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名11歲的男孩火了。
小男孩原計劃春季結束的時候去看奶奶,但因為疫情原因導致沒有航班可以搭乘。
於是他便從義大利出發,花93天時間徒步2700多公裡,來到英國看望奶奶。
在這3個月裡,男孩被兇猛的野狗狂追攻擊,在星空下露營,甚至雙腳都磨出了水泡,但都不曾輕言放棄。
好不容易來到英國隔離結束後,男孩臉上完全藏不住興奮,祖孫二人緊緊得抱在一起。
不需要任何言語,只要和奶奶擁抱在一起,感受奶奶慈愛的懷抱,就是小男孩此刻最幸福的事情。
都說隔代親更親,隔代愛更濃,美國的一位93歲奶奶,就實力演繹了什麼是硬核寵孫子。
雖然自己的孫子即將而立之年,依然是奶奶眼裡的小孩。
27歲的孫子Smith還在上大學的時候,就喜歡拍攝一些有趣的視頻。
有一次,他正拍攝一個有關投籃的視頻,正在練習的時候卻發現奶奶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
於是Smith邀請奶奶一起拍攝,沒想到從那之後一發不可收。有奶奶參與拍攝的有趣視頻竟然讓他一夜爆紅,吸引了1300萬的粉絲。
在simth的帳號裡,我們可以看到奶奶陪他一起玩搖滾,圓孫子樂隊夢。
陪孫子一起玩cosplay,到了感恩節會陪孫子扮成火雞和朝聖者。
到了聖誕節又和孫子COS聖誕樹和伐木工。
可愛的奶奶陪著孫子拍了無數的創意照片,徵服了無數網友,也讓我們羨慕不已:這個奶奶好酷!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Smith在和奶奶一起創作的過程,不僅吸引了大批粉絲,自己的生活也因為奶奶的陪伴而變得更充實。
擁有童心的奶奶不僅和自己一起創意搞怪,還會無條件的支持自己的所有想法,Smith在奶奶的陪伴下也變得越來越自信。
隔代親的陪伴和給予,是任何友情、愛情所不可替代的。
隔代情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生活的陪伴,孤獨的填補,重要的是使我們的心靈也變得更加富足和充滿活力。
93歲的奶奶用自己的方式硬核寵孫子,而63歲的山東大爺也有自己的獨門訣竅。
阿木爺爺通過自己巧奪天工的木匠手藝,在油管上爆紅,視頻播放量累計超2億。
原來他有一手「魯班神技」,不費一釘一卯,只靠鉛筆、尺子、鋸、鑽頭和鑿頭,一塊木頭就能變成一把小板凳。
平日裡阿木爺爺沒有別的愛好,但是為了哄小孫子開心,便默默學習圖紙,用木頭做了各種各樣的玩具,有的玩具甚至光畫圖就要十幾天的時間。
但是每次只要看到小孫子開心的笑臉,阿木爺爺就心滿意足得咧開嘴,一切辛苦在看到笑臉之後就變成了動力。
竹蜻蜓、手搖泡泡機、小豬佩奇,每件玩具都是精緻特別的工藝品。
網友看到這些視頻之後,紛紛羨慕得留言:阿木爺爺還缺孫子嗎?
因為這些精緻的玩具背後,是一個爺爺對孫子毫無保留的愛啊。
我們在感嘆玩具的精妙時,更想要的是自己能擁有這份濃濃的隔代情。
青年攝影師石勐堯說:「我不想忘記他,不想我未來的孩子可能不知道,曾經有一位老人,在我的生命中留過這麼重要的痕跡。」
也許每個人,都有生命深處永恆記憶的人,對石勐堯來說,這個人便是爺爺。
石勐堯是爺爺帶大的,12歲時她考進了瀋陽軍區的文工團,成為了一名舞蹈演員。
從此和爺爺見面機會變少了,有一次出差2個月回家,石勐堯發現原來身體硬朗的爺爺,耳朵竟然有些聽不見了。
好像是一瞬間,爺爺就變老了,身體變得遲緩了。
我們的成長速度遠遠追不上他們的衰老速度。
那一刻,看著爺爺沐浴著陽光的樣子,石勐堯腦子裡面突然有個想法,她對爺爺說:「我們拍張照片吧。」
於是就有了一張自拍。
從這之後,每次回家,石勐堯都會和爺爺自拍。
一張張定格的照片,是石勐堯用自己的方式在與時光爭奪。
7年時間,200多張照片,她把自己和爺爺最後的時光,都牢牢的鎖在了影像裡。每次翻開照片,就好像爺爺從未離開,自己對爺爺的這份感情也永遠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
「姥爺,你怕死嗎?」
「不怕。去了天上有你舅舅,活著有你。」
這部講述姥爺和外孫女之間故事的人物自傳電影,是著名演員蔣雯麗的導演處女作《我們天上見》。
姥爺影響了她整個童年,甚至影響了她一生。
「那一段美好珍貴的歲月,成了她人生路上最好的強心劑。」
蔣雯麗回憶,小時候自己在上學路上看到漂亮的頭花。
想要5毛錢去買但又怕姥爺不給錢,就騙姥爺是「老師收錢」,姥爺毫不懷疑的給她錢。
把頭花買回家後卻被姥爺一下子識破了,拿了戒尺毫不留情的打了她:「做人要誠實,不能說謊,否則便會釀成更大的錯誤!」
姥爺的愛不是溺愛,而是有原則的。
12歲的時候姥爺離開了,但是蔣雯麗的記憶中姥爺的印象卻越發深刻。
姥爺保護小時候的自己不受同學欺負,在沒有體操訓練服的時候會給自己親手縫製,給自己精心打扮紮上麻花辮,讓同學們都羨慕......
所有有關姥爺的回憶,都那麼清晰美好。蔣雯麗用了5年時間來籌備這部電影,把和姥爺一起共同生活的每個細節都刻畫的十分感人。
如她自己書中所說:「姥爺和我,一個90歲,一個7歲。在70年代末,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他扶持我長大,我陪他走完人生的路,我想把這種生命傳承的愛寫出來。」
他們老了,作為孫輩,有時間就多回家陪陪他們吧。
今年中秋節,山東姑娘李笑原本和朋友約好了去新疆玩。
當李笑回家出現在餐桌的那一刻,爺爺一開始沒認出來,當發現是自己的孫女回來了,立刻起身伸手去迎孫女,笑著笑著,就眼泛淚光了。
這感人的一幕引發眾多網友留言,紛紛表示自己也想爺爺奶奶們了。
都說父母在,不遠行,其實爺爺奶奶們也一樣。
他們對孫輩的愛更直接,不求我們能為他們做什麼,只要我們過得好,能時常見到我們便是最大的心願了。
「奶奶,我就這樣抱著你,像不像你的靠山?」
在四川小夥聶兵眼中,奶奶就是他最親的人。自從父親去世後,聶兵便和姑姑一起擔起了照顧奶奶的責任。
眼看春節到了,80歲的奶奶想早早回家過年,但是奶奶再次摔倒後行動不便,
心疼孫子的奶奶不讓聶兵背著,也不捨得讓孫子花錢買輪椅。
於是22歲的聶兵就抱著奶奶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上扶梯、下樓梯、出站臺。
從貴陽出發,走向600多公裡外的四川老家,孫子的懷抱就是奶奶最暖的靠山。
不論是爺爺奶奶,還是姥姥姥爺,他們對我們的愛雖然基於血緣,是一種人之常情,但也是一種愛的延續,是一種永遠阻隔不了的真情。
他們無私的照顧我們,看到我們那張稚嫩的笑臉就開心一整天。
我們在長大後也止不住的懷念小時候有他們陪伴的時光,因為那段日子是最無憂無慮的。
現在我們長大了,就讓我們來你們身邊多多陪伴吧。
因為來日並不方長,請珍惜家人還在身邊的日子。