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南風效應:寬容比懲罰更有效

2020-12-23 騰訊網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的是心理學十大定律之「南風效應」。

「南風」效應也稱「南風」法則或「溫暖」效應,源自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的一則寓言:

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覺得春暖上身,始而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最後南風獲得了勝利。

故事中南風之所以能達到目的,就是因為它順應了人的內在需要。這種因啟發自我反省、滿足自我需要而產生的心理反應,就是「南風效應」。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家庭教育中採用「棍棒」、「恐嚇」之類「北風」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實行溫情教育,多點「人情味」式的表揚,培養孩子自覺向上,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包括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時,都要特別注意講究方法。北風和南風都要使行人脫掉大衣,同一目標,但方法不一樣,結果大相逕庭。生活中有些孩子與同學在一起時很兇很要強,一次、兩次可能因為你很兇,佔了上風,但不久你就會發現你已經失去了很多朋友。我們還可以看到,在與別人發生矛盾,各不相讓,到最後呢?往往是兩敗俱傷,這個時候,想一想,如果學學「南風」,兩人平心靜氣地好好談談,結果是否會好許多呢?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夏日寒」。當前,太多父母因為教育的投入過大而變得功利和焦慮,無視「南風法則」。常常為了一個冷冰冰的成績或者孩子的一個錯誤行為,而變得語言尖酸刻薄,行為冷漠麻木。豈不知,這樣可能會要你付出更加高昂的成本。

來源:定製化業務管理部

編輯/發布:趙玉環

審核:張傳宇

相關焦點

  • 實用|超限效應和南風效應——孩子逆反的原因與解藥
    斯賓塞的快樂教育從其教育原則上來說是以人為本的民主教育。當孩子的行為出現問題、犯錯誤的時候,家長應該合理地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引導孩子進行自我反思。在孩子犯錯誤以後,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懲罰的方式,比如通過做家務、寫一封道歉信/解釋信、跳一段舞、背誦一首詩來將功補過。
  •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班主任善用「南風效應」批評學生效果最顯著
    批評教育是挫折教育的一部分,如果運用得好,可以成為學生改正錯誤的契機,鍛鍊學生的抗挫能力。如果批評的手段不恰當,則會傷害學生的心靈,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從而故意和班主任搞對立。那麼,如何批評學生才能讓他們心服口服呢?
  • 睿智的家長用「南風」教育孩子,普通的家長用「北風」教育孩子
    ,南風效應一直是被大家推崇的教育方法,這種把尊重對方作為教育基礎的方法,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南風效應中,寒冷的北風採取了嚴酷的方法,希望逼迫行人脫掉外套,然而事與願違,人們迫於嚴寒,把衣服包裹得更加嚴實,而和煦的北風則用它的溫暖使人們主動解開了衣襟。
  • 南風效應:或許孩子需要的是南風的溫柔,而不是北風的嚴厲
    先跟大家分享一個話題,就是猜想一下寒風和南風相比誰的威力更大,能夠讓路上的行人把身上的大衣脫下來。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大部分的人會選擇北風吧,畢竟北風凜凜,力量更強,威力也更大,它的破壞性也不言而喻,更不用說讓人們把衣服脫下來了。
  • 以墊底辣妹教師和我的老師為例,闡述了南風效應的兩個注意事項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好教師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使用南風效應。這種效應使他們相信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奇蹟,讓他們能找到每一個學生擺脫迷霧,找到自己的優勢;好老師是真誠的,總是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優秀的,所以他們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信任,挖掘學生的內心驅動力,幫助學生向好的方向發展並朝著成功邁進。
  • 快樂心理學——善意的多米諾效應
    在一個相互聯繫的系統中,一個,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產生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即牽一髮而動全身,人們把這種現象稱為「多米諾骨牌效應「或「多米諾效應「。歌德說:「人不能孤立地生活,他需要社會。盡力去幫助那些比我們更弱小的人們,當他們走出苦難的時候,從他們的笑臉裡,我們將會感受到無私付出的樂趣,感受到一種高境界的莫大的人生快意。贈人鮮花,手中留香;贈人美言,唇齒留香;贈人真情,心頭留香;贈人快樂,生活處處都流香。
  • 十大心理學效應,拉開你與同齡人的差距
    人類社會的很多奇妙現象與行為均可歸結為人的心理活動,以及由此產生的行為,都可以通過心理學進行解釋。 今天為大家介紹 10 個心理學效應,讓你在生活中更「得心應手」!
  • 這七個心理學效應,運用到獲取個案,效率倍增
    心理諮詢師都是通過心理學效應去幫助用戶,那我們有沒有想過,將心理學效應,應用到個案獲取上,效果也能讓你個案倍增。 其實很多心理諮詢師也陷入了延遲滿足效應,很多心理諮詢師目前都是在職,一個月接四五個個案,整天還要忙於機構的各種事務,偶爾在個人接一兩個個案,生活可以說無憂無慮。在知道有辦法獲取更多個案的時候,就開始自我推脫,工作繁忙、沒有時間、沒有心思等等,一系列的藉口,其實就是陷入了延遲滿足效應,我們想讓自己的家人生活的更美好,那我們就要從延遲滿足效應中跳出來,同時也為自己的未來做打算。
  • 以墊底辣妹中的老師和我的老師為例,解讀南風效應的2點注意事項
    從心理學的角度考慮,好老師在有意無意中,都運用了「南風效應」。這種效應讓他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奇蹟,讓他們能夠發現每一個學生撥開迷霧發現自己身上的優點;好老師都是真誠、且始終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優秀的,所以能夠有效地激發出學生的信心,挖掘出學生的內在驅動力,幫助學生向好的方向發展,並走向成功。
  • 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有三大誤區,善用智慧-教育的四大心理效應
    在《超級育兒師》節目中,一些家長對教育有不同的看法,母親嚴厲,父親提倡對孩子寬容教育,在VCR中孩子不想吃粥,媽媽說不能不吃東西就出去玩,在手機問題上,母親堅決不給孩子機會,父親建議制定一個時間規定我不能停手機。事實上母親的教育本質上是「控制教育」,對孩子中的所有內容都是控制的,管教是基於她自己的內部標準。
  • 心理學讓生活更「安全」——巴納姆效應
    每天學點心理學,讓你過上「安全」的生活。研究發現當人們被他人用一些普通的、含糊不清的形容詞來描述時,往往很容易就接受這些描述,並認為描述中所說的就是自己。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又叫做福勒效應,星相效應,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這個效應源自一位名叫巴納姆的著名雜技師在評價自己的表演時所說的話,他認為他受歡迎是因為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個人都可以在他的節目中找到代入點。
  • 【心理健康】父母必知的十大教育兒童心理學原理
    「南風」效應也稱「溫暖」效應,源於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的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覺得春暖上身,始而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故事中南風之所以能達到目的,就是因為它順應了人的內在需要。這種因啟發自我反省、滿足自我需要而產生的心理反應,就是「南風效應」。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家庭教育中採用「棍棒」、「恐嚇」之類「北風」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
  • 挽回心理學:想重新吸引前任,你必須知道這幾個心理學效應
    想成功挽回一個人呢我們就必須了解一些心理學的常識,才可以更好的解決問題。01破窗效應破窗效應,指的是建築物有一塊兒玻璃破碎之後,如果不及時處理修復好,那麼其他的玻璃很容易接二連三的破碎。人們也會受到破窗效應的暗示,感情中如果有矛盾無法及時的修復好的話,那麼兩個人的關係也是會受損的。所以當感情遇到了矛盾衝突,一定要及時解決,不要拖延,越拖延,兩個人的矛盾越是升級越是無法和好。
  • 每日新書|《圖解世界精英思維》:聰明人都懂的心理學效應
    對各種心理學效應感興趣的初學者;想提高認知能力,開拓思維的人。 ��我為什麼推薦你讀這本書?關於思維方式的書有很多,這本書的特點是從心理學效應的角度,來幫助讀者開拓思維。書中一共提到近70個心理學效應,並且結合中外經典案例,詳盡解釋了每一種心理學定律的內涵及其應用方式。比如情緒ABC理論指的就是:激發事件A,只是引發情緒和行為後果C的間接原因,直接原因是個體對激發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B。
  • 育兒心理學:別把「馴化」當教育,孩子也會有「斯德哥爾摩效應」
    文丨媛媛(文章原創 ,轉載請註明,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不少家長篤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然而卻沒有意識到這樣的教育方式會導致孩子出現什麼樣的心理偏差,近來,就有育兒心理學直接點評這樣的"教育理念",這個心理學表示:別把"馴化"當成教育,孩子也會有斯德哥爾摩效應。
  • 實用的育兒心理學效應——「白熊效應」
    到了這個階段裡的孩子,越是和他們說「不行、不要、不可以做什麼」,他們只會更叛逆,越來越難管教。其實,不止是2-3歲的孩子會這樣,6歲孩子,青春期孩子也是如此,哪怕是成年後的我們,不論是自己或是別人說「不要去想」或者「不要去做」時,都會誘發內心的一種牴觸情緒。
  • 實用的育兒心理學效應 ——「白熊效應」
    到了這個階段裡的孩子,越是和他們說「不行、不要、不可以做什麼」,他們只會更叛逆,越來越難管教。其實,不止是2-3歲的孩子會這樣,6歲孩子,青春期孩子也是如此,哪怕是成年後的我們,不論是自己或是別人說「不要去想」或者「不要去做」時,都會誘發內心的一種牴觸情緒。大家可能都有過類似的經歷,有時越是想要忘掉越是反覆回憶,越是告訴自己要睡著,越是睡不著。
  • 認知心理學規律——助你家庭教育一臂之力
    鑑於此,我建議大家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努力的提升每一位家長的理論水平,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來教育我們的孩子,今天我們就從心理學的角度,認知一些心理學上面的規律,以期對我們今後的家庭教育有一些幫助,從而科學地引導孩子健康的成長。
  • 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首因效應、近因效應和投射效應
    印象形成效應類型多樣,這部分知識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常為出現,考查形式多為事例型的反選題,其中有一些知識點名稱較為相似,但其實質卻大不相同,因此答題過程中要注意區分,這樣便可順利再下一城。下面我們來詳解印象形成效應中的首因效應、近因效應和投射效應。
  • 想要成功挽回愛情和婚姻修復,一定要了解的心理學常識
    欲成功挽回,必須掌握以下心理學常識,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問題所在,也更深刻地理解錯誤行為方式對挽回成功率的影響。 1.南風影響。 要想脫掉一件厚厚的棉衣,最好的辦法就是吹暖和的南風,而不是寒風。人因溫暖而卸下盔甲,卻因寒冷而把它裹得更緊。 在挽回時也是如此,想要打破對方的戒備心,最好的辦法就是說熱情的話,做熱情的事。 比如,很多人分手後不甘心,想要挽回對方就去找對方理論,責怪對方為什麼不留戀,為什麼不能寬容地對待過去的感情,殊不知,越惡語相向,對方越想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