秋戰國時代曾子的七十世孫。他是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他因為在學問和事功方面的成就而備受後世推崇。讀懂曾國藩人生「六戒」,就學到了他的做人做事之道。當今絕大多數男人總是想著要成功,要飛黃騰達,卻沒有辦法,總是碌碌無為,不如多學學曾國藩,曾國藩有一個成功的秘訣:男人慾成大器,憑藉不是人脈金錢,務必要通透人生六戒!
  • 曾國藩:男人想要成大事,金錢和能力不重要,重點是要做到這3戒
    他的秘訣只有一個:男人想要成大事,金錢和能力不重要,重點是要做到這3戒1、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很多人都聽說過曾國藩告誡男人的一句話:40歲以後,不想要招災引禍那就別去兩個地方!這裡說的一戒就是久利之事不要做,眾爭之地不要去,什麼是久利之事呢?便是那種可以持久得到利益的事情,這種事情短時間內能讓你擁有金錢,但時間已久,反而會害了自己,因為這一切都是表面現象,如果有件事能持久獲取大量利益,那可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 曾國藩人生六戒:窮人不屑於學,而富人偷偷學,六戒蘊含六種智慧
    說起曾國藩的名字,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更是被譽為「晚清四大名城之首」,甚至還有人稱他為千古第一萬人。儘管語言上多少有些過於褒獎,但他的智慧真真切切地能夠給我們帶來為人處世的智慧。曾國藩關於識人、用人這方面的智慧也是被世人傳頌。而曾國藩關於個人的自律你知道嗎?
  • 曾國藩的「六戒」,充滿處世智慧
    《禮記》上說,「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意思是喜愛一個人而知道其缺點,厭惡而知道其優點。這就是告誡我們,在待人接物的時候,一定不要太感情用事,一定要客觀、公正地看待別人的缺點和不足。
  • 曾國藩:成大事者,必先讀書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成大事者,必先讀書科舉時代,能夠考上科舉的畢竟比例極少,大多數讀書人始終徘徊在科舉大門外,於是不少人一邊準備科舉,一邊大罵科舉。古今對比,多數人對待讀書的態度都抱有一種嚴重的功利性。
  • 「六戒」的男人終成大器!(值得深讀!)
    、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他在學問和功業方面的成就,備受後世推崇。讀懂曾國藩的人生「六戒」,就學到了他的為人做事之道。▌第一戒: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劉邦攻破鹹陽,卻不敢佔據其地,曹操能夠「挾天子以令諸侯」,卻終其一生不敢篡漢自立,他們都是怕成為眾矢之的。所以,面對利益,一定要權衡取捨之道。謀劃事情,一定要跟有主見的幾個人一起,而不要與眾人一起謀劃事情。正如《戰國策》上說:「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
  • 曾國藩《六戒》解析及書法作品欣賞
    《六戒》原文 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 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 老一輩留下的話:一個人能不能成大事,在於你能不能悟透這3件事
    老一輩留下的話:一個人能不能成大事,在於你能不能悟透這3件事說到智囊這本書,就不得不說曾國藩,曾國藩對於智囊這本書可謂是愛不釋手,他曾經日夜捧讀《智囊》,他曾說:"每當夜深人靜時,方翻次書,細細品味。"
  • 曾國藩的六戒人生之:謀可寡而不可眾,利可共而不可獨
    曾國藩是我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他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 曾國藩成功戒掉,也就4個步驟,真懂的人不多
    如何理性解決,曾國藩成功戒掉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鑑。歸根到底,所謂的笨方法也就上述4個步驟,真懂的人不多。其實,無論什麼方法,到最後都繞不開一個落地實行,還是要做到「持之以恆」。否則,再完美的方法論,也終究洗刷不了骯髒不堪的世界觀。曾國藩也曾說:男人慾成大事,必須同時戒掉以下這6件事,一定要牢記!第一戒: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
  • 曾國藩: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克勤小物」
    #曾國藩在日記中總結道:古之成大事者,多自克勤小物而來。正如老子《道德經》63章所說: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天下的難事都是從容易事情開始的,天下的大事都是從小事開始的。聖人始終不直接去做大事,只是把小事做好,把平常的德行修為好,那麼他們就能夠成就大的功業了。
  • 人到中年跌落低谷,若想東山再起,須悟懂曾國藩這「人生六戒」
    曾國藩後八代也都是不負眾望,在軍政、文化、經濟、農業、藝術等方面大展拳腳。 都說「富不過三代」,而曾氏家族卻八代一直繁榮昌盛,這與曾國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方式有關。
  • 曾國藩:男人想要成大器,金錢不是重點,關鍵要看明白這3「戒」
    而如果一個男人想要成大器,那就應該明白,想要成功,金錢不是重點,因為錢總是會花完的。重要的是要注重於方法堅持下去,如果一味的亂闖亂撞到最後只會適得其反。而在這方面很有經驗的曾國藩告訴我們,人生需要做到3戒,想要成為有用之才,希望才會更大,同時自己一生也會少很多疑惑與煩惱,這3戒分別是什麼呢?戒「急」曾國藩曾經說過:事以急敗,思因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